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患兒嬌嫩器官上飛針走線,江城小兒外科邁入機器人微創時代

2021-01-09 瀟湘晨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王琛

4隻機械手臂靈活地穿針引線,將一片薄薄的玫瑰花縫合起來,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靈巧手法令人驚嘆。去年10月,武漢兒童醫院迎來一位「硬核助手」——世界最先進的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這也是中西部地區兒童醫院首次引進達文西機器人。

機器人究竟長啥樣?如何在嬌嫩的器官上「穿針引線」?昨日,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段栩飛做客本報「市民有約·楚天名醫大講堂」,為大家解密機器人背後的故事。

專家名片

姓名:段栩飛

職務:武漢兒童醫院副院長、普外科主任醫師;湖北省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委員、腹腔鏡外科分會委員等。

擅長:有較豐富的診治小兒消化道畸形、膽總管囊腫、先天性巨結腸、急腹症等的臨床經驗。擅長小兒微創腹腔鏡技術,並有獨到的見解,能嫻熟地利用腹腔鏡診治各類小兒普外科疾病。

坐診時間:周三上午

機器人手術不斷刷新年齡記錄

講座開始前,段栩飛仍在手術室忙碌,手術對象是一位4歲患兒,確診膽總管囊腫。這一次,做手術的不是醫生,而是一位「硬核助手」——世界最先進的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

和以往微創手術不同,段栩飛坐陣後方「發令」,機器人的4隻機器臂從4個小孔進入,在患兒腹中靈活地穿針引線,精準無誤完成分離、止血、縫合等,手術很成功。段栩飛感慨,江城小兒外科領域已經進入了「機器人微創時代」。

「機器人『上崗』2個月,一再刷新年齡記錄。」段栩飛還記得,去年10月,出生才10天的女嬰,不停嘔吐墨綠色膽汁,確診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如不及時手術,最終可能會全腸道壞死,有生命危險。他搭檔達文西機器人,在高清攝像頭下,逆時針360度將腸道倒轉回去,再「鬆綁」腸道,拉直十二指腸,再「盤順」腸管。「尤其是分離粘連時,機器臂十分穩,幾乎無出血。」

很多人好奇,達文西機器人究竟長啥樣?段栩飛介紹,這位機器人並非「人形」,而是身穿鋼衣,擁有「三頭四臂」,分別是醫生控制平臺、患者手術平臺、視頻影像平臺這3大操作平臺,以及4隻機器手臂,形如八爪魚,讓醫生手術「如虎添翼」。

升級版機器人更適用於兒童

兒童個頭小、臟器嬌弱,腹腔空間只有橙子大小。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怎麼在迷你版的臟器上「繡花」?

「別看它塊頭大,但比起前三代的『兄弟』,『瘦身』輕便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它以精準性出名。」段栩飛介紹,達文西機器人完全模擬人手腕動作自由度、可任意540度旋轉、拐彎,完成外科醫生無法實施的動作,關鍵它還不會手抖。

這樣一來,在高風險手術時,分離、切除、縫合、重建等動作一氣呵成。尤其在腹腔深處的病變,機器臂「開路」後託住臟器,指頭在「刁角」靈活手術,操作空間更小。此外,機器人的手術圖像可放大十倍以上,就像3D電影一樣清晰、逼真。段栩飛介紹,與前三代相比,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成像系統具有多角度自動切換功能,手術部位能全方位、無死角地呈現在醫生的視野中。「醫生如同變身孫悟空,鑽進體內大展拳腳。」

在操作手感上,段栩飛也比喻說,和普通腹腔鏡相比,以前像手拿一雙筷子,筷子夾著刀手術,而機器人則像直接拿著手術刀做手術,角度更靈活、自由。

也正因此,操作機器人的醫生資質要求非常嚴格,必須到全球「達文西」機器人培訓基地取得合格證後,才能拿到「執照」,段栩飛是武漢兒童醫院獲得資質的第一人,目前這一陣容正在迅速擴大。

「達文西」並非適合所有手術

「江城患兒家長對達文西『信得足』,它到崗2個月已完成了102例手術。」段栩飛說,從學齡兒童到不足月的寶寶,病種據不完全統計涉及50種,包括普外科、心胸外科、新生兒外科、泌尿外科等,覆蓋了達文西目前能做的所有兒童專科。從目前來看,患兒術中出血減少一半左右,出院時間可以提前1至2天。

達文西機器人可謂「手術奇才」,是否意味著所有手術都能用達文西?段栩飛說,技術雖好,但並不是所有患兒、所有手術都需要運用機器人手術,較高複雜性、一定難度係數的手術用機器人手術更顯優勢,同時要綜合考慮費用因素,為患兒家庭著想。此外,達文西手術也有自身局限性,要根據患者具體特點來制定最優手術方案。

但段栩飛認為,除了清晰、靈活、創傷較小之外,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改變了傳統外科醫生的操作方式,未來依託高速網絡,操作臺「可以放在任何一個地方」,將真正實現 「千裡之外」的遠程手術。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103期:人社部頒布20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Ava的機器人具有完全自主的操作和導航功能,以及設施管理員或其他用戶的遠程訪問權限。它會自動將報告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管理人員,以確認區域已被消毒,並提供屏幕和揚聲器來傳達與消毒有關的公告。三頭四臂的「達文西」可在患兒嬌嫩器官上飛針走線,江城小兒外科邁入機器人微創時代4隻機械手臂靈活地穿針引線,將一片薄薄的玫瑰花縫合起來,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靈巧手法令人驚嘆。
  •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紅網時刻衡陽11月17日訊(通訊員 黃忠欣 記者 譚倩)11月16日,一名38歲的男性患者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了由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操作下的右側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完整切除了直徑達6cm的腎上腺腫瘤。據了解,此次手術為區域內泌尿外科首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標誌著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順利邁入了「機器人」時代。
  • 人工智慧時代機器人外科診療進展及展望|達文西機器人|人工智慧|...
    現今,AI 技術開始在胸外科領域進行了探索,並且在胸外科相關影像與病理判讀方面取得一定突破,未來 AI 也將在代表胸外科手術最高智能化的手術機器人上持續發力,本文將對 AI 與機器人外科的結合作一討論。
  • 省醫「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很神奇
    5月28日,貴州省人民醫院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完成100例學術報告會在該院舉行,並在現場,定下今年突破300例的目標。據羅光恆介紹,「達文西」有三維高清視野,通過三維高解析度立體腔鏡,可將手術區放大為10-15倍的裸眼3D視野,為我們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清晰術野和更加真實的深度感知。
  • 手術機器人、4K腹腔鏡……盤點這些活躍在浙江多家醫院手術室裡的...
    實際上,在浙江多家醫院的手術室裡,每時每刻都活躍著「高精尖」設備的身影,為兒童開刀的智能「醫生」、為微創手術提供「導航」的顯微鏡、為癲癇患者成功「拆雷」的機器人……各種不同類型的「高精尖」設備出現在每一個生與死搏鬥的關鍵時刻,守護患者的生命。新一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為患兒「主刀」4月8日,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順利完成「首秀」。
  • 逝者|我國小兒泌尿外科創始人黃澄如:離世前一年仍在出診
    我國的小兒外科,起步於解放以後,同樣經歷了從大學科到逐步細化的過程。上世紀六十年代,小兒外科有了專業細分的萌芽。小兒泌尿外科,是在成人泌尿外科和小兒普外科兩種專業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在黃澄如深挖專業的時候,丈夫吳文斌也提供了不少幫助。有時,兩人出門上班,先一起來兒童醫院,一起給患兒看完病,吳文斌再去北大醫院出診。
  • 肛門閉鎖常見問題解答(下)——小兒外科專家王勇科普系列
    點擊查看 專家簡介:王勇,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小兒外科胃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小兒外科學博士、國際肛腸學組成員,廣州醫科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1、肛門閉鎖有哪些治療方式,手術怎麼做?
  • 注意小兒鞘膜積液!嚴重的會導致睪丸萎縮
    近日,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泌尿外科門診接診了一名大約3歲的病患,患兒的母親在給其洗澡時發現他一側的蛋蛋變大,晚上的時候愈發嚴重,但孩子並沒說不舒服。泌尿外科副主任譚偉發經過仔細檢查,發現孩子患的是小兒鞘膜積液,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 達文西機器人提升外科手術精確度
    昨日,「達文西微創手術研討會」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召開,會上,世界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CRSA)創始主席、著名專家Pier C.Giulianotti朱聯安教授,針對全球機器人微創手術前沿理念、技術及術式,當場為一名45歲的女性胰腺癌患者,使用達文西微創手術機器人,完成了一臺複雜的胰頭腫瘤切除手術。
  • 河北省中西醫學會小兒外科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河北省兒童醫院召開
    河北省中西醫學會小兒外科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河北省兒童醫院召開發布時間: 2017-01-11 16:07:17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郭江      中國網健康訊 12月17日,河北省兒童醫院與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共同主辦的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河北省中西醫學會小兒外科專業委員會年會暨整合醫學與小兒外科危急重症學習班在醫院九樓會議室召開。
  • RT:英國將開發微創手術用可穿戴式機器人設備★科學家試圖教會機器人感覺疼痛以保護人類
    ★英國將開發微創手術用可穿戴式機器人設備3月15,新華社消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14日宣布,包括該校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將開發用於微創手術的可穿戴式機器人設備,以幫助醫生更高效地完成外科手術。
  • 闌尾炎"找"上2歲寶寶,醫生藉助3個"鑰匙孔"快速治癒!
    患兒2歲女寶寶,因腹痛伴發熱3天入院,在家時體溫最高38.5度,應用退熱栓後患兒仍有發熱,並且腹痛加重,精神不振,就診濰坊市中醫院兒科,兒科急診醫師看過後考慮急性闌尾炎並行闌尾彩超證實,經小兒外科會診後入住小兒外科病房。
  • 廣州婦兒中心小兒外科和研究所合作成果首登世界頂級醫學雜誌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8日凌晨,廣州婦兒醫療中心小兒外科和研究所的合作成果在線刊登:膽道閉鎖發病新機制和治療新策略。這是中國小兒外科領域的研究首次在世界頂級醫學雜誌刊登。膽道閉鎖在新生兒期發病,其免疫反應異常可引起肝外和/或肝內膽管阻塞,導致黃疸、膽汁淤積,進而引起肝硬化和肝衰竭,嚴重危害嬰幼兒生命。因持續黃疸、陶土色大便、肝腫大,俗稱「小黃人」。
  • 繼達文西手術之後美國FDA又批准了intuitive Surgical周圍肺微創活檢機器人
    Intuitive Surgical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其離子腔內系統進行周圍肺微創活檢。
  • 微創醫療機器人擬登科創板
    雷鋒網消息,據IPO早知道報導,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020年12月31日同中金公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科創板掛牌上市。2020年12月21日,「微創系」的微創電生理與華泰聯合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同樣計劃登陸科創板。稍早之前的2020年11月6日,微創心通已正式向港交所遞表擬主板掛牌上市。
  • 免費術前評估 泰安市立醫院開展「國際殘疾人日」腦癱患兒救助項目
    下肢康復機器人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繼澤 泰安報導2020年12月3日是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泰安市立醫院了解到,為了救助更多腦癱患兒,泰安市立醫院神經外科於小兒腦癱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病變疾病,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發育。如不能及時有效得到診治,在未來的發育中,患兒不能控制自己的語言和運動功能,這會給他們造成極大的精神和肉體痛苦,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據介紹,腦癱、智力低下、多動症、自閉症、腦發育不良等小兒腦神經系統疾病,是因為患者存在腦功能障礙或腦組織損傷。
  • 江城近九成自閉症患兒未及時治療
    湖北日報訊 (記者楊然、通訊員鄧盛強)昨從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江城近9成自閉症患兒未及時接受治療,直接影響就學及日常生活。據統計,兒童自閉症發病率約0.6%,武漢0至14歲兒童自閉症患者數量約6000人,但每年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接受治療的患兒不到100人。
  • 這6款外科醫療機器人你敢試嗎?
    研究人員注意到,採用手術規劃軟體和機器人鑽頭可創建出一個直徑約2.5毫米的通道,允許直線接入耳蝸。研究者稱,這種孔是微創的,並在面部神經和鼓索神經之間留出安全距離用於耳蝸植入。通過採用3個互鎖安全部件,這款機器人鑽頭可以安全地鑽入人耳內,避免對神經和顯微結構的損害。
  • 每周AI應用方案精選: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外骨骼裝置
    方案1: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Da Vinci解決方案簡介:達文西機器人的機械臂可完全模仿人手腕動作,專利的運動模式保證了醫生手部動作與機械臂運動的一致,並濾除了手部的抖動,從而提高了穩定性和精確度;它在狹窄解剖區域可 360 度運動,活動範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