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放射性元素鈽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新華網北京3月29日電  日本當局29日表示,從出現核洩漏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土壤中首次檢測出放射性鈽,這表明「事故的嚴重性」。日本當局此前已在事故核電站區域內土壤和附近海水中檢測出放射性碘和銫,那為何這次檢測出鈽就表明了「事故的嚴重性」?

鈽是一種具放射性的超鈾元素。幾位美國科學家在1940年首次發現這一元素。它目前被應用於核武器和核反應堆。

有關專家指出,無論本次洩漏的鈽有多少,處理起來都很麻煩,並且在它洩漏初期,應該及時將燃料棒取走,如果最後選擇對福島第一核電站幾個受損的反應堆進行封堆處理,卻不拿走含鈽的燃料,鈽仍然會汙染地下水。因此,日本有關方面稱事態「嚴重」。

鈽的危險性還在於它對人體的毒性,與其他放射性元素相比鈽在這方面更強,一旦侵入人體,就會潛伏在人體肺部、骨骼等組織細胞中,破壞細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而且這一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很長,在處理上更為困難。

鈽最穩定的同位素是鈽-244,半衰期約為8000萬年,但它最重要的同位素是鈽-239,半衰期達到2.41萬年。

中國原子能科學院研究員顧忠茂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鈽是核燃料在反應過程中必然產生的物質,事故核電站附近此前已檢測到放射性碘,說明燃料棒外殼發生破損,這意味著所洩漏的放射性物質中肯定含有鈽。此外,鈽與碘相比,流動性差,碘具揮發性,往空氣中跑,鈽則首先進入水中,再進入土壤,因此,日本方面在核電站區域土壤內檢測到鈽不過是時間問題。

普通的輕水反應堆所產生的核廢料中會含有鈽,通常是鈽-242、鈽-239和鈽-238的混合物,濃度不足以製成核武器,但可以改用作一次性的鈽鈾混合氧化物燃料(MOX)。

這次日本方面在土壤中檢測出的是鈽的3種同位素鈽-238、鈽-239和鈽-240。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放射性物質是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哪一個機組洩漏的,但有專家猜測可能是使用MOX燃料的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洩漏的。

有關專家指出,放射性鈽的影響主要局限於當地。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29日也宣布,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土壤中檢測出的放射性鈽在高溫下生成,且非常重,不會輕易飛散。而東京電力公司副社長武藤榮則表示,此次檢測到的鈽的濃度「對人體沒有影響」。

相關焦點

  • 日本「鈽安全」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8日晚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採集的土壤樣本首次檢測出放射性元素鈽。  東電稱,現階段檢測到鈽的濃度屬於正常水平,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不危險」  東電當天深夜在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說,工作人員本月21日和22日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5處地點採集土壤樣本,公司委託外部機構檢測,證實這些樣本中存在微量的鈽―238、鈽―239和鈽―240。
  • 最冤枉的化學元素,5克的鈽足以毒死所有人類?純屬無稽之談!
    鈽是什麼 鈽(Pu)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業的一種重要原料,可作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變劑。投於長崎市的原子彈,使用了鈽製作內核部分。
  • 日機構認為測出鈽「很嚴重」
    A東電稱「不危險」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稱「並不樂觀」東電當天深夜在首都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說,工作人員本月21日和22日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5處地點採集土壤樣本,公司委託外部機構檢測,證實這些樣本中存在微量的鈽-238、鈽-239和鈽-240。
  • 用星星命名的鈽
    日前有報導稱,日本在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的報告中漏報了640公斤鈽。
  • 專家:日本檢測出更多种放射性元素不表明危機升級
    專訪:日本檢測出更多种放射性元素不表明危機升級——訪中國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專家陳曉秋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林小春)日本核事故持續至今一月有餘,而首次檢測出某種核事故洩漏的放射性元素的消息仍不斷傳來,包括最初的碘和銫,到後來的鈰
  • 美日「敏感核材料」紛爭新進展 日本答應歸還鈾和鈽
    鈽可做  核反應堆燃料  鈽,原子序數94,是人工放射性元素,元素名仿照鈾、錼以冥王星命名。鈽是繼錼後第二個發現的超鈾元素。這與之前大家對鈽毒性的過高估計大大不同。  基於鈽本身的化學毒性並不那麼大,電離輻射能力也不比其他放射性元素特殊,加上鈾鈽混合燃料裡鈽也只有7%,3號反應堆如果發生爆炸洩露,並不會比其他使用鈾燃料的反應堆要來的更危險。  鈽會提高患癌風險  二戰時,投在長崎市的原子彈就使用鈽製作內核部分。
  • 科普:放射性核素鈽簡介
    另據日本時事社29日報導,這些土壤樣本採集於本月21日和22日,東京電力公司委託外部專門機構進行了檢測,並從中檢測出微量的鈽-238、鈽-239和鈽-240。目前檢測到放射性鈽的濃度不會影響到人體健康,但迄今尚不清楚這是來自哪一個機組反應堆的洩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用星星命名的鈽
    新聞連結  日前有報導稱,日本在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的報告中漏報了640公斤鈽。
  • 為科學勇於獻身,向自己身體注入放射性元素,死後被關進鉛棺材!
    為科學勇於獻身,向自己身體注入放射性元素,死後被關進鉛棺材!我們知道一些放射性物質會對生物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所謂的放射性是指元素從不穩定的原子核自發放出的射線。鈽元素就是一种放射性非常強的物質,如果有人主動地往自己的體內注射大量的放射性物質,你肯定覺得這個人是個瘋子,但是在歷史上真的就有一位來自於英國的博士,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把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投入了自己的身體,也成為了全球放射性最強的人,那麼他在注射放射性物質之後,自己的身體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現在的他變成了什麼樣子呢?
  • 專家談核:放射性元素是自然界平衡系統的一部分
    放射性元素是指能夠自發地從不穩定原子核內部放出粒子或射線(如α粒子、β射線、γ射線等),同時釋放出能量,最終形成穩定核素的一類元素,這一過程叫做放射性衰變。一般原子序數在84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原子序數在83以下的某些元素如鎝(Tc)、鉕(Pm)等也具有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分為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元素兩類。
  • 用星星命名的鈽|元素|英文名稱|放射性同位素_網易新聞
    日前有報導稱,日本在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的報告中漏報了640公斤鈽。消息一出,鈽這種可用於製造核彈的放射性元素再次成為新聞焦點,那麼鈽究竟有哪些特點?
  • 這种放射性元素電池能用一個世紀 只是...
    這种放射性元素電池能用一個世紀 只是... 在美國,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疾病就是心臟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研人員提出了向人類植入人造心臟的方案。但是以目前技術製造的人造心臟均採用鋰電作為能源,而用鋰電作為能源則有很大的缺陷。
  • 地球環境所開發出高鈾樣品中超微量鈽同位素的ICP-MS-MS測量方法
    語音播報   鈽是人類核活動釋放到環境中的主要人工放射性元素另外釋放於環境中的鈽同位素也可以用土壤侵蝕、大氣顆粒物形成、傳輸路徑和形成機理研究,以及近80年來的年代指標。傳統的鈽同位素測量方法為放射性衰變測量法,如阿爾法能譜、液體閃爍譜等,對於長壽命鈽同位素的測量靈敏度較低、分析時間長。近年來質譜測量技術被廣泛用於鈽同位素的測量。
  • 放射性元素做電池 人造心臟能量能用一世紀
    美國國家心臟研究所(NHI)和原子能委員會(AEC)十多年來一直在嘗試設計 一顆核能心臟,日前,他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核能人造心臟離臨床試驗又近了一步——研究人員嘗試用鈽238(一种放射性元素)來為人造心臟提供能量,這種元素的自然放射衰變能夠使它發散出長達一個世紀的穩定熱量,從而推動血液在人體中流動。
  • 放射性元素,關於它你不知道的知識,帶你去了解一下
    簡介:放射性元素是指能夠自發地從不穩定原子核內部放出粒子或射線(如α粒子、β射線、γ射線等),同時釋放出能量,最終形成穩定核素的一類元素,這一過程叫做放射性衰變。一般原子序數在84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原子序數在83以下的某些元素如鎝(Tc)、鉕(Pm)等也具有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分為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元素兩類。
  • 中國院士:鈽-238可做核電池 已在研究
    「胖子」的「心臟」部分是由鈽製成的。有趣的是,這種比「魔鬼」還可怕的放射性元素製造的核電池也能為人類遨遊太空和身體治療提供幫助。國內某門戶網站近日編譯的一則消息稱,美國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內已經開始生產鈽-238,意味著該工廠自1980年代停工後重新恢復了鈽-238的生產。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稱,這樣做能夠為太陽系深空任務提供足夠的核電池。
  • NASA深空核燃料危機可能結束,新科技:鈽-238年產量400克增產8倍
    美國宇航局的宇宙飛船之所以能夠進行人類太空飛行器史上時間最長和距離最遠的太空飛行,主要依賴一種人造放射性元素: 鈽- 238(Pu - 238) 。鈽--238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冷卻下來,所以利用這種精妙的設備可以讓美國的深空飛船能夠活力四射地在宇宙中飛行幾十年。但宇宙飛船的動力源Pu-238卻是人工製造的,它是地球上最稀有、最有價值的材料之一。目前美國幾乎所有的鈽 - 238都是在冷戰期間製造的,正面臨著供應不足的問題。
  • 核電站燒過燃料中還有大量的鈾和鈽,就白白地埋地下了?
    裂變堆就是利用放射性原子核的裂變質量虧損產生能量,常見的易裂變材料是鈾-235和鈽-239,裂變的過程看上去並不難,即重核吸收受到中子撞擊俘獲後,比如U235變成U236,由於236基不穩定,它馬上又會裂變成氪-92和鋇-141,當然這兩種元素也具有放射性,半衰期也不一致,會繼續衰變成其他放射性元素。
  • 不一樣的元素故事:鈽鈽驚心|《自然-化學》專欄
    其間,鈽被確定為合適的裂變材料。在被發現不到四年後,鈽這一新元素就迎來了公斤級量產。德國於1945年5月投降,因此,歐洲戰場的戰爭在核武器的實戰準備完成之前就結束了。於是核武器轉而被用來對付日本,並極大地加速了太平洋地區戰爭的結束過程。儘管戰爭結束,鈽的大規模生產又因美蘇核軍備競賽而得以繼續。如今,這批核武儲備中的大多數推動了對鈽金屬老化過程的必需研究。
  • 亦正亦邪的放射性元素
    下面請大家跟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類對於天然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歷程。 發現放射性物質 發現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