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輪改革總是伴隨新一輪開放,而開放的擴大也推動著更縱深的改革。當前,我國已經步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結構加快升級的發展階段,但消費升級同時面臨著供給端與需求端不匹配的情況。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於此背景下召開,可謂恰逢其時。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歷史經驗表明,單純的需求刺激無法給經濟帶來可持續的內生性增長,低端供給相對過剩、中高端供給相對不足的結構性矛盾等問題必須得到解決,結構性改革的到來具有歷史必然性。
我國消費需求持續增長進博會的到來,照亮了改革之徑。來自全球各地的優質商品集聚於此,參展商和採購方談交易、聊合作,進博會成為各國產品展示、交流、合作的平臺,供銷對接、適銷對路。生產要素由此被盤活了,資源配置由此被優化了。
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擴大進口貿易,不是改革的根本目的,而是一種為經濟發展提供服務的手段,整合起世界各國的優質生產要素和資源,並在關鍵的稀缺要素稟賦上「補短板」,以此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合作生態。
以微觀視角看,進博會的服務類產品和民生消費品可以為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方向、確立更高質量的標準示範;進博會智慧財產權、電子信息類產品有助於為我國產業升級帶來基本供給,夯實技術基礎;進博會的原材料等展示品則為我國提供了降低內部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的方案。
以廣義視角看,批發、零售、售後、衍生品開發、金融產品及配套服務等業務實際上也是國際價值鏈在中國的延伸。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通過進口中間品、引進先進技術、標準和管理經驗,這樣一條價值鏈也將促進我國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助力培育新興產業。
從各地方交易團的採購清單不難看出,中國產業升級的「地圖」已經逐漸明晰。他們的採購有共性:普遍集中在高端製造業、先進服務業和優質消費品領域。他們的目的清晰:順應產業升級、消費升級趨勢,更主動地運用全球資源滿足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需要,也與下一階段實現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新重點緊密結合。
通過擴大進口優質產品,開放的市場將倒逼我國企業降成本、創技術,優化供給質量。而供給端質量的提高也將使市場信心升溫。市場信心的增強又會再度刺激需求端擴張,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新的動力。從進博會這一平臺出發,一種良性循環正躍然而出,為未來的供給側改革積蓄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