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級配、間斷級配、密級配與開級配

2021-01-16 蝸牛市政

瀝青混合料有很多不同的分類標準,按照材料組成及結構可分為連續級配和間斷級配,其中連續級配指的是瀝青料的集料粒徑由大到小均勻分布,例如瀝青混凝土或瀝青穩定碎石,間斷級配也稱之為斷檔級配,也就是連續級配瀝青料的集料中缺少幾個粒徑導致集料不連續分布,例如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按照集料間的孔隙率可分為密級配和開級配,其中密級配瀝青料中的集料空隙小,嵌擠密實,例如普通瀝青混合料AC,開級配瀝青料中集料間的空隙較大,例如大孔隙開級配排水瀝青OGFC;除了以上兩種分類方式,還有按照集料粒徑大小可分為特粗粒式、粗粒式、中粒式、細粒式、砂礫石;按照生產工藝分為熱拌瀝青混合料、冷拌瀝青混合料和再生瀝青混合料,不同分類標準之間是有交集的,例如集料粒徑合理布置的話,連續級配瀝青料和間斷級配瀝青料均可是密級配的瀝青料。

關於瀝青混合料的分類劃分,教材中也是一筆帶過,並未展開講解,而一小部分考生懷揣著 「精益求精、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刨根問底式的研究討論」,在這種知識點上用了大量的學習時間,而對於道路工程中土方路基的挖填碾壓、半剛性基層以及瀝青和混凝土面層的異地拌合施工技術卻置之不理,一知半解,這種學習態度不知道是努力備考的考生,還是插科打諢的「學者」,蝸牛市政個人建議,我們是為了考試而學習,所以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考試,無論你學習哪一位老師的課程,老師肯定是對重點進行反覆強調的,把這些重點優先掌握了,如果掌握之後有閒暇的時間,再擴充個人認為較為重要的知識點,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更多一級建造師市政課件,關注蝸牛市政。


相關焦點

  • 級配基本常識
    ,可得到以下幾種不同級配分類。1、連續級配:連續級配是某一礦料在標準套篩中進行篩分後,礦料的顆粒由大到小連續分布,每一級都佔有適當的比例。這種由大到小逐級粒徑都有,並按比例互相搭配組成的礦質混合料,稱為連續級配混合料。2、間斷級配:在礦料顆粒分布的整個區間裡,從中間剔除一個或連續幾個粒級,形成一種不連續的級配,成為所謂的間斷級配。
  • 骨料級配
    攪拌站的、實驗室的、開攪拌車的以及門口掃地阿姨都在圍觀的公眾號~目前常用的級配理論有兩種,連續級配和間斷級配。一、連續級配理論連續級配的特徵是粗細骨料各分級粒度俱全,相鄰兩級粒徑比為2。主張連續級配的專家認為,一個良好的連續級配是按照一定的粒徑比及其含量形成一個連續的級配曲線。
  • 【科普】砂石骨料級配全解析
    連續級配的特徵是粗細骨料各分級粒度俱全,相鄰兩級粒徑比為2。主張連續級配的專家認為,一個良好的連續級配是按照一定的粒徑比及其含量形成一個連續的級配曲線。如在實際配合混凝土時,骨料各級含量符合或接近此理論曲線,所配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度和最大密實度。為了得到最小空隙率,相鄰兩級骨料粒度比要比較大,才能使大顆粒十分靠近,大顆粒數量最多。
  • 瀝青混合料按礦料級配分的分類
    【學員問題】瀝青混合料按礦料級配分的分類?  【解答】1)密級配瀝青混凝土混合料。各種粒徑的顆粒級配連續,相互嵌擠密實的礦料,與瀝青拌和而成,壓實後剩餘空隙率小於10%的瀝青混合料。剩餘空隙率3~6%(行人道路2-6%)的Ⅰ型密實式改性瀝青混凝土混合料;剩餘空隙率4~10%為Ⅱ型半密實式改性瀝青混凝土混合料。
  • 普通混凝土砂石級配的研究
    將傳統的2個常用的連續級配計算式,依5種流變性類型混凝土調整為5個計算式,並得出了5種類型拌合物的最佳石子用量,從而有利於按不同流變性類型混凝土合理地設計堆積密實並符合拌合物流變性能的混凝土配合比。1 傳統的堆積密實原則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時,砂、石應有最密實的堆積。
  • 連續級配混凝土研究!
    摘要︰1. 何混凝土骨材的理想級配。3. 如何製作及分析混凝土配比中骨材的總級配曲線。4. 不同尺寸骨材的填充量化方法與效果分析。5. 連續級配的實例驗證。「骨材的級配」為不同尺寸顆粒排列組合的一種物理量,當大尺寸骨材間之空隙被較小尺寸骨材填塞後,大小顆粒組成一個密實的「網絡」結構,非但外力可藉由大大小小的顆粒均勻負載之,整體骨材內之空隙率也會降低。當不同尺寸之骨材相互填塞至最佳狀況時,其單位容積將增加,此顆粒大小尺寸之排列組合即為「級配」。在如何掌控粒料級配前,讓我們先了解什麼是優良的混凝土骨材級配。
  • 級配那些大小事兒
    級配就是集料各個粒級的分配,也就是混合料在各個連續篩孔的分布情況.連續級配:連續級配是某一礦料在標準套篩中進行篩分後,礦料的顆粒由大到小連續分布,每一級都佔有適當的比例.這種由大到小逐級粒徑都有,並按比例互相搭配組成的礦質混合料,稱為連續級配混合料.
  • 【技術】連續級配混凝土研究論文
    摘要:  1.何謂連續級配混凝土。  「骨材的級配」為不同尺寸顆粒排列組合的一種物理量,當大尺寸骨材間之空隙被較小尺寸骨材填塞後,大小顆粒組成一個密實的「網絡」結構,非但外力可藉由大大小小的顆粒均勻負載之,整體骨材內之空隙率也會降低。當不同尺寸之骨材相互填塞至最佳狀況時,其單位容積將增加,此顆粒大小尺寸之排列組合即為「級配」。  在如何掌控粒料級配前,讓我們先了解什麼是優良的混凝土骨材級配。
  • 拌制混凝土選用石子,要求連續級配的目的是( )。
    拌制混凝土選用石子,要求連續級配的目的是( )。列印  免費直播丨2019一級造價《交通工程》新教材解讀直播 【單選題】 拌制混凝土選用石子,要求連續級配的目的是
  • 法國高模量級配與國內典型級配的瀝青混合料力學性能對比
    選取的4種典型級配,包括河北GTM試驗方法採用的級配、superpave級配、SAC級配及採用貝雷法設計的礦料級配,集料最大公稱粒徑均為20mm。其中,貝雷法設計的級配無級配範圍的概念,因此先將前3種級配的級配範圍繪製在一起進行對比,其中SAC20級配的上限及下限分別取其級配中4.75mm篩孔通過率為40%及30%的級配曲線,對比結果見圖2。
  • 級配碎石一般的規定
    1、用於二級和二級以上公路基層和底基層的級配碎石應用預先篩分成幾組不同粒徑的碎石37.5~19mm、19~9.5mm、9.5~4.75mm的碎石及4.75mm以下的石屑組配而成。  2、缺乏石屑時,可以添加細砂礫或粗砂。也可以用顆粒組成合適的含細集料較多的砂礫與未篩分碎石組配成級配碎礫石。
  • 粗骨料級配優化方案
    研究人員通過對骨料級配的大量研究,建立最優的理想級配曲線,得到理論最大密度或最小空隙率的骨料最優理論級配曲線模型,然後用試算法確定骨料各級配的混合比例,但在工程實際運用中往往不太方便。如何科學地對混凝土骨料級配進行重新組合,簡單方便的實現最佳的粒徑搭配,是混凝土生產企業和骨料供應企業提升骨料質量和技術控制的關鍵點。
  • 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或級配砂礫石填築施工規定
    【學員問題】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或級配砂礫石填築施工規定?  【解答】1、基床表層的填築宜按驗收基床底層、攪拌運輸、攤鋪碾壓、檢測修整、「四區段」和拌合、運輸、攤鋪、碾壓、檢測試驗、修整養護、「六流程」的施工工藝組織施工。攤鋪碾壓區段的長度應根據使用機械的能力、數量確定。區段的長度一般宜在100m以上。
  • 級配碎石的應用範圍
    應用範圍級配型集料可以用做瀝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層和底基層,也可用做路基改善層。在排水良好的前提下,級配型集料可在不同氣候區用於不同交通等級的道路上。在潮溼多雨地區使用級配型集料特別有利。
  • 水穩與級配碎石如何加工?
    級配碎石?這是什麼石頭?當小礦第一次聽到他們時,一頭霧水。它們是幹什麼用的?和砂石料有關係嗎?是怎麼加工出來的?這兩者又有什麼區別呢?你是否有同樣的疑問,今天小礦就帶著這些問題來給大家做個分享。首先介紹下水穩碎石和級配碎石的概念。
  • 路面基層對粒料的級配要求
    內摩阻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密集度、顆粒的形狀和級配,尤其是級配最重要。填隙碎石的單層鋪築厚度宜為10-12cm,最大粒徑宜為厚度的0.5-0.7倍。用作基層時,最大粒徑不應超過60mm;用作底基層時,最大粒徑不應超過80mm。填隙料可用石屑或最大粒徑小於10mm的沙礫或粗砂。
  • 每日一識|瀝青混合料中礦料級配的研究
    1.3 典型級配的選取 本文選取了條典型的級配進行研究(如表2),級配1~級配5代表5種關鍵篩孔通過率,即為5種不同粗細比例的礦料級配;級配6~級配7、級配3代表粗集料相同,細集料不同的級配。
  • 粒徑級配分析方法
    【學員問題】粒徑級配分析方法?  【解答】工程上,使用的粒徑級配的分析方法有篩分法和水分法兩種。  篩分法適用於顆粒大於0.1mm(或0.074mm,按篩的規格而言)的土。它是利用一套孔徑大小不同的篩子,將事先稱過重量的烘乾土樣過篩,稱留在各篩上的重量,然後計算相應的百分數。
  • 機制砂級配和空隙率關係研究
    ,浙江湖州313022)摘要:通過正交試驗設計,研究機制砂級配與空隙率的關係。2.3實驗數據通過正交實驗設計對普料機制砂進行32個方案級配與空隙率研究[7][8]。同時,還對普料原樣、精品原樣進行測試比對。最後,參照國標GB/T14684-2011,按二區二類中值配出精品和普料,並測試了其級配、空隙率。實驗數據匯總,見表2-1。
  • 膠凝材料級配效應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
    後來,在上世紀80年代末,由S.Tsivilis等學者提出了水泥顆粒級配影響其水化強度及水泥的最佳顆粒級配理論,即水泥顆粒級配分布越狹窄其強度越高,其對混凝土的影響相似。到了90年代初,Fuller和Thompson提出了集料理想篩析曲線,簡稱富勒曲線(Fuller曲線),形成了最早的最佳堆積密度顆粒分布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