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媒體報導「供給側改革」,但確實又搞不懂是什麼意思,今天我為大家分享一個關於「供給側改革」的通俗易懂的解釋。
首先從字面理解,「供給側」就是供給的一側,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需求的一側,有需求就有供給,舉例說明:我為什麼要開一家蘭州牛肉麵館(供給),因為你要吃飯(需求),就是這麼簡單。
為什麼要供給側改革?首先說幾個現象,每逢五一或十一黃金周,大批國人前往日本瘋狂購買馬桶蓋;我國每年要從國外進口上百億美金的手機晶片,每年從國外進口幾十億美金的原子筆筆芯。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國內造的東西已經滿足不了民眾的需求,因為製造的東西不好,至少沒有人家的好,作為消費者,我肯定會選擇質量好又便宜的產品。為什麼那麼多人跑日本買馬桶蓋,至少說明我們自己造的沒有人家的好。製造產品的叫什麼?叫供給的一方,哪裡出了問題?是供給的一側出了問題。所以我們才要供給側改革,努力製造出高科技高質量高標準具有技術含量的產品,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怎麼樣才能製造出具有高科技高質量高標準的產品呢?首先一點,最重要的是要有科技研發投入,就是要有研發資金,需要大量的資金。那麼市場上的資金都去了哪裡?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房地產一直作為我國的經濟支柱,帶動了上下遊水泥、建材、鋼鐵、家居、建築工程等行業的發展,每年都會有大批資金流入樓市,流入房地產行業,資金配置極不合理。這樣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所以要想辦法重新分配,讓更多的資金流入高科技行業、創新型企業、中小企業。所以我們國家提出來「三去一降一補」的具體實施方案,去產能(減少或關閉高汙染高耗能企業,減少大量資金的流入),去庫存(去除房地產的庫存,為新產能提供空間),去槓桿(降低金融風險,壓縮金融泡沫),降成本(提高效率),補短板(短板就是高科技行業及中小型創新型企業)。
所以說,供給側改革的意思就是這麼簡單,理解起來沒有那麼複雜,喜歡就關注我吧。
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