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魚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蔚為大觀。金魚的出現和不斷變化體現了中國祖先的聰明智慧。金魚最早出現在晉朝或者更早些,它陪伴著中國的千家萬戶一直走到現在。而在北京文化中,花鳥魚蟲是必不可少的,金魚更是從來就沒有淡出過,不過隨著社會發展和環境變化,飼養金魚的容器也發生了變化。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使用佔地面積較小,擺放方便又物美價廉的玻璃缸養魚,一則觀賞效果好,另外過濾便捷,但玻璃缸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如隔溫效果較差影響魚舒適性,大幅度早晚溫差甚至會導致其患病等。按照金魚世家唐博釗先生的理解,玻璃缸養魚最大的不足還是因為它失去了自然和原始,失去了中國文化的底蘊。
相較於現代化的養魚方式,唐博釗先生一直沿用古老的木海養魚,如今也算是成了這個圈裡的行家,他的金魚工作室裡擺著大大小小的木海,大的有1米3,小的有80公分,用他的話說,「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能丟了,養金魚要有金魚的中國味。」大木海,小瓷盆兩個相得益彰,組成了養魚和臨時欣賞的完美的中國風組合。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合」,合則利,鬥則傷。合就要「順」順就要自然,自然而然的就合(和)了。木海,木生於自然,得木而制之器者為木海,木海久用與水合二為一,魚兒生活在水裡久居與水合二為一。到此,水,魚,盆三者合為一。
對於木海養魚的有點,唐博釗如數家珍,在他看來,首先由於木質易吸水,蘊含充足水質的木盆隔溫效果非常的好,以至於室溫較熱而木盆裡的水卻能涼爽無比。而且木質易生苔,苔與陽光結合會產生光合作用,同時青苔也會分解一些毒素,金魚則會進食青苔,對其身體益處頗多,且有助於保持豔麗的顏色。另外,中國傳統金魚有很多都是俯視金魚,必須俯視才能更好的感覺它的美,比如蛋球金魚,望天球金魚,龍背金魚,蝶尾金魚等等,適合俯視觀賞的木海是比較好的選擇。
相較於木海,另一種古老的養魚方式——泥盆,也經常被拿來做比較,唐博釗表示,泥盆較木海佔地面積較小,便於擺放,但缺點是不能夠放大鹽,否則會侵蝕魚盆導致最後的損壞,而大鹽又是金魚飼養中不可缺少的必備品。其二,現在市場上的泥盆多為下收型,且質量無從考證,外觀看起來也不大氣。
對於木海的含義,唐博釗認為,海,寬也大也,即遼闊無比,包容萬物,木海就是指寬大的木盆,大氣的木盆。所以從名字上分析也充分體現了國人的智慧,形象的描述養魚容器的同時體現了我們的語言性和傳統文化。所以飼養金魚的同時不要丟掉或者忽視它的文化。
下面說說木海的材質,木海的材質按照順序大致有松木,杉木,柏木三種。其中松木使用時間最短,柏木最為堅固使用時間最長,但是價格很貴,柏木由於本身條件原因做不了特別大的比如2米或者以上。杉木目前市場比較多,價格合適如果保養的好使用壽命也是不錯的,大小都能做,也比較方便。大家還要記住一點,千萬不要去買廠子裡邊的機器製作的,比如廣東那邊的廠子裡做出來的木海很不牢靠,有的使用2-3年就會開始漏水。當然我不排除有好的機器做出來的木海
木海在製作的過程中會使用一些必須的用料,這些用料對於金魚來說是有毒性的,比如外層的油漆,內層的桐油等等。我們新買回來的木海必須用水泡,用水泡的原因就是通過水把一些汙染物稀釋,第二個原因就是把木頭泡熟。沒有經過水浸泡的木海我稱之為生木海。生木海木頭中會有一些木頭的原味,和處理加工的味道,味道有時候很大,必須經過水泡才可以清除,並且把木頭養好。有的魚友心急直接養魚就會出現爛肉,爛尾,白膜,中毒等問題。所以用水泡養木海必不可少。養好木海其實就是把木頭泡熟,把添加有害物質用水稀釋,讓水和木頭合二為一,建立良好的流通,這樣就沒有問題了。
泡木海最短需要兩個月,這是我的個人見解有的說一個月,有的說半年有的甚至更長,但我本人就是覺得兩個半月到三個月是沒有問題的。在此期間要進行3-4次的全盆換水。也就是說新木海到家中用水泡慢,第一次浸泡15天-20天就要全部再換一次水。第二次浸泡15-20天再換一次水,第三次浸泡15-20天再換一次水。如果還要浸泡第四次時間無需太長10天即可。通過這3-4次的換水浸泡,一般木海就可以安心養魚了。我建議您可以先適當放一些練手魚進行飼養,平安無事之後方可建立好良好的水環境進行日常的飼養。
關於何為木海和木海養魚的優勢以及如何處理新木海我們就簡單的說到這裡,歡迎您的留言和我們一起探討傳統中國式的金魚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