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賦能,公益助殘 讓殘疾人圓「行走」夢
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徐鳳建認為,外骨骼能夠幫傷友自信行走,增強信心,對傷友需求來說是最大的福音。「希望企業不斷優化升級,讓全國脊髓損傷傷友和其他患者及早使用。」上海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康復醫學科主任沈敏是康復一線的工作者,她表示目前國內的康復現狀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希望加強殘障人士的康復服務,使人人享有康復機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康復醫學科研實驗室負責人牛傳欣博士指出,幫助殘疾人回歸社會,康復輔具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未來外骨骼也許像輪椅一樣成為殘疾人的輔助行走工具。
-
豐田推出輔助機器人 欲助下肢癱瘓者再次行走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國郵報》英文版4月13日報導,近日,為幫助下肢癱瘓的患者重獲行動能力,日本豐田公司推出了一款機械腿支架Welwalk。裝置上的傳感器能夠監測人的行走狀態,同時進行快速調整。與此同時,還有醫務人員在旁通過觸控螢幕來控制裝置系統的運行。日本一名醫生Eiichi Saito表示,在快速老齡化的日本,因中風而癱瘓的人數與日劇增。相比過去傳統的治療,Welwalk裝置能夠幫助患者更快地康復。
-
「我們站起來了」 外骨骼機器人讓癱瘓殘疾人重拾信心
——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現場。 12月3日,由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藉助外骨骼機器人,部分截癱殘疾人從輪椅上重新站了起來。
-
不一樣的「終結者」,日本腦電波控外骨骼裝置
日本應該是世界機器人技術和產業最先進的國家,但日本也是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面對著老齡化,少子化造成的勞動力緊缺,日本將機器人技術發揮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通過腦電波控制的外骨骼裝置幫助老年人和殘疾人再次動起來。那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
英報:「動力體外骨骼」可助殘疾人行走
「可穿戴機器人」能幫助殘疾人恢復行走能力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參考消息網5月13日報導 42歲的麥可·戈爾11年前因一起嚴重工作事故導致脊柱受損,喪失了行走能力。然而,如今他可以離開輪椅,站起身子,並在房間裡走動。
-
可穿戴機器人 讓殘障人士站立行走(圖)
在數十個國家和省區市展館中,主打智能化、科技牌的「四川精品館」成為最吸引眼球的展館之一,來自日本的專業參展商還特意趕來現場考察「四川造」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 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 引來專業參展商考察 翼龍無人機、殲十模型機……上午早上10十點,隨著人流湧進大會展示區,華西都市報記者一眼就看到了「四川精品館」的特色標識。
-
清華新研究助力無拐杖行走
視頻中爸爸所穿戴的外骨骼,很好的幫助了爸爸獨自站立支撐以及獨自行走。 機械外骨骼不是個新話題。前段時間,文摘菌曾經報導過現身上海的「機甲戰士」外賣小哥!負重一百斤一口氣爬五樓,給了大家不少未來世界暢想。
-
Indego機器腿:助殘疾人重新行走
網易科技訊 11月13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導,Parker Hannifin公司在進軍醫療設備領域,打造了一套機動化機器設備來幫助無法獨立行走的人重新行走,不過它還需要獲得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和保險公司的支持。
-
幫助殘疾人「恢復」行走!「行走輔助器」亮相日本國際機器人展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第23屆日本國際機器人展正在東京國際展覽中心進行,全球600多家公司帶來自己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和產品,吸引了13萬人前來參觀。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本屆展會多款機器人的設計更加貼近生活、意在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
國際殘疾人日|我們站起來了!四川殘疾人體驗外骨骼機器人
四川在線記者 李丹 韋維 攝影報導12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國際殘疾人日」,旨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促進和維護殘疾人的權利和福祉,並提高人們對殘疾人處境的認識,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12月3日,由四川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四川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
-
機械仿生腿幫助殘疾人重新行走
「雷克斯」是一種輔助殘疾人走路的仿生腿。它不僅能幫助殘疾人站立和行走,還能讓他們上下樓梯和山坡。艾倫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使用「雷克斯」讓我能再次走路時的感覺,別人告訴我走路要看著前面,但我就是不停地看著我運動著的雙腿。」使用者在離開輪椅並安裝好仿生腿後,只需用一個操縱杆和鍵盤就能控制它的動作。
-
我國新一代步行外骨骼機器人問世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先進機器人應用工程技術中心,突破了人機混合智能的生機電系統協調一體化關鍵技術,建立穿戴外骨骼機器人主動認知智能,形成人機協同混合增強智能,實現了對可外骨骼機器人的直覺控制,秒變「鋼鐵俠」的夢想走進現實。
-
外骨骼?沒錯你就是鋼鐵俠
因此,外骨骼機器人一般是指那些能夠保護自身,並增強人類能力的可穿戴機電設備,從單一的穿戴電子類產品,後續逐漸形成電子、機械、仿生的跨界融合,形成一項面向未來的獨特前沿技術,在應用領域上也發展衍生到包含那些能夠增強(幫助康復)殘疾人的可穿戴設備,主要用於幫助病人做步態康復訓練。
-
截癱殘疾人穿戴機器人挑戰馬拉松
來源:北京青年報在京完成4公裡行走 兩位挑戰者累計向42.195公裡全程馬拉松衝刺昨天,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兩位截癱殘疾人朋友邵海朋和李濤格外引人注目,他們身穿外骨骼機器人,在兩支手杖的助力下,邁開雙腿,用和常人一樣的步態開始緩慢行走,一公裡、兩公裡……在這裡,他們用5到6小時完成了4公裡的行走挑戰。
-
25斤重可穿戴機器人助殘障人士獨立行走
美國科學家發明「可穿戴機器人」,能夠幫助殘障人士重新行走。難能可貴的是,這是同類產品中重量最輕的。 這款「可穿戴機器人」是由電力推動的外骨骼,人稱「電子腿」,可以幫助腿部殘疾的人士獨立行走。它只有27磅重(約合25斤),和笨重的輪椅相比,可謂輕巧。
-
下肢機器人關節_外骨骼機器人系統中人體下肢關節力矩動態解算...
柔性助力機器人在助力應用中與助力外骨骼相比 , 具有質量輕、人機相容性好、人機約束強度弱、個體體徵差異適應性強、結構柔順、人機穿戴舒適性好等關鍵優勢。為後續柔性下肢助力機器人的研究 ,總結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研究進展 , 對柔性下肢助力機器人所涉及的安全與可靠性、驅動方式及控制策略、步態檢測技術、助力效果評估等關鍵技術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
-
真實世界鋼鐵俠:穿上機械外骨骼,一起「復仇」一起飛
其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得到了1100萬美金,用以研究可增強下肢能力的機械外骨骼技術,並於2004年由其下屬的人體工程和機器人實驗室成功研發出伯克利下肢外骨骼(BLEEX)——這就是HULC的原型。但在其他領域,機械外骨骼已經取得了很好發展,並成功得到了商業上的推廣。鋼鐵俠做不到的,我們也可以:醫療領域的機械外骨骼在醫療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有兩個產品,一是日本筑波大學和Cyberdyne公司於1995年聯合研製的混合輔助性肢體(Hybrid Assistive Limb,簡稱HAL)。
-
猴子新皮膚特效重做優化!增加行走動作,或成首款未上線就優化的新...
王者榮耀中,猴子的新皮膚零號·赤焰的皮膚一經曝光之後,就引起了很多玩家的不滿,畢竟這款皮膚上面有著太多的妥協和敷衍,作為傳說皮膚甚至還沿用了原皮膚的行走動作,在口碑一路崩盤的情況下,天美終於無奈做出了妥協,這或許將成為首款還未上線就全面優化甚至重做行走動作的新皮膚。
-
超科幻:探秘跨世紀的動力外骨骼
▲影視作品中的外骨骼(圖片來自海上電影)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動力外骨骼也不同於《阿凡達》中頻頻出鏡的AMP外骨骼機甲。理想狀態下,動力外骨骼足夠輕便,不僅能夠用於軍事,還可以幫助殘疾人起身行走。因此,我們可以將它定義為可穿戴設備領域最特別,也是最有望軍民兩用化的品類。
-
Tendo AB採用太空技術製造外骨骼,幫助手功能下降者提高生活質量
Tendo AB是一家年輕的公司,致力於為因脊髓損傷導致的手臂殘疾人開發柔軟而簡約的外骨骼。但是,該概念最初的設計並不是為脊髓損傷的手臂殘疾人設計的,甚至也不是為地球上的人設計的。該產品還可以在太空行走時(例如,將來在火星上著陸)提供幫助。Woge對風溼病有很深的認識。因此對她來說,太空人所遭受的影響與疾病,以及老年人或受傷而失去抓力的人們造成的痛苦,Woge都非常清楚。從隆德大學畢業後,她決定繼續進行此項工作。所以Tendo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