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 0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汙垢殺手」的超聲清洗實驗、
「雲裡霧裡」的超聲霧化實驗、
「油與水交融」的超聲乳化實驗、
「神奇懸浮術」的超聲懸浮實驗……
直播間裡,科研工作人員,
一言不合就開啟了「魔術」模式。
5月23日,是公眾科學日,在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東海研究站,科研人員搖身一變,成了線上主播。他們帶著直播間的網友一同走進聲學世界,探索聲音的奧秘。
「有知道磁懸浮的,有沒有人知道另一種懸浮技術『聲懸浮』?」女主播名叫王晨,是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東海研究站海底聲學研究室的助理研究員。為了讓更多的直播間網友能夠「零距離」了解「聲音」,王晨成為了該所首批科普「主播」。
「我們人耳能感知的聲音的頻率範圍是20 Hz到20000 Hz,低於20 Hz的聲音是次聲,高於20000 Hz的聲音就是超聲。」站在東海站內的海空一體模型前,王晨駕輕就熟地介紹著自己的專業知識,並將它們細分成一個個「記憶點」,配合道具模型向直播間的小夥伴們娓娓道來。
「在漆黑的海洋環境中,聲波是唯一一種可以遠距離傳輸的能量形式。我們研發的這些聲學類的海洋儀器裝備,就相當於海洋中的眼睛、耳朵和嘴巴。」王晨笑著說,「這些事讓我說上一天也不累,我就想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工作,了解我們這一群人。」
在直播過程中,直播間的網友可以近距離了解到該站研發的超聲波鑽孔檢測儀以及它在杭州灣跨海大橋和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上的應用。在深海資源勘探方面,該站成功研製的、國內首臺海底底質精細結構原位聲學探測系統、國內首臺海底冷泉聲學探測系統等設備,也在直播間與網友一一見面。
整場直播活動持續約1個小時,由主播帶領直播間的網友,了解聲學科學的不同分支,領略中國在水聲學、超聲學、醫療聲學等領域的重要科技成果,感受海洋科考工作日常,並體驗超高人氣的聲學實驗,揭秘奇妙聲學現象背後的聲學原理。
當然,「主播」的任務可不僅是直播那麼簡單。直播現場,小小的聲學實驗,讓整場直播更像是一場「魔術」秀。面對網友們感興趣的問題,主播也是傾囊相授。「你看,我們不藉助人的外力,就能讓紅色小球浮起來,厲害吧?」王晨一邊說著,一邊在聲懸浮設備上增加紅色小球。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東海研究站科研科科普主管牟宏宇介紹,「疫情讓我們加速了直播計劃,我們也是第一次採取直播的形式來帶大家『雲遊』東海站,希望以這種方式能夠讓更多的小朋友,熱愛科學,走近科學。」
據介紹,東海研究站成立於1960年,今年正好是建站60周年。東海研究站主要從事水聲工程技術、超聲應用技術、醫療聲學技術、數字通訊及信息處理技術等領域的科學研究。上世紀80年代,東海站還曾被評為上海市人均科研成果產出最多的科研機構,被譽為「三隻慧眼」的超聲醫用診斷儀、淺地層剖面儀、多波束漁用聲納都誕生在這裡。
60年來,東海研究站緊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聲學科技前沿,為我國國防水聲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很多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國內一流水平。在海洋信息領域,該站研製的拋棄式溫深測量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在水聲導航領域,該站研發的不同作用距離的都卜勒計程儀,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為船舶導航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在水聲定位領域,該站研發的深海航行器組合導航定位系統、水下救生聲學定位系統等得到成功應用。在深海技術領域,該站研發的深海聲學應答釋放器,廣泛應用於深海資源勘探、深海潛器的導航與定位等領域。
撰稿:李華成
原標題:《感受超高人氣的聲學實驗!這家國家級科研院所今天直播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