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離的本質

2021-01-14 心理學空間網

解離的本質
藍薇 譯
節選自《論分離的本質》


我認為解離在於通過他人的回應認識自身的感受。通過他人認識自己提供了一種不知道的方式:當感受未被他人承認,它就變成了無法得知的。沒有得到他人回應的感知仍是不可知的,因為它們無法在頭腦中作為感受有而得到表徵和組織,也不能通過嘗試進行自我反思而得到思考。由此可知解離的起源位於發展的早期階段,那個時期的兒童通常依靠他人去表徵自身的感受。這種形式的聯結的持續存在(perpetuation)使得準確的感知對主體來說仍然是不可知的,而這並不需要動用到意識與潛意識的劃分。它將導致一個結果,即主體在有意識的知道的同時又不知道令人難解的狀態——這在歷史上曾被描述為並存意識、雙重意識、分裂等。

儘管解離只有在作為防禦手段時才會變得極為明顯,這種思維與聯結的方式卻是持久而普遍的。把解離看作主體性的損傷可以解釋許多過去從未被認為有解離性質的微妙症狀。這其中包括:沒有能力形成自身感受的表徵,依賴由他人提供的表徵構建自我知識,堅持用直接的感覺經驗作為評判真實的標準,反思能力受損,不能把個人的想法僅當成是想法(並且只是個人自己的想法),不能看到自己的感受是出於個人動機而產生的,不能同感理解他人也是在同樣的表達個人對事件的解釋(而不是對事實的精確揭示)。這種對主體性的主動廢除,旨在調和個體感知間的差異。否認主體性的差異,可以保護自己免受與他人失去聯繫的恐懼,這種恐懼存在於非常早期的母嬰互動中。

對解離的這種觀點支持了一種主體間的斷言——我們通過他人認識自己的心理,而心理是通過與他人的互動而形成的,思維本身就存在於主體間。此外,解離的現象表明,也許經驗永遠是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構建的,事實上也許根本不存在「真自體」這種東西。

這個有關主體間影響的問題正是目前對精神分析過程的研究的中心議題,特別是在討論到扮演和反移情時——其中展示了被分析者與分析師之間微妙的相互影響(H. Smith 2000)。為確保這些影響不會發生而做的徒勞嘗試恰恰證明了它們確實存在。其實,個人的主體性對他人不可避免的影響似乎滿足了他人的一種感受性(receptivity)(即一種內在的意願),甚至是部分的渴望。可能這種在對他人回應中改變他人對現實的理解的令人不安的傾向在維持關係中與區分自己和他人感受的能力一樣重要。這種繼承之物可能是與他人進行同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對了解他人的心理也是必要的。

即使我們在歷史上曾經希望否認這種影響,甚至希望把它根除——這樣就不必再在分析中遇到它,人類這種通過他人認識自己的意願卻一直作為事實存在著,例如對擁有一群狂熱崇拜者的領袖們,新兵訓練營的軍士們,秘密警察署中的拷問官們,婚姻中的伴侶們來說。這正如同電影《意外的旅客》中某人對其配偶所說的,「問題不是我愛不愛你,而是當我和你在一起時我是誰」。雖然在極端的解離表現中,隨著不同的人際互動用不同的方式認識自己似乎有些生硬和怪誕,但是這種在主體性的衝突中達成協定的意願,可能對任何關係的成功都是至關重要的。

傳播心理知識 倡導心理觀念

心理療法系列 | 心理學速成課 | 為人父母訪談

相關焦點

  • 解離狀態下的型號
    所謂的「解離」就是型號在壓力狀態下首先會呈現自己型號的負面屬性,然後當壓力更加大的時候,就會抵達到一個點,而這個點就是解離點。在解離狀態下我們容易去到認同的部分,跟我們的形象和面具認同而遠離自己的本質。
  • 壓抑、解離與分裂
    在解離和潛抑這兩種防衛機制中,同樣有某些心智內容被驅逐出意識範圍之外,然而過程卻不同。潛抑作用產生了一道屏障,造成了水平面上的分割,被潛抑的事物於是轉進無意識之中;相反地,解離現象則是垂直面的分割,於是心智的內容存在於一系列平行的意識狀態中。此外,引發潛抑作用的往往是被禁制的願望,例如對異性雙親的俄狄浦斯情結,而非外在事物。
  • 一元弱酸的解離平衡及解離度
    這時溶液的[H+]可以用公式求得:對於指定的酸,解離常數隻與溫度有關,而與酸溶液的起始濃度無關。二、解離度1、解離度定義:解離度即解離平衡時電解質已解離部分佔總量的百分比。 表示電解質在指定條件下解離的程度,它不但與解離平衡常數有關,而且與電解質的起始濃度有關。2、解離度與解離平衡常數的關係
  • 心理|解離是什麼?精神恍惚是病嗎?
    《心情加油站》(治癒時刻)邀請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治療師 杜娜 光臨直播間,向小夥伴們介紹什麼是「解離」,「 解離」發作時有哪些表現,我們為什麼會出現解離症狀以及解離發生時如何讓自己回歸現實,恢復掌控力
  • 解離--2015 莊子節選(12.1)
    不爆炸就解離了。運氣好的話就是 爆炸。他會非常可能因為一件事情的挫敗而整個崩盤。爆炸都是很幸運的了,最糟糕的就直接解離了。我之前有一次說到解離的時候,我記得那天瑩瑩下課的時候有說過兩三次, 對啦, 對很多人來說解離是比較輕鬆的了。我覺得確實是這樣, 逃離自己黑暗面,逃離得太習慣的人。
  • 生理第三講:氧解離曲線!
    氧解離曲線
  • 解離的發生與創傷的治癒
    挑燈夜寫,今天呢我非常的迫不及待,很想利用這部電視劇,給大家講講心理學研究發現的一種很有趣的現象—解離,我想這個名詞的由來與物理學中的電解離一定有著一些關係。希望今天你看過之後,能夠認知童年創傷的影響,客觀看待精神疾病,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創傷,理解身邊人的行為。創傷,無論是來自童年還是成年後的,都應該積極的治療。
  • 氫氣分子的預解離動力學
    報告題目:氫氣分子的預解離動力學報 告 人:莫宇翔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報告時間:5月15日(周三)14:00報告地點:生命科學樓504主辦單位: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摘要:氫分子的電子結構及動力學是分子物理中最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氫分子的激發態光譜也得到了非常仔細的研究
  • 氟甲烷分子離子解離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張為俊課題組在氟甲烷分子離子解離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期刊
  • 【概念辨析】鍵解離能、鍵能、反應焓變
    鍵解離能定義為[2]964:在絕對零度時,將處於基態的R-X拆開成處於基態的R和X時,所需要的能量稱為R-X的鍵解離能。鍵解離能常用符號為D0(R-X)。R-X的解離可用下式代表:R-X → R + X。 D0(R-X)= ΔfH0(R)+ ΔfH0(X)-ΔfH0(RX)。人們通常習慣使用298.15 K時的鍵解離能值。例如NH3中N-H鍵的解離能如表2所示。表2  NH3中N-H的鍵解離能
  • JACS:楊學明等發現不同光子能量影響甲醇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解離...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在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Strong Photon Energy Dependence of the Photocatalytic Dissociation Rate of Methanol on TiO2(110)(《不同光子能量對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解離速率的影響
  • 解離的真實:在未知中上升|Q獨家專訪
    2020年1月14日,解離的真實正式官宣籤約太合音樂旗下廠牌赤瞳音樂,但結束了單打獨鬥生涯的他們也未能因此驅散倒黴的壞運氣,「被鴿」成為他們進入新紀元的關鍵字:春節期間,新冠疫情爆發,很多國家選擇了關閉國門,在出發當天,樂隊接到了中國旅客禁入的消息,這意味著鼓手丹尼爾為樂隊安排在2~3月份包含了兩個音樂節的紐西蘭九站巡演就此無限延期。
  • 解離與創傷,生活,總覺得木不真實怎麼辦?
    很多人經歷過創傷以後會有一種狀態,叫做解離狀態,比如說有人覺得:感覺到麻木、生活不真實。那麼解離狀態指的是他脫離現實,進入到一個內在的自我狀態中去。所以,有時候你會看到一些電影裡面,他會出現這樣的一些變形,就是在電影中演的一個角色,他照鏡子的時候,鏡子裡面的角色不是他,那麼這個就是人格解離。
  • 微課逐字稿|解離:一種常見的創傷症狀
    那麼會有什麼樣的外力,對於我們的身心來講,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解離的反應呢?因為解離這個詞看上去比較抽象,所以我接下來儘可能用貼近我們生活日常能夠感受到的語言和狀態來進行描述。似乎隔著一個玻璃去體驗周圍的世界、人和事……這些感覺,都是在我們所說的解離的大的範圍裡。還有一種行為(B)解離,比較極端的譬如在麻痺或恍惚狀態下的自殘行為。
  • 新研究通過AI挖掘找到驅動創傷解離的大腦區域
    來自McLean醫院的一項新研究潛在地發現了驅動童年時期遭受虐待和創傷的個體所報告的解離反應的大腦區域
  • 在石墨層間解離能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
    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在石墨層間解離能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清華新聞網9月17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心(簡稱CNMM)鄭泉水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David J.
  • 解離的真實:有些歌詞是被逼著寫的 |「你好,你好」EP05
    第 5 期節目,我們邀請的嘉賓是來自上海的三人樂隊 Mirrors解離的真實 。成立於 2016 年的 解離的真實,曾在 2017 年 3 月獨立發行樂隊首張同名 EP。迷幻飄渺的氣質和炸裂的器樂演奏,讓解離的真實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具辨識度的聲音之一。
  • 12.12 穿腦號迷航-解離的真實&Sonicave 2020聯合巡演
    【穿腦號迷航】巡演宣傳片 兩支風格冷峻的穿腦號船隊:解離的真實(阿鳴、大白、白天客),Sonicave(包子、cherry、樊帥、祁麟)分別從上海、成都出發於十一月相聚
  • 進展|利用選擇性振動激發實現單分子解離反應的動力學研究
    如何選擇性地控制分子的解離反應即化學鍵斷裂是從化學反應到分子器件等諸多領域的核心問題。表面單個分子化學反應包括分子在表面的運動、化學鍵斷裂等,都與分子的不同激發態直接相關。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可以直接將非彈性隧穿電子注入到表面單個分子的電子激發態和振動激發態,並通過控制非彈性隧穿電子的能量和注入位置,實現單分子在表面的選擇性激發,同時具有原子級的空間解析度和高能量解析度,是研究表面單分子解離反應的理想手段。
  • 化學所在一氧化碳真空紫外光解離的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CO吸收宇宙空間中的真空紫外輻射以後會解離生成C原子和O原子;碎片原子會進一步和H2分子反應生成碳氫化合物和水,而這些次生分子是組成生命的基本物質。另一方面,CO的光吸收和光解離還被認為是造成太陽系中C、O同位素異常分布的直接原因,從分子層面理解這一現象形成的機制對於研究太陽系的演化歷史以及行星的形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