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一部隊遺址發現千餘遺物 有瓶子上寫"毒"字樣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七三一部隊遺址發現千餘遺物 有瓶子上寫"毒"字樣

  出土的一瓶仍然存有液體的小瓶,瓶體上依稀能看到「毒」的字樣。

  7月24日,黑龍江省文化廳宣布,經過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兩年的努力,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考古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已完成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鍋爐房、回水池、動物焚燒爐及部分細菌彈殼廠的調查勘探與發掘,並出土戰爭遺物1000多件。

  俗稱「四方樓」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是本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其中細菌實驗室是「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研究、生產、儲藏及活體實驗的主要場所,是「七三一」部隊舊址中最核心的區域。

  此次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重點區域「四方樓」(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初步發掘結束後的航拍照片。外圍一圈區域為細菌實驗室,中央兩個長方形區域即為關押普通百姓、抗日誌士以及外國人的特設監獄。

  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千餘件戰爭遺物包括鐵器、玻璃器、銅器、陶瓷等,其中鐵器和玻璃器的數量最多。此次發掘過程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日軍炸毀「四方樓」的爆破穴點和焚燒罪證的灰坑。據資料記載,為銷毀罪證,1945年8月日軍臨撤退前,曾匆忙就近銷毀實驗設備,並將細菌實驗室炸毀。專家認為,爆破穴點和焚燒灰坑的發現,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是不可多得和無可爭辯的第一手例證。

  掩埋焚燒實驗設備的焚燒灰坑。

相關焦點

  • 七三一部隊----哈爾濱人為鼠疫疫源地的罪魁禍首
    七三一部隊使用中國和外國健康人進行了大規模的人體試驗,專門建立了人體試驗核心區域「四方樓」,由兩棟五層、兩棟三層建築組成,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四方樓既是細菌實驗、研究的核心區域,也是關押用作人體實驗的活人特殊監獄。根據細菌武器研究需要,設立研究班,逐一對各種可能用作細菌武器的細菌進行篩選、對比實驗,並進行鼠疫跳蚤和植物病毒研究。
  • 七三一陳列館增設基本陳列「國際公約牆」
    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歷經半年時間策劃、設計,增設的基本陳列內容「國際公約牆」,正式面向公眾開放。該十條國際公約的內容節選,是確認日本細菌部隊在戰場使用細菌武器罪行、在作戰行動中使用細菌武器攻擊中國平民罪行、進行細菌武器人體試驗罪行的法律依據以及在難民營使用細菌屠殺難民罪行法律依據,最終成為確認七三一部隊犯下了反人類暴行的法律依據。國際公約牆在形式上詮釋了七三一新館展覽以法理的思考構建展陳內容的初衷與理念,與序廳開端「反人類暴行」五個大字首尾呼應。
  • 哈爾濱侵華日軍731部隊潰退前炸毀的建築遺址
    2018-03-09 11:08:40 來源: 我家的星座 舉報   在731部隊
  • 「731」部隊惡行再被曝光:曾進行多項毒武實驗
    10日,哈市社科院731問題國際研究中心負責人楊彥君說,情報中對於毒氣武器的研究和機構設置都是此前檔案中未曾發現的新資料,這證明七三一部隊不僅是一支細菌戰部隊、生產細菌炸彈,還是一支以毒氣戰為目的進行毒氣武器研究的秘密部隊。  多次用「馬路大」做瓦斯實驗  七三一部隊同五一六部隊互相勾結,多次用「馬路大」做瓦斯實驗。
  • 男子在家中發現小藥瓶,專家鑑定後表示這是731部隊留下的
    ,小瓶子上面用繁體字寫著關東軍等字樣還有一些日文。發現這個小瓶子後張先生就馬上報了警,2018年的12月26日在哈爾濱市公安局雙城分局治安大隊民警的陪同下來到了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遺址保護部的高玉寶主任告訴張先生
  • 日731部隊實驗:人凍僵後澆開水 骨肉馬上分離
    近日,新華社記者實地探訪了位於哈爾濱市的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遺址,看到了日軍曾在這座魔窟裡犯下的滔天罪惡。  視被實驗者為「木頭」 官員隊員則供奉在慰靈室  離哈爾濱主城區西南方向20多公裡處的平房區,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遺址就坐落在這裡。
  • 直擊日軍細菌實驗遺址:實驗種類令人髮指,圖5是婦女手術臺!
    直擊日軍細菌實驗遺址:實驗種類令人髮指,圖5是婦女手術臺!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武器研究、實驗及製造基地。日軍戰敗時,為毀滅罪證曾燒毀這裡,戶外遺址比較少。但只要做過,就會留下證據。
  • 揭秘日本「731部隊」恐怖行徑 戰敗後成美國特種兵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邢安臣告訴東方網記者,據原七三一部隊第四部隊員說,「七三一部隊在戰爭結束前保存的『可供使用』的各種細菌,如果按照他們的設想散播出去,恐怖地球上的人類就要滅絕了」。
  • 揭731部隊:逃跑前炸細菌實驗室 實驗器皿出土
    據新華社4月9日電記者從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了解到,「七三一」遺址核心區域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即「四方樓」)考古清理工作初步完成,清理總面積15337平方米,出土建築構件及金屬、玻璃器皿1500餘件。
  • 「毒液」瓶、注射器:考古為侵華日軍731部隊罪行再添實證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細菌實驗室和特設監獄遺址上,「四方樓」航拍全景。在這些含有溶液的玻璃瓶身上,還隱約可見「赤痢預防接種液」「XX毒」等字樣的紙質說明。「這些瓶子裡究竟含有何種毒液,尚待化驗核實,但隨著它們屬性被解讀出來,無疑將傳遞出重大信息。」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此次發掘的領隊李陳奇說。
  • 海南萬寧發現新史前遺址
    海南萬寧神州半島灣仔頭史前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現場。符宇群攝中新網海南萬寧12月3日電 (符宇群)海南省博物館(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對萬寧神州半島進行全面考古調查時,發現一個新的史前遺址——灣仔頭史前遺址。
  • 惡魔的證據:731部隊歷史罪證是如何被挖掘的?
    ▲731部隊使用過的木質卷櫃,卷柜上刻有「石井部隊」字樣。731部隊研究的是被國際條約明令禁止的細菌戰、毒氣戰,被用來做活體實驗的,是大量中國人、朝鮮人和盟軍戰俘——一個個活生生的人!1946年8月29日,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美國法官沙頓宣讀《南京地方法院監察處關於敵人罪行的調查報導》,其中提到:「敵方多摩部隊把擒獲的平民運到醫學實驗室去實驗傳染血清的效能。這個部隊是最秘密的組織之一,該部隊所殺害的人數是無法確認查明的。」法庭主席問:「您不想再提供我們一些關於所謂在實驗室內實驗毒血清效能的證據嗎?」
  • 寧夏青銅峽發現史前遺址,出土上萬件石製品,刷新對史前人類認知
    鴿子山遺址位於寧夏青銅峽蔣頂鄉蔣西村西,賀蘭山前鴿子山盆地東緣,該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末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古人類文化遺址,遺址年代距今大約1.2萬至0.8萬年。鴿子山遺址出土上萬件石製品,刷新了世人對萬年前史前人類的認知,被譽為「史前遺址中的璀璨明珠」。上世紀80年代,寧夏考古學者在賀蘭山一帶發現鴿子山舊石器遺址,並在遺址附近發現了大量的石質器。
  •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居住遺址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1日電(記者勿日汗)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員近日在內蒙古鑲黃旗草原上發現一處距今8400年—7600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遺址。這一被命名為乃仁陶勒蓋遺址的大型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內發現房址270餘座,房址內有二層臺、柱洞、火灶。房址出土遺物有動物骨骼、陶片、骨器及大量石器。考古人員根據乃仁陶勒蓋遺址出土的遺物初步判斷,其年代與裕民文化類型相當。裕民文化是2015年發現的史前考古學文化新類型,被認為是我國北方草原新石器時代的開端。
  •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醫科七三一醫院建院60周年
    感染性疾病科的黨員們夜以繼日努力工作,從1月22日到8月19日共計奮戰200餘天,發熱門診接診5000餘人次,在院內採集核酸近4000人次,收治疑似病例26人,組織院內專家組會診上百次,組織協調北京市專家會診4次,確診新冠肺炎患者2人。急診科黨員們率先垂範,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科室全體取消休假,下夜班及休息日都處於備班狀態,真正做到隨叫隨到、敢戰能勝。
  • 又發現史前文明遺物,10萬年前的「三相插頭」,到底是誰製造的?
    1.2萬年前的杜立巴石碟第二個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概率問題,地球上擁有1000萬種生物,單單動物就有150萬種,可是卻只誕生人類一種高智慧生物,這顯然不合理,如果是自然進化的話,地球應該全部生物都是非智慧生物或者存在多種高智慧生物,這樣才比較合理,但是卻偏偏只產生人類唯一一種高智商生物,不得不讓人產生懷疑,懷疑作為地球上唯一存在的高智慧生物,人類很有可能是被故意創造出來的,如果人類真的是被故意創造出來
  • 令人心碎的911遺物照片,它們背後都有一個悲傷的故事
    這一無法預計的損失反映在許多清理行動中收集到的911物品上。2001年9月11日遇難的2977名遇難者的家屬製作的紀念飾品也體現了這場悲劇。911的現場遺物由史密森尼博物館和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負責保管,這些遺物講述了一個個充滿創傷和悲劇的辛酸故事。但他們也代表了911倖存者的力量,以及從災難中恢復過來的力量。
  • 泥河灣盆地馬圈溝遺址取得新發現
    原標題:泥河灣盆地馬圈溝遺址取得新發現   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的泥河灣盆地又有考古新發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泥河灣馬圈溝遺址考古隊項目負責人王法崗18日透露,他們在泥河灣盆地內層位最低、時代最早的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馬圈溝遺址內發現石製品792件、動物化石1573件。石製品特點鮮明,具有明顯的進步性,可能代表了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的第一次石器技術革命,為認識中國北方早更新世石器技術具有重要價值。此次發掘進一步完善了早更新世古人類演化的文化序列。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皇城臺的修建傾注了建設者大量的精力,在其周邊調查發現有石雕人頭像、鱷魚骨板、彩繪壁畫等高等級遺存。最新考古發掘中,門址和東護牆北段上部出土的陶、骨、石、玉、銅等各類遺物數以萬計。從目前發現來看,石峁城址至少存在著21處馬面遺蹟,外城東門附近尤為集中,這些馬面與城牆牆體同時規劃並起建,附著於牆體之上,向城外凸出,疏密有致,間距集中在40米左右。這一距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使用武器的有效攻擊距離(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