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夯土牆的發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曾是古代村鎮常見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夯土,作為一種隨處可見、綠色環保的建築材料,將其用於工程建設可以節能減耗,有利於自然環境的保護,傳統夯土建築具有取材方便、冬暖夏涼、造價低廉、環保舒適等特點,在我國建築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現代夯土牆技術中,夯土材料則是採用經過合理級配的土石混合料,而土石混合料的最佳級配的設計,主要是對黃土、石、砂,這三種材料進行相關的配合比例分析,進而選擇出夯實之後密實度較高、強度較高,而且經濟實惠的配合比,經過大量試驗結果表明,得到的混合料最優含水率普遍較低。
適用於夯土牆建造的土質位於種植層以下、巖石層以上,這是由於這一土層為無機礦物質,避免了種植層內有機物的生長對建築物的破壞,同時這一土層的顆粒組成豐富,較為堅硬,因此不同地區的生土,應根據其顆粒組成的比例對應相應的建造方式,顆粒分布均衡的生土適用於夯土牆建造,細小顆粒的砂和黏土為主的生土適用於抹面。
現代新型夯土牆,經過了從傳統到現代的根本性改變,在吸收借鑑傳統夯土建築優勢的基礎上,進行了科學化的改良和創新,使得牆體更加堅固,顏色更加豐富多彩,表面肌理的選擇性更多,能夠滿足廣大客戶的不同實際需求,綠色環保的建築材料,符合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生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