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30日 07:41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石紅星 編輯:陳麗婕
南國今報記者 石紅星
6月29日,「千名記者一線行」第三批第二組採訪團記者,來到龍勝各族自治縣偉江鄉裡木村採訪。一進村,就可看到村邊山上和河邊,一片片芭蕉芋,葉子碧綠如蓋。這種以前村民主要用來餵豬的高澱粉植物,如今已成了該村一寶,支撐起了一個新產業。
這一切,源於該村一名叫石丹鳳的女子。作為該村的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脫貧是她的職責也是她的心願。裡木村具有種植芭蕉芋的傳統,這種植物抗病性強,很少有病蟲害發生,村民們都喜歡種來餵豬,有時也拿來磨粉做成芭蕉芋粉絲自己吃,經濟利用價值不是很高。「芭蕉芋是高澱粉作物,為什麼不能加工成袋裝粉絲打進市場?」石丹鳳想。
2015年,她自己試種芭蕉芋6畝,收穫5000多公斤,又向村民收購5000多公斤,共製成芭蕉芋粉絲1200多公斤,通過政府幫扶和在網上售賣,兩個月內就銷售一空。
「小試牛刀」後,石丹鳳信心大增,她決定大展拳腳,2017年購入設備,成立當屋咧食品加工公司。她介紹,「當屋咧」在苗語裡的意思是「到屋來」。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村民們能通過種植芭蕉芋「招財進屋」。之後公司又建成標準化廠房,開始大規模生產芭蕉芋粉絲。同時發動村民大量種植,跟50戶村民其中有29戶貧困戶籤訂保價收購協議,保障村民的收益。
去年,石丹鳳追加投入,擴大廠房,從村民那裡收購了3.5萬多公斤芭蕉芋,加工成芭蕉芋粉絲4000多公斤,並很快售罄。
石丹鳳說,他們的芭蕉芋粉絲,是通過磨、浸泡、過濾、煮蒸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粉質潔白透明,既可製成獨特的菜餚,又是送禮佳品,在龍勝土特產市場廣受歡迎。
嘗到甜頭的貧困戶,都主動擴大種植面積,周邊的村民也紛紛加入種植芭蕉芋的行列。脫貧戶銀酉秀告訴記者,之前她也種了一點芭蕉芋,但都是拿來餵豬,或者自己磨成粉絲留著吃,無法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看到其他貧困戶賣芭蕉芋給石丹鳳賺了錢,她今年跟著種了3畝,希望能給家庭增加點收入。
如今,芭蕉芋通過標準化生產,已搖身變成裡木村的一個支柱產業。石丹鳳也成為龍勝遠近聞名的芭蕉芋粉絲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