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現代農學院籌備3年後已正式成立,重點發展農業交叉學科

2020-12-05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期從官方渠道了解到,自從北京大學2014年10月決定成立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籌)之後,歷時3年多的時間,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已於2017年12月13日正式成立。

根據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官網消息,學院英文名為School of Advanced Agricultur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下設四個學科方向:作物遺傳與發育學、農業生物技術科學,農業經濟與管理學、食品安全與營養學。

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為獨立建制的教學科研實體單位,重點發展農業交叉學科,著力解決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問題,突出辦學特色。現代農學院致力於建設成「學、研、產、管」一體,集理論、應用、戰略、政策、規劃研究和中高端人才培養和培訓、諮詢為一體的,國際一流的現代農業技術與管理學院,為國家新農村發展建設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前沿核心技術支撐、人才隊伍支撐和政策諮詢支撐。現任院長為鄧興旺教授。

官方資料顯示,北京大學的農學研究與教育歷史悠久。1905年京師大學堂創建農科大學;1910年到1945年,學院經歷了晚清、北洋和國民政府三個時期,校名、院名和組織機構也隨政局變遷不斷演變。1946年10月,北京大學在北平復學,於原北平大學農學院院址重建農學院,並聘請俞大紱教授出任院長。

到了1949年,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與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組建北京農業大學,但北京大學對於農學的研究始終弦歌未絕,應用化學、生物技術與應用微生物、毒物學、醫藥化學、教育科學、老年病學等領域均進行了大量的農學邊緣學科、農學核心學科領域研究。

學院簡介欄目稱,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現代農業科學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四化同步」,明確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在此背景下,為適應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將國家重大需求與北京大學的學科優勢相結合,開展高起點、高標準、國際一流的前沿農業研究和人才培養,北京大學2014年10月決定成立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籌),並於2017年12月13日去籌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

相關焦點

  • 10個月4所「雙一流」高校成立農學院,現代農業為何成了香餑餑
    去年12月北京大學成立現代農學院,「雙一流學科院校」河海大學於2018年2月重新組建農業工程學院,鄭州大學於2018年7月舉行農學院成立儀式暨發展論壇。但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10個月裡已有4所「雙一流」高校成了農業相關學院。除此之外,2018年1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現代農業科學學院揭牌儀式舉行。
  • 北京大學成立現代農學院 許智宏成為首任院長
    2018年1月31日訊,北京大學日前宣布正式成立現代農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成為首任院長。許智宏是我國著名植物學家、生物學家,此前曾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長達9年。事實上,北大的農學曾有過一段輝煌。1905年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創建;1949年,北京大學農學院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專業最全、師資力量最雄厚的農學院。
  • 北京大學任命現代農學院新一任院長
    霍曉丹首先宣讀了學校黨委聘任劉春明擔任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院長的決定。她代表組織部對劉春明進行了介紹,劉春明曾擔任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種子發育研究,學術科研能力較強,在專業領域有一定影響力,在農學科研管理領域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帶領現代農學院深入開展農學領域的相關科學研究、拓寬學院在農業領域的發展路徑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 現代農學院舉行2020年教學科研研討會
    ,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舉行2020年教學科研研討會,學院領導班子、全體教職員工及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團隊代表共同參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鄧興旺回顧了現代農學院2019年農業生物技術學科建設成果及現代農業研究院進展情況。隨著新引進人才的陸續到位,農業生物技術學科力量得到了進一步增強;落戶濰坊的現代農業研究院已經封頂,育種和生物技術兩大平臺也已初步搭建,並逐步啟動運行。鄧興旺作報告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介紹了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建設發展情況。
  • 鄧興旺:我為何回國辦現代農學?
    在各項產業都已進入大數據、大平臺、大發展的新時代,「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已經不適應農業發展的需求。現代農業涉及各行各業,例如機械化及自動化耕作、遙感測繪監控、土壤管控、氣候應對、農產品線下及電商推廣、市場需求、金融與管理政策、等等。可以說,現代農業學科是一門集所有前沿技術為我用的深度交叉的全新前沿學科,遠不同於上世紀5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傳統農業學科。
  • 劉春明出任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第二任院長、許智宏任名譽院長
    宣布會前,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原校長、現代農學院院長許智宏、副校長張平文在臨湖軒會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一行。邱水平書記對張合成書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農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北大應在這方面有所貢獻,要堅定不移地把現代農學院辦好。中國農科院是農業科研的國家隊,希望雙方能夠加強合作,共同促進相關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 擁有「京城第一食堂」美譽的985大學,曾合併北大、清華的農學院
    擁有「京城第一食堂」美譽的985大學,曾合併北大、清華的農學院合併一直是我國很多高校崛起必經之路,如四川大學合併華西口腔醫院,復旦大學合併上海醫科大學,都讓其綜合實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中國農業大學的合併之路,如今發展得怎麼樣了?中國農大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作為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國家對其關照也是無微不至。
  • 重大項目巡禮|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金鳳凰」落地引人才 推動...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項目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濰坊市三大國際級農業平臺之一,該項目建成後,將藉助北京大學在技術引領、技術服務、技術集聚方面的優勢,引進培育一大批高科技人才,成為濰坊市重要的人才儲備庫,為高科技產業發展輸出高端人才,提供造血功能。
  •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合作項目啟動會成功舉行
    2020年9月22日上午,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合作的「Climate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soy and protein production in Brazil in relation to likely Chinese demand to 2035, and associated land-use questions」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大學王克楨樓順利舉行
  • 國際論壇丨作物學學科建設與現代化農業分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倪中福教授、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彭少兵教授、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黃玉碧教授、華南農業大學劉向東教授、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院長羅傑教授、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陳慶山教授、瀋陽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於海秋教授、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唐文幫教授、中國農科院作物所馬有志研究員、河南師範大學李春喜教授、我校農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和作物學科群主要學術骨幹參加此次論壇。
  • 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在上師大成立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1月28日報導:集聚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響應「菜籃子」「米袋子」和「美麗城市」工程,上海師範大學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27日正式成立。中科院院士許智宏、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吳平與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 okex比特幣行情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和北京農學院哪個好
    中國農業大學肇始於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49年9月,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1952年10月,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與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中央農業部機耕學校合併成立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同年11月,平原農學院併入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3年7月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85年10月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1995年9月,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組建中國農業大學。
  • 【農綜動態】以才為楫闊江天——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以高層次...
    ,山東省—北京大學合作成立的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落戶濰坊市,人才招聘於2019年啟動。   2015年7月23日,世界著名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創院領導小組組長鄧興旺教授首次來濰坊,對濰坊在中國農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表現出濃厚興趣,表達了深入合作的意願。
  • 北大推出《北大學科》第一季 全景展現八大學科風採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北大有21個一級學科被評為A+,居於全國高校首位。如果你對大學的學習充滿好奇,不妨通過《北大學科》第一季預告片,了解一下北大各學科的特點,做好功課,迎接未來的大學生活。《北大學科》第一季預告片,八大學科率先解鎖!短短的視頻裡,匯聚了北大不同學科的各自精彩。假設與求證、質疑與思辨、科技與人文,在北大融匯一處,熠熠生輝。
  • 自然科學基金委宣布正式成立交叉科學部
    ◎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這標誌著自然科學基金委在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方面又邁出新的一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在11月29日的交叉科學高端學術論壇上表示。 當天,自然科學基金委宣布,交叉科學部正式成立。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正式成立
    光明日報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張亞雄)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高端學術論壇在京舉行。開幕式上,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宣告正式成立。來自計算數學、人工智慧、生物物理、量子計算、納米生物學、地磁學、類腦科學、材料學等跨學科交叉研究領域的32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 腦與視覺科學創新中心在京成立 交叉學科推動神經科學跨越式發展
    新華網北京11月7日電(記者孟菁)在11月7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臨床神經科學峰會(CNS)上,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北京同仁醫院聯合成立的腦與視覺科學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該中心將致力於腦與視覺科學的交叉科學研究,融合神經學科和眼科等領域,集科研、臨床和轉化於一體,依託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基礎研究優勢,結合同仁醫院眼科頂尖的專業臨床和科研資源,開展多維的神經眼科前沿研究。
  • 上海師大與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
    今天(11月27日)下午,上海師範大學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正式揭牌 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表示,該研究院的成立將對三省一市農業研究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人才聯合培養、資源優化共享、學科聯合培強、國際開放合作、成果互惠共通、鄉村振興示範等領域都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希望各單位以此為契機,建成長三角農業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協同創新基地與優秀農業人才培養基地。」陸崢嶸說道。
  • 北大力學,全國培養院士最多的力學學科
    北大「強基計劃」正式啟動涵蓋十大北大「A+」強勢基礎學科從浪漫文學到嚴謹數理從文物之美到哲學思辯從邏輯推演到縝密實驗力學學科特別是其中的動力學,就是在反對地心說,發展日心說中逐漸成熟起來的。力學的進步推動了現代科學的發展。牛頓力學的出現標誌著真正自然科學的興起和黎明時刻的到來。克卜勒、伽利略所倡導的「觀察、實驗、理論」 三部曲成為現代科學研究的典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