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終結者」,日本腦電波控外骨骼裝置

2021-01-09 騰訊網

日本應該是世界機器人技術和產業最先進的國家,但日本也是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面對著老齡化,少子化造成的勞動力緊缺,日本將機器人技術發揮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通過腦電波控制的外骨骼裝置幫助老年人和殘疾人再次動起來。那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讓癱瘓的人再次走起來

克裡斯騰.索倫森55歲那年不幸胸部以下癱瘓了。

「一切都太突然」,索倫森回憶,「我一直都挺好的,每天都運動,但某天我的手指尖開始有些刺痛感,然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

2018年10月她被確診患上了吉蘭巴雷症候群,這是一種罕見病,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她從沒想過自己能再走起來。

但就在那年年初,佛羅裡達州傑克森維爾的布魯克斯網絡技術治療中心,成為美國首家使用一項日本獨特技術的醫院。這就是:混合輔助肢體(HAL)

(HAL)本質上是一個可穿戴機械骨骼裝置,用來幫助脊柱受傷和肌營養不良症的人,重新獲得行動能力並加強他們的神經系統和肌肉功能。被稱為外骨骼的套裝,關節由小型電動馬達驅動,起到機械肌肉的作用。

真正讓人大開眼界的是:病人能通過腦電波來控制外骨骼套裝。

當索倫森聽說日本機器人專家:三階教授,發明了腦電波控制的外骨骼套裝之後,下決心要試一試。她要在12月份女兒的婚禮上走起來。

但受益的不僅是殘疾或受傷的人能走起來。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到2050年我們將會有超過20億的60歲以上老年人。腦電波控制的外骨骼套裝能幫助世界上那些因為衰老而無法走路的老年人重新邁開腳步。

由於市場潛力如此巨大,據調查公司Market & Market的計算,到2023年,全球醫用外骨骼套裝的估值在28億美元左右。

腦電波將主動權還給人類

當索倫森第一次嘗試混合輔助肢體即醫用外骨骼套裝的時候,她幾乎不可能在平地上移動。

一名在布魯克斯中心受訓的理療師幫她穿上套裝,並連接上能採集到皮膚表面微弱生物電信號的傳感器,它能傳達病人的行動意圖。一旦外骨骼套裝收到這些信號,就能使人動起來。

但你不能指望一穿上這個套裝就能跑起來。康復需要時間、決心以及理療師的幫助。穿著套裝在跑步機上訓練的同時,你還需要能夠支撐體重並保持身體直立的背帶。在訓練的時候,理療師會記錄病人的運動以及套裝所選取模式的信息:從行走到小跑。他們能監控使用者的動作並相應調節設置,以使動作變得更自然。

索倫森回憶,剛開始使用套裝的時候,她感覺大部分時候,是外骨骼通過幫助引導肌肉做出模仿自然行走來完成小腿動作的。但漸漸地,她感到自己好像成了駕駛員,能掌握主動權了。

她說:「經過幾次嘗試之後,你的大腦終於與骨骼套裝建立連接,之後我就看到自己能移動腳了。那種感覺真的難以置信!」

根據套裝的研製者三階教授介紹,比索倫森情況要輕一些的患者通常需要2-10次使用來適應套裝,讓傳感器和大腦建立穩定的連接。但在進行了將近40次,每次時長一到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訓練後,索倫森就能站起來了,儘管還要學步車的協助。

目前,日本這套外骨骼裝置正在日本、菲律賓、德國以及波蘭幫助病人重建他們的肌肉運動功能。

一個孩子的機器人夢

發明混合輔助肢體 - HAL的日本機器人專家三階教授,於2004年創立了Cyberdyne公司,旨在製造能將人體、機器和信息完美融合的可穿戴外骨骼套裝。

三階的公司名字可能會讓人想起美國科幻大片《終結者》中製造邪惡機器人的Cyberdyne Technologies,但這位日本機器人專家希望創造的技術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和平與復原。

上世紀60年代當三階還只是一個九歲男孩的時候,他讀了由Isaac Asimov所寫的科幻小說《我,機器人》,並開始痴迷於用科技造福人類的理想。在筑波大學期間,他選擇了工程專業。1998年,三階製作了自己的第一款,也是世界第一款混合輔助肢體原型機。之後幾十年,他不斷改進,直至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順滑,輕便的樣子。

之前我們了解的多種機器人助力技術都集中在軍事用途。但今天混合輔助肢體是另一波研究浪潮的一部分。這些研究聚焦於使用外骨骼技術來治療疾病或為穿戴者提供支持。比如,2014年,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展示了一款很像HAL的軟體外骨骼裝置。還有汽車製造商福特,正在用外骨骼裝置來減輕生產線工人的疲勞。HAL也有超越醫療領域的潛力,從救援、助力、勞動密集型工廠到娛樂產業和老年人護理等領域。

三階說,「如今,日本工人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大,所以這些技術可以幫助他們,並逐漸提高老年人的身體功能,使他們能夠保持獨立。」

接下來,三階教授和他的團隊將繼續收集治療數據,以更好地改進現有裝備。三階的目標是研製出能夠更長時間維持和提高人類健康的醫療設備。

2005年版的HAL

三階現在很高興看到老年人和嚴重殘疾的人能重獲獨立行動的能力。索倫森也是這樣。

她說,「當我在布魯克斯中心使用HAL進行康復鍛鍊的時候,看到那裡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也在藉助它進行康復。我希望更多的人用上這樣的裝備。」

相關焦點

  • 日本研製腦電波閱讀裝置 能把用戶眼前影像轉為動畫
    日本開發商展示了一款聲稱可閱讀腦電波的裝置(圖片來源:日本媒體)據說外國媒體10月29日報導,日本上周舉行的科技展覽中,有開發商展示了一款聲稱可閱讀腦電波的裝置。該款名為Neurocam的裝置能偵測腦電波,若腦電波讀數超過60,意味用戶對某影像有特別反應。Neurocam有自動開啟錄影功能,能把用戶眼前的影像,透過腦電波活動轉化成5秒的動畫,並存入安裝在頭上的iPhone中。不過目前Neurocam仍在研發階段,何時推出尚不清楚。(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小唐) ...
  • "腦控"成為科技新寵 21世紀被稱"腦科學時代"
    原標題:「腦控」成為科技新寵   圖為癱瘓病人通過腦控技術操縱機械手臂給自己餵食巧克力科學家通過對大腦這一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的不斷研究,開發出了多種「腦控」科技產品,充分發揮了大腦的指揮功能。   英國一名設計師日前開發出一種腦控獨輪車,工作原理是騎車者佩戴一種由腦脈衝控制的特製護目鏡,通過藍牙技術與獨輪車動力系統保持即時聯繫。一旦前方有障礙物,護目鏡檢測到腦脈衝的變化就會自動發出減速或停車指令,保證騎車者的安全。
  • 自動駕駛越玩越強大 腦電波控車技術來了
    在自動駕駛汽車愈加普及的時代裡,你是不是覺得聲控、手勢控,都已經很牛逼了。如果今天告訴你還有一種控叫「腦電波控」你會不會吃驚得暈菜?  據日產日本研究中心高級創新研究員LucianGheorghe表示,目前發現有部分腦電波信號收集難度會低一些,無需大量的傳感器,正著手對頭盔進行簡化
  • 日本開發出準確檢測腦電波的新裝置
    新華網東京3月2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東京大學講師鈴木隆文和新潟大學教授長谷川功領導的研究小組,日前開發出了一種腦信號讀取裝置。這種裝置在不傷害周邊組織的情況下,就能精確檢測出腦電波。他們首先加工高分子材料聚氯代對二甲苯,使其表面留下針眼狀微孔,然後再用微電子機械系統技術加工其表面,並在上面每隔0.5至1毫米安裝一個微小電極。
  • 我開動了 獨家體驗長城腦電波控車技術
    [汽車之家 技術]  腦電波控制汽車?蒙誰呢?在昨天之前,我跟你的態度一樣,但現在我認可這種技術的存在和可行性了,因為就在長城徐水工廠內,我切身的過了一把用腦電波控制車輛的癮!大家都閃開!
  • 腔鏡手術機器人、腦控外骨骼康復系統、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
    念通智能——腦控外骨骼康復系統上海念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智能康復設備的研發和生產。目前,其核心產品主要是一款針對腦卒中患者的主動式康復設備——Econ-Hand腦控外骨骼。據悉,基於神經交互技術和穿戴式外骨骼技術,該設備能輔助腦卒中患者通過腦電波控制外骨骼機械手,完成特定的抓取任務,從而實現主動式肢體康復訓練,其核心亮點有二:1)基於腦電的新型人機接口:研製出適用於中風患者上肢康復的腦電頭盔,記錄10通道腦電波信號,通過人工智慧算法實時計算用戶的運動意圖,將解析出的運動指令無線發送至外骨骼機械手,實現自主意念控制;2)可攜式康復外骨骼:設計了可攜式外骨骼康復機械手
  • 日本一公司推出外骨骼設備 可以幫助老年人工作
    據NewScientist報導,近日日本Innophys公司推出可穿戴外骨骼產品,可以幫助老年人的工作。 日本目前65歲以上的老人佔到該國總人口的約26%,人口老齡化有可能對各個方面產生不利影響。考慮到這種情況,日本Innophys公司推出可穿戴外骨骼產品,為老年人的工作提供技術方面的幫助。 這款可穿戴外骨骼產品看起來比較像「書包」,重量約為4kg。這款產品通過擠壓手壓泵來充電,內部沒有電池無需電力驅動;只需要擠壓手壓泵30次,加壓空氣泵進入裝置形成「肌肉」,這樣老年人能輕鬆的舉起約25kg的重物。
  • 真實世界鋼鐵俠:穿上機械外骨骼,一起「復仇」一起飛
    浩克終結者。圖片來源:wikia.com鋼鐵俠裝甲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是有原型的,這類裝甲被統稱為「機械外骨骼」(exoskeleton)。故事要從大名鼎鼎的神盾局,啊不,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簡稱DARPA)說起。2000年時,DARPA撥款5000萬美元成立了人類行動強化外骨骼項目(EHPA)。
  • 超科幻:探秘跨世紀的動力外骨骼
    ▲《Walking By Steam》(圖片來自collectionsonline)到了1890年,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天才少年尼古拉斯·亞金髮明了一套可以輔助人們行走、奔跑和跳躍的外骨骼裝置。但由於這一裝置的構造過於簡單:僅僅有鋼板彈簧和氣囊式氣壓閥,因此它仍需要人的行走來驅動它,並不能提供額外的動力,所以它仍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動力外骨骼。
  • 機械外骨骼設計案例
    機械外骨骼又稱動力外骨骼
  • 腦控作戰「心有靈犀」新奇裝備從科幻走向現實
    隨著該技術的發展成熟,美軍將通過對士兵腦電波信號的採集處理,構建以腦控無人機為代表的意念作戰模式,一場基於人腦遠程控制的戰爭新模式正加速形成,並將深刻改變未來戰場裝備操控與攻防對抗,一大批「心有靈犀」的腦控作戰新「殺手」正呼之欲出。隨心而動 無人機遇上腦電波作為認知科學的研究前沿,腦科學正日益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 用腦電波操控機器,科幻電影變現實,腦控技術誕生了!
    用腦電波玩遊戲,相信這是很多小夥伴的夢想,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黑科技只存在電影,不過最近這種技術出現了,根據消息指出在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開發出了全球首套適用於,在軌環境下的腦一機交互系統,通過腦電波採集,實現操控電腦或者機器。
  • 檢測腦電波信號獲取意念 國產腦控機器人如「阿凡達」
    檢測腦電波信號獲取意念 國產腦控機器人如「阿凡達」   目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團隊研發的多信息源(腦控+眼控)智能輪椅機器人、腦控餐桌機器人已經具備類似的功能。   當然,剛剛戴上頭盔的用戶還不能操控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首先你要讓系統「學習」大腦發出前進、後退、向左、向右等意念所對應的不同腦電波信號   吳迎年介紹,腦控輪椅機器人採用的是多信息源融合控制系統,它安裝有腦電波傳感器和眼動儀,即「腦控+眼控」形式進行控制,「我們曾經利用腦電波控制輪椅運行,但是效果並不好,指令執行的成功率僅有60%至70%
  • 腦控體控 機器人是你自己
    在今年的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通過「腦控」以及人體外骨骼,讓一位癱瘓少年開出了第一腳球,這種可以「穿在身上」的計算機讓我們驚訝。  近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了「人體外骨骼」ReWalk上市銷售。這種設備能讓下半身癱瘓的人重新站起來。而飛利浦日前宣布將推出的「可穿戴腦波追蹤設備」更進一步開啟了「腦控」設備的市場。谷歌眼鏡也將可以用「意念」控制了—看起來和聽起來都很帥。
  • 腦控加人工智慧自動譜曲 你見過耳機這麼玩的嗎?
    「 日本一支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裝置,其為一種人工智慧耳機,能夠跟蹤聽眾的情感狀態,創造出為聽眾量身定製的音樂,從而改善聽眾的情緒,激發新的情緒。」如今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最熱的創業方向之一,因此對於有人想將人工智慧和耳機結合在一起並不感到意外,不過第一反應是用人工智慧為用戶提供語音歌曲搜索等服務,而日本的這支研究團隊則打破了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編輯對目前人工智慧耳機的認知。「 跟蹤聽眾的情感狀態」、「 量身定製音樂」這兩點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都是很難達到的。
  • 意念控制腦電波,貓耳朵懂你的心
    Necomimi是日本neurowear公司運用NeuroSky(神念科技)的腦電波技術開發出來的一款可愛特別的意念控制腦電波裝置,它可以體現出穿戴者的心情!因此,腦電波貓耳朵上的傳感器在探測到人的具體腦電波後會做出相應的反應,或聳拉或直立。腦電波貓耳朵像個發箍一樣,只要戴在頭頂上,頭上的腦電波傳感器就會探測並自動分析觀察到的腦電波,隨著人類情緒起伏,做出相對應的表示性動作。例如, 配戴者心情悲傷時,貓耳朵會垂下;集中注意力時,則會豎起來;心情愉快時,貓耳朵會來回擺動;身心疲倦時,它也會平躺著。
  • 腔鏡手術機器人、腦控外骨骼康復系統、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這裡...
    念通智能——腦控外骨骼康復系統目前,其核心產品主要是一款針對腦卒中患者的主動式康復設備——Econ-Hand腦控外骨骼。 據悉,基於神經交互技術和穿戴式外骨骼技術,該設備能輔助腦卒中患者通過腦電波控制外骨骼機械手,完成特定的抓取任務,從而實現主動式肢體康復訓練,其核心亮點有二: 截至目前,該設備已完成小批量試產,並與華山醫院、新華醫院等機構開展了廣泛合作,已完成50餘例的臨床測試。
  • 現實版鋼鐵俠戰衣:中國單兵外骨骼系統首次曝光
    但真正意義上的外骨骼動力服在1960年由通用電氣公司與美國軍隊開發,當時命名為Hardiman。穿著這套裝備舉起150公斤的物體就像舉起6公斤的物體一樣輕鬆。不過這套服裝不實用,因為它本身的重量就有680公斤,而且系統反應速度極慢,穿上它每秒只能走76釐米,只有平常人正常步速的一半。
  • 看得見的腦電波有多神奇?《極客出發》揭秘「腦控技術」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極客出發》上周日在央視財經頻道首播後,節目中所展現的VR黑科技讓觀眾大開眼界,本周日晚的第二期節目將聚焦更為神秘的腦控技術,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高博與央視名嘴撒貝寧分別帶領兩支頂尖腦控技術團隊,通過神秘黑屋、腦控購物、家電改造三個環節全面破解「腦控」的秘密。
  • 腦電波可以控制意念!未來可期!
    有兩位嘉賓做的事情很簡單,即通過腦控裝置引爆氣球。頭環的使用效果因人而異,腦力越好,進入狀態越迅速,也會越快地引爆氣球。嘉賓是否能順利完成任務嗎?兩人用盡辦法,假意「怒髮衝冠」,嘉賓韓雪的腦電波數值達到82的頂峰,率先爆破氣球,隨後嘉賓主持人也「憤而」引爆了氣球,一度「叫囂」要用學霸的「腦力」碾壓對方的主持人惜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