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坪祖師」,唐玄宗曾賜號「廣濟大師」從人到神

2020-12-05 羚羊谷鏡界

三坪寺--閩南佛教名剎,位於平和縣文峰鎮三坪村,距漳州市區47公裡。 三坪寺內供奉開山始祖楊義中高僧,他被尊稱為「三坪祖師」,唐玄宗曾賜號「廣濟大師」。

三坪寺始建於公元866年的唐代,至今香火鼎盛,在閩南及港澳、東南亞地區久負盛名,香客絡繹不絕。

尤其是每年農曆的正月初六、六月初六、十一月初六以及三坪祖師的誕辰、出家、圓寂之日,更是人聲鼎沸、香火繚繞。 現存的寺院是在清末時重修的,整個寺依山而築,有山門、大雄寶殿、祖殿、齋堂僧房、塔殿及鍾、鼓二樓等建築,結構嚴謹

距離廈門125公裡。經莞甬高速可到底平和三坪出口。交通極其便利。

寶曆二年(826)高僧義中來漳州創建。

義中(781-872),唐朝僧人,俗稱三坪祖師,以其高明的醫術和熱心救苦的「救世」精神而聞名。14歲出家,27歲削髮受戒,先後訪求過懷暉、智藏、懷海、石鞏、大顛等得道高僧,研究過佛教的經、律、論,喜愛醫術,寶曆初年在三坪山建三坪真院進行傳教,同時研究前輩醫術,行醫濟世,救死扶傷。

他還教育民眾鍛鍊身體,教授「太祖拳」和「少祖拳」。他經常觀察自然變化,記錄整理一些天氣諺語,傳授給群眾,用土法預測天氣,指導農業生產,深受廣大群眾愛戴和尊敬。

大中三年,宣宗皇帝賜義中為「廣濟大師」。鹹通七年,義中八十六歲時返九層巖山建三坪寺鹹通十三年去世,終年九十二歲。

香客進入山門,步入天井。天井兩側是蓮花池,香客沿著中間的石板路直進,登上臺階,便是整修一新、溢彩流金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寬三間,比山門的地勢高一米多,兩廊對峙,右廊壁上鑲嵌著清乾隆年間宰相蔡新等篆刻的重修三坪寺碑記。

香客二進「祖殿」,即「廣濟大師義中」的殿舍。殿舍前面有一條長廊,香客須從邊門步人長廊,方能抵達殿堂。殿堂面寬三間

三坪寺的最高處,也就是最後一進稱之為「塔殿」,經精心整修,煥然一新。塔殿基座高二米,正方形;重簷,面寬三間,兩側有臺階,香客欣然登上臺階,從邊門進入殿堂。殿堂正中極為光滑的水磨石籠裡,有一尊三平祖師義中大師的跌坐像,塑像造型優美,頭戴僧帽,身披袈裟,面容慈祥可近可親。這裡香火最盛,常常被擠得裡三層外三層,人頭攢動,水洩不進。

這塔殿的正中,有一個圓傘形的頂蓋,構造極為雅觀別致,碑文稱之為「寶蓋」,正好罩在廣濟大師的頭上。據傳,義中大師九十二歲時,是坐著告辭人世間的。他仙逝後的遺骨現在還埋在他的座下水磨石籠裡,故這裡香客雲集,是三坪寺最為熱鬧的地方。殿壁兩側鑲有七方碑碣,都是明、清重修殿宇的碑記。

千年古剎三坪寺,山川綺麗多姿,風景如詩似畫,是聞名遐邇之旅遊勝地。寺外原有的八大勝景,除仙人亭、侍郎亭已廢外,現還存有龜蛇峰、虎跑泉、和尚潭、毛氐洞、虎林、龍瑞瀑布。三平古寺後山上,綠樹終年青翠,極為蔭涼。山上還有一處久負盛名的「虎跑泉」。泉水甚為清冽、甘醇,沒有絲毫的汙染,香客到此,暢飲一杯泉水,從口冰到心窩裡,頓覺滿身爽快,暑氣全消。這四季流不盡的泉水,勝似眼下商店出售的礦泉水。

創建距今一千一百多年的我國著名古剎三平寺,歷盡滄桑,屢毀屢建,今天展現在香客面前的三平寺規模,是代重建的。千年古寺已修葺一新,顯得更加金碧輝煌。這座千年古剎俗稱「三殿半」。殿宇依山而建,座北朝南,前低後高,群山環抱,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盛暑時節,南風躍過林海竹濤,輕輕地吹來,令人頓覺涼快。

三平古寺總建築面積二千多平方米,建築群分為兩組:山門、鐘鼓樓、僧房、大雄寶殿等組成前組,祖殿、齋堂、塔殿等組成後組,殿宇建築,別具一格。

今重修的山門額上掛著趙樸初先生題寫的「三平寺」金字橫匾,在七彩的陽光映照下,燦爛奪目;山門屋脊上,有兩隻以彩瓷雕塑的青龍,對著一幢小寶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有騰躍晴空之勢。

相關焦點

  • 三平祖師信仰
    三平祖師又稱廣濟大師,俗名楊義中,是唐代福建高僧,圓寂後被演化為佛教俗神,歷史上有「卓錫化樹」、「降服眾祟」、「擒服大毛人,收為毛侍者」等懲惡揚善、恩惠廣濟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他生前於公元八四五年創建的平和三平寺,幾經修繕,歷經千年滄桑,因三平祖師信仰而聞名海內外、香火鼎盛,每年均有五十多萬信眾前來朝聖,其中臺胞上萬人。
  • 三坪祖師公傳說全集
    到了第五天,「山鬼」們搬石牽枋,勞作之聲盈耳不絕。義中大師不忍,睜眼看個究竟,大師目光炯炯,「山鬼」驚慌失措,放下活計,四下逃竄。   只見寺已建成,惟山門(天王殿)未就(只造了一半)。後人所謂「三平寺免看,三落半」,即指天王殿及大雄寶殿,中殿(祖殿),和祖師公葬骨之處的塔殿。 義中大師將健壯的「山鬼」留在身邊差使,稱之為「毛侍者」。
  • 閩南祖師公信仰聖地,千年古剎三平寺
    自半山開始,路邊小店、涼亭屢見擺攤售賣香燭之鄉人,古剎香火旺盛,可見一斑。山路盤旋而上,將至山頂時復轉折往下,迴環之處,眼前忽現一大片黃牆精舍,紫氣氤氳,人聲鼎沸。作為平和地標之一,三平寺俯仰間都是大開大合的光明和熱鬧。極遠就能看見銅殿之上三平祖師公像背靠青天笑望蒼生不語,外圍的十二生肖石像十分莊重,見之抖擻。
  • 香港宮廟信眾聚首福建平和迎請三平祖師分靈
    香港宮廟信眾聚首福建平和迎請三平祖師分靈 2015-09-17 18:41:11  17日,三平寺建寺1170周年暨香港三平祖師殿神像起駕儀式在福建平和三平寺舉行,來自中國內地、香港等地的四千多名三平祖師公信眾聚首福建省平和縣三平寺同祭「三平祖師」。  「廣大居港鄉親十分敬仰三平祖師的功德,經常或組團或個人到三平寺朝拜祖師公。」
  • 三平祖師顯靈感傳奇故事
    三平祖師公,生於唐興元元年,乃唐代高僧,法名義中,敕諡號為廣濟大師。祖師公成佛後,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勳卓著。
  • 恭賀長春真人劉淵然祖師聖誕,看他如何從呼召風雷到領天下道教
    此中將淵然入道緣由歸結為謝氏所作之夢,而墓誌所載,劉伯成曾參與贛州道教齋醮活動,故謝氏所夢決非偶然,或受劉伯成影響,或其本人即屬道教信眾,可見劉祖原本出生於道教世家。 劉祖為祥符道士,拜陳方外為師,學得「五雷法」,據說他道術高明,一時傳為神人。二十來歲時,專程到,拜謁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劉與之交談三日後別歸,自謂得天師正學,遂矢志於道。
  • 被盜文物「肉身坐佛」的前世今生:從僧人到俗神
    一直到近代,閩南人依舊熱衷於各種「拜拜」,他們不但拜佛、拜神、拜祖先、拜孤魂,也拜諸如老虎、青蛇、神龜這樣的精靈。清嘉慶年間擔任過龍溪縣知縣的姚瑩曾這樣寫道:「閩俗好鬼,漳泉尤甚,小民終歲勤苦,養生送死且不足,輒耗其半以祀神。病,於神求藥;葬,於神求地,以至百事營為不□者,皆於神是求。愚民之情,亦可哀矣。」
  • 三平祖師公楊義中:廣濟世人,綻閩南文化之風情
    三平祖師公楊義中:廣濟世人,綻閩南文化之風情 2020-08-19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漳州三平寺有兩個驚人秘密 99%的人不知道
    平和三平祖師對於漳州人來說並不陌生,幾乎是家喻戶曉。但是,關於三平寺,有兩個秘密,你卻不一定知道。
  • 漳州三平寺有兩個驚人秘密 祖師最早金身在薌城!
    平和三平祖師對於漳州人來說並不陌生,幾乎是家喻戶曉。但是,關於三平寺,有兩個秘密,你卻不一定知道。  第一個秘密  三平祖師最早的金身在薌城  在漳州薌城新華東路561號,有座名為「初華坊」的廟宇,廟的匾額上還寫著「三平分鎮」,據這裡知情老人的介紹:「民國21年(1932年),漳州發生過鼠疫,死了五、六千人,老百姓人心惶惶,於是,鄉紳蔡潮初中醫師倡議,請三平寺廣濟祖師神像來坐鎮,意味壓邪除瘟。
  • 揭秘:道教祖師三清天尊的原型分別是什麼?
    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三清」之稱始於六朝,《太上蒼元上錄經》云: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也。」作為道教尊神,是伴隨著道教三洞經書說逐步形成的。「三清」之《道教義樞》卷二云:「但知洞真法天寶君住玉清境,洞玄法靈寶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寶君住太清境。」開始僅指「三清境」(即玉清、上清、太清)。
  • 讀者反映「到三平寺祭拜」用詞不當
    三平寺是閩南著名的千年古剎,敬奉著三平祖師公,長期以來吸引了海外廣大的僧眾和香客。大家的信仰行為,究竟應該用什麼動詞準確表達呢?咱們這就來說說「祭拜」那點事兒。  【觀點臺】  上周,海都記者先後採訪了多位漳州市民。對於到三平寺「祭拜」一說,有人細究詞意,表示支持,有人置身閩南語境,搖頭反對。
  • 受傷大熊貓「坪坪」搶救無效死亡 曾被黃喉貂咬傷向人類求助
    前幾天,一隻向人類求助的被黃喉貂咬傷的大熊貓牽動著不少人的心。今日下午16時40分左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微博稱,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外發現的受傷大熊貓「坪坪」因病情惡化被運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雖經全力搶救仍於昨日中午死亡。對於「坪坪」的離開,網友們也表達了深深的遺憾與不舍。
  • 走,到衢州東坪把秋的美好裝進口袋
    東坪古村素以「古道古樹古村落,紅楓紅柿紅辣椒」而聞名遐邇。如果要說東坪的秋色,紅楓是東坪的又一看點。在東坪村口,有三棵紅楓與一棵古樟,凡到此的遊客必定停下腳步。然,我們到來之時,楓樹與古樟還是夏季的那抹深綠。茂密的古樹經過千百年的生長,早已依偎著。若是不看它們的樹葉,根本分不清,哪棵是紅楓哪棵是古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