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放線高程控制測量規定

2020-11-24 建設工程教育網

  【學員問題】測量放線高程控制測量規定?

  【解答】一般規定1、高程控制測量精度等級的劃分,依次為二、三、四、五等。各等級高程控制宜採用水準測量,四等及以下等級可採用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五等也可採用GPS、擬合高程測量。

  2、首級高程控制網的等級,應根據工程規模、控制網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選擇。

  首級網應布設成環形網,加密網宜布設成附合路線或結點網。

  3、測區的高程系統,宜採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在已有高程控制網的地區測量時,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統;當小測區聯測有困難時,也可採用假定高程系統。

  4、高程控制點間的距離,一般地區應為1~3km,了業廠區、城鎮建築區宜小於lkm.但一個測區及周圍至少應有3、個高程控制點。

  4.2、水準測量1、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的規定。

  2、水準測量所使用的儀器及水準尺,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i,DSl、型不應超過15″;DS3、型不應超過20「。

  2、補償式自動安平水準儀的補償誤差△a、對於二等水準不應超過0.2″,三等不應超過0.5″。

  3、水準尺上的米間隔平均長與名義長之差,對於因瓦水準尺,不應超過0.15mm;對23於條形碼尺,不應超過0.10mm;對於木質雙面水準尺,不應超過0.5mm.、3、水準點的布設與埋石,除滿足4、條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將點位選在土質堅實、穩固可靠的地方或穩定的建築物上,且便於尋找、保存和引測;當採用數字水準儀作業時,水準路線還應避開電磁場的幹擾。

  2、宜採用水準標石,也可採用牆水準點。標誌及標石的埋設應符合附錄D、的規定。

  3、埋設完成後,二、三等點應繪製點之記,其他控制點可視需要而定。必要時還應設置指示樁。

  4、水準觀測,應在標石埋設穩定後進行。各等級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的規定。

  5、兩次觀測高差較差超限時應重測。重測後,對於二等水準應選取兩次異向觀測的合格結果,其他等級則應將重測結果與原測結果分別比較,較差均不超過限值時,取三次結果的平均數。

  6、當水準路線需要跨越江河(湖塘、寬溝、窪地、山谷等)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準作業場地應選在跨越距離較短、土質堅硬、密實便於觀測的地方;標尺點須設立木樁。

  2、兩岸測站和立尺點應對稱布設。當跨越距離小於200m、時,可採用單線過河;大於200m、時,應採用雙線過河並組成四邊形閉合環。往返較差、環線閉合差應符合表1的規定。

  3、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6、的規定。

  24、4、當跨越距離小於200m、時,也可採用在測站上變換儀器高度的方法進行,兩次觀測高差較差不應超過7mm,取其平均值作為觀測高差。

  7、水準測量的數據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每條水準路線分測段施測時,應按(7-1)式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的高差偶然中誤差,其絕對值不應超過本章表1、中相應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的1/2.、2、水準測量結束後,應按(7-2)式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全中誤差,其絕對值不應超過本章表1、中相應等級的規定。

  3、當二、三等水準測量與國家水準點附合時,高山地區除應進行正常水準面不平行修正外,還應進行其重力異常的歸算修正。

  4、各等級水準網,應按最小二乘法進行平差並計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

  5、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準應精確至0.1mm,三、四、五等水準應精確至1mm.、25、4.3、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1、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宜在平面控制點的基礎上布設成三角高程網或高程導線。

  2、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2、的規定。

  3、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觀測的技術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3、的規定。

  2、垂直角的對向觀測,當直覘完成後應即刻遷站進行返覘測量。

  3、儀器、反光鏡或覘牌的高度,應在觀測前後各量測一次並精確至lmm,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高度。

  4、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數據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1、直返覘的高差,應進行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改正。

  2、平差前,應按本章(7-2)式計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

  3、各等級高程網,應按最小二乘法進行平差並計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

  4、高程成果的取值,應精確至lmm.、4.4、GPS、擬合高程測量1、GPS、擬合高程測量,僅適用於平原或丘陵地區的五等及以下等級高程測量。

  2、GPS、擬合高程測量宜與GPS、平面控制測量一起進行。

  3、GPS、擬合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26、1、GPS、網應與四等或四等以上的水準點聯測。聯測的GPS、點,宜分布在測區的四周和中央。若測區為帶狀地形,則聯測的GPS、點應分布於測區兩端及中部。

  2、聯測點數,宜大於選用計算模型中未知參數個數的1.5、倍,點間距宜小於10km.、3、地形高差變化較大的地區,應適當增加聯測的點數。

  4、地形趨勢變化明顯的大面積測區,宜採取分區擬合的方法。

  5、GPS、觀測的技術要求,應按本規範3.2、節的有關規定執行;其天線高應在觀測前後各量測一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高度。

  4、GPS、擬合高程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充分利用當地的重力大地水準面模型或資料。

  2、應對聯測的已知高程點進行可靠性檢驗,並剔除不合格點。

  3、對於地形平坦的小測區,可採用平面擬合模型;對於地形起伏較大的大面積測區,宜採用曲面擬合模型。

  4、對擬合高程模型應進行優化。

  5、GPS、點的高程計算,不宜超出擬合高程模型所覆蓋的範圍。

  5、對GPS、點的擬合高程成果,應進行檢驗。檢測點數不少於全部高程點的10%且不少於3、個點;高差檢驗,可採用相應等級的水準測量方法或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方法進行,其高差較差不應大於30、D、mm(D、為檢查路線的長度,單位為km)。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責任編輯:tracy

相關焦點

  • 【施工測量】簡單、快速測量放線方法!
    建築方格網的測設方法是先測設主軸線,後加密方格網,並按導線測量進行平差。3.3.2建築物平面控制網是建築物定位和施工放線的基本依據,它是場區內的二級平面控制。建築物平面控制網的圖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線(兩個控制點組成的)、十字形控制網或平行於建築物外廓軸線的其他圖形(圖1)。3.3.3高程控制網是建築場區內地上、地下建(構)築物高程測設和傳遞的基本依據。
  • 跟我學測量定位放線二十四法則
    2、建築物平面控制網是建築物定位和施工放線的基本依據,它是場區內的二級平面控制。 建築物平面控制網的圖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線(兩個控制點組成的)、十字形控制網或平行於建築物外廓軸線的其他圖形(圖1)。 3、高程控制網是建築場區內地上、地下建(構)築物高程測設和傳遞的基本依據。
  • 橋梁高程控制測量要求
    【學員問題】橋梁高程控制測量要求?  【解答】⑴ 首級高程控制網應布設成環形或附合水準路線,並與道路高程控制網聯測。  ⑵ 2000m以上的特大橋一般為三等水準測量,1000~2000m在特大橋為四等,1000m以下的橋梁為五等。
  • 施工員放線測量圖解:專業老施工員手把手放線步驟教學,簡單易學
    施工員放線測量圖解:專業老施工員手把手放線步驟教學,簡單易學!建築物的放線,是指根據已定的外牆軸線交點樁(角樁),詳細測設出建築物各軸線的交點樁(或稱中心樁),然後,根據交點樁用白灰撒出基槽開挖邊界線。
  • 關於測量放線,你不得不知道的24點......
    3.3.2建築物平面控制網是建築物定位和施工放線的基本依據,它是場區內的二級平面控制。 建築物平面控制網的圖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線(兩個控制點組成的)、十字形控制網或平行於建築物外廓軸線的其他圖形。 3.3.3高程控制網是建築場區內地上、地下建(構)築物高程測設和傳遞的基本依據。
  • 房建工程知識:測量放線覆核制度
    測量放線覆核制度工程施工測量放線是建設工程由設計轉化為實物的第一步。施工測量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工程的綜合質量,並且制約著施工過程中有關工序的質量。工程測量控制是施工過程中事前質量控制的一項基礎工作,它是施工準備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質量工程師應將其作為保證工程質量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1.工程定位測量覆核工程從開工時起針對工程定位,要求項目技術負責人、公司科技部、公司質量保證部、項目質量工程師、測量員對定位測量進行覆核。無誤後方可通知監理複線,再通知勘測院複線,進而進行土方開挖。
  • 靜態GPS測量——高程控制連接
    117.高程控制連接高程控制點和整網連接通常不同於水平控制點的連接方法。實例項目的第一個時段專門討論所有平面控制點的連接問題。高程控制點沒有類似的方法。首先,大地水準面波動起伏與基線測量誤差不可區分。其次,高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每個站點與控制網中最近的相鄰點充分地連接。項目只有一個高程控制點,效果幾乎總是最好,示例項目圖中11點和14點就是這樣,見圖1所示。可以使用傳統的水準閉合線路將高程控制點的可靠正常高從傳遞到附近的工程點。
  • 建築施工基礎測量放線工作內容
    測量放線貫穿整個建築工程施工。建築工程施工之前需要進行建築物定位測量,並設置定位樁;然後是基礎開挖的測量,畫出基礎開挖線;基礎標高測量測量放線;基礎施工平面測量放線、每個樓層的標高測量放線和平面測量放線、砌築施工放線、安裝施工放線、裝修施工放線等等。我們今天探討的是建築施工基礎的測量放線。
  • 關於測量放線,測繪人必須要知道的24點!
    在護坡樁基坑一側設置平行控制線,用經緯儀準線法,定期進行觀測,以確保護坡樁的安全。 ▌21.建立平面控制網及高程控制網所謂控制網是由一定等級(滿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點所組成的相鄰點互相通視並構成一定圖形的測量網。
  • 靜態GPS測量——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設計
    建造控制點的大地測量師幾乎不可能預見,那個時代點位上空清晰可見的天空的對高質量控制至關重要。事實上,直到最近,大多數個人測量師才對NGS站進行常規測量。多數控制測量標誌很久沒人使用。主要標誌常被發現變質、雜草叢生、不穩定或被破壞,測量員必須熟悉地下標誌、參考標誌以及其他使用永久控制點的方法。
  • 高程測量的概念
    【學員問題】高程測量的概念?  【解答】在工程的勘測設計與施工放樣中,都必須要測定地面點的高程。高程測量是根據一點的已知高程,測定該點與未知點的高差,然後計算出未知點的高程的方法。高程測量按使用的儀器和測量方法來分,有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氣壓高程測量三種。
  • 公路橋涵施工測量一般規定
    【學員問題】公路橋涵施工測量一般規定?  【解答】1、對控制性樁點應進行現場交樁,並進行控制點複測,保護好其成果。根據具體施工的需要應對控制點進行加密。大橋的控制性樁點應編號繪於標誌總圖上,並註明各有關標誌坐標,相互間的距離、角度、高程等,以便於尋找。橋址中軸線控制樁對於大橋每岸不少於2個,並測定各墩臺控制樁。
  • 朱溪河右線大橋施工測量方案
    為了保證全橋施工時平面、高程、線型等方面的精度,確保工程的安全和質量,必須在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精確的測量控制。施工前進行工程測量控制網的交接樁工作,然後用全鑽儀、水準儀等儀器進行精確三角測量,和監理工程師共同覆核施工測量控制網的準確性及精確度。確認控制網符合要求後,即設點對控制網點進行保護,並進行加密,建立健全本工程平面及高程控制網,做到橋梁、線路中心線、墩位裡程點的準確無誤。
  • 民航機場工程技術知識點:施工控制測量
    採用鋼管護欄保護測量標樁,以免測量標樁被無意破壞。  2.首級高程控制測量  在二級導線點樁頂預埋鋼板上焊半球形鋼筋作為Ⅲ等水準點標誌,以此為施工高程控制點。其高程採用水準儀加平行玻璃板測微器、銦鋼水準尺,按Ⅲ等水準測量的要求施測。
  • 珠峰測量丨關於中國的珠峰高程測量
    從1852年開始,不同的國家開始對珠峰高程進行測量。珠峰到底有多高?歷來引世人關注。回顧珠峰峰頂高程的測量歷史,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1966年、1968年我國兩次對珠峰高程進行測定,建立了高水平高質量的測量控制網,開展了三角、水準、天文、重力、物理測距、折光試驗等測量工作。
  • 建築工程測量員在測量過程中必須掌握的測量基礎放線規範和步驟
    施工中,我們需要利用放線對建築定位放樣進行檢查,以確保達到審核要求。而在建築工程測量中放線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建築物定位放線、基礎施工放線和主體施工放線。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這三個階段的放線步驟。(2)軸線控制樁法(引樁法)設在離基槽上邊線2~4m處,與定位樁一起觀測,可投射於福建建築物牆上,用於機械開挖且省木材軸線控制樁法適用於大型民用建築物二、基礎施工放線:1.墊設中線的測設:在基礎墊設打好後,根據龍門板上的軸線釘或軸線控制樁
  • 公路高程控制測量水準點怎麼布設
    【學員問題】公路高程控制測量水準點怎麼布設?  【解答】水準路線應沿公路路線布設,水準點宜設於公路中心線兩側50~300m範圍之內。水準點間距宜為1~1.5km;山嶺重丘區可根據需要適當加密;大橋、隧道口及其它大型構造物兩端,應增設水準點。
  • 《工程定位(標高)測量記錄》填寫注意事項
    ,進行工程定位測量放線,測定建築物平面位置、主控軸線及建築物士0.000標高的絕對高程,樁基施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樁基定位測量;測量工具和測量人員應固定,測量前應校驗儀器;測量所使用的儀器應定期進行檢定,並在檢定有效期內使用;建築物定位測量,可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分段進行驗收。
  • 何時公布測量結果?專家詳解珠峰高程測量15問
    第二,是珠峰高程測量的「數據突破」,這次珠峰高程測量擬開展的航空重力測量、峰頂重力測量、峰頂周邊地區重力加密測量,將會全面提升珠峰高程測量「起算面」(大地水準面) 的精度,將獲得歷史最高精度的珠峰高程測量結果,例如航空重力測量數據的引入,將會使區域大地水準面的精度提高 30%左右。而首次將衛星遙感測量引入,能完成珠峰實景三維場景數據產品和珠峰地區山地冰川變化監測。
  • 放線、驗線總結大全,不要再說怎麼學放線!
    六)建立擬建小區的平面與高程控制網1、控制網應均布全區,間距30~50M為宜,網中應包括場地定位依據的起始邊、建築物交點、主軸線、弧形建築物的圓心點(或其它幾何中心點)和直接方向(或切線方向)控制方格網2、便於使用要測量組成與建築物外廓平行的閉合圖形,以便於控制網的閉合;3、控制樁之間應通視、易量,其頂面應略低於場地設計高程,樁低於冰凍層,以便長期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