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滋~~~~~~」這種聲音有多毛骨悚然,去修過牙的人都深有體會。
「牙醫椅子上那麼一躺,頭頂射燈一開,捂住大半張臉的牙醫拿著電鑽慢慢靠近」那場面成為了多少人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但在日本,這種情況卻反了過來:口腔病患倒先成為了牙醫的心理陰影。全因為這款「口腔患者仿真機器人」,讓一些預備牙醫們提前體會到了病椅上患者的恐懼。
這款機器人實際上的作用是模擬人類病患,主要為了給牙醫醫學生們提供訓練,讓牙科學生在正式上崗前實現真實的醫療場景模擬。
作為仿真機器人發展大國,想像中的日本仿真機器人應該外貌膚白凝脂、性格溫婉如玉,但現實的骨感讓預備牙醫們差點嚇得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就像是學外科的醫學生都得過抬屍體的那一關,日本的牙醫醫學生需要過的就是給仿真機器人看病這一關。
乍一瞅,這靜態圖下的仿真機器人沒什麼恐怖之處,細瞅還能看出一絲美感。
作為內行的牙醫們苦叫連連,直呼網友「你們還是太年輕」。
最近在Reddit上有一條視頻揭開了仿真機器人的內幕,真實地呈現了仿真機器人如何「工作」,引起一票網友驚恐。
在視頻中,全身有機矽膠的仿真機器人搖晃著腦袋,上下顎無意識地開開合合,仿佛下一秒就能把牙醫的整個手吞進去,能不能被咬到全靠上天的眷顧。
眼皮不同頻率的抽搐,就像是某種人造的原始意識正在掙扎,透過那雙眼看得人心裡發毛。
有網友看過之後勾起了不堪回首的回憶。
有的網友獻上一個靈魂拷問:「這玩意兒到底安全嗎?」
在仿真機器人面前,克服心理的恐懼只是牙醫們的第一道考驗。面對這樣的「病患」,牙醫們還要展現專業的態度和精湛的技術。
要是碰上機械故障的仿真機器人,牙醫們也要隨時做好心理準備。
這種直觀感受絕不亞於《寂靜嶺》中的恐怖護士,還沒等病患看牙害怕,看牙的醫生先嚇著了。
但仿真機器人並不是有意要「嚇」醫生,它實際已經努力了。事實上,它的樣貌和功能也曾經歷過幾次的改頭換面。
最早一代的仿真機器人Showa Hanako 1,由日本東京昭和大學牙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根據《牙科在線》(Dentistry Online)2011年報導,「第一批Hanako由PVC代替矽樹脂製成,樣貌看上去相當嚇人。」
在第一次研發中,日本機器人公司Tmusk也參與過科技製作,在Tmusk技術支持下,機器人可以進行語音識別和簡單肢體移動。
為了更美觀的仿真機器人外貌,Hanako二代的製作請來了日本情趣製作商Orient參與仿真機器人的製作。
第二代的人臉的確看起來更加逼真,還能夠做出眨眼動作。對於口腔醫生來說,二代仿真人最逼真的地方就是有了仿真舌頭。它可以對於「被噎住」等狀況做出反應。
之後在2011年同一時間,日本牙科大學的另一個研究團隊推出了更先進的仿真機器人「Simroid」。
這款仿真機器人體內裝置有傳感器,特別是研究人員注意到了胸部傳感器。當牙醫靠近工作時,機器人會表達它的不滿。在面目表情方面,仿真機器人Simroid也具備更多「人類功能」。當牙醫出現操作不當時,仿真機器人會「翻白眼」,甚至叫疼。在長時間的開口狀態下,甚至會出現流口水的真實情況。稍有不滿,仿真人就會想盡辦法來「刁難」牙醫們。
2012年在Simroid大量投入市場之後,仿真機器人在樣貌上就沒再折騰了,官方對外發布的相關信息也是少的可憐。不可否認的是,仿真人在現在的牙醫訓練中仍發揮著巨大作用。
雖然我們不知道Reddit視頻上的那個仿真機器人因為什麼原因「發瘋」,但日本的牙醫的確要有更強大的心理素質來面對仿真病患,以便應對「隨時可能會被它咬上一口」的情況。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