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國: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家長豈止「過度參與編撰」?

2020-12-04 李蓬國評論

就「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事,7月15日晚上,涉事小學生的父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勇彬在科學網發布道歉信稱,他過度參與了該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網友和媒體造成了困惑與誤解,在此鄭重道歉。同時,陳勇彬代表孩子向大賽組委會提出:申請上交該項目獲得的獎項,並尊重和服從大賽組委會對該項目獎項的處理意見。(7月15日澎湃新聞)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果然不是「奇蹟」,而是作弊。涉事小學生也不是「神童」,而是「人童」。但涉事小學生父親的道歉還是缺乏誠意,無異於對群眾智商的二次羞辱。

陳勇彬在道歉信中一再為自己狡辯,令人不齒。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承認「學術造假」「作弊」,而是把自己的行為定性為「過度參與了該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實在是不要臉到家了。

他說:「在項目申報過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領會組委會發布『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信息,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網友和媒體造成了困惑與誤解。」只要是正常人,都應該知道孩子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參賽作品、論文必然是要孩子獨立完成的,又怎麼可能允許父母代勞?

作為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的研究員(相當於教授),陳勇彬居然連「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常識都不能「充分掌握及領會」,那又怎麼可能「充分掌握及領會」科學知識,怎麼可能當上科研人員呢?如此睜眼說瞎話,難道不是對群眾智商的侮辱、對輿論監督的嘲諷、對教育公平的蔑視嗎?

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既然陳某石小朋友根本沒有能力撰寫相關研究報告,他的父親陳勇彬已經承認「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當然就意味著該報告純屬學術作弊和造假,還有什麼可狡辯的?

可是,陳勇彬又說,孩子「通過觀察學習和親自實驗操作,獲得了該項目主要實驗數據,並基本掌握了該項目涉及的基礎概念和研究方法」,言外之意是,孩子既親自做了實驗,也懂得其中的原理,只是由於缺乏寫作能力,才由父親代寫研究報告。

但陳勇彬又被打臉了,因為組委會已經得出調查結論,認為「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意思是孩子不僅寫不出這個報告,也理解不了報告中的專業知識。

陳勇彬說,自己「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網友和媒體造成了困惑與誤解」。廣大網友都認為「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是家長作弊所致,事實果然就是這樣,還有什麼「誤解」?倒是陳勇彬,非要把作弊說成「過度參與編撰」,是不是對群眾的智商有「誤解」?

組委會表示,「對由於我們工作的失誤造成的社會影響表示誠懇的歉意」。既然專家組已經調查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那麼,當初陳某石小朋友怎麼可能通過答辯?難道評委都是瞎的的?涉事評委必然參與了作弊或者存在嚴重瀆職,這又豈止是「工作失誤」而已?

參賽作弊沒被曝光就有可能「加分」「保送」,萬一被曝光就退回獎盃,世上還有這等好事?涉事家長、評委以及組委會,究竟應該受到什麼樣的懲處,不能由家長、組委會說了算,紀檢部門應該介入調查才是。「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不可能只是個案,本著對破壞教育公平「零容忍」的原則,有關部門應該對涉事「創新大賽」進行徹查徹辦才是。(文/李蓬國)

相關焦點

  • 雲南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 父親承認「過度參與」
    在項目申報過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領會組委會發布「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信息,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網友和媒體造成了困惑與誤解。由於我的疏忽與過錯,給大賽組委會、工作單位和家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在此,我鄭重道歉。
  •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 超出小學生認知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近日,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一名研究癌症相關基因獲獎的小學生火了。其研究的「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對此,有網友評論稱,小學生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陳某某應該是位神童。
  • 「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父親致歉,一場悲劇被倖免
    「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獲獎」引熱議,真相究竟如何近日,一則「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獲獎的事情」,一經網絡曝光,便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畢竟,這樣有難度的論文,僅憑一名小學生的個人能力是無法做到的。一時間,質疑之聲四起。
  • 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武漢科協回應:系獨立完成
    近日,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涉事項目《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完成,獲該大賽三等獎。網友則質疑前述小學生完成該項目的可能性。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該獲獎項目在《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獲獎名單》中。其公示信息稱,「本項目研究通過建立裸鼠癌症模型,並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藥效。
  •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家長發聲明致歉:過度參與項目書文本材料的...
    針對孩子陳某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一事,當事人父親陳勇彬在科學網(科學網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發表書面情況說明,全文如下:關於本人孩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獲獎項目的情況說明
  • 雲南撤銷「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
    本報昆明7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今天,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通報,決定撤消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個造假者升天,無數個科學家墜落
    有的專家直接指出: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有些離譜,這些研究內容超出了小學生的認知。一位腫瘤專家表示,「明眼人一看,這種項目就不是小學生能完成的,高中生都不一定做得出來。」也有北京某高校教授認為,小學生經過訓練是可以按指導完成相關實驗操作的,應該鼓勵學生參與科研,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他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實驗室如何設計的?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被撤,父親道歉:沒注意規定,只替兒撰寫報告
    據北晚新視覺報導,7月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一則通報稱,就此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獎"一事進行覆審後決定:《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 惹不起的小學生,拼不起的爹!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獎引質疑
    先是6月29日曹雪濤、董晨兩位院士被質疑論文造假,再是7月3日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舉報中科院學者楊輝學術抄襲,最新的瓜則是7月12日,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得全國性大獎。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質疑,這樣的科研水平,遠超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雲南「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其父致歉
    近日,一項名為《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引發人們關注和質疑。該項目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唯一研究者是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
  • 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 收回獎牌和證書 獲獎小學生父親...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引起譁然!近日,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引發關注。7月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通報全文如下:近日,關於質疑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獲獎項目《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我們迅速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對大賽評審工作開展全面調查。
  • 餘鵬鯤:小學生研究癌症 究竟壞在哪裡
    陳某某的父親陳勇彬認為該項目的主要實驗數據是孩子親自獲得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違規行為,主要是自己「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大賽組委會也撤消該項目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陳勇彬的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也做了積極回應,在事情發酵之初,就勇於公布該小學生的父母都系該所研究員。隨後還勇於自查,為廓清真相做了很大的努力。
  • 雲南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被撤,父親辯解:只是替孩子撰寫了報告
    近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引發了網絡熱議。而小學生陳某石的父親陳勇彬發文道歉稱,由於自己過度參與項目書文本撰寫,使用了大量專業術語,在這裡向網友們道歉了。
  • 武漢小學生姐妹研究「喝茶抗癌」獲獎,院長父親:沒參與
    7月16日,這對小姐妹的父親——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先生回復上遊新聞稱,他沒有參與女兒的實驗研究,該實驗由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實驗技術員王茜全程指導完成,王茜是其愛人的朋友。「我個人認為這次研究、申報都是符合規範的。武漢市科協調查一下午了,結果會公布的,懇請大家不要傷害孩子。」武漢小學生「喝茶抗癌」研究獲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爭議。
  • 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療癌症論文獲獎,科研員父親居功至偉
    現在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項目是什麼呢?在《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項目中,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的李X怡和三年級李X卿建立了裸鼠癌症模型,並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藥效。看著暈嗎?C10orf67,知道這是啥嗎?茶多酚抗腫瘤,還用一排排小鼠實驗,你能行嗎?這可都是小學生的研究成果啊!而且是僅僅用了幾個星期的研究成果!
  • 碩士論文抄襲風波未平,小學獲獎又遭疑?2大根源讓網友直呼難怪
    這不,最近又出了小學生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獲獎一事。本來獲獎是好事,畢竟「神童」當然是嫌多不嫌少。但是,這孩子才小學,研究的卻是癌症類科研。在遭到大眾質疑後,其家長鄭重道歉,稱過度參與了項目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家長當了「槍手」,但是這個槍手太厲害了,忘記自己應該是小學水平,打了個成人標準的「十環」。為什麼現在的家長都那麼情願當「槍手」?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從娃娃抓起?雲南省科協:已展開調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一個小學生,就在研究基因和癌症,還拿了全國大獎。神童還是造假?「2018.1.9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陳同學的獲獎論文,與父母的研究屬同一領域。楊研究員曾承擔過一個名為《C10orf67在低氧適應及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研究項目,與陳同學獲獎的結直腸癌課題十分接近。而陳同學的本子上這樣記錄:「2018.1.6 呂老師帶我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
  • 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
    近日,關於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 繼「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後,更多關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研究進入大眾視野,其中包括兩名小學生的「喝茶抗癌」項目,有網友指出該項目同樣超過小學生能力範圍。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謎團:他似乎連基因都搞不清楚,卻能研究...
    曾帶隊參加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的王申(化名)老師看到「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的新聞時判斷。王申所說的項目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完成人是雲南省昆明市某小學六年級的陳同學。
  • 武漢小學生姐妹研究「喝茶抗癌」獲獎,院長父親回應
    繼「昆明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癌症獲獎」後,武漢一對小學生姐妹「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獲獎再度引發熱議。7月16日,這對小姐妹的父親——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先生回復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稱,他沒有參與女兒的實驗研究,該實驗由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實驗技術員王茜全程指導完成,王茜是其愛人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