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推出輔助機器人 欲助下肢癱瘓者再次行走

2021-01-15 環球網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國郵報》英文版4月13日報導,近日,為幫助下肢癱瘓的患者重獲行動能力,日本豐田公司推出了一款機械腿支架Welwalk。

據豐田公司的演示,將Welwalk裝置的支架固定於大腿、膝蓋、腳踝和腳部的位置,患者就能在特製的跑步機上行走。裝置的保護帶用於支撐人的體重,馬達則幫助膝蓋進行彎曲和伸直。裝置上的傳感器能夠監測人的行走狀態,同時進行快速調整。與此同時,還有醫務人員在旁通過觸控螢幕來控制裝置系統的運行。

日本一名醫生Eiichi Saito表示,在快速老齡化的日本,因中風而癱瘓的人數與日劇增。相比過去傳統的治療,Welwalk裝置能夠幫助患者更快地康復。不過,齊藤還指出,使用Welwalk裝置也需適度,過度依賴裝置會使康復過程減慢。

過去,日本的汽車製造商一直致力於發展機器人技術並應用於製造業及其他領域。早前,豐田公司推出了一款能夠演奏小提琴的機器人,公司還計劃銷售能夠與人對話的仿真機器人。

近日,本田公司也推出了一款仿真機器人阿西莫。阿斯莫不僅能跑能跳,還能斟茶倒水,甚至與人進行簡單的交流。

近期,機器人輔助醫療的領域也在快速發展,在豐田公司造出了能夠助人行走的Welwalk裝置之時,以色列製造商也推出了一款電池供電的機械外骨骼,坐在輪椅上的患者只要穿戴上它便能站立和行走。

「我們不僅要發明娛樂性的機器人,還要將機器人技術應用於醫療及其他社會福利領域。」豐田公司研究總監(Toshiyuki Isobe)說,「過去我們一直致力於為汽車製造業發展工業機器人。現在,我們還要努力將這門技術用於滿足社會需求,幫助更多的人站起來並能夠自由行走。」(實習編譯:範雅 審稿:李宗澤)

相關焦點

  • 下肢機器人關節_外骨骼機器人系統中人體下肢關節力矩動態解算...
    單關節助力型 ,日本中央大學的行走助力機器人、日本信州大學的行走助力服、中國延邊大學的JIN研製的穿戴式助力服、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 Knee tendon-suit、日本岡山大學的 Sasaki開發的下肢助力褲、日本中央大學Mohri 等開發了膝關節柔性助力服、大連理工大學的張憲開發了一種新型軟式氣動助力服、新加坡國立大學的 Low 等設計的柔性氣動襪
  • 「在行動」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未來的機器人助你自如行走
    由於腦中風而引起上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後期康復訓練尤為重要。一旦訓練不得當,不僅身體無法恢復,對身體機能也可能存在損害。但是,如果康復訓練擁有「自主意識」就變得不一樣了……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智慧健康學院依託重慶英才計劃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技術應用及服務創新團隊,計劃推出腦肌電運動康復機器人,可以幫助上下肢功能癱瘓、半身不遂患者進行自主康復訓練。近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了解該科創項目的最新進展。
  • 幫助殘疾人「恢復」行走!「行走輔助器」亮相日本國際機器人展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第23屆日本國際機器人展正在東京國際展覽中心進行,全球600多家公司帶來自己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和產品,吸引了13萬人前來參觀。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本屆展會多款機器人的設計更加貼近生活、意在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 基於運動學原理的可穿戴下肢助力機器人
    基於運動學原理的可穿戴下肢助力機器人 陳鋒、湯敏 發表於 2014-02-18 17:50:02   對可穿戴型助力機器人控制策略進行分析。
  • 豐田版「霍金助手」:機器人史上的一小步,豐田的一大步
    看過評論後我發現,本田那些「不務正業」的偉大事業深入人心,比如造飛機、造個人平衡車和造機器人。其實,本田的友商豐田,造車之餘也會搞點副業,比如機器人。最近,豐田的機器人事業又有了新進展,算是機器人史上的一小步,豐田的一大步了。故事還得從一個叫 Romulo Camargo 的哥們兒說起,他是美國特種部隊的一個退役老兵。
  • 外骨骼、人造皮膚、行走助力器 日本新技術助殘疾人行走
    日本筑波大學教授發出過一種叫做機器服混合輔助肢體的新技術,它是模仿著人體工學的設計,看上去很像人體的外骨骼,穿戴以後就可以探測肌肉的著力點,強化人體的肌肉力量,輔助人體完成它的肢體動作。所以在這個設計之下,我們看到在機器人服裝的幫助之下,曾經雙腿癱瘓的日本人內田靖史就登上了瑞士的阿爾卑斯山,達到海拔400多米的一個山峰。
  • 癱瘓者站起的希望:腦控機器人
    在即將到來的巴西世界盃揭幕戰上,一個由意念操縱的機器人將做開球表演,腦控機器人將藉此機會向全世界展示。  據美國麻省理工《科技創業》雜誌周二報導,杜克大學神經科學教授米格爾·尼可萊裡斯(Miguel Nicolelis)稱,一位巴西癱瘓患者將用腦電控制一個機器人為巴西世界盃的揭幕戰開球,目前該研究正處在緊張的收官階段。  米格爾引領的這項計劃名為「再次行走」為實施該計劃,目前,巴西聯邦創新委員會已為米格爾撥款1500萬美元。
  • CES直擊|豐田秀「變形汽車」,日產推出汽車「腦控」技術
    豐田秀「變形汽車」,日產推出汽車「腦控」技術……今年的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出席的面孔又發生了變化。CES自1967年首次舉辦以來,已進入第51個年頭。因自動駕駛在科技圈的火熱,CES早在2017年已被各大汽車製造商「喧賓奪主」地變身為「半個車展」。
  • 豐田推出AI籃球機器人 投籃命中率接近100%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5日報導,近日,豐田公司研發出一款名為Cue的人形機器人。該機器人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能夠進行籃球運動,投籃命中率接近100%,比職業籃球運動員還高。這臺籃球機器人已經學會了運用人工智慧技投籃,並已進行了20多萬次的投籃練習。在投籃大戰中,這臺機器人的命中次數比日本頂級職業籃球聯賽的Arvalq東京隊的球員還要多。Cue高6英尺3英寸(190釐米),比NBA球員平均身高6英尺7英寸(200釐米)略矮一些。它由東京豐田工程學會開發,該協會還為機器人配備了專用的籃球運動衫和短褲。
  • 截癱殘疾人穿戴機器人挑戰馬拉松
    在兩支手杖的助力下,邁開雙腿,用和常人一樣的步態開始緩慢行走,一公裡、兩公裡……在這裡,他們用5到6小時完成了4公裡的行走挑戰。和他們一起出發的還有北京的殘疾人朋友,看到邵海朋和李濤能夠在器械的輔助下站起來行走,挑戰不可能,他們都敬佩不已。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今年11月11日,由新疆克州人民政府、北京市殘聯、西安市殘聯等多地部門支持,由北京大艾機器人公司協辦的「大愛一路,行走無疆」科技助殘馬拉松公益活動拉開大幕。至今,兩位挑戰者已經完成了新疆克州、西安兩座城市的挑戰,日前來到北京。
  • 36氪首發|康復需求增長帶動外骨骼機器人市場,「邁步機器人」獲數...
    邁步機器人位於深圳南山科技園,公司專注於外骨骼機器人及人機互動技術的研發,打造智能康復體系,通過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康復醫療的效率和效果。邁步機器人產品矩陣截至目前,基於其柔性驅動器的人機互動技術,邁步團隊已相繼推出了下肢康復外骨骼機器人、下肢助行外骨骼機器人、手部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等多款醫療外骨骼機器人產品;最近,邁步團隊還發布了在日常生活場景下出行使用的助行機器人,用於輔助髖關節力量不足的人群行走。
  • 清華新研究助力無拐杖行走
    這款外骨骼機器人的原理是使用外骨骼支架來支持行走困難的人進行康復訓練,在康復訓練當中,會使原本萎縮無力的肌肉和神經得到激活,能使行走困難的人的運動神經和行走肌肉得到有效地鍛鍊。 其實,輔助復健只是機械外骨骼進行的一個步驟,這類產品的最終的目的是需要從行走不便變成行走自由,看似從0-1,只用邁一步,實際上這個步子邁得相當艱難。這也是很多下肢殘障的病人恢復正常生活中最大的障礙,消耗了自己和家人大量心力,稍微照顧不周,還很容易導致二次傷害。
  • 豐田公布了一款安裝在天花板上的家務機器人
    各大公司的機器人專家一直在積極研究各種各樣的機器人。近日,日本的豐田研究所公布了一種裝在天花板上的龍門架式機器人。 豐田研究所的龍門架式機器人不像一般的掃地機器人一樣,在地板上四處走動來清掃垃圾。它是在天花板上架設一個龍門架一樣的裝置,在天花板上四處移動來工作。雖然看起來很酷,但是我想應該沒有誰會在家裡裝一個大大的龍門架,真的不好看。
  • 能穿在身上的「機器人」 科技改變了殘疾人士的生活
    據悉,本次活動以電子科技大學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技術為基礎,以數字、互聯、可視、智能的國產外骨骼機器人為體驗產品。由脊髓損傷患者穿戴體驗,感受人工智慧為傳統康復注入新的動能,重塑康復醫學提供的無限可能。外骨骼機器人與康復醫學場景的結合,實現輔助診斷、輔助決策和輔助治療的便捷和高效,切身體會科技給殘疾人生活帶來的改變。
  • 下肢也會發生動脈硬化!出現這些行走問題,一定要警惕!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種表現,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血管疾病。主要是腹主動脈、髂動脈、股動脈等大、中動脈內膜增厚變硬形成粥樣斑塊及鈣化,血管逐漸變得狹窄甚至繼發血栓形成,導致動脈血管閉塞。表現為下肢缺血症狀按照病情變化有下列臨床分期。
  • 25斤重可穿戴機器人助殘障人士獨立行走
    美國科學家發明「可穿戴機器人」,能夠幫助殘障人士重新行走。難能可貴的是,這是同類產品中重量最輕的。  這款「可穿戴機器人」是由電力推動的外骨骼,人稱「電子腿」,可以幫助腿部殘疾的人士獨立行走。它只有27磅重(約合25斤),和笨重的輪椅相比,可謂輕巧。
  • 可穿戴機器人 讓殘障人士站立行走(圖)
    在數十個國家和省區市展館中,主打智能化、科技牌的「四川精品館」成為最吸引眼球的展館之一,來自日本的專業參展商還特意趕來現場考察「四川造」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  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  引來專業參展商考察  翼龍無人機、殲十模型機……上午早上10十點,隨著人流湧進大會展示區,華西都市報記者一眼就看到了「四川精品館」的特色標識。
  • 湖南省民政廳關於殘疾軍人配置康復輔助器具的實施辦法
    適用於下肢支撐能力較差,上肢不能夠控制肘拐的,以此減輕下肢承重,獲得輔助支撐力,提高行走的穩定性。適用於下肢支撐能力較差,上肢能夠控制肘拐,以此減輕下肢承重,獲得輔助支撐力,提高行走的穩定性。適用於有一定平衡能力的下肢有功能障礙和體弱,提高行走的穩定性。
  • 北航教授設計的這款外骨骼機器人,竟成為醫療神器!
    在外骨骼機器人的保護和「扶攜」下,老人再次「站立」起來,並在機器人的帶動下雙腿邁步向前。練了二十多分鐘後,老人原本毫無知覺的雙腿有了些許的感覺,他的臉上綻放出少見的笑容。——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帥梅介紹說:酷似人體下肢的機器人上裝有多個傳感器、驅動器和控制器,能以類人的自然行走步態,幫助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高頻率長時間的仿人行走訓練,激發患者的肌體功能,達到重塑患者行走能力的目的。
  • 中國智造再創佳績 悠行外骨骼機器人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
    」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悠行外骨骼機器人的推出,標誌著中國首款適用於截癱、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外骨骼機器人設備正式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打響了「中國智造」的品牌。人人都夢想著擁有「鋼鐵俠」一般的外骨骼戰甲,增強自身的肌肉和行動,還可以幫助下肢不便甚至癱瘓的人重獲行走能力。近些年科技的飛速發展,讓這項外骨骼技術已經走進了我們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