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進一步完善論文評審專家庫建設 細化考核指標

2020-12-04 中國青年網

教育部:進一步完善論文評審專家庫建設 細化考核指標

發稿時間:2020-11-25 13:16: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將進一步完善專家庫建設,優化完善論文送審系統
    教育部在成文於10月27日的《答覆函》中指出,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質量,印發了《關於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學位〔2014〕3號)《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號,以下簡稱《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教研廳〔2019〕1號)等文件,通過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監管為引導,推動學位授予單位落實主體責任
  • 教育部:建立博士論文評審專家庫 不符合條件的專家禁入
    近日,教育部答覆了《關於優化研究生學位論文匿評及抽檢工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案》,明確指出為確保論文抽檢評審工作的順利開展,將組建高水平專家庫,建立專家退出機制,將不符合條件或評議存在明顯問題的專家及時調整出庫,完善專家遴選制度。
  • 教育部: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11月25日,教育部網站發布對《關於優化研究生學位論文匿評及抽檢工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案》的答覆。教育部在答覆中指出,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質量,印發了《關於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學位〔2014〕3號)《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號,以下簡稱《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教研廳〔2019〕1號)等文件,通過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監管為引導,推動學位授予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 學位論文送審系統即將完善,全國專家庫建設完成
    在教育部的《答覆函》中明確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的抽檢辦法和進一步規範並加強研究生管理的相關規定。下面筆者對這此次通知進行進一步解釋,如有不足請多多海涵。在《答覆函》中明確指出,為了確保學位論文抽檢評審工作的公正性,需要組件高水平專家庫,並且建立在全國建立博士學位論文評審專家庫,對專家的政治立場、作風以及其它相關標準進行了嚴格的要求。
  • 教育部:這類導師,沒資格審論文!
    近日,教育部答覆了《關於優化研究生學位論文匿評及抽檢工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案》,明確指出為確保論文抽檢評審工作的順利開展,將組建高水平專家庫,建立專家退出機制,將不符合條件或評議存在明顯問題的專家及時調整出庫,完善專家遴選制度。
  •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
    ,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和《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環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現印發給你們。
  • 教育部、科技部:不把SCI論文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
    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建立健全分類評價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的科研工作,提出各自評價的側重點,明確論文在其中的不同權重;完善學術同行評價,引導評審專家不簡單以SCI論文相關指標代替專業判斷,負責任地提供專業評議意見,並倡導建立評審專家評價信譽制度;規範評價評審工作,大力減少評估評審事項,評價指標和辦法要充分聽取意見,實行代表作評價,並遵循同行評價原則。
  • ——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後出臺了《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相關部門對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開展了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高等學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應該在引領社會風氣,弘揚先進文化,培育創新氛圍上率先行動。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發文:破除「唯論文」、「SCI至上」不良...
    科研評價中存在的論文「SCI至上」的現象,已經對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職稱評審、人才引進、業績獎酬,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人才稱號評定、項目成果評審等工作帶來嚴重影響。近日,科技部、教育部印發文件(教科技[2020]2號),要求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應用,樹立正確的論文評價導向。
  • 教育部: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表論文
    高校及其主管部門要擔負起引領學術文化建設的責任,要有自信和定力,在輿論宣傳上不採信、不發布以SCI論文相關指標為核心編制的排行榜等信息。對於《意見》的類似規定,有業界人士擔心,文件印發後,是不是代表著將來在各類評審中不再看論文了?「需要強調的是,這個理解是錯誤的。」
  • 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規範高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SCI論文相關指標已成為學術評價,以及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學科評估、資源配置、學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標,使得高等學校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甚至以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高被引論文為根本目標的異化現象,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誇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
  • 建立專家培訓考核制度 強化監督檢查_政採資訊_報紙文章-政府採購...
    政府採購評審是一項複雜的工作,評審專家意見對採購結果有著直接影響。完善專家評審制度不僅影響採購質量,更直接關係著社會對政府採購的認知,但近些年部分採購項目評審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專家業務水平難以滿足項目需要;專家庫分類不夠細緻完善;專家監督管理需進一步加強;專家報酬保障機制需進一步完善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有如下四方面的建議。
  • 教育部最新發文,這三類教師無資格審查論文,將建立專家退出機制
    目前,國家高度重視研究生論文的審查工作,正在全力提高研究生論文的審查力度,以減少或避免學術不端問題的出現,畢竟最近幾年不斷爆出的研究生論文造假、水分大等問題確實給國內的研究生教育蒙上了一層陰影。而要提高研究生論文質量、減少學術不端問題的出現,除了靠各高校及其他研究生培養單位自身的努力以外,更要靠教育部組織的研究生文抽檢評審。
  • 教育部和科技部重磅文件!高校要取消SCI獎勵,學生畢業不宜以SCI...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
  • 教育部科技部發文破「SCI至上」
    近年來SCI論文數量、被引次數、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以及衍生出的ESI排名等相關指標,已經成為學術評價,以及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學科評估、資源配置、學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標,使得高校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及相關指標,甚至以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高被引論文為根本目標的異化現象。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誇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
  •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設置專利轉化等指標
    :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設置專利轉化等指標 IPRdaily導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擬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
  • 寧夏統一專家庫 實行「五統一」 共享「一個庫」
    全區統一的評標評審綜合專家庫模式,是規範我區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一項重要舉措。寧夏實行專家庫統一徵集、統一標準、統一審核、統一建庫、統一操作「五統一」以來,打破了以往各個行業評標專家庫「各自為立」的現象,實現了專家資源和專家信用信息全區範圍內互通共享,進一步提升了專家抽取和專家評審的管理服務水平。   一是統一建庫,協作共贏。
  • 教育部出招整治「唯論文」亂象
    中新社記者 武俊傑 攝  教育部介紹,當前,高校在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平臺評審、科研獎勵、人才評價、職稱評定、崗位聘任、導師遴選、學位授予、績效分配、學校考核、資源配置等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唯論文」現象,簡單以發表論文期刊級別、數量、引用率、影響因子、轉載情況等作為主要評價指標,重數量輕質量,忽視學術著作、決策諮詢報告、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等其他標誌性成果質量、貢獻和影響等。
  • 關於建立廣東省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專家庫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以下簡稱《珠三角規劃綱要》),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建立省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專家庫,遴選第一批55名專家作為成員(見附件1),從中確定20名作為首批省政府聘任專家(見附件2),並制定了《廣東省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專家庫工作規則》(以下簡稱
  • 教育部:評價教師不唯學歷,不設人才「帽子」指標
    評價學術論文不「以刊評文」, 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  據教育部網站11月3日消息,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