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也叫數學分析,是11個學科門類中理、工、農、醫、經濟、管理6個學科大學生知識架構的核心基礎。它不僅是解決許多理論和實際問題應用十分廣泛的有效工具,而且它為解決以「變」為研究對象的大量問題提供了一種深刻的思想方法,它還為大量後續課程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和基礎。
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沒有任何學科比微積分的影響更深更廣。在一些教育發達國家,微積分已經被作為一種文化普及。在教學上,常將微積分作為衡量學生基礎是否紮實的一個重要標誌。微積分還是許多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要課程。
對於許多大一生,學好微積分,對四年的學習基礎和發展都至為重要。在一本討論有關學習體會的書上寫道:「學好《數學分析》,其它課都是小菜一碟。」曾聽到某同學說:「在上第一節課之前,聽說《數學分析》是所有課裡最難的一門。可是現在想想,我覺得它是最『簡單』的一門。其實,簡單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簡單,而是知道怎麼學,學什麼。」聽聽這些過來人的體會,對於我也會有所啟發。那麼,怎樣才能學好微積分呢?我覺得主要有幾點:
第一,刻苦努力儘快完成兩個轉變。
一是,學習方法的轉變。中學數學是關於常量的數學,而大學數學是關於變量的數學,內容和其中蘊含的方法都有了本質的變化,所以學習方法也必然需要相應改變。學習微積分,尤其要充分重視概念的來源、出發點,與之相關的背景問題及注意內容與方法的融會貫通。如果能在老師的帶領下,結合自己的刻苦努力,儘快實現轉變,我們的學習將更加主動!
二是,從中學到大學的心理轉變。
與中學相比,大學老師主要起指導作用,大學學習更多地需要自己主動、自覺和努力。儘快地從依賴心理轉為主動自覺學習,有學習和思想方面問題主動與老師交流及時獲得指導,以積極的、迎接新挑戰的心態,投入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大學階段的學習,避免被動及由此引起的連鎖反應。
第二,適當預習。
《微積分》這門課程理論深厚,思想深刻,內容龐雜,持續時間長而相對課時少,每次至少一兩個小時的課堂教學內容多且難,許多同學因此不適應。怎樣避免或改變這種被動局面爭取主動?在這方面做得成功的同學的經驗是適當預習。適當預習可以大大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和主動性,使聽課效率大為提高,又可以減少複習做作業的時間,有更多時間來預習和提高。這樣,就容易會產生良性循環。
第三,做筆記。
大學教師講課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觀念,使教學更體現教材的內容與方法的本質,結合適當預習,做筆記可以使自己記錄老師的理解與觀點及最本質的地方。通過做筆記,還可以使思路跟著老師走,使學習主動,效率提高。做筆記,還可以練出一種能力。
第四,向師兄師姐學習。
從過來人的經驗教訓裡獲得啟發,使自己少走彎路。從老同學那裡可能會聽到他們的認識或體會,他們可能會告訴我們一個現代大學生的努力方向:堅實的專業基礎,全面的素質,健康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努力方向。在學習方面,我們同樣會從他們的身上獲取正確的學習方法,使我們的學習方法更加有效,學習成績提高得更快。
總之,大學裡要學好微積分,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正如恩格斯指出,只有微積分學才能使自然科學有可能用數學來不僅表明狀態,並且也表明過程、運動。他又說:「在一切理論成就中,未必再有什麼象十七世紀下半葉微積分的發明那樣被看作人類精神的最高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