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得!教育部出招整治「唯論文」亂象

2021-01-11 網易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拿學位要先發論文、招聘晉升評職稱要看論文數、學術高低評價要看SSCI收錄數……這樣的「唯論文」亂象你是否也遭遇過?

  日前,教育部出招整治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現象,為學術研究評價劃出「十不得」底線,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

  

  資料圖:畢業生在創意畢業證書背景板後排隊留影。中新社記者 武俊傑 攝

  教育部介紹,當前,高校在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平臺評審、科研獎勵、人才評價、職稱評定、崗位聘任、導師遴選、學位授予、績效分配、學校考核、資源配置等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唯論文」現象,簡單以發表論文期刊級別、數量、引用率、影響因子、轉載情況等作為主要評價指標,重數量輕質量,忽視學術著作、決策諮詢報告、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等其他標誌性成果質量、貢獻和影響等。

  「學術功利化浮躁化、創新創造動力不足、違背人才成長規律、侵蝕學術風氣、汙染學術生態等系統性危害。」按照教育部的說法,這是「唯論文」現象造成的主要危害。

  為此,教育部此次出臺的《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到了10個「不得」,包括:

  1、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以刊評文」「以刊代評」「以人評文」。

  2、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

  3、不得為追求國際發表而刻意矮化醜化中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4、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引用率和影響因子等指標與資源分配、物質獎勵、績效工資等簡單掛鈎,防止高額獎勵論文。

  5、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

  6、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7、不得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作為學位授予的唯一標準。

  8、不得將學歷、職稱等作為在教育系統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限制性條件。

  9、不得多頭評價、重複評價,嚴格控制涉及論文的評價活動數量和頻次。

  10、不得盲目採信、引用和宣傳各類機構發布的排行榜,不過度依賴以論文發表情況為主要衡量指標的排行性評價。

  

  資料圖:2019年11月14日,又到一年考研季,瀋陽各高校圖書館一座難求。瀋陽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針對10個「不得」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開展學風教育和警示活動,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以「嚴」的主基調持續深化整改。

  對於落實不力、問題嚴重的單位,教育部要求,將視情採取約談、通報批評、公開曝光、責令整改等方式予以嚴肅處理。

  此外,在學術風氣方面,《意見》還指出,要加強學術共同體建設,優化組織結構,破除論資排輩,打破裙帶關係,注重吸收年輕學者參與,強化學術自律與監督。

  對於學術不端等行為,堅持「零容忍」,在職稱評審、項目申報、成果獎勵等方面對學術不端行為從嚴設限,加大懲治力度。

  同時,健全質量監控機制和退出機制,杜絕「關係稿」「人情稿」,對出現嚴重違規行為、造成重大惡劣影響的,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責任。(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答紅星新聞:破除唯論文、唯SCI論,對學術不端堅決零容忍
    12月3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針對我國高校的科研成果,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在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近8千億元,而高校科研經費支撐起了我國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
  • 教育部:不得簡單以刊物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
    新京報快訊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發文:破除「唯論文」、「SCI至上」不良...
    科研評價中存在的論文「SCI至上」的現象,已經對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職稱評審、人才引進、業績獎酬,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人才稱號評定、項目成果評審等工作帶來嚴重影響。近日,科技部、教育部印發文件(教科技[2020]2號),要求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應用,樹立正確的論文評價導向。
  • 評職稱要論文但別「唯論文」
    對於職稱評審中的論文作用,必須以平常心視之,過度強調與徹底否定都有失偏頗。論文在高校職稱評審話語體系中佔有如此強勢的地位,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一,大學不同於中小學,不說研究型大學,就算教學型大學,其教學過程具有創新性、實踐性、科研性,論文是成果的直接反映;其二,相對於其他評價標準,論文也是相對客觀、容易操作、滿足公平底線要求的標準;其三,同樣是教學型教師,會寫論文的往往更加能給學生以更多收穫,更受學生歡迎。論文在高校的職稱評審中成為一個問題,並不在論文本身,而在於它的前面加了一個「唯」字。
  •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設置專利轉化等指標
    :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設置專利轉化等指標 IPRdaily導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擬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
  • 教育部: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稱評聘的...
    【新民晚報·新民網】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了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其中包括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 代表委員建言:破除唯論文導向,破除「SCI至上」
    「破除『唯論文』,並不是說讓大家不要寫論文了,而是要破除『以論文論英雄』的人才評價機制,營造正確嚴謹的學術環境,反之則容易滋生諸如買賣論文的不正之風,讓學術不端人員有機可乘。」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葛均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兩會期間,多名科學界和學界的代表委員都提到了破除「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建立正確科學評價體系。
  • 教育部嚴厲打擊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通知指出,對出現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學位授予單位,要視情節輕重分別核減招生計劃,國家學位主管部門可暫停或撤銷相應學科、專業授予學位的資格,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負有直接責任的單位負責人進行問責;對參與購買、代寫學位論文的學生給予開除學籍處分,已獲得學歷證書、學位證書的依法予以撤銷,被撤銷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已註冊的應予以註銷並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無效。這是記者18日從教育部獲悉的。
  • 教育部:「破五唯」不設置「帽子」指標 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為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擬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 教育部:評價教師不唯學歷,不設人才「帽子」指標
    評價學術論文不「以刊評文」, 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  據教育部網站11月3日消息,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
  • 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00篇SCI論文網紅教授咋看?
    不唯論文不等於不要論文今年剛剛履新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是一位「網紅教授」,人稱「強哥」。他作為網紅的一個重要標籤是——「論文等身」,他曾在公開場合說,平均每年發表SCI論文33篇,科研經費2300萬元,累計發表SCI論文520多篇。
  • 武漢加強整治交通亂象 7月已拖移殭屍車152輛
    全市各區的區長們,紛紛走上街頭,督導、檢查,與交警並肩,親自參與整治。整治現場的視頻直播,每場都有數十萬至數百萬網民點擊、觀看,反響熱烈。治理交通秩序是一場持久戰。今日,武漢交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交通治亂同樣「一直在路上」。注意了!武漢交通亂象整治力度空前,7月已拖移殭屍車152輛注意了!
  • 職稱不再「唯論文」 手握500篇SCI論文網紅教授咋看?
    原標題:高校教師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00餘篇SCI論文的網紅教授怎麼看?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日前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文件:破除「SCI至上」,高福院士又「躺槍」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高等教育學校SCI論文等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將矛頭直指一直備受爭議的高校在職稱評選、科研成果評價等方面一直在「濫用」的SCI論文指標,使中國高等教育評價中存在的唯論文論及過高看重SCI論文的問題再次「見光」。
  • 科技部長:不唯論文,不是講不要論文!鄭強:不唯不等於不講論文
    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以及科技部、教育部、自然科學基金委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採取現場+線上形式舉行,清華大學920餘名師生在線上參會。  王志剛在報告中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全面系統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 ——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為此,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問:請談談文件的出臺背景。  答:首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
  •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科技〔2020〕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科技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教育部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 教育部、科技部:不把SCI論文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
    破除高等學校論文「SCI至上」樹立正確評價導向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
  • 教育部:碩博論文倒查5年,納入信用記錄,很多人瑟瑟發抖了吧
    在2020年的國慶前夕,教育部等相關部門連續發文,以解決教育領域的「五唯」痼疾,尤其是重拳打擊論文作假等學術不端行為比如教育領域內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五唯」痼疾、研究生論文抄襲、買賣、代寫等等,甚至還出現了小學生研究癌症的論文獲大獎等天下奇聞! 亂世用重典,沉痾下猛藥! 這一切,在奇幻的2020年都將得以終止!
  • 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20餘篇SCI的「網紅教授」鄭強有話說
    逐步規範學術論文指標,論文發表數量、論文引用榜單等僅作為評價參考,不以SCI(科學引文索引)等論文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判斷的直接依據。 重磅:破「五唯」,不得把SCI、出國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