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王琛
4隻機械手臂靈活地穿針引線,將一片薄薄的玫瑰花縫合起來,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靈巧手法令人驚嘆。去年10月,武漢兒童醫院迎來一位「硬核助手」——世界最先進的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這也是中西部地區兒童醫院首次引進達文西機器人。
機器人究竟長啥樣?如何在嬌嫩的器官上「穿針引線」?昨日,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段栩飛做客本報「市民有約·楚天名醫大講堂」,為大家解密機器人背後的故事。
專家名片
姓名:段栩飛
職務:武漢兒童醫院副院長、普外科主任醫師;湖北省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委員、腹腔鏡外科分會委員等。
擅長:有較豐富的診治小兒消化道畸形、膽總管囊腫、先天性巨結腸、急腹症等的臨床經驗。擅長小兒微創腹腔鏡技術,並有獨到的見解,能嫻熟地利用腹腔鏡診治各類小兒普外科疾病。
坐診時間:周三上午
機器人手術不斷刷新年齡記錄
講座開始前,段栩飛仍在手術室忙碌,手術對象是一位4歲患兒,確診膽總管囊腫。這一次,做手術的不是醫生,而是一位「硬核助手」——世界最先進的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
和以往微創手術不同,段栩飛坐陣後方「發令」,機器人的4隻機器臂從4個小孔進入,在患兒腹中靈活地穿針引線,精準無誤完成分離、止血、縫合等,手術很成功。段栩飛感慨,江城小兒外科領域已經進入了「機器人微創時代」。
「機器人『上崗』2個月,一再刷新年齡記錄。」段栩飛還記得,去年10月,出生才10天的女嬰,不停嘔吐墨綠色膽汁,確診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如不及時手術,最終可能會全腸道壞死,有生命危險。他搭檔達文西機器人,在高清攝像頭下,逆時針360度將腸道倒轉回去,再「鬆綁」腸道,拉直十二指腸,再「盤順」腸管。「尤其是分離粘連時,機器臂十分穩,幾乎無出血。」
很多人好奇,達文西機器人究竟長啥樣?段栩飛介紹,這位機器人並非「人形」,而是身穿鋼衣,擁有「三頭四臂」,分別是醫生控制平臺、患者手術平臺、視頻影像平臺這3大操作平臺,以及4隻機器手臂,形如八爪魚,讓醫生手術「如虎添翼」。
升級版機器人更適用於兒童
兒童個頭小、臟器嬌弱,腹腔空間只有橙子大小。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怎麼在迷你版的臟器上「繡花」?
「別看它塊頭大,但比起前三代的『兄弟』,『瘦身』輕便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它以精準性出名。」段栩飛介紹,達文西機器人完全模擬人手腕動作自由度、可任意540度旋轉、拐彎,完成外科醫生無法實施的動作,關鍵它還不會手抖。
這樣一來,在高風險手術時,分離、切除、縫合、重建等動作一氣呵成。尤其在腹腔深處的病變,機器臂「開路」後託住臟器,指頭在「刁角」靈活手術,操作空間更小。此外,機器人的手術圖像可放大十倍以上,就像3D電影一樣清晰、逼真。段栩飛介紹,與前三代相比,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成像系統具有多角度自動切換功能,手術部位能全方位、無死角地呈現在醫生的視野中。「醫生如同變身孫悟空,鑽進體內大展拳腳。」
在操作手感上,段栩飛也比喻說,和普通腹腔鏡相比,以前像手拿一雙筷子,筷子夾著刀手術,而機器人則像直接拿著手術刀做手術,角度更靈活、自由。
也正因此,操作機器人的醫生資質要求非常嚴格,必須到全球「達文西」機器人培訓基地取得合格證後,才能拿到「執照」,段栩飛是武漢兒童醫院獲得資質的第一人,目前這一陣容正在迅速擴大。
「達文西」並非適合所有手術
「江城患兒家長對達文西『信得足』,它到崗2個月已完成了102例手術。」段栩飛說,從學齡兒童到不足月的寶寶,病種據不完全統計涉及50種,包括普外科、心胸外科、新生兒外科、泌尿外科等,覆蓋了達文西目前能做的所有兒童專科。從目前來看,患兒術中出血減少一半左右,出院時間可以提前1至2天。
達文西機器人可謂「手術奇才」,是否意味著所有手術都能用達文西?段栩飛說,技術雖好,但並不是所有患兒、所有手術都需要運用機器人手術,較高複雜性、一定難度係數的手術用機器人手術更顯優勢,同時要綜合考慮費用因素,為患兒家庭著想。此外,達文西手術也有自身局限性,要根據患者具體特點來制定最優手術方案。
但段栩飛認為,除了清晰、靈活、創傷較小之外,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改變了傳統外科醫生的操作方式,未來依託高速網絡,操作臺「可以放在任何一個地方」,將真正實現 「千裡之外」的遠程手術。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