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患自閉症的孩子正在表演架子鼓。
■一位參加表演的市民正在化妝,舞蹈打動了在場的觀眾。
「3·11」國際尊嚴尊敬日,公益組織呼籲,企業應多為特殊人群提供就業機會
昨日(3月11日)是「國際尊嚴尊敬日」,一個也許不會被太多人記住的日子。但對於身邊有智障或麻風病人的朋友,這個日子就意義非凡了。為了消除偏見與歧視,廣州9家公益、慈善機構在正佳廣場舉辦了一個「我們都一樣」公益倡導活動。智障人士、麻風病康復者和普通人一同起舞,無分你我。
■陽光社區記者 邢曉雯/文 孟祝斌/圖
「TA跳舞多好看,壓根不像是特殊人士」
昨日下午,在正佳廣場的四樓中庭,一場載歌載舞的活動秀引來遊客們駐足。記者走近發現,這並非常見的賣場促銷活動,而是由特殊人群組成的大舞臺。30名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士,包括麻風病康復者、智障人士等共同參與的一個「融合舞蹈」,在志願者幫助下,10餘名特殊人士隨著音樂隨意地做出各種肢體動作,陶醉在音樂中。他們不僅在臺上表演,還融入到商場人群中,引領遊客們起舞,「不細心看,根本看不出他們跟常人的區別」。一遊客說。
記者了解到,「融合舞蹈」是由香港著名融合舞蹈培訓師丸仔主持、木棉劇團配合的,僅用了短短三天的排練時間。活動主辦方之一的廣東漢達康福協會的秘書長陳志強告訴記者:「我們每年都舉辦類似的公益宣傳活動,希望搭建一個平臺讓麻風病康復者、智障人士展現自己的能力,促進特殊群體和普通公眾之間的互相尊重。」
「企業公益別光搞宣傳,提供崗位最實際」
獲得普通人的了解和尊重,是特殊群體走進社會,就業自強的第一步。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的譚桂英告訴記者:「我們從1990年開辦了庇護工場,為18歲以上有公眾需求的智障人士提供庇護性和支持性就業服務,日常能提供30多個崗位。」記者了解到,不少類似的公益組織都吸收特殊人群內部就業,但對於這些公益組織來說,更希望社會能多點吸納可以正常工作的特殊人群融入社會。
譚老師說:「我們現在有一名學員進了『箭牌』當保潔員,以前也有學員去餐廳打工的,但人數非常少。現在不少企業流行做公益,但和我們合作的大多是搞宣傳,但讓特殊人士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幫到他們!」陳志強也認為:「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特殊人士完全可以勝任很多崗位的工作的,所以我們更需要消除社會的一些偏見。」
【新快知道】
「國際尊嚴尊敬日」
1999年3月11日,美國路易斯安娜州卡威爾,為抗議政府強令當地的麻風病患者遷徙,市民自發舉行集會,為他們爭取基本權利與尊嚴。為支持這一行動,國際理想協會(IDEA,Th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gration ,Dignity and Economy Advancement)通知其在三十多個國家的分支機構,將這一天定為「國際尊嚴尊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