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府邸」——積分之屋 以微積分計算與線條之美為靈感的建築

2021-01-14 裝集集
作業:高旺 環藝1902

解讀建築:微積分之屋

建築主人(建築靈感原):加拿大著名數學家詹姆斯·斯圖爾特

建築設計師:加拿大設計事務所 Shim-Sutcliffe Architect

建築所在地:加拿大多倫多

建成日期:2009年

 

正文

個人看法:人創造環境,人處於環境之中,環境影響著人,建築因人和環境而創造,建築或環境寄託著人的靈魂。

探究

 

這是一座以數學家斯圖爾特的微積分知識為靈感,由加拿大設計事務所Shim-Sutcliffe Architect進行設計的一所極具個人個性風格的豪宅—「數學府邸」,通過結合微積分之中的曲線與直線關係,以曲線為主,將微積分中的曲線美感附著在建築物上,使其蘊含了靈動的曲線感,多種曲線的完美搭配使得這座建築在充滿了微積分理論知識成果之外,還散發著獨特的優雅藝術氣息。

(斯圖爾特2014,8月)

《微積分》的著作涵蓋了斯圖爾特一生的思想理論財富,也因此獲得了一大筆財產的回報,截止2015年,這本書的稿費收入已多於兩千萬美元,也正因這本書,給予了斯圖爾特建造這件府邸的資產,斯圖爾特以微積分知識獲得財富,又以此財富打造微積分府邸,前前後後的交接,這間別墅與微積分數學的密切聯繫,再加上加拿大KPMB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專注於建築與設計的綜合形式表達的特點,使得這間房屋的設計感別出心裁。

或許換句話說,斯圖爾特將「書中自有黃金屋」完美的做成了現實。

(圖為《微積分》)

回看建築

   該建築身處加拿大多倫多玫瑰谷,位於多倫多市的三大富裕區之一,且臨近最為繁華的市中心。玫瑰谷樓房風格迥異,遍布公園河谷,風景秀麗,往外便是繁華街路,為都市中罕見的景秀區。位於多倫多市的加拿大設計事務所 Shim-Sutcliffe Architect 設計了這座府邸,佔地約357平方米,房子一直延伸至Rosedale森林山谷內,總花費大約2,400萬加元,近10年修建得以完工。

整個建築為六層樓別墅,別墅內含一個中央大廳(為音樂廳),可容納150到200人活動,有四間臥室,七間浴室,各層有各層的獨特設計特點。此外,此建築所坐落在多倫多市的落斯代爾山谷和玫瑰谷,這也大大增加了它的自然美感,木料色同山谷中樹木色相呼應,曲線宛轉感與大自然之間的流動感相呼應,使這座積分之屋十分貼近自然。別墅外觀採用了大量的橡木木飾、落地窗、素混凝土等,通體簡潔考究,而優雅素靜。 


「微積分正是關於曲線的學問,他有無窮盡的變化性,世界的運轉都要靠曲線「———詹姆斯·斯圖爾特對曲線與微積分的認識。也正因斯圖爾特對微積分的獨特見解,使得這座府邸建成後聞名世界並非以奢華而是以它獨樹一幟的曲線特點。

在微積分3理論知識中,曲線是一個一維空間的連續像,曲線可以通過直線做各種扭曲得到 。如圖,從外側看其外圍,由直線並排構成曲折的曲面,自上到下有不同的疏密及錯落的高低,規範的直線排列組成了曲面宛轉,坐落在平坦的大地上,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衝擊,由這樣的建築外圍造型同手風琴有了聯想互動,如圖:


這樣的風琴造型充分的增強了這座建築難得的樂律感,烘託了它的靈動優雅且有靈性特徵。此外,斯圖爾特曾專修音樂,是一名喜好音樂的小提琴手,曾在加拿大漢密爾頓交響樂隊擔任過一名優秀的小提琴手,英國衛報曾稱他為「微積分界的搖滾明星。」在府內,便也展現了音樂與建築的完美結合,音符的跳躍、音調的升降與室內波動起伏的曲線相得益彰,完美契合。如圖: 


      這便是數學家身份之外作為一個音樂人把內心對音樂的喜愛寄托在建築上,給予這座建築特有的個人獨特風格的音樂靈魂,使得這座別墅匯集了數學,音樂,自然三大方面的完美契合,正符合了斯圖爾特一生的追求,微積分之屋象徵著他,他也象徵著這座微積分之屋,同樣,這也是「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最好的表達。

斯圖爾特研究微積分數學曲線,愛好各類音樂,也正因它們有趣,豐富心靈也淨化心靈,同樣都是斯圖爾特的一生所好。

除了數學領域的偉大貢獻之外,便也造就了建築領域的這一偉大創作。



深入府邸看內部

寬敞的音樂廳:外圍的宛轉波動與內部的豎直稜角相搭配,以及色調的統一,貼近自然的木色與石色的淳樸。在與大型三角鋼琴琴身較為為形狀吻合的房間裡,放置著一架三角鋼琴,其彈奏聲充盈著整棟豪宅。而這座音樂廳也是當時加拿大最為先進的音樂廳,150多名觀眾可在這裡享受音樂,無數籌捐和音樂會也曾在這裡舉辦。


廳房由間斷性的木製豎直宛轉隔窗透過的充足光線,也客觀上外面的自然景觀,即從內而外的視野。


室內桌角直稜角化為緩和曲線角的細節處理,以小曲線體現出的自然感,是曲線的溫和美,再運用在家具的各個小細節,極具曲線的環繞感。


每個地方小角落都能經得起推敲。 


室內用泳池,大型框架落地窗與外界仿佛渾然一體。

 

「懸浮式」樓梯:隔層樓梯獨特的延伸感或層次感,也極具設計特色。藍色的玻璃樓梯也為此別墅的獨特藝術品。由玻璃結構構成,以不鏽鋼電纜進行支撐,半透明的玻璃將上面的天窗折射透過的自然光穿透到房子內部,營造獨特的置身三維之外的切身體驗。這是藝術家咪咪格爾曼,建築設計大師Shim-Sutcliffe 和結構工程師David Bowick,共同打造的具有實用功能性的藝術品。


室內裝潢:自然木色調的和諧與統一,使得所居環境含有高級灰調美感。也正符合了Shim-Sutcliffe Architect的風格特色。極具豪華搭配歐式情感風格,並與外部自然形成反差。

 

這是一些曲線與直線的結合使室內形成的獨特風格,流線型的一氣呵成將人和環境交互在一起,是人與環境相連,人創造環境,人處於環境。 

斯圖爾特微積分別墅的建成,經濟來源便是自己的原創教材《微積分》,前後共耗資大約2400萬美元。這座利用曲線來表現數學微積分美感的獨特建築,曾榮獲2012年美國建築師學院室內設計榮譽獎,同年也得到了總督建築獎章等重要獎項。因此建成後,這座豪宅成為建築設計師探究重要場所之一,至今這棟別墅都是多倫多,乃至加拿大很重要的一個自宅建築設計品,引起諸多建築師和設計師的興趣,前來探訪參觀。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Glenn D Lowry對他進行評價稱:「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北美最重要的私宅之一」,可見其地位之重大。

建築因人和環境而生。2014年12月,這位偉大的數學家於多倫多逝世,後豪宅被悉數拍賣,全數捐出,用於醫療、LGBT組織、建築、教育和音樂等領域的發展。斯圖爾特一生奉獻給了數學界,他想永恆於這個自然界,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這座積分府邸的依附吧。建築像人一樣生來會被創造,無法改變自身形態,人會走,但建築會不朽。建築寄託著人的靈魂,人通過建築與環境世界通話。

  也許,微積分之屋便是斯圖爾特與世界的通話。

  這便是我對這座建築以及其主人和背景的探究。

                              

                          指導老師:姚峰

                        時間:2019年12月


相關焦點

  • 這座房子的靈感來自微積分,曲線無處不在
    去年12月,加拿大著名數學家,曾著有經典教程《微積分》的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去世了。他在多倫多留下一座美得令人驚嘆而又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豪華私邸。自落成後,這座豪宅就引起許多建築和設計愛好者的興趣。
  • 微積分原理之辨析
    ----關於博文《也談微分的本質--兼評丁小平〈微分之講授〉》談幾點看法微積分摘要微積分自牛頓、萊布尼茨建立以來,經幾代數學家的不斷完善形成了今天的微積分體系。本文簡要梳理了微積分發展史以從歷史的角度認識微積分並不是完美的,接著對於博文《也談微分的本質--兼評丁小平〈微分之講授〉》的觀點談幾點看法;最後簡介丁小平先生的工作。1.
  • 微積分之三角函數
    J胖今天就帶你瞧一瞧三角函數在留考積分中的應用吧!(留考常見,難度也比較一般)關於sin^2x的積分,只需要熟練記住二倍角公式,和簡單微積分(cos2x積分為1/2sinx)利用三角函數誘導公式的性質(比較簡單不多說了)我們令(x=π/2-θ)將式子代入便可得到關於cosx的式子,因為用了換元法,注意積分符號上下區間!
  • 六年用近兩個億建成的「微積分」住宅,這還是人住的地嗎?
    蓬頭垢面、衣著隨性、頭腦瘋狂……可是再「隨性」的人終究也有一顆追求雅興的心,正所謂世間萬物皆有雅俗共賞之士。所以進一步的問,你們他們的家是什麼樣的嗎?別急,小學士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座別致的住宅。這個住宅是一名數學家的家,有著「微積分的歸宿」的美稱。別急,咱先了解這位數學家吧。
  • 微積分及其應用
    對微積分的學習體會  通過對微積分的學習,我了解到定積分和不定積分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區別又有  聯繫。首先,利用定積分可以解決求曲邊梯形的面積問題。例如:為了準確草場的畜牧量,需要先估算草場面積,對於不規則圖形的草場的面積計算,就運用到定積分,也就是「窮竭法」的指導思想。另一個概念,既不定積分,不定積分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經濟成本問題。
  • 微積分發明史
    而數學當中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微積分。    微積分的出現解決了一直困惑人們的兩個問題:第一是如何計算曲線上任意點的切線,即微分;第二是如何計算任意一塊區域的面積,即積分。所以微積分是微分學和積分學的統稱。
  • 牛頓和萊布尼茨,誰才是真正的微積分之父?
    ​微積分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它涉及變化率的研究。在發明微積分之前,所有的計算都是靜態的,它只能計算靜止不動的物體。但是,整個宇宙都處於變化之中,從宏觀上的天體到微觀上的粒子,沒有任何東西總是處於靜止狀態。而微積分就是應用在這些需要動態計算的領域,包括物理學、工程學、經濟學等學科。
  • 牛頓和萊布尼茨,誰才是真正的微積分之父?
    微積分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它涉及變化率的研究。在發明微積分之前,所有的計算都是靜態的,它只能計算靜止不動的物體。但是,整個宇宙都處於變化之中,從宏觀上的天體到微觀上的粒子,沒有任何東西總是處於靜止狀態。而微積分就是應用在這些需要動態計算的領域,包括物理學、工程學、經濟學等學科。
  • 微積分的運用
    我也不覺得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就算有困難也不是微積分能解決的。但是不等於說微積分,高等數學就沒用了。看過有人這麼說過:我們學習高深的科學,最起碼是在培養我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只有學習了物理,高數,化學,生物等等,你才不會覺得修水庫就是挖坑,造火車就是焊鐵皮,當醫生就是看病抓藥,考古就是挖死人墓,蓋樓房就是砌磚。最可怕的是無知。
  • 定積分——微積分中最龐大的模型
    定積分——微積分中最龐大的模型(請先關注,再下單)定積分的定義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被老師和學生們有意無意地忽視,無他,太難爾。這種忽視對於平日說「微積分無用論」的人來講,恰恰證明了「無用」的原因,有用的往往被「忽視」了。幾乎沒有哪個定義如定積分一般給出一個完美的數學模型,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橫跨兩千多年才完成曲線圍成的圖形面積的求法,這個完美的建模的過程對於人的思維發展和數學的應用來說其價值都是難以衡量的。可惜,絕大多數人深入寶山空手而歸,僅僅關注使用微積分基本定理去計算定積分,錯失自我提升的一個機會。
  • 用Python學微積分(微積分應用)
    而如何用好「微積分」是這部分學習的重點。要用好微積分,關鍵是理解透徹「微分-differential」和「定積分-Integral」的定義。微積分在英文中有時又被稱為「Infinitesimal calculus」,即「無窮小量微積分」,這個名字從一定意義上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微積分」思想:在微觀上上研究無窮小量的特徵,找出規律,然後回到宏觀上計算結果,控制誤差。
  • 微積分的本質,抓住了方法你看五分鐘就懂,原來數學可以如此之美
    高等數學是非數學系學生必學基礎課,而數學系的高等代數、數學分析等就更加複雜了,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要求會微積分。微積分作為高等數學裡面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沒學好,一切搞科研都是白費,連資格都沒有。對於一般非數學專業的人,掌握微積分,也對自己日後工作有很大幫助。雖然上過個大學的人多如牛毛,但是畢業後還會運用微積分的卻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呢?
  • 微積分是誰發明的?牛頓與萊布尼茲的巨人之爭
    原標題:微積分是誰發明的?牛頓與萊布尼茲的巨人之爭 2001年,備受期待的電影《美麗心靈》上映,影片以諾貝爾經濟學獎數學家約翰·納什的生平經歷為基礎,講述了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驕人成績的勵志故事。
  • 【微積分基本定理】圖解普林斯頓微積分 14
    ∫x0t2dt∫0xt2dt 實際上是一個以積分上線 x 為變量的函數, 這就有觀看下面的動畫:17.2 微積分的第一基本定理(The FirstFundamental Theorem)觀察下面的圖形:上圖淡紅色的陰影部分, 當 h 很小的時候幾乎為小豎條, 所以可以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來估算該豎條的面積, 它的底從x
  • 微積分發展史,充滿爭端的過程,到底是誰最先發明了微積分?
    像量子力學一樣,微積分理論在創建過程中,也是明星璀璨,像牛頓、萊布尼茨、柯西、笛卡爾、巴羅、瓦裡斯、維爾斯特拉斯、伯努利兄弟、歐拉、拉格朗日等,他們都在定義、計算微分和定積分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量子力學的出現衝破了經典物理,開啟了微觀物理學,而微積分理論的創建,則衝破了佔統治地位的常量數學,開啟了變量數學,掀起了數學乃至科學史上的巨大變革,它們都成為了近現代科學發展的基石
  • 微積分發展史,充滿爭端的過程,到底是誰最先發明了微積分?
    萊布尼茨、柯西、笛卡爾、巴羅、瓦裡斯、維爾斯特拉斯、伯努利兄弟、歐拉、拉格朗日等,他們都在定義、計算微分和定積分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量子力學的出現衝破了經典物理,開啟了微觀物理學,而微積分理論的創建,則衝破了佔統治地位的常量數學,開啟了變量數學,掀起了數學乃至科學史上的巨大變革,它們都成為了近現代科學發展的基石。
  • 微積分的歷程:什麼是微積分?所要解決的 4 個主要問題是哪些?
    微積分的系統發展是在 17 世紀才開始的,而它就是一門研究、計算變化的科學,主要分為兩類: 微分(Differential Calculus) 和積分(Integral Calculus),兩者是分析中的兩種基本的極限過程,實際互為逆運算,也就是被統一為微積分學的原因。
  • AP微積分Calculus中的積分方法總結
    新東方網>留學>留學考試>AP>正文AP微積分Calculus中的積分方法總結 2019-04-25 10:39 來源:南京新東方學校
  • 微積分初步
    建議以高中數理→微積分→物競知識→積分進階這樣的流程來學習。
  • 原來數學大神們是這樣想問題的——圖說微積分發明之謎
    隨著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和費馬(Pierre de Fermat,1601—1665)發明解析幾何,幾何與代數融匯,微分法進入幾何中,其中以法國業餘數學家費馬的《求極大值與極小值的方法》一文(1637年手稿)為代表。費馬引入了增量的概念,然後讓總的增量為零,略去高次方項,便得到求極大值與極小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