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屋
秋哥在城區的市場裡經營著一家「幸福花屋」,有一群喜歡園藝和植物的人,經常聚在一起,共同溫暖著這座博愛之城。在繁忙都市中,形形色色的人們,生活在各自的軌道,「你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你,我們只是陌生人」,也許某一天會突然相識而成為朋友。
「這是來自雲南的多肉,狀態可真好呢!」「露養的老樁,皮實啊!」「終於度夏成功了,多肉長勢旺盛。」此時正值墟日,秋哥的花屋周圍人聲鼎沸。「肉友」們把「幸福花屋」圍得水洩不通,秋哥站在花屋中間,神情淡定地回答著「肉友」們的問題。秋哥大約四十來歲,儒雅的臉龐,頭髮梳得很整齊,顯得文質彬彬;臉上總是掛著靦腆的笑容,胸前斜掛著一個黑色的小皮包。
花屋在市場入口顯眼的位置,面積是眾多花檔中最大的,陳列架上分層次擺設各種多肉植物。「多肉類植物有成千上萬種,按照多肉的習性分為夏季生長、冬季休眠的夏型種和冬季生長、夏季休眠的冬型種。不同類型多肉需要的陽光、澆水時間及次數都有不同。」秋哥對多肉的品種、生活習性以及各種養護知識都十分熟悉,總能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江西農村長大的秋哥原先並不是學園藝,也沒從事過園藝行業。由於家裡很窮,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家鄉一所小學當語文老師。
2005年春節過後,秋哥的弟弟與村裡幾個年輕人來到中山,租了幾畝農地種植蘭花。2010年夏天,秋哥辭職,也到了中山。在弟弟的幫助下,秋哥在城區市場開了一間花屋,專門銷售蘭花和多肉植物。
2015年是多肉植物市場最火暴、最瘋狂的時候,秋哥與時俱進地創新營銷手段,藉助弟弟大棚種植的優勢,通過網際網路銷售多肉植物。他還專門建立網站介紹多肉知識,在網際網路營銷時代,顧客流量是生意的核心,穩定的顧客群,為花屋帶來可觀的收益。
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追求美好家居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多肉景觀設計漸漸走進普通家庭的庭院。對於多肉組盆而言,植物品質、品相最重要,容器搭配、組盆能力也不容忽視。組盆技巧很有講究的,必須從顏色搭配、花器選擇、構圖、養護等方面增強提升設計檔次。「就如同音樂要有節奏感一樣,組盆同樣需要節奏感。近似色平和、相反色跳躍,植物高低錯落、延伸、疏密,盆器的材質等都能影響組盆作品的整體感官,達到或清新或明豔或粗獷的效果。」秋哥對多肉組盆研究越來越感興趣,設計水平也不斷提升。
秋哥從一個老師到投身園藝行業,職業角色轉變很大,經營花屋的工作也十分辛苦。每天不管風吹雨打,都要起早摸黑去照顧植物。但這是他喜愛的行業,既然選擇了這一行,不管前路有多艱難險阻,都必須堅持走下去。自小體弱多病的秋哥還堅持練習太極,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在身體與內心取得一種平衡。秋哥總是說:「人生太多東西是不能用金錢衡量,人活在世上,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誠懇待人,誠信做生意,日子也會越來越好的。」
秋哥每次完成一個植物景觀作品,得到客戶的認可和讚許,心裡總是充滿喜悅和歡樂,同時信心滿滿地期待著下一個作品更加優秀。他堅信,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定要靠自己親手創造!
在秋哥的鼓勵和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窮鄉僻壤的山裡走出來,從事花木種植行業。他們一邊學習專業知識,一邊做生意,用自己辛勤勞動發家致富;賺錢以後,回到家鄉,建起一幢幢新房子,讓父母孩子都過上了好日子。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財富是靠打拼積累的。」這也是秋哥最近常用的口頭禪。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編輯:徐向東◆二審:曾淑花◆三審:魏禮軍◆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