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8點,濟南市中心醫院在手術室舉行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啟用儀式,院黨委書記、院長蘇國海教授,副院長李雲教授,醫務部部長華永新,麻醉科主任任傑、副主任孟凡軍,手術室護士長王朝陽共同為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揭彩。
蘇院長在發言中指出,在醫院本年度工作屢創佳績,完成主動脈夾層手術量上升至省城各大醫院前3名,全年四級手術量穩健增長20%以上,就診患者網上預約比例突破70%,科研立項國家級課題獲得重大突破之時,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在今天啟用,這將是中心醫院外科手術水平再上新臺階的絕佳契機,希望全院職工抓住機遇,進一步增強醫療安全意識,嚴格落實各項核心制度,讓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發揮出更好的作用,讓中心醫院真正成為患者心中最方便,最安全,最快捷,最溫馨的人性化醫院。
手術室相關技術人員介紹了機器人手術系統的基本性能後,蘇院長摁下開機按鈕,標誌著醫院腔鏡外科手術邁入機器人手術系統輔助的新時代。
8點30分,69歲的患者孫先生被送進手術室,成為濟南市中心醫院歷史上首位通過達文西機器人系統實現手術治療的患者。麻醉成功後,肝膽胰外一科主任徐立友教授於9點07分正式開始手術。患者由於膽囊內壁長期受到結石的刺激,水腫、充血、潰瘍嚴重,需行膽囊摘除手術。手術臺上,在兩名助手的協助下,達文西機器人系統的兩條器械臂遠端進入患者腹壁上的通道。器械臂進入患者腹腔的部分,粗細如同一根筷子,有不同規格,可根據需要更新。
徐立友主任介紹說:「它的器械臂像人的手一樣,有多個關節,比人的手更靈活,可以540゜旋轉,在非常狹小的空間裡也能完成各種動作。」患者的腹壁上方,有4個10毫米的手術孔,即是機器人系統的手術通道。具體分工為,2通道分別屬於2條器械臂,1條通道用於進入攝像頭,另1條用於助手完成協助操作。譬如,徐主任在解剖游離膽囊周圍組織時,需要助手撐起肝臟組織,助手使用的手術鉗就從第4條通道進入,直至指定位置。
手術室內的技術保障人員,藉助手術臺上方的大屏幕,可以看到徐主任操控的兩條器械臂的分工,一條臂的遠端是手術鉗,另一條是集切割、電凝止血於一體的電鉤。對兩條器械臂發出操作指令的徐立友主任,並非像往常開展腹腔鏡手術一樣站立在手術臺跟前,而是端坐於手術臺2米開外。受徐主任控制的,還有患者腹腔內的攝像頭。徐主任的一雙手,如何控制兩條器械臂和另一條器械臂上安裝的攝像頭?原來,手術臺2米開外的操作控制臺,徐主任在手術過程中處於手腳並用的狀態,左腳負責2個踏板,右腳負責4個踏板。
徐主任介紹說:「這個系統共有4條器械臂,我們今天只是使用了其中的3條,器械臂的很多功能,都是通過腳下不同的踏板來實現。今後在開展更複雜的重大手術時,4條器械臂將全部上陣,相當於我一個人有4條手臂來完成不同的動作。所以我們在正式使用這個輔助系統進行手術之前,需要經過專業的嚴格培訓,需要持證上崗,並不是任何一名醫生,上來就能用這個系統為患者做手術。」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的先進之處在於,幫助手術者達到了「心手一致」的狀態。徐主任說:「我眼前看到的,比過去傳統的開刀手術、腹腔鏡手術所所看到的場景更直觀,更清晰,手術視野放大10倍以後,每一條毛細血管都很清楚。同時,我想讓左手做一個挑起肝葉的動作,遠端的器械臂就能立即完成,我想讓右手完成電凝止血的動作,另一條器械臂也能立即實現。所以,它比腹腔鏡下手術的那種隨時需要空間轉換的狀態,更有利於我們完成非常精準的手術操作。」當手術室內的保障人員正沉浸於徐主任輕鬆自如的操作之時,患者孫先生的膽囊摘除手術已經接近尾聲。作為助手,孫久政主治醫師藉助4號通道,把一個標本袋送入腹腔。被徐主任完整切除下來的膽囊,先裝入標本袋,再由孫久政醫師操作負壓引流設備,把膽囊內的膽汁引流至體外,使標本袋的體積縮小,以便於在較小的手術孔中取出。
手術順利結束,徐主任的操作過程僅35分鐘,以至於短暫到現場觀摩手術的醫務人員疑惑重重:外科醫生運用達文西機器人系統為患者做手術,優勢體現在哪裡?對於患者的益處有哪些?徐主任答覆:」第一,節約了人力資源,過去,腹腔鏡下膽囊摘除手術,手術臺上,僅醫生就得需要3名,現在,2名醫生就夠了。而且,過去做手術,主刀醫師站在手術臺前完成,越是大手術,時間越長,對體力越是一項重大考驗,現在,主刀醫師坐在操控系統前完成,減少了體力消耗,更有助於醫生集中精力。第二個方面,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損傷小,有利於麻醉師的術中管理,有助於患者的術後恢復。」醫院62年歷史上首次使用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輔助手術,被麻醉科委派擔任麻醉師的王芹主任的感觸有三:第一,醫生的手術過程非常迅速,術中對患者的正常組織幹擾極小,減少了患者身體因受到刺激而出現的不良反應,譬如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這些指標的波動較小,就減少了術中麻醉用藥,有利於術後甦醒;第二個方面,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的先進性,將在更多高齡、多種基礎疾病的患者手術中得以體現。因為疑難疾病患者能不能手術,非常關鍵的一個方面就是能不能麻醉,而麻醉師在術前評估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卻是患者在受到手術刺激之時,會被激發、產生哪些麻醉風險,手術創傷與麻醉風險是成正比的,創傷越大,麻醉風險越大,今天的第一例機器人輔助手術,讓我們麻醉師看到了降至最低的手術創傷。第三個方面,相比於手術醫生的體力消耗,相比於麻醉師的術中管理和風險控制,最終受益最大的還是患者,創傷小,幾乎沒有出血,手術時間短,真正實現了以最微小的創傷,完成最優質的治療。」11月24日,徐立友主任帶領團隊在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的輔助下,先後完成2例肝膽外科手術。
據了解,濟南市中心醫院配備的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為全國第97臺,山東省第7臺。今後,該系統將廣泛應用於各類腔鏡手術,也必將有更多患者從中獲益。
徐立友 · 主任醫師
徐立友,肝膽胰外一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留學歐洲歸國專家。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微創保膽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外科手術學組組長;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協會膽道微創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胰腔鏡微創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肝膽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濟南醫學會普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擅長應用腹腔鏡、膽道鏡、十二指腸鏡微創技術治療肝膽胰腫瘤、膽道結石病,成功實施山東省首例肝移植手術。在濟南市率先開展了: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LPD),腹腔鏡左右半肝/肝段/肝葉切除術,腹腔鏡保留脾臟胰體尾腫瘤切除術,腹腔鏡脾臟切除+斷流術,腹腔鏡高位膽管癌切除術及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切除、聯合肝臟分割與門靜脈結紮的分步肝切除術(ALPPS)等手術,填補濟南市技術空白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應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對膽囊結石、膽囊息肉患者採用「微創內鏡(保膽)取石/息肉摘除手術」,既保留了膽囊的功能,又達到治療該病的目的;至今已成功施行該類手術近萬例。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