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燒過燃料中還有大量的鈾和鈽,就白白地埋地下了?

2020-11-23 騰訊網

所謂的乏燃料就是核反應堆理應使用過的核燃料,一般都是核電站「燒」後剩下的核廢料,新聞中經常有聽說核廢料地下深埋處理,全球也有多處填埋場,但據說燒過的核燃料中還有大量的鈾和鈽,難道就白白扔掉,不回收利用了嗎?

核燃料是怎麼燒成乏燃料的?

一般指的核反應堆就是裂變堆,因為現在還無法實現商業化聚變。裂變堆就是利用放射性原子核的裂變質量虧損產生能量,常見的易裂變材料是鈾-235和鈽-239,裂變的過程看上去並不難,即重核吸收受到中子撞擊俘獲後,比如U235變成U236,由於236基不穩定,它馬上又會裂變成氪-92和鋇-141,當然這兩種元素也具有放射性,半衰期也不一致,會繼續衰變成其他放射性元素。

鈾-235裂變過程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核反應堆中不容易裂變的鈾238也會變成容易裂變的鈽-239,因為鈾-238在快中子作用下也能裂變,只是它無法產生多餘的中子持續裂變,這讓它無法成為核燃料,不過它可以吸收快中子後變為鈾239,鈾239經過2次β衰變後變為鈽239,所以乏燃料中的鈽-239就是這麼來的。

當然除了這些有用的元素外,衰變鏈中還有其它短壽命的放射性廢物,這些影響不大,但也有長期會造成放射性汙染的放射性同位素,比如鍶-90、銫-137、鎝-99和碘-12等,還有中子撞擊原子核後卻沒有裂變的產物鈾-236,這是一種很難處理的長壽命放射性同位素。它不會在自然界中產生,經常被鑑定是否是乏燃料的標誌特徵。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放射性物質的衰變鏈中有很多物質是穩定的,而且是貴金屬銠、鈀、銀、鋯、釕、鉬、鎝、釕等,是不是聽上去非常有誘惑力?

乏燃料中的核燃料還能再利用嗎?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放屁,所以沒有濃度來討論核燃料的利用不是流氓麼?我們先來看看乏燃料中的可利用元素或者同位素的濃度才能來談利用。

乏燃料中絕大部分都是沒法燃燒的鈾-238,佔了96%以上,其他比例如下:

鈾-235的質量分數小於0.83%

鈾-236的質量分數大約是0.4%

鈽-239的分量為0.8%

鈽-240的分量是0.2%

如果重水堆中的核燃料,那麼鈾-235佔比為0.23%,鈽-239和鈽-240佔比0.27%,從反應堆中取出時並不是說並不是裂變物質已經消耗掉了,而是可以裂變的物質濃度不夠,裂變產生的中子增殖效應已經不能讓鏈式裂變持續反應,或者效率太低。到此時裂變燃料就該退役了!

核燃料棒

乏燃料怎麼處理利用?哪些國家能處理乏燃料?

乏燃料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最笨的方法,也就是直接埋入地下,最簡單但這樣似乎有些浪費,畢竟裡面還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同位素,但處理起來又非常困難,當前全世界只有法國、俄羅斯、英國、印度、日本、美國、比利時、德國、中國9個國家能處理和利用乏燃料,

我國乏燃料後處理關鍵技術有待改善

磷酸三丁酯萃取法

這是一種是用最廣的乏燃料處理方法,能分將鈾和鈽從乏燃料中分離出來,它是1945年被發現對鈾和鈽具有很高的萃取效率,一般對鈾和鈽的萃取提純用的PUREX法,這個方法名字的來源是鈽(Plutonium)鈾(Uranium)萃取Extraction)的並寫,原理是利用金屬離子形成非水溶性錯化合物的性質,將原來是水溶性的鈾、鈽離子萃取入有機溶液相,但其它分裂物卻不能形成錯化合物殘留在水溶液相,因此得以將它們和其它元素分離。

接下來就是同位素提純,這個方法就回到老路上了,因為提純同位素的方法並不多,而離心機分離是最普遍,效率比較高的方式,利用的是同位素之間微小的密度差,通過數十級離心機逐步提純,成本極高,而且離心機製造難度很大,在國際上離心機屬於嚴格管控的設備。

最後提一下日本發生臨界事故的日本東海村工廠的部分業務就是做乏燃料處理的,年設計處理能力270噸,但每年僅僅只處理10噸,1999年9月30日在將硝酸鈾醯倒入沉澱槽的作業中,沉澱槽中的硝酸鈾醯溶液到達臨界值,發生臨界事故,導致2名作業人員死亡,666人被輻射照射,這是日本2011年福島核事故前最嚴重的核意外,事故被評級為國際原子能事故等級第4級!

相關焦點

  • 核電站燒過的燃料就埋地下了?乏燃料表示,我還能再搶救一會!
    所謂的乏燃料就是核反應堆理應使用過的核燃料,一般都是核電站「燒」後剩下的核廢料,新聞中經常有聽說核廢料地下深埋處理,全球也有多處填埋場,但據說燒過的核燃料中還有大量的鈾和鈽,難道就白白扔掉,不回收利用了嗎?核燃料是怎麼燒成乏燃料的?
  • 俄羅斯礦業與化工聯合公司生產了首批鈾鈽混合氧化物燃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俄羅斯礦業與化工聯合公司已為別洛亞爾斯克核電站BN-800快堆生產了第一批鈾鈽混合氧化物燃料。這批核燃料共有169個燃料組件,已由俄羅斯核電公司驗收通過,並確認準備裝運。
  • 俄羅斯已證實鈾鈽氮化物燃料的可用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俄羅斯西伯利亞化學聯合公司表示,為找到最佳配置,該公司在為期8年的「突破」項目中生產的各種標準尺寸和結構的混合鈾-鈽氮化物燃料(MNUP燃料)實驗燃料元件多達1000種。
  • 明明自然界中鈾-238最豐富,為什麼還要用稀有的鈾-235做核燃料?
    從理論上來看所有的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拿來作核裂變燃料,但因為各种放射性元素的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取得的難易程度,以及加工成本的高低,使得我們可以選擇的餘地非常小!原子彈中常用的核材料是鈾和鈽,但在核能利用的核電站中,用的卻都是鈾,為什麼選鈾呢?
  • 美日「敏感核材料」紛爭新進展 日本答應歸還鈾和鈽
    鈽可做  核反應堆燃料  鈽,原子序數94,是人工放射性元素,元素名仿照鈾、錼以冥王星命名。鈽是繼錼後第二個發現的超鈾元素。  1940年末,美國科學家用60英寸回旋加速器加速的16兆電子伏特氘核轟擊鈾時發現鈽238,次年又發現了最重要的同位素鈽239。  金屬鈽是銀白色的,與氧氣、水蒸氣和酸作用,但不與鹼反應。它和鈾一樣用於核燃料和核武器。現在已經可以獲得成噸的鈽。
  • 核電站60%能量都浪費了,為什麼不給南方供暖,要白白排入大海?
    很多朋友都不清楚為什麼核電站要建在海邊或者河流旁邊,這是因為核電在發電時會燒開水形成水蒸氣,再推動汽輪機工作後經過冷卻成水重新進入水蒸汽循環,因此核電站用來冷卻的水也會被大幅度加熱,需要大量的湖水或者海水來冷卻,但這些熱量都是白白流向大海或者湖泊了,這有多浪費?為什麼不拿來取暖?
  • 日本在731根核反應堆乏燃料中提取鈽 可造核武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12月12日報導稱,關於把正在進行反應堆報廢作業的新型轉換堆「普賢」乏燃料運至法國的計劃,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將把茨城縣東海村再處理設施中的265根乏燃料也一起運出。
  • 科普:放射性核素鈽簡介
    因為放射性鈽-239是高能量的α放射源,自發衰變時所發射的α粒子能量高達5兆電子伏特(M e V)以上,還有發射γ射線和X射線。鈽-239的物理半衰期長達24360年;而進入體內參與代謝的生物半排期:對骨骼100年,肝臟40年;則綜合起來進入體內後的有效半減期:對骨骼99.6年,肝臟39.9年。由此可見,放射性鈽會引起較大的內照射危害。
  • 日本的鈽儲備與核武能力分析:理論上可造7000件核武器
    ,但是核反應堆的類型有很多種,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將核反應堆進行不同程度或者級別的分類,目前我們聽得最多的要數輕水核反應堆、壓水反應堆、重水反應堆等,比如大亞灣核電站1號和2號壓水堆、秦山第二核電站的壓水堆、秦山三核電站的重水堆等,事實上輕水堆和重水堆是按核反應堆冷卻劑和慢化劑的類型來劃分,其中還有石墨堆,朝鮮寧邊的5兆瓦堆就屬於石墨減速反應堆,而輕水堆還可以分為壓水堆和沸水堆。
  • 科普:放射性元素鈽
    新華網北京3月29日電  日本當局29日表示,從出現核洩漏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土壤中首次檢測出放射性鈽,這表明「事故的嚴重性」。日本當局此前已在事故核電站區域內土壤和附近海水中檢測出放射性碘和銫,那為何這次檢測出鈽就表明了「事故的嚴重性」?鈽是一種具放射性的超鈾元素。幾位美國科學家在1940年首次發現這一元素。它目前被應用於核武器和核反應堆。
  • 核反應堆燃料越燒越多,為什麼不多造幾個?到底是誰的陰謀?
    無論是哪種發動機燃料都是越燒越少的,不過確實有這樣一種核反應堆,它的燃料卻不是越燒越少,而是越燒越多!不同的原子核裂變時釋放的中子數量是不一樣的,一個原子和誘發分裂釋放的中子數稱為η值,因此η值要大於2才有可能出現越燒越多的情況,不同的原子核的η值如下:鈾-235:2.10鈽-239:2.45鈾-233:2.31鈽-239的η值是最高的,所以大部分運行中或者運行過的快堆中以鈽-239作為核燃料的比比皆是
  • 在研發核武器和反應堆的過程中發生的臨界事故有多危險?
    自從1945年以來,至少發生過60起臨界事故,導致了至少21起死亡,其中美國8人,前蘇聯10人,日本2人,阿根廷1人,南斯拉夫1人。其中9起事故的原因是操作失誤,其他的屬於實驗反應堆事故。 在研發核武器和反應堆的過程中都發生過臨界事故。
  • 日本「鈽安全」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8日晚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採集的土壤樣本首次檢測出放射性元素鈽。東電副社長說,這種核裂變產生的強輻射物可能來自受損燃料棒。  東電稱,現階段檢測到鈽的濃度屬於正常水平,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不危險」  東電當天深夜在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說,工作人員本月21日和22日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5處地點採集土壤樣本,公司委託外部機構檢測,證實這些樣本中存在微量的鈽―238、鈽―239和鈽―240。
  • 中國宣稱核研究取得突破 鈾資源可用三千年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中國新聞):中國科學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實現了核動力堆中燃燒後的核燃料的鈾、鈽(同「布」音)材料回收。而如果能將鈽材料在動力堆上實現循環利用,這意味著在現有核電規模下,中國已經探明的鈾資源從大約只能使用50到70年,變成了足夠用上3000年。
  • 日本政府向IAEA漏報640千克核燃料鈽 相當於80枚核彈量
    據日本共同網7日報導,在各國每年向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提交的鈽持有量報告中,日本沒有就2012年以後投入反應堆卻因福島核事故影響而未能使用的核燃料中的640千克鈽進行匯報。報導指出,國際社會向持有大量核物質的日本投以嚴厲目光,漏報行為將難免招致懷疑。
  • 最冤枉的化學元素,5克的鈽足以毒死所有人類?純屬無稽之談!
    鈽容易在人體的肝臟和骨骼中聚集,但該過程非常緩慢。他稱,該反應堆遇到麻煩,因為它使用的是一種不同的燃料:它不是鈾,而是一種鈾鈽混合燃料,而鈽是極為危險的,因此一旦這種物質洩漏出來,將使海嘯災難雪上加霜。鈽是世界上毒性第二大的物質(世界上毒性第一大的物質為釙)。一片藥片大小的鈽,足以毒死2億人,5克的鈽足以毒死所有人類。鈽的毒性比砒霜大4.86億倍。
  • 400多座核電站,回收後要做什麼
    目前全球的核電站大約共有六百多座,正常運行的反應堆也有400多座,這些核電站加起來每年都會產生很多核反應過後的「核廢料」,而這些核廢料的處理是國際上公認的最難處理的事件之一,一直核工業面臨的難題。在學界中科學家們認為根據放射性物質的程度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 第四代核電技術預計兩年後在中國投建 鈾-238核廢料都能再利用
    第四代核電技術預計兩年後在中國投建 鈾-238核廢料都能再利用 目前的主要商業核電站,大多使用的是輕水堆,以鈾-235為燃料,以水作慢化劑和冷卻劑
  • 核電站中超過60%的熱量都被排入大海,為什麼不用來給南方供暖?
    很多朋友都不清楚為什麼核電站要建在海邊或者河流旁邊,這是因為核電在發電時會燒開水形成水蒸氣,再推動汽輪機工作後經過冷卻成水重新進入水蒸汽循環,因此核電站用來冷卻的水也會被大幅度加熱,需要大量的湖水或者海水來冷卻,但這些熱量都是白白流向大海或者湖泊了,這有多浪費?為什麼不拿來取暖?
  • 俄羅斯成功在快堆測試鈾鈽混合核燃料
    (原標題:俄羅斯成功在快堆測試鈾鈽混合核燃料) [據sputniknews.com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