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改性粘土擊退「紅色幽靈」

2020-12-02 中國科學院

科學家們正在利用改性粘土作業。

  赤潮在國際上被稱為「紅色幽靈」,它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已經成為世界性「公害」。

  近年來,一種名為「改性粘土」的技術在消除赤潮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該項技術的研發者是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國家實驗室海洋生態與環境功能實驗室主任、研究員俞志明。他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十多年磨一劍,終於將這項技術投入到實際應用中。」

  神奇的「改性粘土」

  20世紀70年代,日本科研人員提出用粘土治理赤潮的技術,使天然礦物與導致赤潮的微藻結合後產生絮凝沉降效應,藻類沉到底部,不能產生光合作用,從而可以消除赤潮。

  1991年,俞志明加入中科院海洋所,開始研究赤潮問題。「我的博士方向就是粘土吸附,蒙脫土和高嶺土是粘土的兩大種類,我發現當時日本選用粘性較大的蒙脫土作為治理赤潮的原料。每平方米用400克、一平方公裡要用400噸粘土,使用量非常大,並不能很好地大規模推廣。」

  使用天然粘土治理赤潮進入了瓶頸期。俞志明和團隊成員潛心研究,發現高嶺土的效果比蒙脫土好。通過機理研究,俞志明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秘:「粘土表面含有負電,而赤潮生物也帶有負電,負負相斥,所以天然粘土絮凝藻類生物的效率很低。相對來講,高嶺土表面所含負電較蒙脫土少,所以高嶺土的效果比蒙脫土好。」這一新的研究結果給俞志明一個重要啟發,「如果通過技術手段,把粘土表面負電降低,甚至變成正電,那麼治理赤潮的效果就會非常明顯了。」

  由此,俞志明提出了旨在提高粘土治理赤潮效率的「粘土表面改性理論」,在此理論指導下製備出高效改性粘土,其治理效率比原來提升了幾十到幾百倍,現在每平方公裡用4噸到10噸改性粘土就可以消除藻類生物。

  俞志明告訴記者,「找到負電影響治理效果的原因並不容易。」剛開始大家一頭霧水,提出了無數種方案,「有時候失敗也不知道是怎麼失敗的」。

  「我們還對改性粘土治理赤潮進行了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學機理方面的研究,發現藻類細胞受到改性粘土的撞擊之後,即使沒有沉到水底,細胞內部也會受到影響。」俞志明解釋道,「通過現場試驗,我們發現,藻類細胞抵抗粘土作用時,會產生含量過多的過氧化物,導致細胞停止生長,甚至死亡。所以改性粘土控制機理有兩方面,一個是直接絮凝沉降,另一個是影響藻細胞的生理生化性質。」

  如今,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技術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目前國際上能夠大規模應用的少數幾種方法之一,2014年成為我國赤潮治理國家標準方法。該成果曾獲得包括2015年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在內的多個科技獎項。

  「小試牛刀」效果明顯

  2005年,改性粘土技術迎來了「首秀」,為南京玄武湖消除藍藻水華。南京全運會召開在即,主辦方在全國範圍內廣發「英雄帖」,徵集有效的治理技術。經過篩選,俞志明團隊進入最終環節。

  俞志明說:「這是改性粘土技術第一次走出實驗室,也是頭一次用在淡水裡,現場治理我們沒有相關經驗,所以心裡還是有些打鼓。」為了確保治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主辦方劃出一部分水域,對改性粘土方法進行嘗試。

  8月份的南京氣溫高達40多攝氏度,俞志明和團隊成員坐在船上噴灑粘土,「非常辛苦」。十天之後,「試驗區」治理效果明顯,得到了專家組的肯定,主辦方最終將玄武湖的藍藻水華治理全部委託給了俞志明團隊。

  歷時三十餘天,俞志明團隊徹底消除了玄武湖的藍藻水華,首戰「一炮打響」,從此以後,改性粘土技術真正走出了實驗室,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

  在治理中,也有不少人質疑,大量粘土沉到水底,是否會對水質產生不良影響。對此,俞志明解釋說:「粘土的吸附功能,不僅可以控制藻類,還能吸附磷、氨氮類的營養物質。例如養殖池中會產生養殖底泥,為了抑制有害物質,養殖戶會噴一層粘土對它們進行固化。」為了確保改性粘土對現場的魚、蝦、貝等生物沒有負面影響,俞志明團隊做了大量的生態效應實驗,「在實驗中,我們使用了超過現場用量十倍的改性粘土,發現不會影響水裡生物的生長。因此,我們得出結論,這項技術不僅不會產生危害,還能對水質環境起到改善作用」。

  自2005年以來,改性粘土技術已成功應用於我國近海從北到南20多個水域有害赤潮的治理,分別保障了我國2008年奧帆賽、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重要賽事的進行,並在核電站、養殖企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不同的性質,我們研發了不同類別的粘土。例如針對核電廠冷源取水海域的棕囊藻赤潮,為了防止囊體的堵塞作用,就要用特殊材料,能夠破壞囊體;而對養殖水域來說,在消除赤潮的同時,還要儘量降解藻毒素。」俞志明說。

  走出國門廣泛應用

  隨著技術逐漸成熟,改性粘土的名氣也打到國外,被列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近海赤潮監測和管理對策》一書,成為國內外赤潮治理方面的重要依據和指導。

  最近,俞志明等人應國際赤潮研究領域影響最高的專業雜誌Harmful Algae主編Sandra Shumway的邀請,就改性粘土理論、方法與應用等方面發表了綜述性文章,進一步提高了改性粘土技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2015年,智利暴發了大規模赤潮,對其養殖業造成致命打擊,造成10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並引發了社會動亂。2016年10月28日,智利鮭魚聯合會鮭魚技術研究所總經理、智利經濟部漁業與水產司環境保護專員等一行11人,到中科院海洋所考察了改性粘土治理赤潮項目。

  「當時智利首先考慮的是韓國技術,但是國際上一位赤潮權威專家建議,一定要來中國看看,因為中國的技術做得更加成功。」俞志明說。

  不久前,智利Virbac-Centrovet公司與海洋研究所籤署了獨家代理合作協議,希望通過改性粘土技術,治理智利近海海域有害赤潮,減少養殖產業的損失。

  俞志明說:「現在不僅是智利,新加坡也想用這個技術。當前赤潮是全球性問題,我們的技術已經成熟,我希望能夠有更多機會,讓中國的技術走出國門。」

  據俞志明介紹,目前在改性粘土技術的實際應用中,主要還需要人工操作:「現場操作很累,我們目前正在研發自動化設備,以期實現高效、自動化的現場操作。現在設備已通過了初步試驗,下一步就是針對市場需求,把設備標準化、商業化。」

  目前,俞志明團隊正在承擔有關赤潮的國家重點科技研發項目。對於未來發展,他信心滿滿:「立足國家需求,放眼國際市場,我們將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入手,針對沿海國家赤潮問題很多的現狀提出治理方法。」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7-10-23 第6版 院所)

相關焦點

  • 「煙臺技術」馳援美國弗州赤潮首批治理材料(改性粘土)與設備從...
    14日下午,首批用於「赤潮治理材料(改性粘土)與設備出口美國啟運儀式」在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行,這標誌著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戰略合作單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與美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共同籤署的「改性粘土技術應用於美國佛羅裡達沿海赤潮治理」的合作協議進入正式實施。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俞志明教授及其團隊、煙臺市、萊山區相關部門出息了啟動儀式。
  • 科學網—中國科學報:多氯聯苯,不能忘卻的幽靈
    多名環境學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防治多氯聯苯汙染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封存點資料丟失導致對過去封存、使用情況知之甚少,因而實施防治無從下手。吳水平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對此,毛達認為,正是因為缺乏更多的知情者和外部幹預,問題才得不到及時回應和解決。管理部門若再不帶頭正視我國多氯聯苯汙染的歷史和現實,不主動公布調查信息和接納公眾參與,類似的悲劇可能還會繼續在其他地方上演。
  • 中國科學家改良後的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但這種天然粘土效率較低,在實際應用中每平方公裡就要用400噸,無法大規模地推廣。之後,科學家改良了這種粘土,增加了粘土和赤潮生物間的橋聯和網捕作用,使得粘土絮凝赤潮生物的效率提高了幾十到幾百倍。另一方面,改性粘土會對赤潮生物產生強大的脅迫作用,即使沒有被沉降,赤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也會受到抑制。
  • 中國科學家改良後的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之後,科學家改良了這種粘土,增加了粘土和赤潮生物間的橋聯和網捕作用,使得粘土絮凝赤潮生物的效率提高了幾十到幾百倍。另一方面,改性粘土會對赤潮生物產生強大的脅迫作用,即使沒有被沉降,赤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也會受到抑制。例如,赤潮生物在抵抗粘土時會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這種物質的積累能夠導致其停止生長甚至死亡。另外改性粘土還可以吸附水體中的磷、氮等營養鹽類,從而進一步改善水質。
  • 義大利驚現「紅色幽靈閃電」,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不過閃電還有其他顏色和形狀呢,比如有紅色和綠色甚至是黑色閃電,形狀也有不常見的球狀閃電、霧狀閃電等等。閃電顏色的變化一是閃電溫度不同,溫度高能量大的閃電一般呈藍色或白色,溫度低能量少的則呈桔色或者紅色。
  • POU高分子聚合物可取代粘土在陶瓷磚生產中的應用
    中國陶瓷網訊 小於或等於600×600mm的瓷磚可以完全替代使用,800×800mm的可以減少一半的粘土使用。讓瓷磚告別粘土時代,聽起來似乎異想天開,但是,POU高分子聚合物的出世讓人有了期待。據了解,蒙娜麗莎陶瓷已經開始投入使用。
  • 粘土教程|母雞和小雞
    教 程 步 驟準備材料:超輕粘土 膚色、黃色、紅色、黑色附加材料 粘土工具、小剪刀步驟 ①:我們先做母雞媽媽哦,先拿出膚色的粘土捏一個圖上的形狀。步驟 ②:然後我們用紅色和黑色的粘土捏3個三角形,作為小母雞尖尖的嘴巴。步驟 ③:用手搓一條細細的黑線剪裁出母雞的眼睛和眉毛。
  • 對凹凸棒石粘土成因及應用問題的探討
    當時在地質界和粘土工作者中引起很大反響,因為這不僅在我國粘土礦產中增添了新成員,同時我國海上鑽井所需抗鹽泥漿國產化有了物質基礎。在江蘇成就的啟發下,浙江地礦工作者在浙東出露新生代玄武質火山沉積巖系區域,開展了凹凸棒石的探尋。經全面踏勘後表明:浙江嵊縣、新昌一帶廣泛出露於玄武巖夾層中的粘土為硅藻土,而沒有發現凹凸棒石。
  • PET材料常見改性方法及應用
    ▶ PET的填充改性填充改性是利用與聚合物基體性質完全不同的無機組分來全面提升材料的性能的zui直接、zui有效的方式之一。▶ 納米粒子改性PET目前,利用納米粒子改性PET複合材料的研究已經非常成熟。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找到功能高分子材料設計新方法
    新疆理化所精細化工工程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纖維的表面改性以及對高分子側鏈進行改性,利用超分子多重氫鍵作用,增加纖維和高分子材料的界面黏附性能。  該研究指出,利用識別過程動態、可逆的特性,通過合理設計,基於新型多重氫鍵單元超分子作用的聚合物在諸如刺激—響應、減震等新型功能材料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大魚海棠粘土畫,美得不要不要的
    ―― 《大魚海棠》我用的是大寶的七巧板盒,裡面的七巧扳一個不剩的都被大寶玩丟了先用藍色加黑色粘土揉均鋪個弧形做夜空。再用灰色加白色粘土揉均做雲朵,捏扁一塊粘土放在合適的位置後,用牙籤平行把粘土撥散開即是雲,最後揉個圓球壓扁做月亮。
  • 粘土教程|可愛的考拉寶寶
    教 程 步 驟準備材料:超輕粘土 白色、紅色、黑色、灰色、粉色、藍色、黃色附加材料 粘土工具三件組、小剪刀步驟 ①:首先我們拿出灰色的粘土,捏一個橢圓作為考拉寶寶的頭,接著用黑色和粉色的粘土分別做出它的眼睛
  • 「中國科學報」為白色汙染尋找綠色出口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告訴《中國科學報》,「近來在南極和北極均有發現微塑料的報導,讓人們在震驚的同時,也愈發意識到問題的普遍性和緊迫性。」從1950年到2015年,全球生產的初級塑料產品共計830億噸,其中490億噸已經被廢棄。這些被主人丟掉的塑料,不僅佔據了地球大量空間,而且在大氣、水體、土壤中無處不在。
  • 改性塑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行業產值將超2000億
    近年來,中國改性塑料行業隨著國民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連續十年經濟技術指標穩步較快遞增,但受到技術因素的制約,目前國內改性塑料產品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 塑料改性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和熱點研發應用領域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報告》)   非塑料包裝材料的例子:   利樂紙盒: 120 億盒 / 年, 0.38-0.28 元 / 盒 (來源:中國包裝協會)   聚乳酸能佔塑料包裝市場的多少份額?
  • 超逼真的粘土花diy手工製作教程
    今天分享卻是另外一種製作方法,粘土花,相比紙花和布花而言,雖然沒那麼細膩,但更簡單,但也很好看。材料和工具:- 聚合物粘土- 美工刀- 粘土花工具- 橡膠手套(避免留指紋)- 麵條機 (擀麵杖)- 烤箱- 花朵(參考)- 壓線- 剪刀 詳細製作步驟: 教程使用聚合物粘土,不是超輕粘土,就是需要烤制的粘土。首先觀察真花的顏色,再來混合粘土的顏色。
  • 義大利出現「紅色幽靈閃電」,如一座城市般大小,成因至今不明
    我們都知道閃電是白色的,通常都是一道白光,那麼你聽說過紅色的閃電嗎?有一種被叫做「紅色精靈」的閃電,它就是非常鮮豔的紅色。由於閃電雲層中的閃電現象可以造成雲層上方的大氣也產生電離的現象,而來自太空中的太陽風粒子等離子體來到後就會與之發生電壓或者電荷方面的感應(也有人認為是宇宙射線的作用感應),從而激發出以紅外光為主的紅色閃電。
  • 日本網友用粘土捏了幾個寵物小精靈
    最近就有位日本網友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己的作品,並吐槽說:妹妹給買了粘土玩具,全給捏做成寶可夢了。先讓我們看看這是什麼樣的粘土玩具吧。根據這位網友的說法,這是一款《角落生物》的粘土,這本身是日本一個知名的卡通形象,和輕鬆熊啥的是一個公司的,之所以叫他們「角落生物」,是因為在設定裡這些動物都喜歡待在角落裡,樣子看起來還蠻可愛的,右邊是用來捏成成片的原料粘土。
  • 教你用粘土製作黃色潛水艇,可愛的潛水艇你也可以製作
    粘土不只是小朋友的玩具,成人捏制粘土也是非常的有趣。今天我帶大家學習捏制可愛的黃色潛水艇,快來跟我一起學習捏制黃色潛水艇吧!製作材料 黃色、 藍色、 紅色、 橘色、 白色、 棕色粘土 1.首先捏一個橢圓形主體, 並用明黃色做船艙。2.然後配上紅色的窗戶。
  • 【中國科學報】研究人員合成二氧化硫及亞硫酸氫根可逆螢光探針
    據介紹,設計的探針在含水體系中,可與二氧化硫或者亞硫酸氫根發生快速高選擇性親核加成反應,並引起探針體系螢光由玫紅色向藍色的靈敏變化。在紫外燈光下,螢光顏色的變化僅用肉眼即可識別。過氧化氫等活性氧可使該體系的親核加成反應發生可逆變化,紅色螢光恢復,並保持良好的反應活性與識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