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聖僧道殿祖師塑像。
中新網太原12月1日電 (任麗娜)記者1日從山西省懷仁縣政府獲悉,該縣將建設遼代聖僧道殿紀念館,從而構築懷仁縣獨有的旅遊文化品牌,為山西省旅遊文化發展注入新活力。
據了解,建成後的道殿祖師紀念館總面積約15500平方米,由道殿禪院、準提禪院、顯密禪院、準提佛母銅像區等組成,它將與懷仁清涼山和金沙灘崇國寺一道,組成集宗教、旅遊、休閒於一體的風景區。
據悉,該紀念館修建的歷史依據來源於中國知名作家、獨立文化學者殷謙調研並對其歷史和演變進行的考證結果。
早在2015年,獨立學者殷謙就曾親赴北京、河北蔚縣進行考古研究,考證得出佛教準提信仰傳承者、《顯密圓通成佛新要集》作者道殿祖師籍貫為山西懷仁人。
殷謙據史料研究認為,道殿,俗姓杜,遼代佛學大師,生於遼清寧二年(1056)十一月,卒於遼延慶五年(1128)九月。道殿原籍山西雲中(今山西懷仁),幼時家境清貧,遼鹹雍元年(1065),9歲的道殿在龍泉寺(位於今山西懷仁縣海北頭鄉高鎮子村)出家受菩薩戒。遼鹹雍七年(1071),15歲的道殿到中京參學佛法,後又至燕京今北京西城妙應寺),從名師沙門首道受教。遼大康九年(1083),27歲的道殿到河北蔚縣任金河寺主持,並開始創作撰寫轟動世界佛教界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大安四年(1088),《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四卷問世,道殿當時已成為對佛學具有較深造詣的高僧,名聲大噪。遼壽昌二年(1096),道殿被遼道宗接見,受封「顯密圓通法師」稱號,駐錫於永安寺(今白塔寺)傳播密宗,舉揚宗風。遼昌壽三年(1097)三月十五日,親自主持修建「釋迦舍利之塔」,內有舍利二十粒,香泥小塔兩千,無垢光陀羅尼經五部。遼壽昌五年(1099),43歲的道殿離開永安寺,回到河北蔚縣金河寺,同年7月,遼道宗耶律洪基親臨該寺與道殿會面。遼延慶五年(1128)九月,道殿於金河寺圓寂,享年72歲。
殷謙說,道殿祖師在中國佛教史上可謂是一位影響力巨大的標杆性人物,由其傳承並弘揚的準提佛母在他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問世之後才得以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發揚光大,尤其從元明伊始至今家喻戶曉,天下聞名,舉世無雙,而他一手締造的準提法更是領異標新,獨樹一幟,成為佛教經典中不可複製的寶貴玄籍,這部著作是道殿「自修密部,並無師承」。
同時,殷謙還首次提出「文殊道場在五臺,準提道場在懷仁」的說法,並多次提議山西懷仁縣應大力發展以大元歷史為依託的文化產業,其次懷仁還應發展佛教旅遊產業,「梵天淨土,聖地懷仁」——懷仁可以稱得上是「大遼聖僧故裡,準提佛母之都」。
懷仁縣發改局局長郭春華表示,建設道殿祖師紀念館,對山西乃至全國具有傳承佛教文化和發展文化旅遊有多重意義,能有效實現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與進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