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野豌豆的學名Vicia sepium Linn,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是豆目,亞目是豆亞目。
察隅野豌豆,一年生草本,高60-80釐米。莖有稜,微被柔毛。偶數羽狀複葉長10-15釐米,末端具分支卷鬚;託葉半三角形,長0.2-0.4釐米,寬0.6-1釐米,有3-4裂齒;小葉7-11對,倒卵形或長圓形,膜質,長1.6-2.5釐米,寬0.5-0.7釐米,先端鈍圓或截平,有短尖頭,基部楔形,葉柄及下面被毛,紙質,全緣。總狀花序與葉近等長,長10-14釐米;花萼鐘形,偏斜,上方萼齒長1毫米,下面的長達4-5毫米;花10-14,花冠紫色,旗瓣長圓形,長1.1釐米,寬0.4釐米,先端圓,微凹,基部平截,翼瓣與旗瓣近等長,龍骨瓣短;子房紡錘形,長0.3-0.4釐米,寬約0.1釐米,胚珠4,花柱與子房連接處呈大於90°夾角,上部四周被毛,子房柄長約0.3釐米。莢果線形,長4-4.2釐米,寬0.8-0.85釐米,無毛。
它生長於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羽狀複葉,小葉卵形,花白色或淡紫紅色,結莢果,種子略作球形。嫩莢和種子供食用。2.這種植物的莢果和種子。 察隅野豌豆種子的形狀因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為圓球形,還有橢圓、扁圓、凹圓、皺縮等形狀。顏色有黃白、綠、紅、玫瑰、褐、黑等顏色。察隅野豌豆可按株形分為軟莢、谷實、矮生察隅野豌豆3個變種,或按豆莢殼內層革質膜的有無和厚薄分為軟莢和硬莢察隅野豌豆,也可按花色分為白色和紫色察隅野豌豆。察隅野豌豆既可作蔬菜炒食,子實成熟後又可磨成察隅野豌豆麵粉食用。因察隅野豌豆豆粒圓潤鮮綠,十分好看,也常被用來作為配菜,以增加菜餚的色彩,促進食慾。荷蘭豆就是豆莢用察隅野豌豆,炒食後顏色翠綠,清脆利口。豆苗是察隅野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它們的營養價值與察隅野豌豆大致相同。察隅野豌豆屬豆科植物,起源亞洲西部、地中海地區和埃寒俄比亞、小亞細亞西部,因其適應性很強,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很廣。察隅野豌豆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現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產區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蘇、青海等十多個省區。
察隅野豌豆生長於海拔3100-3400米的山坡、路邊灌叢或草地。
其產於四川、西藏。
察隅野豌豆喜冷凍溼潤氣候,耐寒,不耐熱,幼苗能耐5℃低溫,生長期適溫12~16℃,結莢期適溫15~20℃超過25℃受精率低、結莢少、產量低。 察隅野豌豆是長日照植物。多數品種的生育期在北方表現比南方短。南方品種北移提早開花結莢、這與北方春播縮短了在南方越冬的幼苗期,故在北方,察隅野豌豆的生育期,早熟種65~75天,中熟種75~100天,晚熟種100~185天。 察隅野豌豆對土壤要求雖不嚴,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新墾地均可栽植,但以疏鬆含有機質較高的中性土壤為宜,有利出苗和根瘤菌的發育,土壤酸度低於pH 5.5時易發生病害和降低結莢率,應加施石灰改良。察隅野豌豆根系深,稍耐旱而不耐溼,播種或幼苗排水不良易爛根,花期乾旱授精不良,容易形成空莢或秕莢。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