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出現新冠病毒新變種,新變種是今年9月份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倫敦或者肯特郡出現的。9月出現拖到12月才公布,果然符合英倫風格。
目前丹麥、荷蘭、義大利、比利時、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亞均發現該病毒變種,此外,南非、葡萄牙、厄瓜多均發現病毒新變種,與在英國發現變種無關。英國甚至又出現了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傳播性更強,而且似乎比前一種變異病毒的突變程度更深。
病毒作為一個生物,它變異是在意料之中的,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新冠病毒作為一個RNA病毒,相對於DNA病毒來說,它在反轉錄過程中更容易發生丟失,這種丟失也更容易導致突變。在這次英國倫敦的變異病毒株出現之前,其實已經出現過變異了,只是它的突變沒有看到對臨床有什麼大的影響。
但是這次的變異實在是有點特殊,新冠病毒的感染方式是什麼樣的?新冠病毒的首領是內部的核酸——RNA,士兵是位於病毒包膜上負責感染細胞的蛋白——刺突蛋白。刺突蛋白奮勇向前,接觸細胞,最終佔領了人體細胞表面ACE2受體。病毒的首領RNA乘虛而入,佔領細胞,在細胞內休養生息,最後產生更多的病毒,擴大自己的勢力。
而這次新變種出現了17個位點的突變,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突變是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中的N501Y突變。而N501Y突變位於刺突蛋白的RBD區域。
這種變異讓導致刺突蛋白,更容易粘附人體的呼吸道,進入人體細胞,而這些變化使得這種病毒的傳播能力會增強,這也讓病毒的傳染力提高了70%。
英國病毒感染病例急劇上升,20日新增病例高達35928例,為自英國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最高紀錄,確診病例總數已突破200萬。英國人口也才6600萬。
這次英國的新變種究竟有多恐怖?科威特、俄羅斯、阿根廷、阿曼、愛爾蘭、愛沙尼亞、巴基斯坦、保加利亞、芬蘭、哥倫比亞等40個國家和地區都對英國實施了短航或者延長隔離期,就連奉行群體免疫躺平的瑞典都對英國斷航了。
目前,因為英國公布的時間太晚了,除了傳染力提升了之外,病死率究竟和之前相比有沒有提高,還是降低,還不清楚,病例輸出情況怎麼樣,也不清楚。
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是,接下來2021年的頭三個月,會是2020年初的重演,只不過這次規模會放大N倍,地方換成了歐美。
而疫苗會不會無效呢?國內外疫苗研發的設計,主要是針對新冠病毒的S蛋白。
如果新冠病毒S蛋白變得與之前大相逕庭,那麼就能逃過疫苗激發出的中和抗體,疫苗無效或低效。
而新冠病毒的新變種想通過幾個基因突變對所有的不同抗體產生抗性並不容易。所以疫苗無效的可能性不太高。
防禦大疫,最經典最傳統的公共衛生策略依舊有效。反而是疫苗和特效藥屬於很被動的下下策。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 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
歐洲人已經意識到通過隔離的方式能有效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因此對來自疫區的車隊和船隻都採取隔離40天的做法,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黑死病的瘋狂傳播。
這是歐美在700年前就已經發現的經驗,但是在病毒肆虐的2020年,歐美卻忽略了這一點,如果不通過隔離的方式有效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
而歐美如此隨意讓病毒快速攻城略地。感染人數上去了,病毒複製的次數就多了,對於新冠病毒這樣的RNA病毒,只要有複製就會有突變,所以感染基數大,就可能出現高傳染力的變種甚至高死亡率的變種。
如果再不進行隔離,任由病毒進行傳播,未來病毒甚至可能感染方式發生變化,甚至重組突變,疫苗也將無效。那到時候就什麼都晚了。
儘管我們的海關、出入境對入境的人員、貨物(尤其是冷鏈貨物)都展開了非常嚴格的檢疫、隔離甚至是強制消毒(對冷鏈產品外包裝)。
但是歐美疫情只要還在泛濫,偶發的散發的病例會時有出現,我們的生活還是不得安寧。
希望歐美可以早點想通,及時封城隔離,讓人類世界再次恢復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