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技術」馳援美國弗州赤潮首批治理材料(改性粘土)與設備從...

2021-01-09 水母網

水母網11月15日訊(YMG記者 王力攝影報導)今夏美國弗洛裡達州南部墨西哥灣遭遇嚴重赤潮,導致大量魚類等海洋生物死亡,印發世界關注。14日下午,首批用於「赤潮治理材料(改性粘土)與設備出口美國啟運儀式」在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行,這標誌著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戰略合作單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與美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共同籤署的「改性粘土技術應用於美國佛羅裡達沿海赤潮治理」的合作協議進入正式實施。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俞志明教授及其團隊、煙臺市、萊山區相關部門出息了啟動儀式。

儀式現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李超倫副所長致辭

中國科學院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俞志明教授發言

萊山區人民政府李清溪副區長致辭

赤潮,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類」或「紅色幽靈」。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水體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近年來,赤潮(水華)給生態環境、養殖業、消費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被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專家組列為當今世界三大近海汙染問題之一。

「今年美國弗州赤潮規模之大令世界關注,美方經過3個多月的系統考察,最終選定『改性粘土技術』用於佛羅裡達沿海赤潮治理。這是世界對我國在赤潮治理領先技術的最好認可。」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東介紹,「俞志明教授研發團隊研發通過『粘土表面改性』製備出高效改性粘土,其治理效率比原來提升了幾十到幾百倍,現在每平方公裡用4噸到10噸改性粘土就可以消除藻類生物。」 2018年,與美國海洋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致力於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華技術和產品在美國佛州赤潮治理中的應用。當天下午,首批改性粘土和作業設備即將從煙臺啟運發往美國。

據悉,這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改性粘土應急處置有害藻華的技術與方法,是世界有害藻華應急處置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的重大進展,目前已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一致認可,成為國際上藻華治理的主要推薦方法之一,已被美國、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所採用。2014年成為我國「赤潮災害處理技術指南」的標準方法(GB/T 30743-2014),該成果獲得2015年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為有效推廣該技術,更好的為社會服務。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與中國科學院海洋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治理於該技術應用示範、市場化應用推廣以及工程施工設備的研發應用等,並針對不同的使用領域開發了多種專用噴灑設備。

產學結合,碩果連連。

2017年6月,為引進和推廣此項環保技術,智利鮭魚養殖產業聯盟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單位共同籤署了合作協議及產品獨家代銷協議。這是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赤潮(藻華)首次走出國門,走進智利,為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華技術走向國際樹立了良好範例。

2018年1月,作為項目協作單位,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入了作為項目承擔單位之一的中國科學院海洋所承擔的《廣西北部灣有害赤潮快速監測、預警及消除關鍵技術研發和示範》項目,主要與中科院海洋所儀器承擔北部灣有害赤潮的消除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發並建立示範基地。

在國內,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煙臺海洋所一起,完成了2017年,在廈門舉行的「金磚會議」期間,會場附近海域的水質保障工作。2018年,寧波梅山島水道的水質保障工作等。改性粘土技術在我國沿海從北到南得到了廣泛使用,主要圍繞「保障重點工程」、「保護景觀休閒水域」、「保障重大活動」而進行。

不僅僅是宏觀的赤潮治理,這對於近年部分沿海省份養殖業更是一劑強心劑。資料顯示,我國個別省份因赤潮等影響,一年養殖業損失超過300億元。

該技術應用此前在國內某地治理水華現場圖片(資料片)

「最快月底,民用產品即將推出。」張曉東表示,相比傳統的養殖戶化學藥劑和抗生素等「土辦法」,改性粘土技術應用成本更低,效果卻是天壤之別,「今年我們又將該技術應用到水產養殖領域和湖泊、河流等水生態的生態生態中,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持續的,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的領域。」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改性粘土擊退「紅色幽靈」
    如今,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技術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目前國際上能夠大規模應用的少數幾種方法之一,2014年成為我國赤潮治理國家標準方法。該成果曾獲得包括2015年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在內的多個科技獎項。  「小試牛刀」效果明顯  2005年,改性粘土技術迎來了「首秀」,為南京玄武湖消除藍藻水華。
  • 赤潮「滅火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為國際海洋環境治理貢獻...
    上世紀70年代,日本提出了使用天然黏土治理赤潮的方法,但該方法一直存在效率低、用量大、淤積重等問題,限制了大規模應用。俞志明研究團隊從1991年開始做實驗。經過多年探索,該團隊改變了國外科學家認為三層結構粘土治理效率高於兩層結構粘土的觀點,發現增加粘土表面正電性、增加與藻華生物橋聯作用是提高其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徑,創建了粘土表面改性理論。
  • 「近海赤潮處置方法」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該方法優點是天然粘土不會造成二次汙染、見效快,符合應急處置的基本要求,但天然粘土絮凝效率低、現場用量非常高,每平方公裡使用100~400噸,面對大規模赤潮帶來了應用上的難題。通過理論模擬、室內實驗和現場實踐,俞志明研究團隊發現了導致天然粘土治理赤潮效率低的關鍵原因:赤潮生物細胞表面呈負電性,而粘土顆粒表面也呈負電性,從而導致天然粘土絮凝效率低。
  • 中國科學家改良後的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但這種天然粘土效率較低,在實際應用中每平方公裡就要用400噸,無法大規模地推廣。之後,科學家改良了這種粘土,增加了粘土和赤潮生物間的橋聯和網捕作用,使得粘土絮凝赤潮生物的效率提高了幾十到幾百倍。另一方面,改性粘土會對赤潮生物產生強大的脅迫作用,即使沒有被沉降,赤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也會受到抑制。
  • 中國科學家改良後的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粘土滅火器大顯神通赤潮像野火一般燒遍了世界各國的海岸線,而人類長期以來卻缺乏一種像「滅火器」一樣的應急處置裝置。令人振奮的是,近年來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粘土「滅火器」在赤潮治理中屢建奇功。之後,科學家改良了這種粘土,增加了粘土和赤潮生物間的橋聯和網捕作用,使得粘土絮凝赤潮生物的效率提高了幾十到幾百倍。另一方面,改性粘土會對赤潮生物產生強大的脅迫作用,即使沒有被沉降,赤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也會受到抑制。例如,赤潮生物在抵抗粘土時會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這種物質的積累能夠導致其停止生長甚至死亡。另外改性粘土還可以吸附水體中的磷、氮等營養鹽類,從而進一步改善水質。
  • 一把黏土成為「赤潮滅火器」 中科院海洋所為國際海洋環境治理貢獻...
    半島記者 徐傑 報導本報1月10日訊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記者從中科院海洋所採訪獲悉,該所俞志明研究員作為獲獎代表上臺領獎,由其領銜完成的「近海赤潮災害應急處置關鍵技術與方法」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赤潮「消防員」俞志明:還海洋一片藍色
    中科院海洋所俞志明團隊研發的「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技術」榮獲2019年度海洋科學領域唯一國家技術發明類獎 。今天閃電新聞記者帶你一起來了解這個科研團隊。「沒有赤潮了,不能再有赤潮了」,是養殖戶們最常念叨的一句話。半年前,中科院海洋所俞志明的研究團隊就駐紮在了這裡養殖戶的閥架上,他們反覆論證用改性黏土治理赤潮這一研究成果,想要徹底幫養殖戶們解決心病。「第一個我們要在這個地方要建立一個防護體系,前期做試驗,看對鮑魚的生長有沒有影響,連續噴灑半個月,二十天,實驗結果表明不會對鮑魚產生影響。
  • 人民日報點讚青島赤潮「消防員」俞志明:讓中國技術走出國門獲贊
    此後,他帶著團隊「窮追不捨」,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黏土表面改性理論,用人工手段強制改變天然黏土的表面性質,研發出更高效的赤潮治理材料——改性黏土。天然黏土經表面改性後,絮凝能力增強,可使赤潮生物大量沉降、死亡。同時,改性黏土還能抑制殘留赤潮藻細胞的繁殖和生長,避免赤潮再次暴發。
  • 中科院海洋所:赤潮973項目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
    該研究面向國家需求,瞄準國際前沿,通過多學科交叉研究,在東海大規模原甲藻赤潮形成機制、東海大規模甲藻赤潮的宏觀調控設想、大規模赤潮的危害機理以及赤潮的應急治理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創新性成果,項目的實施對國家提出的「預防、控制和治理赤潮」目標的實現有重要貢獻。
  •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煙臺分所成煙臺首批貫標單位
    原標題:中科院煙臺分所成煙臺首批貫標單位  目前,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煙臺分所申請專利、軟體著作權將達到25項,其中軟體著作權9項,申請專利7項,獲得轉讓專利
  • 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赤潮的形成、危害與防治
    能夠形成赤潮的浮遊生物有一個別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赤潮生物」。在中國,已有赤潮資料記載的赤潮生物達25種。其餘的38種在中國海域均有分布,只是尚未形成過赤潮而已。因此說,有赤潮生物分布的海域並非一定會發生赤潮,這要看其密度能否達到足以使局部海域水體變色的水平。
  • 2020年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赤潮的形成、危害與防治
    能夠形成赤潮的浮遊生物有一個別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赤潮生物」。在中國,已有赤潮資料記載的赤潮生物達25種。其餘的38種在中國海域均有分布,只是尚未形成過赤潮而已。因此說,有赤潮生物分布的海域並非一定會發生赤潮,這要看其密度能否達到足以使局部海域水體變色的水平。
  • 塑料改性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和熱點研發應用領域
    主要生產廠商有美國的 RTP 公司、 LNP 公司和德國 Ticona 公司等。   在國內,由於工程塑料起步較晚,長纖增強技術方面大大落後於國外。主要生產廠家有:傑事傑、東華大學、廣東金髮和泰安玻纖廠,填補了國內長纖材料的空白。
  • 雷射表面改性技術發展研究
    雷射技術在改善金屬材料的表面性能、突破傳統改性技術應用約束等方面潛力突出 [3],被視為現代工業的「萬能加工工具」「未來製造系統共同的加工手段」。雷射表面改性技術利用雷射的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單色性和高相干性等特徵,通過改變金屬材料表面的組織結構和化學組成來對材料表面進行改性或合金化,進而達到改善材料表面性能的目的。
  • PET材料常見改性方法及應用
    ▶ PET的填充改性填充改性是利用與聚合物基體性質完全不同的無機組分來全面提升材料的性能的zui直接、zui有效的方式之一。▶ 納米粒子改性PET目前,利用納米粒子改性PET複合材料的研究已經非常成熟。
  • VOC治理技術與設備一覽
    隨著世界各國對VOC汙染的日益重視和環保法規不斷嚴格VOC的排放標準,VOC治理技術亦在逐漸改進和完善。近年來大氣汙染防治引起各界關注,VOCs(揮發性有機物)種類繁多,分布面廣,根據部分國外主要環境優先汙染物名錄,VOCs佔80%以上。
  • 國內改性塑料企業在5G材料布局
    慧聰塑料網訊:改性塑料在5G時代可用於設備的外框、鍵盤、後蓋、中框、支架等部件,具有外殼包覆、裝飾、支撐和連接等作用,如5G基站外殼、濾波器、天線振子、手機後蓋及中框等等,應用廣泛,市場可期。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國內改性塑料企業在5G領域的布局。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海市蜃樓·煙臺八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蔡雲飛 通訊員 鄭義 煙臺報導12月22日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建造暨「海市蜃樓·煙臺八角灣海上藝術城」項目籤約活動舉行。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出席。
  • 納米材料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納米技術的興起與發展,各種納米材料被廣泛應用於環境汙染物的處理。與傳統材料相比,納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積大以及活性位點多等優點,被認為是處理眾多汙染物的絕佳材料。1、納米材料概述納米材料是指該材料的基本單元在三維空間中,至少有一維尺寸在1-100nm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