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一附院通過機器人進行手術,縫合更精準患者創面小且恢復快。
人民網南昌4月22日電 談起做手術,很多人都會想起用手術刀在身上劃一道口子的血淋淋場景,22日,南大一附院的一間手術室裡進行的一場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術的「主刀醫生」是一臺機器人,而真正的醫生則在「幕後」進行操作。據悉,機器人做手術,不僅創面小,而且創口縫合更精確,患者術後的恢復也更快。
走進手術室本網看到,與傳統手術時躺在手術臺上的患者被醫生「包圍」不同的是,躺在這間手術室臺上的患者則是被機器人的4條「手臂」包圍著,兩名醫生則站在患者旁進行相關操作,他們的手上沒有拿手術刀,只是兩眼緊盯著兩側的大屏幕,進行相關操作。
在這臺機器人的背後,一名醫生正盯著一套儀器,手腳並用進行操作,同時不停向手術臺兩側的醫生發出指令。據了解,這名醫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旭教授,是這臺手術的「總指揮」。
據悉,當天的這臺手術叫「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術(前入路)」,而張旭教授是中國機器人和腹腔鏡手術的領跑者,在這一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南大一附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張成介紹,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前入路)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和標準的治療技術,該技術採用先進的手術刀,刀頭裝有微型攝像頭,並且擁有七個自由度540度的轉換方向,比人的手更加靈活。
「通過視屏鏡像,主刀醫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獲知患者體內情況。」張成說,傳統手術需切開三四十公分的口子,而運用機器人進行治療的創口僅有一釐米,屬於微創,並且患者恢復快、對患者尿控、性功能方面損傷較小等的優勢,同時相對於傳統的人手縫合,機器人對於創口的縫合更為精確。(時雨、曾宜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