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教學的幾點淺見

2021-01-14 好玩的數學


編者按:本文原載《中國數學會通訊》(1997 年 9 月第 3 期),後又刊登在《高等數學研究》1997年第4期,感謝《高等數學研究》授權本公眾號轉載。

導讀:本文系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龔昇教授1996 年 11 月 2 日在國家教委數學教學與課程體系改革座談會上的發言。龔昇教授(1930-2011)是數學大師華羅庚的「六大弟子」之一,除了科研能力突出之外,教學方面也出類拔萃。這個發言可謂他在多年微積分教學實踐中總結下來的心得。他對微積分的見解,得到了已故數學大師陳省身與吳文俊的高度讚賞(我們稍後會推出吳文俊對龔昇教授《簡明微積分》的書評)。除了微積分,龔昇教授對複分析與線性代數的教學也深有心得,他與張德健教授合作,寫了微積分五講、複分析五講、線性代數五講的系列講義,刊載於《數學傳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瀏覽網頁:https://web.math.sinica.edu.tw/mathmedia/author18.jsp?query_filter=%E9%BE%94%E6%98%87

以下是正文。——林開亮

龔昇教授
1958 年我調到中國科技大學教書,大多時間是教微積分,教了八年之後,於 1966 年對微積分教學產生了一些想法,於是寫了一篇關於微積分教改想法的文章,刊登在《自然辯證法通訊》1966 年第 1 期上,並且按照這個想法寫了一本微積分教材《簡明微積分》(第一版 1978,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93、第三版 1997,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這本教材中國科大一直用到現在,已近 20 年了。微積分的教材不知被寫了多少本,我為何還要再寫一本?這是有感而發。1995 年我對科大數學系的老師講了為何三十年前要寫這本微積分,大多數人都說從未聽過。由於我對微積分教學的想法與三十年前無大變化,今天我只好老調重彈,講講三十年前的認識,請大家指正。

(一)三個組成部分

首先要弄清楚微積分包括哪些內容,「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矛盾論,毛選一卷 284 頁)。對微積分這門學科來講,就是以微分與積分這對矛盾作為研究對象的。這點在恩格斯、列寧等一些經典著作中都早已指出。也就是說:微積分就是研究微分與積分這對矛盾的學問。這就決定了微積分的內容是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微分、積分與指出微分與積分是一對矛盾的微積分基本定理這三部分。對於微分的部分與積分的部分都易於理解。對於第三部分,指出微分與積分是一對矛盾的微積分基本定理,也許得多說幾句。

微分與積分的概念古已有之。如阿基米得就知道求  了的切線,劉徽割圓術就是用無窮小分割求面積等等。在 Newton 與 Leibniz 之前,人們甚至已知道如何求 的切線及由它覆蓋曲邊梯形面積( 為正整數)。但所有這些還不能說建立了微積分,直到 Newton-Leibniz,證明了微積分基本定理 ,微分與積分互為逆運算,也就是指出微分與積分是一對矛盾時,才算建立了微積分這門學科。所以恩格斯說:微積分「是由 Newton-Leibniz 大體上完成的,但不是由他們發明的」(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由此可見微積分基本定理的重要性。這就組成了微積分第三部分。這種看法大概易於為大家所接受。正是由於 Newton-Leibniz 的功績,使得微積分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不再象以前那樣作為幾何學的延伸;也正是由於 Newton-Leibniz 的功績,求微分或積分的問題不再是一個個問題的來處理,而是有了統一的方法來處理。但是在高維空間中如何體現微分與積分是一對矛盾?在高維空間中體現微分與積分這一對矛盾的定理是 Green 公式、Stokes 公式與 Gasus 公式。要說清楚這點最好是用外微分形式來表述之。這時候,這三個公式可以用一個公式來書寫,即:若  為域, 為  的邊界,其維數為 ,為  次外微分形式,則有如下的 Stokes 公式

這裡的  表示對  的外微分,積分號多少維就是多少重。當  為  次外微分形式,此即 Newton-Leibniz 公式:當  為  次外微分形式而  為平面區域時,此即 Green 公式:當  為  次外微分形式而  為三維空間中的曲面時,此即 Stokes 公式;當  為二次外微分形式而  為三維空間中的一個區域時,此即 Gauss 公式。公式  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在高維空間中微分與積分是一對矛盾,互為逆運算的關係,而且也十分清楚地看出:在微積分教材中所討論的三維歐氏空間中,除了上述四個公式外,不可能再有別的這種類型的公式。值得指出的是:公式  對高維歐氏空間也成立,甚至  是微分流形時也成立。這說明 Stokes 公式  是微積分中具有本質性的定理,也是微積分這門學科的頂峰與終點,甚至可以說是微積分中最為深刻的一條定理,也是微積分這門學科的結束處,也是從微積分走向現代數學的入口處,再往下走已不屬於微積分的範圍了。公式  可以說是數學中少有的簡潔、美麗而深刻的定理之一。

由於微積分的內容是這三部分組成,所以微積分的任務也就是講清楚這三個部分,講清楚微分與積分這對矛盾,而其它的概念都是為之服務的。

順便提一下,大學一年級課程中,物理、化學等都稱為普通物理、普通化學,十分謙虛,只有數學稱之為高等數學,但何高之有?這個名稱也許是源於這種說法:是否引入變量是作為區分初等數學與高等數學的標準,但是我想更科學的名稱應該是「微積分」

(二)三個發展階段

從歷史上看,微積分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Newton-Leibniz 建立起微積分的階段,這大約在十七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們指出了微分與積分是一對矛盾,使微積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當時他們得到了大量正確的結果,並十分成功地應用到天文、力學、物理等學科,使得這些學科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對於微積分的基礎卻並未牢固地建立起來,尤其是  要的解釋,不能令人滿意,於是就不斷地被人們攻擊。著名的如 Berkeley 大主教的攻擊,但是同時有一大批數學家紛紛起來捍-衛微積分。如 Taylor,McLaurin,Bernoulli 兄弟,Laplace,Lagrange 以及 Euler 等。人們經過種種努力要為微積分建立起一個鞏固的基礎,經過了近二百年的努力,到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微積分進人了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代表人物是:Cauchy,Wieerstrass 與 Riemann 等,他們建立了微積分的基礎,即通常所說的  與  的嚴格的極限理論,並用 :與  語言重新敘述證明微積分中的定義與定理。現行大部分教科書中的符號與 Wieorstrass 當年所用的幾乎沒有什麼差別。這種從極限理論開始講微積分的教材是當前大多數「嚴格」微積分教材的模式,尤其是前蘇聯的教材。這種說法已為大家普遍接受,我也不必贅述了。但是我認為微積分的發展還有一個第三階段,這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這就是外微分形式的建立。如前所述,有了外微分形式,而且只有用了外微分式形,才能真正說清楚在高維空間中微分與積分是一對矛盾。這就是前面提到的 Stokes 公式 。有了這個公式,才使微積分最終劃上一個句號,到達了終點。而同時也成為近代數學的入口處之一。外微分形式是由 Grassmann,Poincaré,Cartan 等人在 20 世紀初建立起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六十年代寫《簡明微積分》這本教科書時,要將外微分形式寫進去的理由,據我所知,在這之後,又有一些教材參照我的寫法寫進了外微分形式。

對於由 Cauchy,Wieerstrass,Riemann 等人為代表建立起來的  與  的極限理論,在以往的多次政治運動中,成了批判對象,甚至提出「打倒柯家店」的口號,這是顯然不對的,是數學上與政治上的幼稚的表現。實際上,「柯家店」是打不倒的。我相信,今後這種歷史將不可能重演。但是如果把  與  看成至高無上,認為學生一入大學,不論他是什麼專業,一定都要講  與 ,似乎不講這些,就不能講微積分,這種看法我認為值得商榷。是的, 與  在歷史上的確起了極大的作用,是一大批數學家經歷了近二百年建立起來的,的確為微積分建立了牢固的基礎,很了不起,但這不等於不講這些就不能講微積分。Newton-Leibniz:時代沒有這些,微積分不是也建立與發展起來了嗎!有了  與  這套語言,使得微積分發展如虎添冀。但這套語言並末結束微積分,微積分這門課程終究主要講的是微分與積分這對矛盾,而  與  這套語言是為之服務的。這裡有個主從之分,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在微積分這門課程中應該讓學生主要學到的是微積分,要不要用  與  這套語言應根據不同對象來決定:有的要講,有的可以不講也可以講微積分;即使要講,放到什麼時候講也值得考慮。是不是學生一人大學校門就講  與 ,實踐證明:這樣一來往往使一部分學生不知所措,感到數學很難。從教學角度,還有一個與物理的配合問題。我在《簡明微積分》這本教材中,將  與  這套語言放到第九章去講,即先讓學生認識了微積分是什麼之後,才用這套語言去更深刻地認識它。這樣學生學習微積分時感到輕鬆,也解決了與物理配合的問題。從 20 年的教學實踐來看,這樣不比一開始就講  與  來得差。

另一個問題是:在大學微積分課程中,用外微分形式來講行不行?當然如果講一大套流形、拓樸、映射、Grassmann 代數等來講外微分形式,這樣學生的確可能不易接受。這種辦法是不可行的。但是如果不興師動眾,緊緊抓住面積與體積有方向這個十分易於接受的概念,則向學生們介紹三維空間的外微分形式不僅可能而且極易為他們所接受。我寫的《簡明微積分》就是這樣處理的。20 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是歡迎的,是能接受的。

數學教育本身的發展過程就是從低級到高級,由高級替代低級的過程。記得我在小學學算術感到很難。例如雞兔同籠問題,已知有多少個頭多少只腳,問有多少只雞多少只兔。當時我實在感到很難,一是為何雞兔要關在一個籠子裡,二是既能數得清有多少個頭多少只腳,為何數不清有多少只雞多少只兔?老師教我解雞兔同籠的方法更是使我感到很難。但等到學了初中代數,才明白這不過是二元一次聯立方程組,解此方程組十分容易。不論雞兔同籠還是鴨狗同室都可用此法來解。初中代數比小學算術高級,但高級的卻比低級的容易,而且高級的替代了低級的。因此作為教師,不僅要教學生以新的知識,還要教學生忘掉一些已被替代掉的舊知識。人們從小學到大學讀過的數學書疊在一起不知有多高,如果不是逐步忘掉一些被替代掉的舊知識,人們怎能記得住這麼多!人們從上小學以來,年年學數學,實際上就是一個以高級替代低級的過程。除了上述例子外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這裡所說的外微分形式,就是一個用高級(實際上容易接受的)替代低級(相對來講是較難的)的例子。當人們有了 Stokes 公式  以後,那麼 Green 公式、Stokes 公式及 Gauss 公式等忘掉也無妨。到要用的時候,有公式  推導一下是十分容易的。

(三)微積分定理的對應

在微分與積分是微積分這門課程的主要矛盾的觀點下,原則上講,在微分中的一條定理,在積分中也應有相應的定理,反之亦然。即他們之間應是相互對應的,且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同一事物的兩種不同的表達形式。用這種觀點來撰寫教材,可以將眾多的定理梳理清楚,易於為學生所理解與接受,而且學生可以知一而知二,需要記住的內容大大減少。這也是使教材簡明的一種方法。例如  與  相對應; 與分部積分法相對應,複合函數的微分與變數代換法相對應,而以上三個方法正是構成了通常微積分教科書中求積分的三種主要方法,也是求微分的三種主要方法。再例如:微分的中值定理與積分的中值定理實際上是同一件事的兩種不同表達形式,Toylor 級數的展開可用微分的方法,也可用積分的方法得到,其餘項公式可用微分的方法得到及表達之,也可用積分的方法得到及表達之,等等。

(四)三個初等函數

在微積分課程中的定義與定理,往往說的是一般的函數,但是具體的例題與習題大部分卻是以下三個大家十分熟悉的初等函數以及它們的複合函數。這三個初等函數為 1)冪函數以及它的反函數;2)三角函數以及它的反函數;3)指數函數以及它的反函數,即對數函數。我們知道,在複變函數的觀點,這三個函數實際上是一個函數,可以相互表達的。在微積分教學中如果對這三個初等函數掌握好了,一般的函數也就易於理解了。不但如此,在微積分中,還有一部分是講級數的,這可以這樣來理解之,由於一般地討論函數往往不好處理,於是有了用初等函數來表示或逼近的想法,用冪級數來表示一般函數,這就是 Taylor 級數;用三角函數來表示一般函數,這就是 Foiuer 級數。至於為何沒有用指數函數來表示一般函數的級數,一方面當然可以用函數系的正交性、完備性等解釋(這就得說來話長),但這也可以用 Euler 公式  來說明在複數域上的微積分,即複變函數的觀點下,用指數函數表示一般函數的級數還是 Fourirer 級數。因之在這種認識下,在講微積分的教材中,Taylor 級數、Fourier 級數是最基本的了。

(五)其它一些矛盾

在微積分中,微分與積分是一對主要矛盾,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它次要的矛盾也在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離散與連續;局部與整體;有限與無限;必然與偶然等等。以離散與連續為例,無窮級數與無窮積分就是離散與連續的關係;Fourier 級數與 Fourier 積分也是連續與離散的關係等等。把這些內容放在離散與連續的關係下一起講,就會顯得十分簡單明了。實際上有一條離散的定理就有一條相應的連續的定理,反之亦然,是同一件事在離散與連續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至於其它一些矛盾也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想法是三十年前的想法,書是三十年前寫的,念過《簡明微積分》這本書的學生數以千計。在國內外我遇到過這些學生,普遍反映還是好的。但這終究是三十年前的想法與書了,現在看看,缺點與毛病甚多,尤其是這三十年來計算機的大量發展及普及,為微積分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這些年來,我也曾有機會在美國一些大學教過微積分,但大部教材我感到乏善足陳。但是在美國如何改革微積分教學已引起了眾多數學家的關注,不少著名數學家投身於此,例如 Fields 獎獲得者、IMU 主席 D.Mumford 教授就是一位。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教材,如由哈佛大學教授領導的小組編寫的一些教材,的確有其鮮明的特色與長處,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鑑。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1.6 微積分基本定理
    本節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微積分基本定理的推理生成過程;第二部分主要讓學生熟悉微積分基本定理的使用,著重說明定積分值與曲邊梯形面積的關係,為下一節習定積分的簡單應用奠定基礎。而第一部分重在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會研究某些數學問題的過程與方法.作為本節內容的第一課時,重點在後者.特別是,本節課內容是體現新課程讓學生積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的良好素材.
  • 微積分虐我千百遍,我卻待它如初戀,幾點做法,瞬間成為積分學霸
    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沒有任何學科比微積分的影響更深更廣。在一些教育發達國家,微積分已經被作為一種文化普及。在教學上,常將微積分作為衡量學生基礎是否紮實的一個重要標誌。微積分還是許多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要課程。對於許多大一生,學好微積分,對四年的學習基礎和發展都至為重要。在一本討論有關學習體會的書上寫道:「學好《數學分析》,其它課都是小菜一碟。」
  • 微積分原理之辨析
    ----關於博文《也談微分的本質--兼評丁小平〈微分之講授〉》談幾點看法微積分摘要微積分自牛頓、萊布尼茨建立以來,經幾代數學家的不斷完善形成了今天的微積分體系。本文簡要梳理了微積分發展史以從歷史的角度認識微積分並不是完美的,接著對於博文《也談微分的本質--兼評丁小平〈微分之講授〉》的觀點談幾點看法;最後簡介丁小平先生的工作。1.
  • 撼人心靈的微積分
    馮·諾依曼也說:「微積分是近代數學中最偉大的成就,對它的重要性無論作怎樣的估計都不會過分。」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是各國的科學作品又總是保留著各國的特點。俄羅斯或者蘇聯的微積分強調數學的嚴密性,法國強調抽象性,而英國則追求比較古典的、接近牛頓風格的數學。教育部推進雙語教學,以與國際接軌。在選材上,歐美教材具有很大的優勢。
  • 林群:「點石成金」的微積分
    小到汽車座椅的設計,大到人造衛星的發射,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許多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後,微積分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說起微積分和數學科普,已進入耄耋之年的林群就像回到了年輕時代,充滿激情。
  • 翻譯微積分——寫在前面的話
    很多人把微積分學習當做多做題目,真的去做題目的時候才發現,根本不知道如何根據題目信息選擇合適的定理、公式,拿著書(只要不是原題)不會做微積分題目現象並不罕見。這種情況下,微積分就顯得非常困難了。其實不管是微積分學習還是以後其他科目的學習,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來說,大都需要「語言智能」、「邏輯智能」和「空間智能」的參與。
  • 從AP微積分考核的四大內容講解極限
    微積分以函數為研究對象,以極限思維為基本研究方法,極限的思想貫穿整個微積分學始終。以極限方法研究變化率(如:速度、加速度)問題而建立了微分學;以極限方法研究微小量的累積求和問題(如:面積、體積)建立了積分學;微積分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導數和積分的內在聯繫;無窮級數的收斂或發散要由極限來判斷。極限無處不在,引領著微積分在我們的生活和科學等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微積分遊戲?遊戲變成了教科書
    微積分遊戲?微積分遊戲?儘管最終成品是遊戲,但是開發團隊首要考慮的問題還是教學。他們會先找出學生們感到掙扎的難點,為此確定教學目標,然後構建出劇情和遊戲機制,一切都圍繞學習體驗。ARTé 便是實驗室和託馬斯的私人公司 Triseum 在 2016 年 6 月出品的首款遊戲。
  • 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教授走進天津學院 講授「微積分的過去、現在和...
    5月11日下午,林院士就數學教學、教育改革等方面問題與學生代表進行了座談,並為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師生作了題為《微積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學術報告,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黨委書記王斌、院長郭景文、副院長曹連東、財務總監劉小鳴、黨委副書記盛佳偉及各部處負責人接待了林群院士,並參加了座談會和報告會。座談會中,林院士充分肯定了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在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 AP微積分考試題型及考試內容介紹
    作者:祁恩雲   AP微積分是歷年AP考試中報考人數最多的一門課程,其知識深度和知識結構相當於美國大學一年級的微積分(僅限於單變量微積分),是所有AP科目中語言對其影響最小的課程。
  • 一部化繁為簡的微積分讀物
    人們希望微積分不但嚴謹,而且直觀易懂,簡易明快,能用較少的時間就能明白其原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僅能得到數學家的認可,而且即使是非數學專業的大多數學生也能讀懂。 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十幾年來致力於微積分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多有文章作品發表,受到大學師生的歡迎,更為廣大的中學生所接受。
  • 建築施工英語教學的幾點經驗
    摘要:建築施工專業英語教學對英語專業教師來說,是一項需要長期探索和改進的任務,教師在專業英語教學中應不斷總結聽、說、讀、譯各項能力訓練的有效經驗。作為不是從事專業教學的英語老師來說,如何把這門課開好,如何把專業英語和學生過去學的大學英語銜接起來,如何提高學生對專業英語的興趣和學習的自覺性,是擺在任課教師面前的嚴峻課題。在建築施工英語實踐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和改進,效果很好,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幾點經驗。
  • 公開課 多元微積分難點4-向量函數及空間曲線
    此教學視頻僅獻給學習多元微積分的學霸們願你們不再被虐職位:尚學明德數學教研組組長教齡:7年+教育背景:中國人民大學學士、清華教育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碩士教授科目:AP微積分AB/BC、統計、微觀經濟、宏觀經濟、SAT2數學;美高數學(多元微積分、線性代數、微積分、預備微積分(Pre-cal)、代數、幾何)教學經歷:曾在北京八中、中加等知名國際高中代課、網絡課(3000以上小時數)課程類型:基礎課、串講課、考前衝刺課、美高數學課(預習、同步輔導及考前複習
  • 公開課 AP微積分難點3-利用微分求導數
    這次的教學視頻希望能幫到正處於final week 的你們願你們☟微積分課程的三大基本功:求極限,求導數,求積分。在導數這一部分,高中階段普遍使用導數規則來求(這不廢話麼!不然用啥求?)。但是當同學們學到多元微積分之後,更為有力的工具是全微分(聽不懂沒關係,當做是13格很高的東西就好),因為它是一次施法,遍地開花(如求完全微分之後,偏導數自然就得到了)。這次課我們就使用微分法來求導數。
  • 大師寫的行雲流水的微積分教材:《微積分及其應用》
    ·特雷爾合著的單變量微積分教材,內容覆蓋了一元微積分的基礎,包括:數列的極限、函數的連續性、函數的微分、可微函數的基本理論、導數的應用、函數的積分、積分的方法、積分的近似計算,以及微分方程。《微積分及其應用(中譯本)》與拉克斯的另一著名教材《線性代數及其應用》簡明清晰、行雲流水的風格一致,通過引入許多背景自然的應用實例,兩位作者致力於引導讀者對微積分這一重要的基礎課題獲得理解。《微積分及其應用(中譯本)》末尾還提供了部分習題的答案。
  • 每日一題20200610|函數|每日|微積分
    變限積分函數性質(1)前言(1)微積分基本定理給我們揭示了連續函數及其變限積分函數的相關性質。(2)本題的證明需要關注以下幾點:從條件考慮, 可積函數有什麼樣的性質?提示:可積的必要條件。從待證結論考慮, 證明函數在區間連續, 應該如何處理?
  • 物理學趣事:芝諾的烏龜和微積分
    這四位分別代表著量子物理,熱力學第二定律,經典力學,微積分。而這個悖論可以用微積分的概念來解釋,兩千年後的微積分學說中利用的「極限」的概念攻破了時空連續性,才使得阿基裡斯追上了這隻烏龜。所以現在我們物理和數學所研究的追擊問題,都是在接受了微積分中的極限理論後,才能列式計算,感謝這隻龜,讓我們從新認識了物理,也讓現代物理數學進入到了一個新紀元。
  • 微積分是用來幹什麼的
    不上大學,就一直不知道微積分能做什麼用,上了大學才發現,原來微積分還是用來考試做題用。這是數學教育的無奈,不止我國,世界各國的公立學校大都如此。達文西的《抱著銀貂的女子》這也導致今天很多人都以為所有學校數學教學都是為了考試。那麼可以看看當年達文西思考的一個問題:如果一個項鍊自然下垂,他會是什麼樣子?能算出來嗎?
  • 課程擷英|微積分:思考與熱愛就是通關秘訣
    作為一門硬核的必修課程和「學分重鎮」,微積分是同學們從高中學習過渡到大學學習的開始,也是同學們進入大學學習的第一關。有些同學提及微積分就如臨大敵,也有「大佬」可以自信地奔赴考場;有些同學對微積分無可奈何,也有同學因其魅力而懷有熱情。
  • 雲端觀摩|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微積分》課程思政經驗探討
    雲端觀摩|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微積分》課程思政經驗探討 2020-05-13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