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號飛船首次瞥見銀河系的萊曼-阿爾法。
圖片來源:NASA/JPL/Brad Baxley/JILA
有時你自己的恆星會妨礙你了解其他恆星的誕生。銀河系的某些方面因為太陽系的光汙染而受到遮蔽,這種情況與夜晚天空中的許多星星被城市耀眼的燈光所掩蔽類似。
特別是當天文學家想要搞清銀河系恆星形成區域所釋放的紫外線輻射——被稱為萊曼-阿爾法——時尤為如此,這是因為它被認為在恆星「託兒所」中既非常強烈,且是一種關鍵的特徵條件。
萊曼-阿爾法起源于波長為1216埃(121.6納米)的氫,天文學家傳統上將其看做是遙遠星系中恆星形成的一個指示信號。然而具有相同波長的太陽光照射到從外部流入太陽系的氣體會模糊這種觀察結果。
幸運的是,美國宇航局(NASA)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雙子飛船(其路徑如圖中紅線所示)均正在逃離太陽的勢力範圍——在11月中旬,「旅行者」1號飛船與太陽的距離相當於日地距離的118.9倍;而「旅行者」2號飛船的這一數字儘管為96.9,但也相當於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兩倍多。
如今,在很久以前就完成了主要使命的「旅行者」號飛船已經行進至足夠遠離太陽的地方來回望並透視了發光的氫氣。天文學家指出,「旅行者」號飛船如今發現了釋放自銀河系恆星形成區域的萊曼-阿爾法。
由於附近這些恆星「託兒所」的性質已經為人們所知,因此這一發現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那些遙遠的正在形成恆星的星系的情況——其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於宇宙膨脹使得輻射向更長的波長發生紅移,從而使萊曼-阿爾法更容易被觀測到——而太陽光則無法搞砸你的工作。
美國博爾德市科羅拉多大學的天文學家Jeffrey L. Linsky在12月1日的《科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來源:科學時報 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