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成手術臺"主刀醫生" 縫合更精準患者創面小恢復快

2021-01-12 中國青年網

南大一附院通過機器人進行手術,縫合更精準患者創面小且恢復快。

  人民網南昌4月22日電 談起做手術,很多人都會想起用手術刀在身上劃一道口子的血淋淋場景,22日,南大一附院的一間手術室裡進行的一場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術的「主刀醫生」是一臺機器人,而真正的醫生則在「幕後」進行操作。據悉,機器人做手術,不僅創面小,而且創口縫合更精確,患者術後的恢復也更快。

  走進手術室本網看到,與傳統手術時躺在手術臺上的患者被醫生「包圍」不同的是,躺在這間手術室臺上的患者則是被機器人的4條「手臂」包圍著,兩名醫生則站在患者旁進行相關操作,他們的手上沒有拿手術刀,只是兩眼緊盯著兩側的大屏幕,進行相關操作。

  在這臺機器人的背後,一名醫生正盯著一套儀器,手腳並用進行操作,同時不停向手術臺兩側的醫生發出指令。據了解,這名醫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旭教授,是這臺手術的「總指揮」。

  據悉,當天的這臺手術叫「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根治性切除術(前入路)」,而張旭教授是中國機器人和腹腔鏡手術的領跑者,在這一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南大一附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張成介紹,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前入路)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和標準的治療技術,該技術採用先進的手術刀,刀頭裝有微型攝像頭,並且擁有七個自由度540度的轉換方向,比人的手更加靈活。

  「通過視屏鏡像,主刀醫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獲知患者體內情況。」張成說,傳統手術需切開三四十公分的口子,而運用機器人進行治療的創口僅有一釐米,屬於微創,並且患者恢復快、對患者尿控、性功能方面損傷較小等的優勢,同時相對於傳統的人手縫合,機器人對於創口的縫合更為精確。(時雨、曾宜奇)

相關焦點

  • 機器人操刀,31歲女教師的腎臟保住了
    當她了解到機器人手術對保留腎單位的腎腫瘤切除術有明顯的優勢後,找到了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 「患者腎臟腫瘤長在腎臟中部,體積大,最大直徑超過5釐米,正常腎臟的長度也只有10-12釐米左右,腫瘤佔了腎臟的二分之一。」
  • 機器人「醫生」做手術 順利切除肺部腫瘤
    機器人「醫生」做手術 順利切除肺部腫瘤在醫療手術中,外科醫生主刀是常見的場景,但在廈門一家醫院開展的手術中,執行手術的卻是機器人。6月12日,閩西南首例機器人手術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完成,外科醫生在操作臺上觀察畫面進行操控,機器人來執行手術,順利切除了患者的肺癌腫塊,患者出血量不到5毫升。據介紹,除了眼部、顱腦和體表手術以外,機器人可廣泛應用於胸外科、心外科、泌尿外科、胃腸外科、婦產科、肝膽胰血管外科等科室。
  • 自貢一男孩全身燒傷80% 醫生扒豬皮做植皮手術
    經過特殊處理的豬皮可在人身上存活3周左右,起到保護創面免受感染的作用。而在豬皮上還要開很多小口,移植患者的自體皮放入其中,自體皮慢慢生長,覆蓋裸露的皮膚。而豬皮最終會掉光。這次選擇給沈勇棋移植豬皮主要也是考慮到省錢的因素。如果購買商業皮給他的雙腿植皮,至少需要20萬。
  • 手術機器人、4K腹腔鏡……盤點這些活躍在浙江多家醫院手術室裡的...
    實際上,在浙江多家醫院的手術室裡,每時每刻都活躍著「高精尖」設備的身影,為兒童開刀的智能「醫生」、為微創手術提供「導航」的顯微鏡、為癲癇患者成功「拆雷」的機器人……各種不同類型的「高精尖」設備出現在每一個生與死搏鬥的關鍵時刻,守護患者的生命。新一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為患兒「主刀」4月8日,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順利完成「首秀」。
  • 機器人當助手精準植入腦「起搏器」 帕金森患者裝上後不抖了
    團隊的學科帶頭人是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欒國明教授,他是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委員會主任委員,在1998年就開展首例(中國)帕金森患者的DBS手術,是國內DBS手術「第一人」;團隊的主刀醫生是首都醫科大學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關宇光,他是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 秘書長,也是國內較早掌握機器人手術技術的神經外科醫生之一。
  • 自動縫合成功!機器人醫生首次超越人類醫生
    同時,人類醫生給進行了同樣的任務,不過從手術結果來評判,小型組織自動機器人(STAR)完成得更加出色。不過,STAR的發明者並沒有宣布自己的機器人馬上可以代替人類醫生了。他們將此次成功視為對概念的驗證——驗證了此次手術中具體涉及到的技術,也驗證了手術室中「有監管的自動化」廣義概念。
  • 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來了!濟南市中心醫院首次啟用第四代達文西機器...
    今後在開展更複雜的重大手術時,4條器械臂將全部上陣,相當於我一個人有4條手臂來完成不同的動作。所以我們在正式使用這個輔助系統進行手術之前,需要經過專業的嚴格培訓,需要持證上崗,並不是任何一名醫生,上來就能用這個系統為患者做手術。」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的先進之處在於,幫助手術者達到了「心手一致」的狀態。
  • 這位上海醫生,為何近日成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趙任介紹,上海市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項目目前已進入第二輪,「希望它未來能夠成為常規篩查,更多發現息肉與早期腸癌患者,讓他們真正獲得早診早治的實惠。」 從五孔到單孔,手術臺上的不斷創新 當然,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手術臺依舊是趙任最愛的舞臺。
  • 谷歌聯手伯克利給機器人上網課!觀看8位醫生手術視頻學縫合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場景,去醫院做手術時,醫生助手已經不是可愛的護士小姐姐,而是兩隻冷冰冰的機械臂,以快準狠的手法幫你縫合傷口。最近在Google Brain,英特爾還有UC伯克利的合作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用手術教學視頻來對機器人進行「訓練」,讓其能模仿手術過程。
  • 人工智慧時代機器人外科診療進展及展望|達文西機器人|人工智慧|...
    MIS 下的胸外科手術出血量少、患者術後疼痛減輕、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安全性高、圍術期死亡率低。VATS 的運用已趨於成熟規範化,處於平臺期,是目前胸外科手術的主流;RATS 對比 VATS 有局部優勢,擅長解剖狹窄部位,可以拓展至更複雜的手術,譬如支氣管袖狀切除或局部晚期手術,RATS 下主刀舒適性提高,手術團隊獲益,並且容易上手,對於成熟胸外科醫生來說僅需 20 臺次的訓練即可掌握。
  • 行業|精度高達0.002毫米的手術機器人,在中國大陸已裝機62臺
    最好的外科醫生可以精確到0.1毫米。醫生過了50多歲之後,精度進一步下降。而本文的主角,達文西機器人,其手法無比精準,可達到0.002毫米以內。不僅精準,而且靈巧,擁有7個自由度,可以輕易到達人手不能到達的區域。非常適合微創手術。
  • 國產手術機器人上崗 「眼神」更準「刀法」更穩
    2機器人怎麼參與手術?除了讓醫生精準找病灶,還能用機械手臂代替人手操作  手術時,機器人如何參與其中?不是替代醫生,而是幫助醫生提升手術能力  「其實,手術機器人反而對醫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周宗科認為,手術機器人並非替代醫生,而是進一步提升了醫生的手術能力。  「治療病患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除了手術,還有術前診斷、術後恢復等多個環節。目前,手術機器人只是參與到手術這一個環節,而且在本質上,手術操作也依然由醫生完成。
  • 4個手臂在540度空間下靈活運行 第四代"達文西"主刀有何絕招
    第四代「達文西」主刀,有哪些絕招 4個手臂在540度空間下靈活運行,不放過任何一處病灶 「簡單來說,就是外科醫生的手術思維和具體操作,由機器人來執行。」省人民醫院院長李小松介紹,第四代Xi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擁有4個機械臂,機器手可以在540度的空間下靈活運行,是人手活動範圍的3倍,尤其是在狹窄解剖區域中更顯示出優勢,使手術更安全、更徹底,突破人手的局限,可為肝膽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婦科等多科患者提供服務,達到其他手術方式無法企及的理想效果。
  • 同濟醫生發明「螺旋式縫合術」 規避生二孩產婦大出血風險
    在同濟醫院醫生的「螺旋式縫合術」下,張女士轉危為安。同濟醫院教授團隊採用子宮下段螺旋式縫合術,僅通過縫合方式的改變,術中即可避免生二孩產婦大出血,減少切除子宮、血栓形成以及產生其他併發症的風險。9月6日一早,張女士被推入了手術室,主刀醫生曾萬江教授用了僅5分鐘就助張女士迅速娩出胎兒,並將其雙側子宮旁的血管阻斷,用鉗夾切口創面控制出血。
  • 機器人輔助食管癌根治手術的應用|達文西機器人|食管癌|機器人|...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在理論上優於傳統胸腔鏡,擁有高清的三維視野、手腕樣靈活的手術器械,器械臂固定鏡頭保證圖像的穩定,因此,外科醫生可以對有限的手術區域實施精細的解剖,理論上可以獲得更好的術中淋巴結清掃和器官保護[4]。
  • 巴掌大的超早產寶寶突發「腸穿孔」 深圳醫生「繡花式縫合」救命
    新生兒腸道像一根吸管,縫合堪比「繡花」此次手術風險很大,很棘手!深圳市兒童醫院普外一科主任肖東介紹,超早產寶寶體重極低,往往合併嚴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礙和顱內出血等多發疾病。上手術臺後,能否耐受長時間的手術和麻醉,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而且,寶寶腹腔空間小,腸管細,腸壁薄且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副損傷。最差的結果是,寶寶可能下不了手術臺。
  •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的介紹
    據報導,哈工大產業轉化的蘇州康多機器人也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我們相信,在國家的支持下,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國產機器人必將踏上崛起之路。到時候,機器人手術的費用會大幅下降,也將惠及中國千千萬萬的需要手術的患者。
  • 37歲男子不痛不癢長蛋大腎臟腫瘤,第四代手術機器人抽絲剝繭「割」瘤
    在湖南省人民醫院泌尿一科接受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切除鵪鶉蛋大小的腎臟腫瘤後,長沙男子楊先生感慨不已。37歲的楊先生不久前體檢發現右側腎臟長了個東西,有鵪鶉蛋大小,趕緊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李遠偉主任醫師處就診。CT檢查顯示「右腎上極佔位」,瘤子約有26×23mm大小,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隨即被收入泌尿一科病房。
  • 黑色止血鉗:日本神劇「嘴炮」救人橫空出世,魯迅或成最牛醫生
    1000萬日元的「退職金」兩個條件,如果渡海,橫山不用手術,挽救病人橫山最初是不會減少的,不回應,不過,隨著患者的死亡越來越近,不得不答應渡海的條件接著渡海馬上手術開始,展示了他的樂園的縫合技術成功止血後,他的佐伯式手法為患者進行了手術,當然最後手術成功了甚至比佐伯教授還快這次的手術後,渡海的成功趕走了橫山先生,收到了一千萬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