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33歲的羅馬大學教授費米在約裡奧居裡夫婦的實驗基礎上,改用中子來轟擊元素,連續轟擊了鋁、鉛、鈾、鉑等二十多種元素,很遺憾,轟擊大多數元素都沒有發生裂變反應,只有鈾釋放出了新的粒子,費米意識到中子和鈾發生了核反應並且產生了新的元素。
當時核物理理論遠沒有現在的發展的這麼好,鈾235可以說是通過轟擊不同種的材料精心挑選出來的。
自1945年7月16日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實驗成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70多年,現在看來被轟擊的其它元素也有的可以發生裂變,只是中子的能量不夠,發生裂變的概率很低,檢測技術也相對落後,並沒有檢測到而已,但是目前原子彈的材料依然是鈾235和鈽239。
鈾235是一個基本穩定的元素,半衰期長達703,800,000年。但是當一個中子高速的擊中鈾235的原子核後,這枚鈾235的原子就會變成了一個鈾的同位素——鈾236。這是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的元素,因為鈾-235在捕獲一個中子後原子處於激發態,絕大部分的鈾-236會立刻裂變成氪92和鋇141。同時會釋放出3個中子完成裂變的過程 292+141+1+1+1=236等式成立。
這些核素都是放射性的,所以,還要挑那些半衰期足夠長的核素。例如錼-238,中子誘發裂變截面達到了1800多個「巴恩」,比鈽-239要大多了。但它的半衰期只有兩天多,很快就會衰變殆盡,就無法作為核燃料了。而鈽-239的半衰期為兩萬四千多年,鈾-233為十五萬九千年,鈾-235就更長了。所以,只有這三種核素可以作為核燃料。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