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的本質,抓住了方法你看五分鐘就懂,原來數學可以如此之美

2021-01-15 失落代號

高等數學是非數學系學生必學基礎課,而數學系的高等代數、數學分析等就更加複雜了,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要求會微積分。微積分作為高等數學裡面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沒學好,一切搞科研都是白費,連資格都沒有。

對於一般非數學專業的人,掌握微積分,也對自己日後工作有很大幫助。雖然上過個大學的人多如牛毛,但是畢業後還會運用微積分的卻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呢?一是沒有使用環境,二是上學時候只為考六十分,而不求甚解。

昨日之日不可追,俱已往矣;明日之日不可待,期則怠也!因此,大家給自己一個今日,讓自己學會微積分,學會更多值得學習的東西!本人最近看了一個微積分本質的視頻,雖然說無法達到視頻所說的可以自己創造微積分的程度,但是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很快上手了解微積分,還是可以的。

個人認為,微積分的本質及核心思想就八個字:「以直代曲,無限逼近」。大概的意思就是:彎彎曲曲不規則的東西,我們是很難去量化計算的,但是把它化為簡單的東西,那麼量化計算就很簡單。只要一條線足夠小,我們都可以認為無數條線可以組成任何東西,雖然可能不是完美等價,但是0.999……(無窮多個9),我們直接用1替代有人有意見嗎?世界本無完美,都只是無限接近。

舉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圓的面積計算是πr^2,但是是怎麼得來的,可能就不是很多人知道了。雖然以前很多人研究了很多種方法求算,但其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使用無限逼近再求和。所以,我們就隨意選擇一其中樣了,還是用視頻裡面的方法吧,懶得自己作圖。

我們畫一個半徑為R的圓,然後分成很多個等寬但大小不一的圓環,如下圖所示。

也就是說,現在這個圓就是一圈圈等寬圓環組成的圓了。假如我們順著圓的半徑一刀切下,從外邊直切到圓心,然後再從切口這裡將這些圓環一個個掰直,是不是就得到很多條長短不一的準長方形了。為啥說是準長方形呢?你看一下切口就知道,圓環的切口不會和周長邊垂直的,因此等寬圓環拉直後就不是一個「正規」的長方形。但是,我們先不管它,按照長方形去看待,計算它的面積,問題留後面處理。

假設圓環變成長方形後的寬度是dr,它的長度就是2πr了(π的定義就是圓周長和圓直徑的比值),那麼這個圓環變成的長方形面積就是2πr×dr了。

全部圓環被掰直之後,整個圓就變成很多個寬度為dr,長度不等的長方形了,它的面積就相當於這些長方形面積求和。如果說上面圓的半徑r是3,圓環寬度dr為0.1,那麼是不是就是分成了30個圓環(長方形),圓環的長度(長方形長度)分別就是2π×3、2π×2.9、2π×2.8……2π×0.1,這樣圓的面積就相當於這三十個圓環(長方形)面積相加了。但是這樣求和計算,是不是有點累啊,先不著急,我們將這些圓環掰直後的長方形放到平面坐標上,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就可以得到一個準三角形。

是不是很驚喜,我們貌似可以利用三角形求面積法計算了。但如上面所說,這只是個近似長方形,它不是一個「正規」的長方形,偏差還有點大呢,怎麼辦?

我們回歸到微積分的核心思想「「以直代曲,無限逼近」,如果我們把這個圓環的寬度dr分得更細,如0.01,是不是這個就更接近長方形了,我們計算出來的面積偏差就比原來小了。我們將繼續將dr分得更小,趨向無窮小,近似一條線,這時候的是不是可以無限逼近為長方形了?如上面坐標中的準三角形,就變成下面的「正規」三角形了。

這時候dr已經很小了,也就是說我們要劃分為一個巨大數量的長方形之和,這樣我們計算是不是要崩潰?其實不用,這時候我們再看上面的圖形,是不是看起來就是一個三角形了,那麼我們還那麼笨去做龐大的求和嗎,這時候直接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就可以。

三角形面積S=1/2×底長×高=1/2×r×2πr=πr^2,是不是就是我們熟悉的圓形面積計算公式。雖然繞了這麼大一個圈,但是大家至少明白了以前的數學家是怎麼去求圓的面積的,也明白了微積分的最基本概念。

由此可見,微積分中,dr是不僅是待求和中的因子,而且還是一個標量,表示著我們劃分間隔的大小,如上面每個圓環之間的間隔值。很多新手學習微積分,看到它的符號就頭暈,其實就是不了解它的含義。就好比dr,如果你認為它是一個乘數,不懼怕它,那就簡單很多。d就像一把刀,把積分變量r切成很小的一塊數值為dr的項。

再比如一輛車在不同時間內以不同速度行駛,我們怎麼求算它?我們可以將小車行駛時間劃分為很多個相等的時間段dt,每個時間段的速度為V(t),這V(t)中的t就是dt裡面的時間段。所以我們就會得到每個dt時間內小車跑的距離V(t)×dt。

把它每個單位時間段內跑的距離矩形化,是不是又回到求面積的情況上?

看一個用定積分計算小車行走路程的簡單問題,題目如下:一輛小車一分鐘內變速如下圖所示,0~10秒內勻加速前進,10~40秒內勻速前進,40-60秒內勻減速運行至停止,求其一分鐘內運行距離。

通過分析可知道,整個過程雖然小車是變化的,但是我們將它化成三段後,它就變成三段有規律的變化運動了。第一段:0~10秒,小車速度為勻加速運動,V=3t;第二階段,10~40秒,小車勻速運動,V=30m/s(m/s);第三階段:40~60秒,小車為勻減速運動,V=90-1.5t(m/s),那麼小車距離計算其實就變成加法運算。寫出積分形式如下:S=∫3tdt(t為0~10)+∫30dt(t為10~40)+∫(90-1.5t)dt(t為40~60)=3/2t^2(t為0~10)+30t(t為10~40)+(90t-3/4t^2)(t為40~60)=3/2(10^2-0^2)+30×(40-10)+90×(60-40)-3/4(60^2-40^2)=150+900+1800-1500=1350(m)。

其實明眼的人已經發現,上面其實也可以變成一個計算面積的過程,兩個三角形加中間一個矩形,他們的面積就是小車的行駛距離,因為S=vt。

從這個簡單的計算也可以看出,積分就是化繁為簡的過程,把一切沒有規律的東西轉換為有規律的簡單計算過程,有興趣的大家也可以用積分計算一下上面圓的面積。當然,這些都是比較簡單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子不是簡單或者不是一步就可以轉化為面積問題的,可能要多步轉換,甚至要自己多動腦,看如何去轉變,變成簡單可計算的方式。

這就是微積分的本質,你了解了本質,再去學習微積分,鑽研問題,是不是一切突然變得明朗起來。另外,要學好微積分,學習好導數是很重要的事情。微積分和導數之間為互逆關係,用導數去求導函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關於導數的快速學會,我們下次再一起學習吧。

相關焦點

  • 你也能懂的微積分
    那麼,當我們在說「求面積(積分)和求導(微分)是一對互逆運算」的時候,那就是說如果有一個東西,我們對它進行積分操作(求面積)可以得到一個新東西,如果我們對這個新東西再進行微分操作(求導)又能得到原來的那個東西,這樣才算互逆。下面我給大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讓大家直觀地感受下為什麼積分和微分是互逆的。假如你從家去學校要走10分鐘,我們把這10分鐘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分鐘。
  • 原來,數學可以如此美麗!
    ,美得令人目不暇接數學之美,到底美在哪裡呢?萊維c形曲線科赫曲線這些奇妙的數學動圖聽說有人看了會上癮你上癮了嗎?123456789*8+9=987654321看到如此美妙的規律心情則是格外開心與快樂的是不是禁不住感嘆數學的奇妙呢?
  • 微積分的力量
    這幾天看了一本書《微積分的力量》,這確實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劃線比較多的一本書,很受啟發。
  • 微積分的運用
    ,最後可以求出B難點在於設未知數進行求方程,要抓住定積分是常數這一性質。假如掌握了微積分,統計學諸如此類,生活還是很困難,問題絕對不是出在這些知識上。生活從不會因為不會微積分而造成困難。生活也從不會因為不會數學而造成困難。但小編覺得我們不能為了生活不困難而活著,生活更重要的難道不是我們還可以有其他的追求嗎。
  • 微積分原理之辨析
    ----關於博文《也談微分的本質--兼評丁小平〈微分之講授〉》談幾點看法微積分摘要微積分自牛頓、萊布尼茨建立以來,經幾代數學家的不斷完善形成了今天的微積分體系。本文簡要梳理了微積分發展史以從歷史的角度認識微積分並不是完美的,接著對於博文《也談微分的本質--兼評丁小平〈微分之講授〉》的觀點談幾點看法;最後簡介丁小平先生的工作。1.
  • 「最美解析圖」震驚網友 嘆原來數學也能這麼美
    想當年學生時代,相信它可沒少折磨那些從小就害怕數學的童鞋,以至於很多童鞋一提起「數學解析式」就頭疼,更別提能在這其中看出什麼「美」來。沒錯,就是「美」!最近,北京大學數院學生會極具創意地舉辦了個「最美解析式大賽」,於是牛人輩出、技術宅們霸氣外露,日前,大賽的最終評選結果公布,看完這些解析圖,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感慨那些年,我們的數學都白學了!
  • "最美解析圖"震驚網友 原來數學也能這麼美(圖)
    想當年學生時代,相信它可沒少折磨那些從小就害怕數學的童鞋,以至於很多童鞋一提起「數學解析式」就頭疼,更別提能在這其中看出什麼「美」來。沒錯,就是「美」!最近,北京大學數院學生會極具創意地舉辦了個「最美解析式大賽」,於是牛人輩出、技術宅們霸氣外露,日前,大賽的最終評選結果公布,看完這些解析圖,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感慨那些年,我們的數學都白學了!
  • 小學生都愛讀的數學科普經典,數學三書——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在輔導小學生的過程中,經常感覺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對數學問題感到為難,甚至逃避學習數學,為此很多家長也很困惑,經常痛苦不解地問,孩子也參加了很多輔導班,也刷了很多題,為什麼數學成績提不高?學數學的興趣也沒有提高?……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努力想找到一本能讓小學生讀得懂的、有趣的數學科普讀物,能讓一些數學概念趣味化。
  • 數學之美的秘密,從小學數學原理開始說起~
    他用一些例子,講述了數學的美麗之處,讓我們窺探到數學之美的秘密。如果答案不漂亮,我知道一定是錯的。——富勒在二年級班上,我教小朋友一種證明乘法交換律的漂亮方法(這方法我們會在乘法意義那章講到)。有位坐在第一排的小朋友抬頭凝視一會兒,然後低聲說:「真美。」去問數學家數學這行到底什麼地方吸引他,十之八九會回答是「美」。
  • 數學教育意義探求之數學的本質,數學的教育特徵,數學的教育意義
    數學發展的全部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時期:從遠古時期到公元前六世紀、五世紀,是積累事實材料的數學產生時期;接著是初等數學時期(或常量數學時期),這個時期的開端是著名的歐幾裡德《幾何原本》,把幾何建立成獨立的的科學,這個時期一直延續到十七世紀;無窮小分析的創立決定了新的、第三個時期——古典高等數學(或古典分析學)時期的開始;最後,十九世紀前半葉由羅馬切夫斯基和鮑耶創立非歐幾裡德幾何體系是第四個時期
  • 原來數學大神們是這樣想問題的——圖說微積分發明之謎
    其中,在「微積分的制定與分析的形成」一章中,收錄有克卜勒、卡瓦列裡、費馬和沃利斯等先驅們的啟發性著述,以及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時的詳細文獻資料。這使得我們可以一睹先賢的風採,進而了解歷史上偉大的數學家們是怎樣思考問題的。
  • 《數學之美》告訴你如何使用數學思維解碼世界
    吳軍博士的《數學之美》發行於2014年11月,這個原載於谷歌黑板報的書籍,一經發行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本書中,吳軍博士從人類文明起源講到科技革命。讓讀者了解到,原來,在我們生活的每個地方,都有數學的身影。在吳軍博士的筆下,數學將不再是一個一個枯燥的符號,而是結構人類社會的一把鋒利的手術刀。
  • 三本書,讓你讀懂數學之美
    而在《數學簡史》的作者蔡天新看來,數學與科學、人文的各個分支一樣,都是人類大腦進化和智力發展進程的反映。它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必然相互影響,並呈現出某種相通的特性。☆ 數學與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文藝復興的藝術與幾何學為什麼緊密相連?☆ 工業革命與微積分、法國大革命與應用數學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 數學也浪漫~這些數學公式背後的有趣含義你知道嗎?
    原標題:數學也浪漫~這些數學公式背後的有趣含義你知道嗎? 高中數學 數學有他本身的美,數學的背後,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音樂家說, 數學是世界上最和諧的音符。
  • 微積分的本質是什麼?事物經歷時間後產生的總變化量你懂了麼!
    微積分的本質是什麼?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微分和積分的本質必須合起來講,才有可能通俗易懂;要是分開來講,反而變抽象了。我們不妨以事物在時間中產生變化為例。所以這個道理其實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常識,可以歸納為一句話:一段時間的總變化量,是由這段時間中的每個剎那的變化量累積而成的!這是不是簡單到跟廢話沒有差別?的確就是這麼簡單。我們將總變化量切分成一份一份(由時間來衡量的話,就是一剎那一剎那)的變化量的過程叫做微分;而將一份一份的變化量累積出總變化量的過程叫做積分。
  • 一部化繁為簡的微積分讀物
    表明了這件事是確鑿無疑,絕對錯不了的,如同經過了數學證明一般。但數學的這種性質也給學習它的人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許多學生對它望而生畏,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看似顯然的定理卻還要費力地去證明,看不懂定理的證明,弄不清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更是被「語言」弄得暈頭轉向,「有了為什麼要找,到哪裡去找啊!」所以無論中外,長期以來,微積分學的教育改革都是一件迫切的令人關注的事。
  • 科普:微積分是個啥?
    李電匠是學電子的,因為是填鴨式學習,在上大學時,學微積分的時候沒有講麥克斯韋方程,沒有講數字電路,等用到複變函數,傅立葉級數了,微積分又丟了,後面什麼拉普拉斯變換,Z變換等等就根本看不懂了。直到畢業後,根據工作需要,重新撿起來,發現原來如果不知道事物的緣由,你就不知道過程和後續。微積分也是如此。在任何領域裡面,最後的計算式都是一個一個的標準數學模型。微積分就是一類標準數學模型。
  • 牛頓、貝克萊無窮小之爭,差點推翻微積分理論,顛覆整個數學體系
    沒有看錯,這就是完整的書籍標題,你要是能把這標題背下來,算你狠。在這本書裡,貝克萊就抓住了牛頓微積分的把「無窮小量看作不為零的有限量而從等式兩端消去,而有時卻又令無窮小量為零而忽略不計」的漏洞進行攻擊,藉此想要復活上帝。貝克萊還把「微小增量」嘲諷的稱之為「無窮小精靈」。
  • 微積分是誰發明的?牛頓與萊布尼茲的巨人之爭
    而納什教授一臉嚴肅地回答說:「課堂的安靜比你舒不舒服重要得多!」 正當教授一邊自語一邊在黑板上寫公式的時候,一位叫阿麗莎的女同學走到窗邊打開了窗戶。電影中納什用責備的眼神看著阿麗莎,而阿麗莎卻對窗外的工人說道:「打擾一下,我們有點小小的問題,關上窗戶,這裡會很熱;開著,卻又太吵。我想能不能請你們先修別的地方,大約45分鐘就好了。」正在幹活的工人愉快地答應了。
  • 揭開微積分的神秘面紗:就是一種思維方式
    高中數學微積分基礎知識中極限和連續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儘管可以生搬硬套做簡單計算題,但是微積分到底是什麼?始終沒搞明白。今天談談自己的學習心得。當我們求火車一小時內的平均速度時,我們可以實際測出火車幾小時內的行程除以時間,同樣的方法可以求得一分鐘,一秒鐘的平均速度,假如火車的速度從一個速度提高到另一個速度時,它不可能突然變快,在兩個速度中間有多少個不同速度呢?答案是無限個,而且是無限個連續的速度,任何相鄰的兩個速度之間常常總是有無限的中間速度。我們能實際檢測出火車兩個不同速度之間的每一個速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