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德勒,我們的新家園

2021-01-09 河南一百度

 9月的高原,秋高氣爽。

金黃的青稞田裡,人們辛勤勞作,歌聲、吆喝聲交織,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漫步在城鎮鄉村,一棟棟藏式新房,成為見證雪域高原與全國人民一道奔向全面小康的最美風景。

作為我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以來,西藏累計實現62.8萬貧困人口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而一場史無前例、超大規模的易地扶貧搬遷行動,則是消滅貧困的關鍵。

近日,新華社記者走訪西藏多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目睹貧困群眾挪窮窩、換窮業,生活正在發生新變化。

從高寒遠山到河谷城鎮:「再見了,地方病」

坐在村手工合作社裡,40歲的達吉與同事相對而坐,配合著纏繞一卷卷羊毛線。

儘管手指關節還有些彎曲,但達吉努力讓動作快起來,眼神中透出一股倔強。

達吉是西藏當雄縣羊八井鎮彩渠塘村村民。誰能想到,三年前剛搬到這裡時,她因嚴重風溼病常年臥床。如今走出家門就業,她說:「生活終於有了一道亮光。」

彩渠塘村是西藏精準扶貧風溼病患者的一個集中搬遷安置點。2017年,那曲、阿里、昌都三個地市的150戶貧困戶分四批搬到這裡,全村683口人中,患有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就有204人。

在西藏,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土地上,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與高寒、缺氧做鬥爭。特別是在一些地方,風溼、痛風、大骨節病等高原疾病多發,生存都困難,改善生活、發展生產更是難上加難。

疾病,曾是西藏貧困發生的重要原因。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一份統計顯示,2016年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6.34萬人。

「沒有百姓健康,哪有全民小康」,而讓貧困群眾徹底搬離致病環境,在「世界屋脊」奔小康道路上,無疑成為一個標誌性幫扶之舉。

在地熱資源豐富的彩渠塘村,達吉在康復中心不斷變換藥浴、熱敷、放血、針灸等療法,加上溫泉療養,病情慢慢好轉起來。在她身邊,丟掉雙拐、離開輪椅的患病村民越來越多。

「讓窮者遠離饑荒,讓病者遠離憂傷」,曾是西藏人民千百年來的美好願望。一場以築牢民生屏障為出發點的易地扶貧搬遷,正讓這一夢想變成現實。

截至目前,西藏已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960多個,26.6萬名貧困群眾喬遷新居。從高寒遠山到河谷城鎮,絕不只是讓貧困群眾居有定所、病有所醫,也在創造更多可能。

雅魯藏布江畔,四季吉祥村,曲水縣一處主要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搬遷安置點。

洛桑念扎從曲水縣白堆村搬來。之前,全家人守著深山溝裡的10畝旱地和幾十頭犛牛,因他妻子患病,家裡孩子多,日子過得格外艱難。

來到靠近高速公路和機場的新家,洛桑念扎在村幹部幫助下,發動村民承攬荒山綠化、苗木種植等業務。如今他擺脫貧困,還成了全村致富帶頭人。

洛桑念扎說:「挪出了窮窩,機會自然就來了。」

從求生存到謀幸福:「你好,新生活」

「三巖」,一個地域詞彙,在藏語裡面,卻有著「劣土」的含義。

從昌都市東行約300公裡,一條金沙江將川、藏兩個省份隔開,三巖人就在大山和峽谷的過渡地帶,沿江而居。

由於地勢險惡、土地貧瘠,三巖人世世代代走不出大山,很難融入外部世界,幾乎陷入「越貧窮越封閉,越封閉越貧窮」的死循環。

2018年5月,西藏作出實施三巖片區跨市整體搬遷的決策。在金沙江畔離群索居的1.1萬名三巖群眾,終於迎來了人生轉變。

走進拉薩市柳梧新區的昌樂苑安置點,搬遷戶們住新樓,子女就近上學,老人就醫方便,年輕勞動力要麼在家門口上班,要麼去市中心尋找就業機會。從芒康縣戈波鄉遷來的阿帕老人由衷感慨,猶如一股春風迅速消融冰雪,三巖人一步跨千年,將命運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沐浴著脫貧攻堅春風的,還有藏北廣袤草原上的牧民們。

為破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難題,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西藏實施高海拔生態搬遷,計劃8年時間內搬遷13萬人。

拉薩西郊的堆龍德慶區噶衝村內,坐落著那曲市尼瑪縣榮瑪鄉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

2018年6月,生態環境脆弱、地處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榮瑪鄉整體搬遷,262戶1102人離開總面積比海南省還大的榮瑪鄉。

人退草進,搬遷後榮瑪鄉放牧的牲畜減少接近九成,退出草場357萬畝。羌塘大草原上的藏羚羊、野犛牛、野驢等野生動物,迎來了更加廣闊的活動空間。

離開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生命禁區」,牧民們還是擔心:「今後生活何去何從?」

市、縣、鄉幾級政府精心規劃,在噶衝村安置點新建了犛奶牛養殖場、綿羊育肥場和牧家樂等,用於安排就業。最近,這裡還藉助緊鄰青藏公路的優勢,修起了停車場,辦起了快餐店。

扶貧幹部拼盡全力,搬遷戶們也積極作為。

在噶衝村兩公裡外的拉薩市象雄美朵景區,19歲的交窮憑藉從小學會的騎射技藝,每周都會去馬場表演馬術。

在昌樂苑安置點,42歲的扎西羅布也忙碌起來。這位結婚後幾乎沒有做過家務活的三巖漢子,最近前往市政環衛公司上班。

「該給的政府都給了,未來的美好生活,還靠我們自己創造。」他說。

從孤獨戍邊到「一個都不能少」:「哈達獻給黨」

初秋的清晨,玉麥鄉小學鈴聲響起,孩子們的琅琅書聲很快就在山谷間迴蕩。

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曾被稱為「中國人口最少鄉」。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只住有一戶三人——桑傑曲巴和他的女兒卓嘎、央宗。

桑傑曲巴父女兩代人幾十年默默守護祖國領土的故事,如今已被許多人熟知。13年前,高中畢業的巴桑次仁初到這裡工作,深深體會守邊的不易。

「剛來時,鄉裡沒有學校,人們臨時把一間土房改成教室,這裡的孩子才第一次在家門口上課。」如今已是玉麥鄉玉麥村黨支部書記的巴桑次仁回憶。

十幾年前,玉麥不通公路。每到冬季大雪封山,巴桑次仁和鄉民們與世隔絕,往往一過就是小半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近年來,西藏大力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一個個偏遠、閉塞的邊陲山鄉,如今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置身於玉麥鄉街頭,一座座藏式小院錯落有致,道路兩旁商店、家庭旅館、藏餐館林立,學校、衛生院、村民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

卓嘎、央宗姐妹告訴記者,政府給鄉民們發放各種補貼和生態崗位工資,還想方設法幫著發展邊境旅遊、竹器加工等產業,「在這裡守邊戍邊,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們!」

國家厚愛如山,換來的是百姓深情似海。

一個多月前,隨著一輛輛卡車緩緩駛入山南市錯那縣卡達鄉,「邊境小康村」多塘村迎來了一批新居民。在這裡,他們將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邊境放牧、發展生產。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邊巴旺久是第一批自願報名的搬遷者。他說:「黨和國家關心、關懷我們,我們願用生命守護好祖國的一草一木。」

西藏玉麥鄉搬遷群眾在蔬菜大棚裡學習種植蔬菜技術(7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在群山環抱的玉麥鄉,這幾年隨著新人口入住,現在居民也已超過200人。曾經的孤獨冷清,逐漸被熱鬧取代。

國慶將至,玉麥鄉每家每戶門前都換上了嶄新的五星紅旗。

卓嘎的小女兒巴桑卓嘎1996年出生,去年大學畢業後回到玉麥。「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她說,扎西德勒,我們將用雙手建設美好家園。

文字記者:羅博、王炳坤、趙一鴻

視頻記者:韓曦樂、索朗德吉、洛卓嘉措、孫非、格桑朗傑

新媒體編輯:譚慧婷

相關焦點

  • 七十七天主題曲竇唯詞曲江一燕演唱《扎西德勒》歌詞
    而就在大家對歌詞、曲風大肆討論的時候,片方又發布了影片主題曲《扎西德勒》——「信仰版」MV,MV中江一燕一襲白裙輕吟曼舞,搭配著影片中動人心魄的「羌塘」風光,將網友對歌曲的幻想一一具象,將男女主之間的心靈交流、女主對自由的渴望與嚮往以及男主孤身求險等故事娓娓呈現。
  • 「太極俠」的新家園
    武俠人物:李運強  江湖身份:河南新家園建材家居有限公司     董事長  俠義個性:簡潔有力,其名;丰神俊朗,其形;精芒熠熠,其睛  江湖遊歷:學百家之所長,融萬物之常理,以「太極八卦連環掌」獨闢蹊徑,首次將建材倉儲超市引入河南,並在鄭州東建材問世,領騷江湖風雲,而他有的招數更多。
  • 請愛惜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978年和2020年地球表面對比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向大家提個問,你們覺得我們現在生活的家園,賴以生存的家園健康嗎? 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它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誕生於46億年前,而我們最早的人類可能出現在距今300萬年或400萬年之前。這些年時代在進步、科技也在發展,也就是這些原因讓我們的家園飽受折磨,人類肆意的往湖裡、江裡、海裡丟垃圾,破壞生態平衡,地球上的動物、植被、以及一些不可再生的資源被人類燒殺搶奪,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不顧一切,有時候甚至可以說是毫無人性。
  • 南遷後的「藏北」牧民:「森布日是我們的新家園」
    【脫貧故事】南遷後的「藏北」牧民:「森布日是我們的新家園」  【解說】立冬後的西藏氣溫越來越低,但是在熱瑪老人的新房裡卻溫暖如春。近日,記者走進熱瑪在森布日的新家時,他在自家客廳裡正陪孫女玩耍。這裡海拔低,居住條件也非常的好,我們現在的搬遷生活很快樂。  【解說】熱瑪告訴記者,他在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雙湖縣老家放了一輩子牛羊,在呼嘯的風雪中風餐露宿,成了他們在藏北遊牧生活中的家常便飯,搬遷後的今天在家照顧孫女是他唯一的工作。
  • 地球——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們對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們天天在她的懷抱裡生活,陌生的是我們對她又是那樣的不了解,她從哪裡來,轉到哪裡去?人們應該為我們的家園做些什麼呢?我算不上個天文謎,只是出於好奇,查找了一些專業資料,想通過一些更形象、更通俗的文字對我們的家園一探究竟。
  • 新世界家園
    新世界家園
  • 閩臺新家園落成
    圖為臺灣島內的艾克樂隊以錄製視頻方式表達對職工三創閩臺家園落成的祝福。 呂明 攝圖為民眾參觀職工三創閩臺家園。 呂明 攝圖為民眾參觀職工三創閩臺家園。 呂明 攝圖為在閩臺青登臺表演。 呂明 攝圖為在閩臺青在臺上表演。
  • 保護地球,愛護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以地球為中心得40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所以我們家園只有一個,如果破壞了我們的家園,我們就別無去處,因此保護地球是全人類的責任,也是我們小學生應盡義務
  • 鄭州新家園:建材超市舞動建材春天
    鄭州新家園:建材超市舞動建材春天  新家園在成立的短短兩年時間裡發展勢頭迅猛,從建材行業裡默默無聞的新兵一躍成為耳熟能詳的標兵,在旗幟林立的綠城建材市場裡獨樹一幟、傲然聳立。新家園的出現不僅打破了綠城傳統建材市場獨霸的割據,而且顛覆了建材經營和銷售的傳統模式,引進並開創了全新的建材經營和發展的新模式,為沉寂的綠城建材行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 鄭州:新家園建材超市低價招牌受質疑
    兩年光景中,新家園在消費者面前始終扮演著「踏平亂世、低價惠民、還眾消費公道」的先驅形象,並以顛覆乾坤的王者姿態,「恩澤」供應商與其共奔前程,許諾同分天下。然而新家園所謂的「低價」招牌受到了消費者的一次次質疑,其許諾給供應商的「封侯賞銀」也還是遙遙無期的夢。鄭州的諸家建材市場和眾多的供應商也對新家園的「低價王者」形象提出質疑。
  • 攜手新能源 共建新家園
    攜手新能源 共建新家園前進中的海南新港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集團旗下子公司有——海南新港汽車租賃有限公司、開封俊延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海南駿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封金諾車業有限公司、開封俊才車業有限公司、洛陽萬農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瀋陽華龍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三亞力為農業有限公司(新港家園)等,產業覆蓋海口、洛陽、鄭州、開封、三門峽、深圳、香港等多個地區。
  •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我們銀河系的家園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太陽系是地球的家園,銀河系是太陽系的家園。而太陽系也僅僅是銀河系中一個小小的星系而已,因為銀河系的直徑達到12萬光年,而太陽系的直徑只有微不足道的4光年。銀河系在宇宙中並不是孤立的,銀河系與其他星系組成了本星系群。 本星系群是指銀河系和相鄰仙女星系、麥哲倫星雲等50個星系組成的一個規模較小的集團,包括銀河系在內的一群星系。
  • 我們的地球藍色家園
    我們的地球藍色家園 天空中的星球
  • 搬進新家園 開啟新夢想
    「搬遷群眾說變化」系列報導之三搬進新家園 開啟新夢想我出生在武陵山區的一個極貧小山村——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龍井仡佬族侗族鄉貓寨村。今年高考,我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北大學子。命運的天平終於在我高一那年眷顧了我們一家人。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2018年8月,爺爺、爸爸、媽媽、姐姐和我一家五口搬進了石阡縣城的泉都安置點。當我走進新房子時,我知道,這就是真正意義的家了。100平米的新房寬敞明亮,做飯、吃飯、睡覺、學習的地方終於分開了。有了書房,我和我的書籍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關上書房,我就可以安靜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久久不願出來。
  • 地球,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支持高級生命的最佳環境,目前所知最適合我們居住的星球。她日夜不息的運轉,哺育著世間萬物,但也會衰老,也會疲憊。為了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家園,我們設定每年的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今天是2020年04月22日,星期三,農曆三月三十。是世界地球日!
  • 六盤水紀錄片《新家園》榮獲最佳作品獎
    近日,2020第五屆美麗鄉村國際微電影藝術節在青島開幕,我市選送的六盤水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專題紀錄片《新家園》榮獲2020第五屆美麗鄉村國際微電影藝術節美麗鄉村單元最佳作品獎。 據了解,美麗鄉村國際微電影藝術節由中國微電影協會主辦,2016年起每年一屆。
  • 匠心築城|安置房 原住民的新家園
    時至今日,航空港實驗區原住民那些關於幸福家園和美好未來的暢想,伴隨著棚戶區改造項目的落地,正逐步走進現實。目之所及,航空港實驗區的安置房遍布各個區域,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映射著航空新城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從曾經的偏僻之所到宜居宜業新高地,這魔法般的巨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 人人都應該相信「神」:建設我們的心靈家園
    我們兩個都太具有自我的意識,只不過我所支配的世界是我的內心,而她想支配的卻是身邊的人。其實歸根到底,我們兩人都缺乏真正的心靈家園,就是不能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人們常說天才與神經病只有一步之遙,天才進一步就是瘋子,而瘋子差一步就是天才。
  • 愛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的家園
    明天是植樹節了,我小的時候,老師帶著我們去渠邊栽樹,栽的是楊樹。我們那時候,每年的3月12號,都要從家裡拿著鐵鍬到渠邊去栽那些小楊樹苗,兩個人一組,先挖坑,坑挖的有兩尺多深,坑挖好了,一個人把楊樹苗放到坑裡,用手把小樹苗扶正.扶直,領外一個人往坑裡添土,土添滿了,再用腳踏結實,然後再澆上水,一棵樹就栽好了。
  • 我們的家園--烏石港 美麗而潔淨
    烏石港--最潔淨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