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級電容的應用中,很多用戶都遇到相同的問題,就是怎樣計算一定容量的超級電容在以一定電流放電時的放電時間,或者根據放電電流及放電時間,怎麼選擇超級電容的容量,下面我們給出簡單的計算公司,用戶根據這個公式,就可以簡單地進行電容容量、放電電流、放電時間的推算,十分地方便。
C(F):超電容的標稱容量;
R(Ohms):超電容的標稱內阻;
ESR(Ohms):1KZ下等效串聯電阻;
Vwork(V):正常工作電壓
Vmin(V):截止工作電壓;
t(s):在電路中要求持續工作時間;
Vdrop(V):在放電或大電流脈衝結束時,總的電壓降;
I(A):負載電流;
超電容容量的近似計算公式,
保持所需能量=超級電容減少的能量。
保持期間所需能量=1/2I(Vwork+ Vmin)t;
超電容減少能量=1/2C(Vwork2 -Vmin2),
因而,可得其容量(忽略由IR引起的壓降)
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
舉例如下:
如單片機應用系統中,應用超級電容作為後備電源,在掉電後需要用超級電容維持100mA的電流,持續時間為10s,單片機系統截止工作電壓為4.2V,那麼需要多大容量的超級電容能夠保證系統正常工作?
由以上公式可知:
工作起始電壓Vwork=5V
工作截止電壓Vmin=4.2V
工作時間t=10s
工作電源I=0.1A
那麼所需的電容容量為:
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
=(5+4.2)*0.1*10/(52 -4.22)
=1.25F
根據計算結果,可以選擇5.5V 1.5F電容就可以滿足需要了。
實例:
假設磁帶驅動的工作電壓5V,安全工作電壓3V。如果直流馬達要求0.5A保持2秒(可以安全工作),問需要選用多大容量的超級電容?
解: C=(Uwork+ Umin)It/(Uwork*Uwork -Umin*Umin)
=(5+3)*0.2*2/(5*5-3*3)
=0.5F
因為5V的電壓超過了單體電容器的標稱工作電壓。因而,可以將兩電容器串聯。如兩相同的電容器串聯的話,那每隻的電壓即是其標稱電壓2.5V。
如果我們選擇標稱容量是1F的電容器,兩串為0.5F。考慮到電容器-20%的容量偏差,這種選擇不能提供足夠的裕量。可以選擇標稱容量是1.5F的電容器,能提供1.5F/2=0.75F。考慮-20%的容量偏差,最小值1.2F/2=0.6F。這種超級電容器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裕量。大電流脈衝後,磁帶驅動轉入小電流工作模式,用超電容剩餘的能量超級電容器相關文章:超級電容器原理
電容相關文章:電容原理 電容傳感器相關文章:電容傳感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