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房子的靈感來自微積分,曲線無處不在

2021-01-11 好奇心日報

去年12月,加拿大著名數學家,曾著有經典教程《微積分》的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去世了。

他在多倫多留下一座美得令人驚嘆而又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豪華私邸。自落成後,這座豪宅就引起許多建築和設計愛好者的興趣。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館長Glenn D Lowry曾評價它「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北美最重要的私宅之一」。

斯圖爾特的房子由加拿大設計事務所Shim-Sutcliffe Architect設計。它是一座有五層樓的別墅,建在多倫多市的羅斯代爾山谷,十分親近自然。其內部有四間臥室,八間浴室,甚至中央 150 音樂廳用。

不過,如果只匯集一些象徵「奢侈」的數據,這座別墅多半已經隱沒在眾多豪宅中。而它之所以受人矚目,在於一個獨樹一幟的特點:建築內外無處不在的曲線。

最顯見的是建築外牆,曲折而流動,橡木框架和落地玻璃參雜排列。別墅內部也有許多精緻細節、彎曲的線條,這些的實現也都離不開精細計算。曲線讓整座建築優雅、靈動,並帶來樂律感,它就像豎琴與手風琴的集合體。

「積分之屋」建在山林中

雪天時的樣子

這樣設計正是受了微積分的啟發。詹姆斯·斯圖爾特一生的激情所在、他的最大成就,化作曲線凝聚在這座婉轉流動的建築之中。這座別墅被命名為「積分之屋(Integral House)」,向數學,也向微積分致敬。

斯圖爾特喜歡曲線,因為它們有趣。「與曲線相反的是什麼?直線。多無聊啊!所有的線條都是一樣的外形,一樣地筆直!」他在採訪中還說,「微積分正是關於曲線的學問,它有無窮盡的變化性。世界的運轉都要靠曲線。」

大廳;落地玻璃牆面讓這裡光線充足,親近自然

書房,桌椅的稜角很緩和,不似直角那麼銳利

一個小細節:從牆面「伸出」的組合家具,作長椅和置物架用

他給自己打造這樣一座府邸,靠的也是曲線——斯圖爾特憑自己編寫的這本《微積分》教材成了富翁。

1970年代時,他在McMaster大學教書。當時兩個學生建議他自己編寫一本課本,因為他課上講的內容比他們在用的教科書好得多。斯圖爾特花了七年去寫這本教科書,最終他的努力有所收穫。這本書自發行以來就很受暢銷,成為經典教材被廣泛用於美國和加拿大的學校中,僅僅去年一年就賣出萬本,收入大約在萬美元。

詹姆斯·斯圖爾特所著《微積分》教材封面(其中一個版本)

詹姆斯·斯圖爾特還是個喜愛音樂的小提琴家,因此他在委託設計師時也特地提出要有一個舉辦音樂會的空間。音樂的抽象與流動性本來就與起伏波動的曲線很吻合,音樂廳的存在正與這座房子相得益彰。

音樂廳很寬敞,能容納 150 人

冬天時的音樂廳

室內還有個遊泳池

浴室長這樣,同樣能看到窗外的自然景致

下次去多倫多,不妨去看看這座美麗的建築。即使微積分沒學好也沒關係的。

圖片來源:theguardian,,Dailymailfastcodesign

相關焦點

  • 「微積分府邸」——積分之屋 以微積分計算與線條之美為靈感的建築
    探究: 這是一座以數學家斯圖爾特的微積分知識為靈感,由加拿大設計事務所Shim-Sutcliffe Architect進行設計的一所極具個人個性風格的豪宅—「數學府邸」,通過結合微積分之中的曲線與直線關係,以曲線為主,將微積分中的曲線美感附著在建築物上,使其蘊含了靈動的曲線感
  • 六年用近兩個億建成的「微積分」住宅,這還是人住的地嗎?
    連解構主義大師Gehry都答應幫他設計房子,他心思一轉,還是選了多倫多的Shim-Sutcliffe Architects工作室(Shim-Sutcliffe Architects工作室的作品幾乎囊括了加拿大所有的建築大獎)。對於房子,他的要求不多,就兩個:一是要用曲線,二是要有表演空間。能提供的條件也不多,就一個——沒有預算限制。
  • 他寫的微積分教材為他賺了2個億,他卻為了建這棟別墅全部花光了!
    :一是要用曲線(因為他覺得直線實在是太無趣了)二是要有表演空間(這樣他就能在家裡開音樂會了)所以這座別墅在設計初期完全沒有預算的限制當2009年完工時共花費了2400萬美元(約1.6億人民幣)自落成後這座豪宅就引起許多建築和設計愛好者的興趣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館長Glenn D Lowry曾評價它「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北美最重要的私宅之一」
  • 公開課 多元微積分難點4-向量函數及空間曲線
    願你們不再被虐空間中的第二種圖形是空間曲線(curve),在坐標系中使用向量函數(vector function)來表示。職位:尚學明德數學教研組組長教齡:7年+教育背景:中國人民大學學士、清華教育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碩士教授科目:AP微積分
  • 科普,微積分是個啥?
    旁邊有座墳,叫微積分,裡面葬了很多人。」不論你們學校的校訓是博學篤行,還是求實創新,不論你學的是理、工、商,還是農、醫,軍,高等數學是大部分大學生都繞不開的艱難課題。因為要求每塊的面積,而且行星運動曲線往往不是規則的橢圓形,這就對數學提出了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先不算那麼複雜的面積,簡化一下,看看怎麼求這個曲線下的面積
  • 用Python學微積分(微積分應用)
    而如何用好「微積分」是這部分學習的重點。要用好微積分,關鍵是理解透徹「微分-differential」和「定積分-Integral」的定義。微積分在英文中有時又被稱為「Infinitesimal calculus」,即「無窮小量微積分」,這個名字從一定意義上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微積分」思想:在微觀上上研究無窮小量的特徵,找出規律,然後回到宏觀上計算結果,控制誤差。
  • 不一樣的生活,感受不一樣的微積分理論
    運動的物體或者不斷變化的物體,它的運動轉態和規律比起在靜止和勻速環境下要變得更加複雜和深奧,所以不得不學習一些新的策略來解決這一現狀,所以時代的發展造就了微積分的產生,但如何運用它,快速突出微積分的的一些重要屬性將是一個好主意。
  • 微積分的歷程:什麼是微積分?所要解決的 4 個主要問題是哪些?
    但現代微積分來自於歐洲,由 17 和 18世紀的數學家們進行了研究,直至艾薩克·牛頓與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明了微積分這個強大的數學工具。這些數學家前赴後繼希望解決的這 4 個問題是:怎樣求曲線的切線?怎樣計算曲線下面積?
  • 微積分的運用
    這是第一次一個當任總統使用一個三階導數來推進他的連任活動。 能感受得到微積分的魅力嗎?如果看不懂這個笑話,那你就不是積分的親媽粉!(通貨膨脹率:貨幣購買力曲線的斜率(一階),增長率:斜率變化曲線(二階),下降:變化曲線向下走(三階導數小於0))。
  • 這就是微積分的強大之處——數據可視化中的運用
    微積分是一種以純粹形式發展起來的抽象理論。微積分,更確切地說是分析學,是研究數量變化率(可以解釋為曲線的斜率)和物體的長度、面積和體積的數學分支。微積分分為微分學和積分學。,意思是「小石頭」,因為這就像通過觀察小塊來理解一些東西。
  • 全球9大仿生設計建築,每一個設計靈感都是來自於大自然!
    一直以來,建築師都會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各個時代的建築都能找到受大自然啟發的證據。圖:#鳥巢,國家體育場# 國家體育場(鳥巢)是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設計公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計的,中國人在其建成之前就為其取名為「鳥巢」。鳥巢通過網格結構將碗狀看臺、樓梯和屋頂融為整體。
  • 你也能懂的微積分
    但是,為了讓更多人,尤其是中學生也能理解這「最美的公式」,長尾君還是預設不懂微積分的人也能看懂文章,於是在文章裡也只是非常簡單地提了一些必要的微積分。現在麥克斯韋方程組講完了,我們再來好好聊一聊微積分。微積分有多重要相信大家多多少少心裡都有點數,搞數學的不會微積分就跟中學生不會「加減乘除」一樣,基本上啥都幹不了。
  • 微積分發明史
    這雖然只是一個則故事,真偽難辨,但已經能說明數學的重要性。而數學當中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微積分。    微積分的出現解決了一直困惑人們的兩個問題:第一是如何計算曲線上任意點的切線,即微分;第二是如何計算任意一塊區域的面積,即積分。所以微積分是微分學和積分學的統稱。
  • 從阿基米德到牛頓,那些駕馭微積分的天才們!
    據說,起因是他在泡澡時得到的靈感。他發現,要測量一個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可以把它浸在水裡,然後測量漫出來的水的體積。你要是曾發誓這輩子最後一次閱讀有關微積分的書籍就是在大學學習微積分的時候,那你不妨重新考慮一下。因為斯特羅加茨在書的導言中說 :「我寫這本《無窮的力量》,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讀懂與微積分相關的那些偉大觀念和故事。」
  • 科普:微積分是個啥?
    我覺得,如果一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不從源頭搞清楚,這就等於沒有學。李電匠是學電子的,因為是填鴨式學習,在上大學時,學微積分的時候沒有講麥克斯韋方程,沒有講數字電路,等用到複變函數,傅立葉級數了,微積分又丟了,後面什麼拉普拉斯變換,Z變換等等就根本看不懂了。直到畢業後,根據工作需要,重新撿起來,發現原來如果不知道事物的緣由,你就不知道過程和後續。微積分也是如此。
  • 【微積分基本定理】圖解普林斯頓微積分 14
    第 17 章 微積分基本定理(The Fundamental Theorems of Calculus)17.1 用其他函數的積分來表示的函數考慮積分
  • 高數022|微分 微積分裡的微來了
    大家都知道 高數 其實也叫「微積分」,而我們今天就要正式接觸這一思想
  • 微積分的發現是人類精神的最高勝利
    費馬還創造了求曲線切線的方法。這些方法的實質都是求導數的方法。曲線的切線問題和函數的極大、極小值問題都是微分學的基本問題。正是這兩個問題的研究促進了微分學的誕生。費馬在這兩個問題上都作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微積分學的先驅。費馬處理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是一致的,都是先取增量,而後讓增量趨向於零。而這正是微分學的實質所在,也正是這種方法不同於古典方法的實質所在。費馬還曾討論過曲線下面積的求法。
  • MIT Kleitman 教授:這是初學者該了解的微積分
    在機器學習的數學基礎中,概率論與線性代數起到了核心作用,但是我們常忽略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微積分。似乎我們只要了解簡單的多元微分,那麼也就能學習機器學習了。但這只是一個錯覺,我們不論想要具體了解最優化方法,還是希望窺探反向傳播的法則,微積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 一部化繁為簡的微積分讀物
    表明了這件事是確鑿無疑,絕對錯不了的,如同經過了數學證明一般。但數學的這種性質也給學習它的人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許多學生對它望而生畏,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看似顯然的定理卻還要費力地去證明,看不懂定理的證明,弄不清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更是被「語言」弄得暈頭轉向,「有了為什麼要找,到哪裡去找啊!」所以無論中外,長期以來,微積分學的教育改革都是一件迫切的令人關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