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破五唯」不設置「帽子」指標 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

2020-12-04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為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擬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學科評估在「破五唯」方面將有哪些具體舉措?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要堅持以立促破,破立結合,具體舉措有: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片面做法。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新藥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誌性學術成果,採用「計量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中國期刊與國外期刊相結合」的「代表作評價」方法,不「以刊評文」,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突出標誌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著力扭轉「SCI至上」局面。堅持代表性成果專家評價與高水平成果定量評價相結合,充分運用基於定量數據和證據的「融合評價」方法。

  另外,第五輪學科評估在抑制人才無序流動方面也將採取「組合拳」。一是評價教師隊伍繼續沿用「隊伍結構質量和代表性骨幹教師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按學科方向列舉代表性骨幹教師,不設置填寫人才「帽子」稱號欄目,不統計人才「帽子」數量,扭轉過度看重「帽子」的不良傾向。二是教師成果嚴格按產權單位認定、不隨人走,對於引進人才在原單位取得的成果,不在新單位統計使用。三是強化教師以教書育人為首要職責的評價導向,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和指導研究生情況作為重要觀測點,引導教師潛心教學、全心育人,避免產生通過大規模聘用「專職科研人員」專攻科研指標、忽視人才培養的不良傾向。四是關注骨幹教師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授課情況,供專家評價參考。

相關焦點

  • 教育部:評價教師不唯學歷,不設人才「帽子」指標
    《工作方案》明確,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另外,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誌性學術成果,採用「計量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中國期刊與國外期刊相結合」的「代表作評價」方法,不「以刊評文」,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突出標誌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著力扭轉「SCI至上」局面。
  •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設置專利轉化等指標
    原標題: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設置專利轉化等指標 IPRdaily導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擬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
  •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以SCI等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11月3日,教育部發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其中要求,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等等。
  • 教育部、科技部:不把SCI論文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
    《意見》要求,要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改進學科和學校評估,在評估中要突出創新質量和貢獻,審慎選用量化指標。優化職稱(職務)評聘辦法,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扭轉考核獎勵功利化傾向,學校不宜設置對院系和個人的論文指標要求,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相關指標對個人和院系的獎勵。
  • ——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為此,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問:請談談文件的出臺背景。  答:首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
  •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科技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教育部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 破「五唯」,第五輪學科評估的突破口
    3日,備受關注的第五輪學科評估來了——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宣布擬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  在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當下,此輪學科評估有哪些新特點、新要求?在破「五唯」方面又將有哪些具體舉措?
  • 教育部科技部發文破「SCI至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人才評價制度不合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的現象仍然嚴重」。
  • 教育部:評價學術論文不以刊評文 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
    另外,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誌性學術成果,採用「計量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中國期刊與國外期刊相結合」的「代表作評價」方法,不「以刊評文」,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突出標誌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著力扭轉「SCI至上」局面。資料圖:教育部。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發文:破除「唯論文」、「SCI至上」不良...
    對於基礎研究,論文是成果產出的主要表達形式,堅決摒棄「以刊評文」,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對於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評價重點是對解決生產實踐中關鍵技術問題的實際貢獻,以及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現產業化應用的實際效果,不以論文作為單一評價依據。對於服務國防的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一般不把論文作為評價指標。
  • 第五次學科評估,評判指標不再只看一家之言,注重多元化評價
    要說第五次學科評估,什麼地方是最大亮點,那就是第五次學科評估首次提出破五唯的觀點。所謂的破五唯指的是: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論英雄的評價方式,這裡的關鍵詞是破、唯!要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教育部和科技部重磅文件!高校要取消SCI獎勵,學生畢業不宜以SCI...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
  • SCI論文不作為評價指標後,看看哪個大學發的論文比較多?
    2月18日,教育部聯合科技部發文《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指出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與創新貢獻的直接依據,並督促各「雙一流」建設高校檢查修改相關制度文件及「雙一流」建設方案。
  • 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規範高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對於基礎研究,論文是成果產出的主要表達形式,堅決摒棄「以刊評文」,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對於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評價重點是對解決生產實踐中關鍵技術問題的實際貢獻,以及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現產業化應用的實際效果,不以論文作為單一評價依據。對於服務國防的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一般不把論文作為評價指標。
  • 為何要破?誰能受益?新體系公正嗎?「SCI論文至上」風透視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破除科研和高等教育領域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在科技評價、職稱評聘等重要領域的使用,措施包括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等。 為何「SCI論文至上」必須破除?已有哪些嘗試?誰將可能因此獲益?新評價體系能保證客觀公正嗎?
  • 破「SCI至上」後,科研評價體系如何立
    破除論文「SCI至上」,是將科技創新活動從追求數量轉變為追求質量的重要舉措,對打破科技創新中的功利主義和急功近利,去除學術泡沫,塑造踏實創新的優良氛圍,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在破除論文「SCI至上」、優化學術生態方面,提出了十條具體意見。
  • 兩部門:高校職稱不能把論文等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7月27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發布《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要求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
  • 這所「雙一流」高校新推人才計劃,7成入選者沒有「帽子」
    破「五唯」,教育部在行動中國農業大學的「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值得關注。而實際上,近兩年,在破除「五唯」上,我們時常會看到教育部發布相關文件: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明確「科學設立人才評價指標。
  • 教育部: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表論文
    今天,教育部官網就把這份文件正式公開了,而且還配發「答記者問」,回應了之前大家對於文件是否定SCI、反對發表論文的擔心。按照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的解釋,文件破除的是「SCI至上」,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表論文。如何破除「唯論文」,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
  • 破除「SCI至上」 評價更科學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發文,要求高校以破除論文「SCI至上」為突破口,破除「唯論文」,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文件還列出「負面清單」,引導學科評估、職稱評聘等活動合理使用相關指標,對不同類型科研工作,評價不搞「一刀切」。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