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學校網一封《中山大學關於成立農學院的通知》顯示,2018年8月29日,中山大學已正式成立了農學院。
這不是近期第一所成立農學院的 「雙一流」高校。去年12月北京大學成立現代農學院,「雙一流學科院校」河海大學於2018年2月重新組建農業工程學院,鄭州大學於2018年7月舉行農學院成立儀式暨發展論壇。但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10個月裡已有4所「雙一流」高校成了農業相關學院。除此之外,2018年1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現代農業科學學院揭牌儀式舉行。
在逐漸解決了溫飽問題和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業被許多人認為是落後產業,不少農業院校走上綜合性辦學道路,農學也讓很多人避而遠之,今天為何農學院突然吃香了呢?業界稱,這與當前我國發展現代農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有關。
2018年1月29日,北京大學高調聘任中科院院士、北大前校長許智宏為首任現代農學院院長。學院下設4個學科方向:作物遺傳與發育學、食品安全與營養學、農業生物技術科學,農業經濟與管理學。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正式成立於2017年12月13日,籌備則從2014年10月開啟。再往前追溯可到2013年8月,鄧興旺等北大教授向學校打報告申請成立現代農學院,而當時的背景是中國種業正遭遇「四面楚歌」。
北大的農學曾經輝煌過。1905年,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創建;1949年,北京大學農學院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專業最全、師資力量最雄厚的農學院。但是1950年初院系學科重組,北大農學院、清華農學院與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組建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前身)。
相對國內多所高校農學積累與發展多年,北大對於籌建一所專門農學的二級學院相當審慎。最終,經綜合研判認為,在國家提出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背景下,北大發展農學面臨新機遇,除了有鄧興旺這樣合適的農學領軍人物外,國內涉農高校多重視農業技術化方向發展,學科布局尚有空白,北大可搶先佔領農業高精尖方向,為國家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前沿理論支撐、核心技術以及智力和人才支持。
在闡釋農學院成立意義時,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在7月7日該校農學院成立儀式暨發展論壇上表示,一是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應當肩負起科技創新與現代農業人才培養的使命與責任;二是學校一流大學建設的需要。農學院將做好科教融合,堅持錯位發展,注重研究特色,圍繞國家糧棉安全的戰略需求和河南農業大省的科技需求,形成獨具特色的研究體系。此前的1月20日,該校與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籤訂了共建鄭州大學農學院合作協議。
而重新組建」農業工程學院「是河海大學成立海洋學院後的又一重大學科布局。該校近期主攻學科為農業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水土資源保護、土壤學,以期在國家」山水林田湖「生態系統綜合治理中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