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術前評估 泰安市立醫院開展「國際殘疾人日」腦癱患兒救助項目

2020-12-04 海報新聞

下肢康復機器人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繼澤 泰安報導

2020年12月3日是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泰安市立醫院了解到,為了救助更多腦癱患兒,泰安市立醫院神經外科於12月3日—12月12日特開展「國際殘疾人日」腦癱患兒救助項目,期間,凡到醫院就診的腦癱患者均可享受免費腦功能檢測及手術評估,該項目旨在通過手術治療,結合康復訓練,幫助患兒生活自理,回歸社會。

小兒腦癱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病變疾病,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發育。如不能及時有效得到診治,在未來的發育中,患兒不能控制自己的語言和運動功能,這會給他們造成極大的精神和肉體痛苦,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據介紹,腦癱、智力低下、多動症、自閉症、腦發育不良等小兒腦神經系統疾病,是因為患者存在腦功能障礙或腦組織損傷。如果這類患兒在接受康復治療後,康復效果進展緩慢、遇到瓶頸,可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考慮手術介入。泰安市立醫院神經外科可通過頸動脈外膜剝離術聯合迷走神經外膜隔離術、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選擇性周圍神經切斷術、鞘內使用巴氯芬泵進行治療,幫助患兒儘快恢復自理能能力。

「我們曾經救治過一個三歲九個月的孩子,這個孩子因早產導致腦癱,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人,反應遲鈍、經常流口水、吐舌頭、吃手指,快2歲才會走路。我們為其施行了『頸動脈外膜剝離術+迷走神經隔離術』,將頸動脈與迷走神經隔離,有效改善了頸動脈血流量,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智力、語言等能力,還改善了其肢體協調能力,術後第二天孩子的流涎、吐舌的情況明顯改善。」泰安市立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劉啟峰介紹。

據了解,泰安市立醫院神經外科是集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的重點學科,現與神經內科聯合申建腦卒中中心。科室技術力量雄厚,醫療經驗豐富,配備世界上先進的德國萊卡手術顯微鏡、德國諾道夫神經內鏡系統、高精度腦立體定向儀、視頻腦電監護系統、史賽克電動開顱鑽、美敦力高速氣動開顱鑽、BORN-BE-IV無創腦水腫動態監護儀及體溫控制系統等高新醫療設備,能運用多種手術方法,讓每位腦癱孩子重獲健康,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市民可撥打0538-8897293或13793802170進行諮詢。

相關焦點

  • 國際殘疾人日,河北省兒童醫院送來什麼好消息?
    2020年12月3日,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目前,全世界超過1億殘疾人是兒童。殘疾兒童主要以聽力、視力、智力、肢體以及混合型殘疾表現為主。命運為「折翼的天使」關上了一扇門,而早期康復為他們打開了另一扇窗,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和一個家庭的未來。
  • 20名斜視患兒免費完成矯正手術!愛爾眼科青少年眼病救助啟動
    掌上春城訊11月23日至25日,國內知名斜弱視與小兒眼科專家匯集昆明愛爾眼科醫院,為「集善·三星愛之光」青少年眼病第四輪救助項目的首批20名斜視兒童,免費實施了斜視矯正手術,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複查顯示,孩子眼位全部恢復正位。
  • 20餘名唇顎裂患兒獲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救助
    )出院,在「幸福微笑——救助唇顎裂兒童」公益項目的支持下,她的孩子免費進行了唇顎裂手術,得以重新綻放幸福的微笑。  據介紹,「幸福微笑——救助唇顎裂兒童」公益項目是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聯合美國微笑聯盟基金會等慈善機構於2002年發起的公益項目,致力於為貧困家庭的唇顎裂兒童提供免費整形修復手術、為基層醫生提供專業醫療培訓、開展中外醫學交流活動。
  • 首批20名斜視患兒免費完成斜視矯正手術
    護士正在為患者進行術後護理 攝影:唐洪 11月23日—25日,在昆明愛爾眼科醫院,斜弱視與小兒眼科專家、昆明愛爾眼科醫院院長許江濤和小兒眼科專家、昆明愛爾眼科醫院斜弱視與小兒眼科主任王軍帶領醫療團隊為「集善·三星愛之光」青少年眼病第四輪救助項目首批20名斜視兒童實施了免費斜視矯正手術。
  • 100戶農村家庭今年可免費安裝光伏發電設備 貧困殘疾人將有「陽光...
    項目施工方廈門市東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延泉表示:「廈門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做這個好事,讓我們很感動。作為項目的施工方,我們也要為殘疾人事業做一點貢獻。我們保證將這個項目做好做實,保質保量。將來如果光伏發電設備有問題,可以終身免費保修;如果是颱風等天災引起的嚴重損壞,我們免費更換,一分錢都不收取。」
  • 招募免費肝移植患兒|中華慈善總會攜手7位院士助力兒童肝移植
    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李嵐聯繫到了中華慈善總會「苦盡肝來」終末期肝病患兒醫療救助項目辦的工作人員,在講述了孩子的遭遇後,工作人員認定萱萱的情況符合項目辦資助條件,決定全額資助孩子手術醫療費用。項目辦執行主任董萍探望手術患兒「苦盡肝來」項目以「讓需要肝移植手術的終末期肝病患兒得到免費救治,重獲健康人生」為宗旨,與全國多家具備開展親體肝移植尖端技術資質的綜合性醫院及省級兒童醫院達成了合作意向,建立起醫療救助網絡,
  • 中華慈善總會「苦盡肝來」項目救助小寧紀實
    在一籌莫展之際,小寧父母有幸聯繫到了中華慈善總會「苦盡肝來」終末期肝病患兒醫療救助項目辦的工作人員。「苦盡肝來」工作人員協助患兒小寧就診2020年7月21日上午10點,中華慈善總會「苦盡肝來」終末期肝病患兒醫療救助項目辦工作人員已經在北京西站等候小寧的到來。
  • 省康復醫院為玉屏殘疾人朋友免費安裝假肢矯形器
    貴州省康復醫院為玉屏 6名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矯形器 為深入開展「黨建扶貧,康復下鄉」義診活動輔具適配的後續工作,12月19日,貴州省康復醫院假肢輔具中心到玉屏為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
  • 中山醫院「心·肝寶貝」公益項目在4700米海拔綻開「生命之花」
    幸運的是,經醫院與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商討,確定將他們納入基金 「心·肝寶貝」救助計劃。7月9日晚上,一架從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和平機場出發,歷經7個多小時航程的飛機降落在上海虹橋機場。在這次航班所搭載的旅客中,就有這三名藏族先心病孩子的救助隊伍,他們在中山醫院醫務處的安排下,落地後直奔醫院。這是一場對來自海拔4700米的高原「花朵」展開的生命援助。
  • 關於印發《宿遷市出生缺陷救助試點項目工作方案》的通知
    ,提高患兒診斷治療率,降低致死致殘的發生,按照國家和省衛生計生委統一部署,我委擬在全市開展出生缺陷救助試點項目工作。一、項目內容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出生缺陷患兒的診斷及治療提供救助,開展針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針對群眾的宣傳動員和健康教育。二、項目地區全市所有縣、區均為項目地區。
  • 德州:10萬餘殘疾人獲精準康復服務
    記者馬樂攝□本報記者馬樂本報通訊員董志強1月5日,在德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3樓的德州新語特教培訓學校,孤獨症孩子們正在家長的陪同下,跟隨老師進行康復訓練。5歲的寒寒來自武城縣,去年7月份進入學校。「剛入學時,寒寒無法與人正常溝通,理解和邏輯能力也很差。現在能正常與人交流了,明年就可以到普通小學上一年級。」德州新語特教培訓學校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校區相關負責人王藝然介紹。
  • 「水晶寶寶」公益救助項目走進貴州
    醫療隊成員和織金縣人民醫院醫護、水晶寶寶家屬合影。商報訊(記者 董吉妮)關注早產兒,呵護新生命。12月19日,「水晶寶寶」早產兒公益救助項目走進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項目醫療隊親臨當地醫院對基層醫生開展培訓,並給當地貧困早產兒家庭帶去慈善救助。
  • 苦盡肝來·樂享六一——中華慈善總會攜知名醫學專家為肝病患兒義診
    6月1日,河南省兒童醫院門診大廳格外熱鬧,一場以「苦盡肝來、樂享六一」為主題的兒童健康義診活動拉開了序幕。在這裡,中華慈善總會、清華長庚醫院攜手河南省慈善總會、河南省兒童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北京美業公益基金會、北京輕鬆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為終末期肝病患兒送上一份貼心的「健康大禮包」。
  • 無為濟民康復醫院已正式開診!
    無為濟民康復醫院是蕪湖濟民醫療集團投資成立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於2020年7月正式接診患者,是一所集醫療、託養、康復、教學、護理、科研為一體的二級康復專科醫院;是蕪湖市智障、助聽器、孤獨症、腦癱、電子耳蝸兒童術後及精神衛生康復定點機構,醫院是蕪湖市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
  • 「國際殘疾人日」基層醫療一線,那些「不完美」的身影!你們辛苦了!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殘疾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數群體。12月3日世界殘疾人日每年12月3日的「國際殘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 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專家:這些情況需植入人工耳蝸
    先天性耳聾患兒植入耳蝸的最佳年齡是多大?如果患兒被確診為重度、極重度神經性耳聾,在國外6個月大時,可以進行雙側的人工耳蝸植入。目前國內的標準是孩子的體重大於9公斤以上或者患兒已經滿11個月以上,也就是說必須保證孩子能夠耐受全麻手術,符合這些標準,就可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 中國腦健康日首屆公益匯活動情滿三秦
    2015年9月16日是第十六個中國腦健康日,當日,陝西省慈善協會、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癲癇防治大會組委會、西安市蓮湖區殘疾人聯合會在西安中際中西醫結合腦病醫院聯合舉辦了「中國腦健康日首屆公益匯」 活動,啟動A腦慈善康復項目,為西北地區腦病患者帶來福音。
  • 【國際殘疾人日】讓每一個生命自由舒展
    今天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為——更好地重建:朝著一個包容殘疾人、無障礙和可持續發展的後新冠肺炎疫情世界。 12.3國際殘疾人日 他們雖沒有明亮的雙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