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1月15日訊(YMG記者 王力攝影報導)今夏美國弗洛裡達州南部墨西哥灣遭遇嚴重赤潮,導致大量魚類等海洋生物死亡,印發世界關注。14日下午,首批用於「赤潮治理材料(改性粘土)與設備出口美國啟運儀式」在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行,這標誌著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戰略合作單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與美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共同籤署的「改性粘土技術應用於美國佛羅裡達沿海赤潮治理」的合作協議進入正式實施。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俞志明教授及其團隊、煙臺市、萊山區相關部門出息了啟動儀式。
儀式現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李超倫副所長致辭中國科學院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俞志明教授發言
萊山區人民政府李清溪副區長致辭赤潮,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類」或「紅色幽靈」。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水體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近年來,赤潮(水華)給生態環境、養殖業、消費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被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專家組列為當今世界三大近海汙染問題之一。
「今年美國弗州赤潮規模之大令世界關注,美方經過3個多月的系統考察,最終選定『改性粘土技術』用於佛羅裡達沿海赤潮治理。這是世界對我國在赤潮治理領先技術的最好認可。」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東介紹,「俞志明教授研發團隊研發通過『粘土表面改性』製備出高效改性粘土,其治理效率比原來提升了幾十到幾百倍,現在每平方公裡用4噸到10噸改性粘土就可以消除藻類生物。」 2018年,與美國海洋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致力於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華技術和產品在美國佛州赤潮治理中的應用。當天下午,首批改性粘土和作業設備即將從煙臺啟運發往美國。
據悉,這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改性粘土應急處置有害藻華的技術與方法,是世界有害藻華應急處置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的重大進展,目前已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一致認可,成為國際上藻華治理的主要推薦方法之一,已被美國、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所採用。2014年成為我國「赤潮災害處理技術指南」的標準方法(GB/T 30743-2014),該成果獲得2015年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為有效推廣該技術,更好的為社會服務。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與中國科學院海洋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治理於該技術應用示範、市場化應用推廣以及工程施工設備的研發應用等,並針對不同的使用領域開發了多種專用噴灑設備。
產學結合,碩果連連。
2017年6月,為引進和推廣此項環保技術,智利鮭魚養殖產業聯盟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單位共同籤署了合作協議及產品獨家代銷協議。這是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赤潮(藻華)首次走出國門,走進智利,為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華技術走向國際樹立了良好範例。
2018年1月,作為項目協作單位,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入了作為項目承擔單位之一的中國科學院海洋所承擔的《廣西北部灣有害赤潮快速監測、預警及消除關鍵技術研發和示範》項目,主要與中科院海洋所儀器承擔北部灣有害赤潮的消除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發並建立示範基地。
在國內,煙臺大境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煙臺海洋所一起,完成了2017年,在廈門舉行的「金磚會議」期間,會場附近海域的水質保障工作。2018年,寧波梅山島水道的水質保障工作等。改性粘土技術在我國沿海從北到南得到了廣泛使用,主要圍繞「保障重點工程」、「保護景觀休閒水域」、「保障重大活動」而進行。
不僅僅是宏觀的赤潮治理,這對於近年部分沿海省份養殖業更是一劑強心劑。資料顯示,我國個別省份因赤潮等影響,一年養殖業損失超過300億元。
該技術應用此前在國內某地治理水華現場圖片(資料片)「最快月底,民用產品即將推出。」張曉東表示,相比傳統的養殖戶化學藥劑和抗生素等「土辦法」,改性粘土技術應用成本更低,效果卻是天壤之別,「今年我們又將該技術應用到水產養殖領域和湖泊、河流等水生態的生態生態中,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持續的,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