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雙一流」高校新推人才計劃,7成入選者沒有「帽子」

2020-12-05 騰訊網

前不久,中國農業大學印發《中國農業大學關於公布首批「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聘任人選的通知》(中農大人字〔2019〕35號),該校262名教師受聘各人才崗位。受聘人員中既有已經功成名的知名學者,也有初入學校的青年才俊。

中國農業大學新推人才計劃

各類人才脫穎而出

嚴格遴選標準

中國農業大學適當擴大了領軍教授A類、領軍教授B類和青年新星A類的名額,全校共262人入選,入選教師人數佔全校教師約15%。

打破「唯帽子」

3名講席教授B類中,1人沒有人才「帽子」;52名領軍教授A類中,12人沒有長江學者、傑青等「帽子」,佔比23%。90名領軍教授B類中,60人沒有長江學者、傑青、四青人才「帽子」,佔比67%。68名青年新星A類和43名青年新星B類幾乎全部沒有人才「帽子」。

總體而言,70%的「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入選者沒有人才「帽子」。

向青年教師傾斜

中國農業大學適當擴大了青年新星A類名額,40周歲以下為主的青年新星A類和35周歲以下為主的青年新星B類合計111人,超過百人。另外45周歲以下的領軍教授A類和領軍教授B類合計43人。

該校45周歲以下教師共入選154人,佔總入選人數比重接近60%。青年教師入選比例高、人數多,充分體現了向青年教師傾斜的導向。

破「五唯」,教育部在行動

中國農業大學的「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值得關注。而實際上,近兩年,在破除「五唯」上,我們時常會看到教育部發布相關文件:

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明確「科學設立人才評價指標。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影響。

2018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重點清理學科評估、「雙一流」建設、基地建設、成果獎勵、人才項目等活動中涉及「四唯」的做法。指導和督促所屬高校清理內部管理中涉及「四唯」的做法。

2018年1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決定在各有關高校開展「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清理。

2019年3月1日,教育部科技司發布了2019年工作要點,從中提到要著力推動破除教育評價「五唯」及科技評價「四唯」,引導高校科技戰線轉作風、正學風。深化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改革,更加突出鼓勵原創、注重質量和貢獻的獎勵導向。持續開展大型學風宣講教育活動,加強科研誠信、科研倫理和科技安全教育。進一步完善科研誠信管理工作機制,落實高校學術不端行為預防與處理主體責任。強化監管督查和約談問責,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學術不端行為,努力培育優良學術生態

破「五唯」,高校在如何做?

2019年1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要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最硬的一仗」來推進。「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這「五唯」是當前教育評價指揮棒方面存在的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但再難也要啃下來。「五唯」問題解決了,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功利化傾向、從根本上祛除浮躁之弊,還教育清靜、清爽、清新之風。

而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不少高校在以實際行動破除「五唯」:

不唯論文,南京林業大學評出第一位「教學專長型」教授

2019年7月,南京林業大學公布了2019年職稱評審結果,從教33年的理學院蔣華松老師如願評上了教授,成為該校第一位「教學專長型」教授。蔣華松此次「入圍」,主要靠他平時課堂教學的表現和成績。據悉,南林大今後每年都將為一名教學專長型教師提供職稱晉升的機會。這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唯論文、唯學歷等傾向。

「低職高聘」,常州大學青年教師聘任不唯資歷

常州大學推行的「低職高聘」人事制度,即在崗位聘任中,打破論資排輩的傳統觀念,不唯年資閱歷、職稱職務,只比業績貢獻,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破格晉升制度,鼓勵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從「副教授七級崗」競聘到「教授二級崗」、以「講師」身份競聘到了「教授三級崗」……因為「低職高聘」,該校不少教師通過該制度成功競聘上崗,很多人獎勵性績效工資都實現了翻番。

另外,還有成都中醫藥大學,該校的《成都中醫藥大學專業技術職務分類評價暨職稱評審改革暫行辦法》於今年11月21日審議通過,該辦法讓晉升通道更寬,分型、條件和選擇更多,更加重視成果質量,評審權責更加下移……

可以發現,破「五唯」,不僅教育部重視,各高校也在以實際行動探索,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或許在之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走下去才看得見未來和結果。

而要破「五唯」,正如同濟大學發展規劃部部長蔡三發所說,破除「五唯」,堅持高校的內涵式發展導向,就需要在高校的師生員工中建立科學、合理、分類的評價體系,實施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更好地促進師生員工人人成才,充分發揮作用,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本文綜合自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人才強校|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首批入選者正式出爐,牢記初心使命實現「破五唯」》,作者為中國農業大學人事處)、中國教育新聞網、青塔、人民網、常州大學官網、同濟大學。

相關焦點

  • 成都這所高校理科實力雄厚,不是211,入選雙一流
    說起成都市的高校,大家一定能想到很多,例如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大學等等,作為天府之國,成都擁有很多實力雄厚的高校,特別是在理工科方面,這些高校的實力不容小覷。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所位於成都的理工高校,它雖不是211名校,卻入選了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中,它就是——成都理工大學。說起這所學校的歷史,我們還得追溯到上個世紀成都的地質勘探學院,當時的這所學校是在重慶大學地質系,以及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地質系的工科部分為基礎,同時國家方面又抽調北京地質學院、東北地質學院的部分幹部教師組建而成。
  • 師範類高校排名,這所新晉雙一流表現不俗,上海師範領銜非雙一流
    這3所師範高校全部為211、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其中華中師範及東北師範為教育部直屬,而南京師範大學則為省屬師範類高校,能夠躋身部屬師範類高校實屬不易。華中師範大學有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2個學科入選了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南京師範大學有地理學1個學科入選了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東北師範大學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6個學科入選了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 衝刺「雙一流」!這兩所高校分別建立重磅實驗室
    「雙一流」,經過近年來的發展,確實取得了一定的建設成果。且根據最新ESI學科排名,工程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等7個學科進入ESI學科世界排名前1%,在中國高校擴展版ESI高被引論文排行榜中位列第60位。
  • 這六所新晉一流建設學科的特色高校低調有實力就業前景不俗!
    2013年,學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成為入選該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2017年9月,入選為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年9月,學校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其中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含獨立招生方向)7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9個,省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
  • 高校人才評價:堅持特色引領和科學評價
    對於關鍵核心師資崗位,科學規劃青年教師發展路徑,加大對青年優秀人才的發現、培養和使用力度,把目前沒「帽子」的人才培養成今後有「帽子」。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人才工作也是如此,需要堅持特色引領。中國農業大學在這方面即推出自己的舉措。2019年11月,中國農業大學印發《中國農業大學關於公布首批「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聘任人選的通知》,262名教師受聘各人才崗位。
  • 這四所教育部直屬的頂尖高校,竟不是985、211,有的甚至不在雙一流!
    如果想對各國的語言文化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這所學校將是不錯之選。但如果你不是十分熱愛的話,需要謹慎了,因為該學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目前尚未入選雙一流建設。 國際關係學院 國家關係學院創建於1949年,1964年就成為全國重點大學,當時全國僅有68所重點大學。
  • 這三所211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升格,與985高校並列
    在2017年第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其中所有的包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絕大部分「211工程」高校都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分為A類和B類,A類全都是「985工程」高校,B類包括三所「211工程「院校以及三所」985工程「院校。下面將為大家介紹下這三所升格為B類的」211工程「院校。
  • 教育部直屬4所交通大學,全是「雙一流」建設高校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Cell論文?
    而中國科學院大學增幅最為明顯,從「雙一流」建設前的4篇增至「雙一流」建設後發表35篇。2012-2015年,僅有28所高校作為作者單位在Cell上發文。其中,有19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表論文88篇,3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發表論文9篇,6所非「雙一流」高校發文10篇。而在2016-2019年的四年時間內,有72所高校在Cell上發文。
  • 貴州沒有高校入選全國前100強,僅有五所高校衝進前300,都有誰?
    根據校友會、軟科和武書連三大機構排名可知,貴州僅有三所高校衝進全國前300強,也沒有高校入選全國百強,排在第一的貴州大學在全國僅排第134名;小編從學科實力、綜合實力等方面對五所高校進行了整理,具體來看一下。
  • 這兩所「雙一流」高校各獲批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這兩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分別是河北工業大學和內蒙古大學。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所高校今年9月份分別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此次獲批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無疑將大大增強兩所高校的科研實力,促進兩所高校一流學科建設。
  • 深圳的兩所「其他高校」,世界排名卻超大部分雙一流
    在2021三大世界大學排名中,共有約40所內地高校進入全球500強榜單。其中,僅有兩所「其他高校」上榜,剩下的都是雙一流大學。這兩所威武霸氣的「其他高校」被稱為「深圳雙子星」,一所是深圳大學,另一所是南方科技大學。
  • 10個月4所「雙一流」高校成立農學院,現代農業為何成了香餑餑
    這不是近期第一所成立農學院的 「雙一流」高校。去年12月北京大學成立現代農學院,「雙一流學科院校」河海大學於2018年2月重新組建農業工程學院,鄭州大學於2018年7月舉行農學院成立儀式暨發展論壇。但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10個月裡已有4所「雙一流」高校成了農業相關學院。除此之外,2018年1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現代農業科學學院揭牌儀式舉行。
  • 42所雙一流高校實力分檔分析,這所高分985分到了第三檔引爭議
    作為繼985、211工程後的又一個建設計劃,世界一流建設大學也是寄予了國家很大的期望,也是被國家傾注了大量的資源支持進行建設,對標的也是那些已經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國外著名大學。而如今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由39所985和3所211高校組成,那麼這42所一流大學實力該如何分檔呢?
  • 985、211、雙一流,你更認可哪類高校?不妨先搞清這幾個概念
    縱觀各大高校的官方簡介,各種名頭讓人眼花繚亂,985、211、雙一流、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C9、2011計劃、珠峰計劃……在眾多頭銜之中,最受大家關注的主要有985工程、211工程,自2015年「雙一流」高校出現後也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 河南理工大學有望入選「雙一流」嗎?有三個好消息值得關注
    河南省作為全國教育「窪地」,參加高考可以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首輪「雙一流」,河南大學作為黑馬出線,第二輪臨近,河南科技大學也得到了洛陽政府的明確支持。作為焦作第一高校且擁有A類學科的河南理工大學,也在2021新年獻詞裡明確提出建設國內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學。
  • 18個專業入選「一流建設」,坐擁兩個地鐵站,陝西這所高校火了
    1938年7月,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國立東北工學院、私立焦作工學院西遷、合併改組為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工學院在國破校散、顛沛流離的艱難時期,匯聚四校精英,從1938年建立到1957年合併了19年時間,除北京的四所高校有西北工學院分出的專業外,西安有六所高校都與西北工學院專業密切相關。
  • 北京師範大學:專業志願間無分數級差 11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
    「七五」「八五」期間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十所大學之一,是首批列入「211工程」,一期「985工程」高校,2017年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名單。近年來在國內外各權威大學排行中,均居內地高校前列。北京師範大學學科綜合實力雄厚,位居全國前十,學科點覆蓋了除軍事學以外的12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性學科布局。
  • 「雙一流」高校之寧波大學!
    寧波大學校園標誌  【引言】  東海之濱,甬江之畔,坐落著我國最年輕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它就是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寧波大學」。  作為寧波市的「高教窗口」,寧波大學正在朝著綜合性研究型高校的目標奮勇前進,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上一個文章,小編詳細地講述了新晉「雙一流」南京林業大學的發展和實力,今天,小編詳細地敘說一下新晉「雙一流」寧波大學。  【正文】
  • 浙大黨委副書記鄭強出任這所「雙一流」高校黨委書記
    公開資料顯示,太原理工大學由原太原工業大學和原山西礦業學院合併組建而成。歷經117年傳承發展,學校業已建設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府,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和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