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建立博士論文評審專家庫 不符合條件的專家禁入

2020-12-04 教育信息速報

近日,教育部答覆了《關於優化研究生學位論文匿評及抽檢工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案》,明確指出為確保論文抽檢評審工作的順利開展,將組建高水平專家庫,建立專家退出機制,將不符合條件或評議存在明顯問題的專家及時調整出庫,完善專家遴選制度。

教育部表示,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質量,印發了《關於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學位〔2014〕3號)《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號,以下簡稱《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教研廳〔2019〕1號)等文件,通過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監管為引導,推動學位授予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關於專家庫建設和專家遴選工作,教育部將建立全國博士學位論文評審專家庫,明確要求專家政治立場堅定、作風正派、願意承擔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任務等,入庫專家原則上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對專家評議意見進行審核,對存在明顯問題的專家評議意見不予採納,並將該專家移出專家庫,同時將師德師風出現問題、年齡超限、撤銷導師資格等不符合條件的專家及時調整出庫。在學位授予所屬一級學科的框架下,通過計算機隨機匹配學位論文研究領域的「小同行」專家進行評審,專家必須對是否熟悉本論文研究領域進行「二次確認」,確保評審專家是本領域專家。

對於抽檢結果使用,教育將採用「反饋抽檢結果」「反饋抽檢結果」「提供決策參考」的方式使用。教育部將會向學位授予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反饋抽檢結果。各單位針對本單位博士生培養和博士學位授予中的薄弱環節及時整改。對連續2年均有「存在問題學位論文」,且比例較高或篇數較多的學位授予單位,進行質量約談。對於連續多次被約談的單位,在招生計劃工作中列入負面清單管理。在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和研究生教育資源配置等工作中,將抽檢結果作為重要參考依據。

下一步,教育部將一步完善專家庫建設,把專家的政治導向、學術導向、學術態度、育人理念細化為入庫專家考核指標,按照政治過硬、專業過硬、有學術道德等標準,建設高水平專家隊伍。同時,優化完善論文送審系統,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學位論文與其研究領域的專家匹配更為精準化,有效發揮專家作用,確保評審意見權威、可靠。

此外,教育部還將繼續做好抽檢結果使用,要求學位授予單位認真研究專家評議意見,強化評議意見的參考和指導作用,進一步按照《辦法》和本單位有關規定,經本單位學位委員會審議後,規範使用抽檢結果。同時,督促各學位授予單位發現問題、整改落實,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來源:教育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將進一步完善專家庫建設,優化完善論文送審系統
    教育部在成文於10月27日的《答覆函》中指出,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質量,印發了《關於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學位〔2014〕3號)《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號,以下簡稱《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教研廳〔2019〕1號)等文件,通過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監管為引導,推動學位授予單位落實主體責任
  • 教育部最新發文,這三類教師無資格審查論文,將建立專家退出機制
    同時,教育部為了更高效、高質地完成研究生論文的籌建審查工作,也建立了相應的專家庫,遴選了大量專家、教授入庫,為研究生論文抽檢審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但隨著學術不端問題的不斷出現,一些專家庫的專家甚至自身也存在學術造假問題,這不得讓大家產生了懷疑:我們還能保證研究生論文抽檢審查工作的質量和公平、公正嗎?
  • 教育部:這類導師,沒資格審論文!
    近日,教育部答覆了《關於優化研究生學位論文匿評及抽檢工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案》,明確指出為確保論文抽檢評審工作的順利開展,將組建高水平專家庫,建立專家退出機制,將不符合條件或評議存在明顯問題的專家及時調整出庫,完善專家遴選制度。
  • 學位論文送審系統即將完善,全國專家庫建設完成
    在《答覆函》中明確指出,為了確保學位論文抽檢評審工作的公正性,需要組件高水平專家庫,並且建立在全國建立博士學位論文評審專家庫,對專家的政治立場、作風以及其它相關標準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入庫的專家原則上必須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這一點保證了專家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同時也指出對於明顯存在問題的專家評議不予採納,並且該專家會被移除專家庫。將師德師風放在首位,年齡和導師資格均被列入了遴選條件。並且所送學位論文通過隨機配備研究領域送審,會送至相同領域專家進行評審,同時會對專家是否對該領域熟知進行確認,來確保評審的公正性。
  • 教育部: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11月25日,教育部網站發布對《關於優化研究生學位論文匿評及抽檢工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案》的答覆。教育部在答覆中指出,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質量,印發了《關於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學位〔2014〕3號)《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號,以下簡稱《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教研廳〔2019〕1號)等文件,通過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監管為引導,推動學位授予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 教育部:進一步完善論文評審專家庫建設 細化考核指標
    教育部:進一步完善論文評審專家庫建設 細化考核指標 發稿時間:2020-11-25 13:16:00 來源:
  • 關於建立廣東省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專家庫的通知
    建立省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專家庫,是廣泛汲取智慧,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推動珠三角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各市、各部門要支持專家的調查研究,重視專家研究成果的運用,充分吸納專家合理的意見建議並及時轉化為具體政策措施。各專家庫成員要按照《專家庫工作規則》積極工作,深入研究,建言獻策,為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實現「四年大發展」貢獻力量。
  • 南師大教授評審抽檢博士論文:差到令人憤怒
    網絡截圖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博客吐槽該論文,貼出部分論文內容,建議追查論文相關單位和作者責任  新京報訊 「只要隨便堆砌幾萬個文字,通過答辯,就能從『博士生』搖身一變為『博士』。這樣的『博士』到底價值幾何?」今年4月,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評審一篇教育部抽檢的博士論文後,稱該論文差到讓他憤怒。
  •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通過?
    由此看來,惹上麻煩的不只是翟天臨,估計北電的博士授予權以及相關導師的博導權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按照北京電影學院的規定,申請博士學位之前,應該在國內一級刊物或國際核心刊物上發表或被接受發表至少一篇入學後獨立撰寫的學術論文。在此前提條件之下,還得通過博士論文的「盲審」與答辯。
  • 教育部、科技部:不把SCI論文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
    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建立健全分類評價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的科研工作,提出各自評價的側重點,明確論文在其中的不同權重;完善學術同行評價,引導評審專家不簡單以SCI論文相關指標代替專業判斷,負責任地提供專業評議意見,並倡導建立評審專家評價信譽制度;規範評價評審工作,大力減少評估評審事項,評價指標和辦法要充分聽取意見,實行代表作評價,並遵循同行評價原則。
  • 教育部要求博士學位不再與SCI論文掛鈎,畢業標準低還是高了?
    在SCI、EI收錄期刊、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或已錄用)論文3篇。要想畢業,要想戴上博士帽,必須符合這些「申請博士學位基本條件」,否則只有兩個字:延期。其它條件不說,僅是這一條,足夠使一些博士研究生愁白了頭。還是青年人呢,有的已經是「鬢已斑」。
  • 教育部: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表論文
    在評估中要突出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審慎選用SCI論文數量等量化指標,同時引導社會機構科學開展大學評估排行。二是優化職稱(職務)評聘辦法。在職稱(職務)評聘中,要建立分類的評價指標體系,考察重點是人崗相適,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三是扭轉考核獎勵功利化傾向。
  • 教育部將從國家圖書館調取博士論文進行抽檢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熊旭)今日,教育部2010年第8次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在會上表示,為了適應新的規劃綱要的要求,教育部今年會進一步地加大博士生論文的抽檢工作,直接從國家圖書館調取資料,這也將減輕學位授予單位報送材料的負擔。
  • 專家如何盲審碩士學位論文,會故意給個差嗎?
    2019年的碩士生學位論文全面採用抽選雙盲審(研究生和審稿專家互不知道彼此),根源是翟天臨博士事件。鑑於畢業碩士生的人數60餘萬,採用之前博士學位論文的盲審模式難度比較大、不現實,因此只能採用學院組織的專家盲審模式(學院自行聯繫專家送審),而不是全國同行業的專家庫系統隨機分配(類似於博士學位論文盲審、青年基金評審等)。不過部分高校針對部分發表過高水平期刊論文的碩士生可以"免盲"。
  • 碩士論文疑剽竊保密項目申請書 導師:可能是學生偷看
    《腐敗對我國企業逃稅的影響研究》部分截圖雲南財經大學教師列出的抄襲證據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評審專家可自願申請或推薦,經過審核後聘用進入專家庫,每個受理項目都是從專家庫中隨機選擇同行專家涉事教授稱不知情可能學生自己偷看雲南財經大學一教師表示,2017年3月,自己以「腐敗對企業逃稅的影響效應研究」為題,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因為有一位評委反對而沒有通過。之後,這個項目作為其博士論文選題仍在繼續進行。
  • ——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文件針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國防科研和成果轉化的不同類型,提出分類評價的側重點,以及論文在其中的不同權重作用。  二是完善學術同行評價。同行評價是科研評價的通用做法,關鍵是要真正發揮同行專家作用,在評審中引導專家不簡單以SCI論文相關指標代替專業判斷,負責任地提供專業評審意見,並倡導建立評審專家評價信譽制度。  三是規範評價評審工作。
  • 教育部:評價學術論文不以刊評文 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
    中新網11月3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擬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工作方案》明確,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 教育部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
    第三章 工作程序第七條 教育部建立全國本科畢業論文抽檢信息平臺(以下簡稱抽檢信息平臺),面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供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畢業論文提取和專家評審等定製功能,對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開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工作實行全過程監督。
  •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
    ,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和《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環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現印發給你們。
  • 教育部:開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嚴把人才培養質量關
    依託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負責同志組成專家團隊,在充分徵求其意見建議基礎上起草了文件初稿。送14個中央部門教育司局、31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廣泛徵求意見,充分吸收採納、修改完善,經教育部黨組會審議通過後正式印發。  三、本科畢業論文抽檢主要考察哪些內容,與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