一種在四川境內廣泛存在,被稱為「斷腸草」的紫色開花植物,粉碎、浸泡、榨汁、再浸泡,反覆數次後提煉出的提取物,可殺死三種常見害蟲,經噴灑的蔬菜水洗後依然人畜無害,可放心食用。
憑藉這一「生物農藥」,三名四川巴中小學生獲得了全國性大獎。8月17日,巴中平昌的小學四年級學生胡丁丹、袁禎陽、王睿的作品《紫花魚燈草粗提取物對三種常見蔬菜害蟲的殺滅性探究》獲得第32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胡丁丹(左)、王睿(中)、袁禎陽(右)三人獲得32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胡丁丹來自平昌縣實驗小學四年級2班。有一次,她回鄉下到外婆家玩時,看到一大片開花的草長得非常好,周圍的草都有蟲咬的痕跡,就這種草沒有被咬。更奇怪的是,牛也不吃這種青綠色的草。
後來聽外婆介紹才得知,這種草本地人管它叫「羊不吃」,也叫斷腸草、紫花魚燈草,是一種有毒的植物。為了防止害蟲叮咬菜葉,山裡人一直將「羊不吃」切碎撒到田裡,作為一種驅蟲劑。
回縣城後,胡丁丹上網搜索發現,全草入藥,能殺蟲,治瘡癬。後來,胡丁丹把紫花魚燈草帶到學校,並打算把這種植物製成「生物農藥」的想法告訴了科技輔導老師吳臻華,老師聽到後肯定了胡丁丹的想法,同時讓她進行科學實驗來證明。
聽說胡丁丹要做實驗,同班同學袁禎陽、王睿也來了興趣,三人組成了一個「科研團隊」。在老師指導下,開始對紫花魚燈草粗提物殺蟲的研究。
在老師們的幫助下,這個小學生「科研團隊」很快制定出方案,對紫花魚燈草能否殺滅當地三種常見蔬菜害蟲——菜青蟲、小菜蛾、蚜蟲和是否對人體有害進行了實驗。
通過實驗發現,紫花魚燈草粗提物對小菜蛾、蚜蟲、菜青蟲有拒食和觸殺作用。
經過兩個月努力,三人完成了全部實驗並整理寫成《紫花魚燈草粗提物對三種常見蔬菜害蟲的殺滅活性探究》科學實驗報告。
紫花魚燈草,學名刻葉紫堇,又名:裂苞紫堇,別名為斷腸草、羊不吃。二年或多年生草本,高可達60釐米。塊根橢圓形,密生鬚根。莖有縱稜。葉片輪廓三角形,長達6.5釐米,2或3回羽狀全裂,1回裂片2~3對,具細柄,2或3回裂片缺刻狀分裂。
春季開花最早的野花之一,含深山黃堇鹼、刻葉紫堇胺等多種生物鹼。全草入藥,具有解毒殺蟲、治瘡癬、蛇咬傷等作用,注意只可外用,不能內服。其解毒抑菌的功能主要來自深山黃堇鹼,《民間常用草藥彙編》中記載內服慎用,宜久煎,用開紅花者,黃、白花忌服。
而其殺蟲效果在古籍中確實罕有提到,只在《四川中藥志》中提到:殺蟲,洗瘡毒,搽癩子,治毒蛇咬傷。其具體起到殺蟲的成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寫到最後還是不由得感慨一句,同齡小孩子還在玩」農藥「的時候,這幾個小精英已經開始研製農藥了!
來源:澎湃新聞,生活中的化學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