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發明史

2020-11-24 天極網資訊

    好多人覺得數學沒有用,或者用處不大,上學學習的三角函數和二元二次方程組在實際生活中根本應用不到,一般來說,只是在購物的時候用到一些加減法而已。這種想法跟微積分是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的一樣大錯而特錯。數學是物理的基礎,而物理發展則推動了我們的科技,這毋庸置疑,古往今來,絕大多數的發明家首先是一個物理學家。我們的文明發展到今天的地步,亦離開不數學,航海、天文、礦山建設等許多課題都有賴於數學的發展才能得以深入研究。有一個很典型的故事,一個物理系的學生問他的老師:「為什麼近一百年來物理學都沒有什麼驚天動人的建樹?」老師想都沒想直接回答道:「因為數學沒有發展。」這雖然只是一個則故事,真偽難辨,但已經能說明數學的重要性。而數學當中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微積分。

    微積分的出現解決了一直困惑人們的兩個問題:第一是如何計算曲線上任意點的切線,即微分;第二是如何計算任意一塊區域的面積,即積分。所以微積分是微分學和積分學的統稱。

    微積分原理示意圖

    提到微積分,很多人就頭疼。但是學數學繞不開微積分,正如我國一句老話所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微積分就是數學家手裡的「利器」,很多研究都是以微積分為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提到微積分,很多人以為就是函數,其實微積分是一個統籌的概念,主要包括極限、微分學、積分學及其應用,其中微分學包括求導數的運算,是一套關於變化率的理論,積分學包括求積分的運算。提到微積分,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想到牛頓和萊布尼茨,認為是這兩個人發明創建了微積分,其實不然,實際上微積分是經過幾代數學家的持續努力和研究,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演變才得以形成。

    牛頓畫像

    牛頓和萊布尼茨的貢獻在於將微積分更加系統和成熟地表述出來,形成一種理論學科。這些人包括費馬、笛卡爾、羅伯瓦、笛沙格、巴羅、瓦裡士、克卜勒、卡瓦列利等知名數學家,他們所提出的理論為微積分的創立做出了貢獻。費馬曾經提出用水平切線來找函數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與今天微積分的求解方法極其相仿,因此拉格朗日甚至稱費馬才是「微積分之父」。更早之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科學家泰勒斯就對球的面積、體積、與長度等問題的研究就含有微積分思想。阿基米德在研究解決拋物線下的弓形面積、球和球冠面積、螺線下的面積和旋轉雙曲線所得的體積的問題中也隱含著近代積分的思想。三國時期的劉徽所研究的割圓術對積分學也有研究。遺憾的是,在微積分發展最為迅速的中世紀,我國正處於閉關鎖國的明清時代,沒能與世界上其他的數學家一起狂歡。

    萊布尼茲畫像

    在當時,牛頓和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還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英國皇家學院支持本土的牛頓,而另外一些歐洲大陸的國家則推崇德國的布萊尼茨,這一對抗竟然綿延了一個世紀之久,導致了微積分發展的停滯。事實上,牛頓和萊布尼茨分別是自己獨立研究,並且有意思的是兩個人也是在相近的時間裡先後完成自己的研究。牛頓創立微積分要比萊布尼茨早10年左右,但是萊布尼茨正式公開發表微積分這一理論卻要比牛頓早三年。時間的先後並不能說明多少問題,而且他們雖然都是研究微積分,但研究方向其實並不相同,牛頓在1671年寫了《流數術和無窮級數》,指出變量是由點、線、面的連續運動產生的。他在流數術中所提出的中心問題是:已知連續運動的路徑,求給定時刻的速度,或已知運動的速度求給定時間內經過的路程。萊布尼茨在1684年發表了現在世界上認為是最早的微積分文獻。這篇文章的題目相當搶眼,叫做《一種求極大極小和切線的新方法,它也適用於分式和無理量,以及這種新方法的奇妙類型的計算》。這篇看上去有些潦草的文章卻包含了現代的微分符號和基本微分法則。1686年,萊布尼茨發表了第一篇關於積分學的文獻。現今我們使用的微積分通用符號就是當時萊布尼茨所選擇的。簡單來說,牛頓研究微積分著重於從運動學來考慮,萊布尼茨卻是側重於幾何學來考慮的。他們的最大功績是把兩個貌似毫不相關的問題聯繫在一起:一個是切線問題——微分學的中心問題,一個是求積問題——積分學的中心問題。

    微積分的英文是Calculus,這並非英語,而是拉丁語,原義是小石頭。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了,到底是誰要用這樣一個平實普通的事物來為命名如此高大上的一門新興學科?答案就是萊布尼茨。在古時候,人們會使用小石頭作為計算工具,久而久之,小石頭就代表了一種計算方式。因此萊布尼茨很巧妙地採用這一傳統的稱呼來為新興事物命名。另外,萊布尼茨還用拉長的S來表示積分,用d來代表差,這兩個單詞也都是從拉丁語中化來。而牛頓則創造出Fluxion(通量)這個名詞來表示導數。並且發現了第一個版本的微積分定理。所以很難說兩個人誰對微積分發明的貢獻更大。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是牛頓、萊布尼茨兩人分別建立起各自的體系,沒有互相交流,更不存在抄襲這樣的惡劣問題。筆者這是一種非常正確和健康的學術心態,與其去糾結這樣難以查明的歷史遺留問題,不如多做一些科學研究為明天的數學大廈建設增磚添瓦。這才是每個學者應該關心的問題。

    很多人不學習數學,也不了解數學,但是不得不承認,微積分真的有用,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就是由這樣的理論支撐才得以建立。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科普中國責任編輯:天極科普君)

IT新聞微信公眾平臺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資訊

使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

評論

* 網友發言均非本站立場,本站不在評論欄推薦任何網店、經銷商,謹防上當受騙!

相關焦點

  • 中國機械發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劉仙洲
    中國機械發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劉仙洲(1890—1975)董樹屏 黎詣遠在抗戰大後方的艱苦歲月中,他除了出色地完成繁重的機械原理等課程教學任務外,還孜孜不倦地查閱機械工程方面的書籍和文獻,從事教科書、機械名詞以及中國機械發明史等方面的編寫工作。     1947年,劉仙洲訪美回國路過南京時,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朱家驊擬設宴邀請,請他再次出任北洋大學校長。他拒不赴宴,連夜離開南京,北上北平,於清華大學任教。
  • 【微積分基本定理】圖解普林斯頓微積分 14
    第 17 章 微積分基本定理(The Fundamental Theorems of Calculus)17.1 用其他函數的積分來表示的函數考慮積分
  • 微積分的運用
    能感受得到微積分的魅力嗎?如果看不懂這個笑話,那你就不是積分的親媽粉!(通貨膨脹率:貨幣購買力曲線的斜率(一階),增長率:斜率變化曲線(二階),下降:變化曲線向下走(三階導數小於0))。我也不覺得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就算有困難也不是微積分能解決的。但是不等於說微積分,高等數學就沒用了。看過有人這麼說過:我們學習高深的科學,最起碼是在培養我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只有學習了物理,高數,化學,生物等等,你才不會覺得修水庫就是挖坑,造火車就是焊鐵皮,當醫生就是看病抓藥,考古就是挖死人墓,蓋樓房就是砌磚。最可怕的是無知。
  • 微積分內部試題
    歡迎關注「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這裡是高等院校數學課程(微積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的學習平臺……歡迎關注「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這裡是高等院校數學課程(微積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的學習平臺……歡迎關注「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這裡是高等院校數學課程(微積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的學習平臺……歡迎關注「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
  • 微積分初步
    建議以高中數理→微積分→物競知識→積分進階這樣的流程來學習。
  • 微積分發展史,充滿爭端的過程,到底是誰最先發明了微積分?
    在這一時期豐富的科學成果中,最輝煌的莫過於微積分的創建。微積分的出現成為整個數學史,乃至科學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微積分分別出自兩位世紀大師,牛頓和萊布尼茨之手,他們各自獨立地建立起微積分體系的基礎。兩位大師殊途同歸,在理論體系的創建過程中都佔有開創性的地位。1665年5月31日(按當時曆法是5月20日)是數學史上重要的一天。這一天,牛頓寫出一份微積分手稿,雖然這份手稿僅有一頁,但它是人類有史以來關於微積分的最早記載,由此開創了人類的微積分新時代。
  • 微積分發展史,充滿爭端的過程,到底是誰最先發明了微積分?
    在這一時期豐富的科學成果中,最輝煌的莫過於微積分的創建。微積分的出現成為整個數學史,乃至科學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這一天,牛頓寫出一份微積分手稿,雖然這份手稿僅有一頁,但它是人類有史以來關於微積分的最早記載,由此開創了人類的微積分新時代。
  • 用Python學微積分(微積分應用)
    微積分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分析」思想(方法),在許多領域中都有應用,比如:計算平面面積、曲線長度、空間圖形的體積、旋轉曲面面積和物理學中的「微元法
  • 林群:「點石成金」的微積分
    小到汽車座椅的設計,大到人造衛星的發射,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許多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後,微積分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說起微積分和數學科普,已進入耄耋之年的林群就像回到了年輕時代,充滿激情。
  • 微積分的力量
  • 大師寫的行雲流水的微積分教材:《微積分及其應用》
    ·特雷爾合著的單變量微積分教材,內容覆蓋了一元微積分的基礎,包括:數列的極限、函數的連續性、函數的微分、可微函數的基本理論、導數的應用、函數的積分、積分的方法、積分的近似計算,以及微分方程。《微積分及其應用(中譯本)》與拉克斯的另一著名教材《線性代數及其應用》簡明清晰、行雲流水的風格一致,通過引入許多背景自然的應用實例,兩位作者致力於引導讀者對微積分這一重要的基礎課題獲得理解。《微積分及其應用(中譯本)》末尾還提供了部分習題的答案。
  • 微積分是數學的基礎,極限是微積分的核心,如何掌握「極限」?
    無論是非數學專業理工科的高等數學,還是數學專業的數學分析,微積分都是其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在微積分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出:常微分方程論、偏微分方程論、微分幾何、實變函數論、複變函數論、解析數論等分支學科。微積分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想躲是躲不過去的。
  • 微積分教學的幾點淺見
    這個發言可謂他在多年微積分教學實踐中總結下來的心得。他對微積分的見解,得到了已故數學大師陳省身與吳文俊的高度讚賞(我們稍後會推出吳文俊對龔昇教授《簡明微積分》的書評)。——林開亮龔昇教授1958 年我調到中國科技大學教書,大多時間是教微積分,教了八年之後,於 1966 年對微積分教學產生了一些想法,於是寫了一篇關於微積分教改想法的文章,刊登在《自然辯證法通訊》1966 年第 1 期上,並且按照這個想法寫了一本微積分教材《簡明微積分》(第一版 1978,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93、第三版 1997,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這本教材中國科大一直用到現在
  • 微積分及其應用
    諮詢熱線:0471-4969085  摘要:微積基本公式 將微積分中的定積分及不定積分緊密聯繫在一起,使生活的極限問題、經濟效益問題解決起來更容易。對微積分的學習體會  通過對微積分的學習,我了解到定積分和不定積分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區別又有  聯繫。首先,利用定積分可以解決求曲邊梯形的面積問題。例如:為了準確草場的畜牧量,需要先估算草場面積,對於不規則圖形的草場的面積計算,就運用到定積分,也就是「窮竭法」的指導思想。另一個概念,既不定積分,不定積分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經濟成本問題。
  • 王珂的微積分講義
    高等數學、微積分是工程師或大學工科本科生的基本功。
  • 《微積分》是誰發明的?
    昨天小優看到一條消息,內容是我們大學裡學習的《微積分》,就是中學時的「老夥計」牛頓發明的。
  • 微積分原理之辨析
    由於微積分方法的實用性和正確性,學界普遍認為微積分體系已經無懈可擊,人們能做的只能是繼續完善和發展。我國數學家丁小平以大無畏的批判精神和驚人的毅力致力於微積分原理的研究,指出了現行微積分原理存在的邏輯錯誤並構建了新的數—形模型,為數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 撼人心靈的微積分
    馮·諾依曼也說:「微積分是近代數學中最偉大的成就,對它的重要性無論作怎樣的估計都不會過分。」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是各國的科學作品又總是保留著各國的特點。俄羅斯或者蘇聯的微積分強調數學的嚴密性,法國強調抽象性,而英國則追求比較古典的、接近牛頓風格的數學。教育部推進雙語教學,以與國際接軌。在選材上,歐美教材具有很大的優勢。
  • 這款遊戲幫助你學會微積分!利用微積分才能通關!
    微積分,是高等數學中研究函數的微分,也是很多學生的難題。要說難學的知識,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肯定算一個!而像微積分這樣的高等數學,大家肯定認為和遊戲八竿子打不著,遊戲裡要融入微積分的知識那就太難了,而利用遊戲來學習微積分似乎還可以試試!
  • 微積分的歷程:什麼是微積分?所要解決的 4 個主要問題是哪些?
    微積分是現代數學取得的最高成就,對它的重要性怎樣估計也是不會過分的。>微積分的簡要歷程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微積分微積分是研究變化的科學微積分(Calculus),拉丁文中意指用來輔助做計算所用的小石子,對當時的人來講算術就是擺弄小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