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科學家發現被外星人控制的恆星,亮度變化詭異

2020-09-04 快樂一黃

最近被一條消息刷屏了,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遙遠恆星吸引了無數人關注的目光,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顆恆星的某些行為的確十分詭異,難以解釋,容易讓人產生豐富聯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侵權可刪


這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出現了一些難以解釋的行為,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克卜勒望遠鏡對KIC 8462852獲取了將近4年的連續數據,其中發現了多次異常的光變過程,其中有兩次尤其明顯,在此期間恆星亮度出現了極為顯著的下降。很顯然,有某種巨大的東西遮擋了恆星的光芒,但它究竟是什麼呢?


侵權可刪


這一異常情況發布之後,很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有科學家開始提出,如果所有的自然原因解釋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那麼有一種可能性或許就並非完全不可能,那就是外星智慧文明。說的更具體一些,這是我們首次目睹一個真實的戴森球嗎?


侵權可刪


戴森球是美國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最早在1960年在一篇論文中提出的概念,他認為,隨著工業和社會發展,一個智慧文明對於能源的需求將極大增加,而隨著技術進步,最終它們將能夠控制整個恆星的能量。其方式是建造巨大的結構體,將整個恆星包裹起來,從而採集其全部向外輻射的能量。相比之下,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大約只能佔到太陽對外輻射總量的20億分之一。


侵權可刪


大約在同一時期,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提出了宇宙文明的等級理論(Kardashev scale),這一等級理論將宇宙間的文明按照對能源的掌控與採集能力分為三個等級,作為一種衡量技術先進性的指標。按照這一標準:

I型文明:行星文明,有能力採集並儲存所有抵達其所在行星的太陽輻射;

II型文明:有能力採集其所圍繞運行的恆星所釋放出的全部能量;

III型文明:有能力採集整個星系的全部能量;

當前地球文明的技術等級還遠未達到I型文明標準,而弗裡曼·戴森所提議的戴森球常常就被認為是II型技術文明的代表性特徵之一。


侵權可刪


如果這的確是我們首次目睹一個戴森球,為什麼還能看到恆星本身?不應該被整個遮蔽起來了嗎?或許還沒建成,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戴森球的「建設工地」,整個建築才完工了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果真如此,那麼我們就是在仰視一個在技術上遙遙領先於我們的II型技術文明。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詭異恆星 或已被外星人控制(9)
    最可能存在外星人的七大星球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世界,而其中一些行星的軌道正好處於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帶上,以下便是迄今發現的七大系外世界,通過對系外行星的探索有助於科學家們了解太陽系之外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環境。
  • 1480光年恆星亮度變化:人工還是自然現象?
    )發現這顆F型恆星的亮度會出現不同尋常的起伏變化。F型恆星比太陽質量稍大一些,溫度也更高一些。  在所有這些波動起伏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十幾個不均勻且看上去不像是自然成因的亮度異常降低信號,周期大約是100天左右。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暗示有某個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從這顆恆星前方通過,因而暫時性地遮擋了恆星的一部分光芒。
  • 1480光年外恆星亮度神秘變化:人工設施還是自然現象?
    「行星搜尋者」(planet hunters)發現這顆F型恆星的亮度會出現不同尋常的起伏變化。F型恆星比太陽質量稍大一些,溫度也更高一些。在所有這些波動起伏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十幾個不均勻且看上去不像是自然成因的亮度異常降低信號,周期大約是100天左右。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暗示有某個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從這顆恆星前方通過,因而暫時性地遮擋了恆星的一部分光芒。
  • 科學家發現一顆異常恆星,外星人在亂倒核廢料?
    在距離地球355光年的半人馬座裡,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成分異常的恆星,外星人可能在那裡活動。自從美國的克卜勒望遠鏡發現了塔比星,天文學家便對它保持著關注度,這顆恆星的特徵非常明顯,它發出來的光經常會在短時間內,大幅度變化,就好像它的周邊有什麼東西繞著它運行,有時候會把光遮擋住。科學家展開了聯想,這些東西會是什麼?會是行星嗎?但是克卜勒望遠鏡沒有發現行星的蹤跡。
  • 具有特殊亮度變化的恆星,與其他一般脈動恆星有何不同?
    熱亞矮星的特殊亮度變化通過超大望遠鏡的觀測,科學家們從一顆垂死的亞微米O星的模糊遺骸中,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脈動恆星類型,並且,研究人員無法將其和以前探索過的任何東西聯繫起來。就變星而言,在通常情況下,該恆星的亮度改變範圍會保持在1%到2%左右,包括我們太陽系中的太陽。
  • 外星人就在天鵝座?那裡詭異事件頻發,科學家:文明至少II級以上
    外星人就在天鵝座?
  • 3千光年處突發詭異天象,恆星亮度兩天驟降69%
    我們都知道,它是外星高等文明吸收整個恆星系能量的超級建築。但是這僅僅是科學家們的一種猜想,始終在傳說中。那麼,現實中真的有戴森球嗎?前不久NASA再次傳來驚人消息,在3千光年處,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突然變暗,亮度在短短的2天時間內便下降69%,致使該恆星的亮度星等直接下降1個等級。這一突發事件令科學家十分吃驚。
  • 神秘外星人在哪?科學家發現了這個地方...
    神秘外星人在哪?科學家發現了這個地方... 數千年前古人在記載季節變化時,觀察研究恆星,幫助旅行者引導方向,並且對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間產生朦朧的認識。現已探測到無法解釋的無線電信號、遙遠星球上的大氣層和液態水,但是科學家如何才能搜尋發現外星生命存在的跡象呢?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研究中心天文學家梅塞德斯·洛佩茲·莫拉雷斯稱,對於搜尋外星生命的科學家而言,外星生命包含任何類型的生命形式,其中包括微生物。即使是生活在遙遠系外行星的最小微生物,通過靈敏度較高的望遠鏡也能探測到它們的化學跡象,同時,在大氣層氣體中也不會缺少生命形式。
  • 科學家發現可疑證據,它們可能在竊取恆星能量
    科學家針對宇宙展開了很多探索計劃,「克卜勒任務」就是其中一個,科學家通過克卜勒望遠鏡去探索發現地球周圍的其他恆星系,以及這些恆星系的類地行星,而在2011年,克卜勒望遠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恆星,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引起了眾多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的注意,這顆恆星周圍沒有行星存在,只有一顆恆星孤獨地漂浮在宇宙中,同時這顆恆星的亮度變化很誇張,經常會發生周期性的亮度驟然降低,最嚴重的一次直接降低了22%。
  • 是外星人還是恆星自身原因?為何克卜勒發現的恆星如此神秘?
    現在,當一顆行星掩過恆星,它阻擋了一點點星光,而這個掩食的深度反映了行星體自身的大小。所以,例如木星。行星通常不太會比木星還要大。木星會減弱百分之一的星光。換做地球,地球只有木星的 1/11 大,它的信號在數據中幾乎看不見。回到我們的謎題。幾年前,行星獵人正在篩選數據尋找掩食,他們發現了一個詭異的信號來自恆星 KIC 8462852。
  • 【知識科普】亮度時常變化的恆星 造父變星
    一類高光度周期性脈動變星,也就是其亮度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因典型星仙王座δ 而得名.仙王座δ星最亮時為3.7星等,最暗時只有4.4星等,這種變化很有規律,周期為5天8小時47分28秒.這稱作光變周期.這類星的光變周期有長有短,但大多在1至50天之間,而且以5至6天為最多.
  • 科學家發現——有恆星疑似被超級文明所控制利用
    科學家發現——有恆星疑似被超級文明所控制利用在一望無際的星空中存在著無數的秘密,而地球之外是否還有生命的存在一直是一個疑團。雖然到了近代各種關於外星飛船出現的信息層出不窮。但是至今還沒有真正被證實的畫面,人們也只能通過一些恆星或者行星的運動軌跡以此來推斷外星人是否存在,在前不久科學家發現了一顆奇怪的恆星。在這顆恆星的周圍有著27顆比地球還要大的物體,而且這些物體大小均勻還有一個比這些物體大一倍,考慮到這顆恆星的年齡所以吸積盤被排除在外,周圍的28顆星星也不可能。
  • 美媒:外星人在聯絡地球?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強快速射電暴
    據法新社1月3日報導,該研究第一作者、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助理教授塔貝莎·博亞吉安說:「導致該恆星忽明忽暗的最可能原因在於塵埃。新數據顯示,不同顏色的光以不同程度在被遮蔽。」  該恆星最初是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幫助下發現的。「克卜勒」通過追蹤恆星亮度因一個天體在它前面經過而變暗的時刻來探查行星。
  • 外星人在恆星外面建球殼?塔比星上又有新證據
    據《科學美國人》報導,去年科學家們就預測今年5月塔比星會再次出現大幅度光變,現在它似乎已如期而至。截至上周五,塔比星的光度在短短幾天內已突然變暗3%。塔比星距離地球1480光年,直徑是太陽的1.6倍,質量是太陽的1.2倍,是天鵝座的一顆普通恆星。自2011年起,科學家們已數次觀察到它的亮度大幅度衰減。2015年,塔比星亮度異常波動更是成了轟動一時的大新聞。
  • > 外星人可能利用恆星構建宇宙網際網路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9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日前稱,具有高等智慧的地外文明可能會通過向其它恆星發射信號來彼此建立聯繫,這非常類似於人類目前使用的網際網路。但不同的是,外星人建立的是一個更為先進的宇宙網際網路。
  • 神秘恆星光度變化 現有科技難以解釋
    據engadget網消息,曾因外星文明「戴森球」候選者鬧得沸沸揚揚恆星「KIC 8462852」再次出現在期刊預印本網站上ArXiv.org成為學術熱點。此前,天文學家對該恆星光度變化給出的理論解答是其恆星系統內存在的大規模彗星群產生的遮擋效應。
  • 宇宙中數百顆恆星莫名消失,外星人在清理門戶?這意味什麼?
    2000年開始,科學家們開始密切關注宇宙中的信號,他們迫切想要得知宇宙中會不會有其他文明向人類傳遞信號,接收信號的過程中,他們意外發現了一些距離地球較遠的白矮星,這些白矮星雖然距離地球過於遙遠,可是它們的體積和自身亮度卻遠遠超過了太陽,白矮星在演變的過程中在宇宙中佔據主要地位,通過它們能夠推斷恆星的演變歷史。
  • 這種恆星的亮度為何為出現周期性的變化?
    變星(variable star)是指亮度與電磁輻射不穩定的,經常變化並且伴隨著其他物理變化的恆星。當我們仰望夜空中的星星,我們一般認為這些恆星的亮度是相對穩定的,以幾十億年如一日的速度燃燒著它們的核燃料。只有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恆星外觀才會發生改變,成為紅巨星,最終結束其生命。
  • 一年之內亮度多次變化,會超新星爆發嗎?
    甚至在經歷了今年1月和2月之後,它的亮度降低了2/3,令人十分驚訝。雖然參宿四本身是一顆變星,有著420天的亮度變化周期,但是這一次的變暗完全不符合以往的變化規律。顯然,那裡有一些詭異的事情在發生。因此,很多人認為這是超新星爆發前的不穩定變化。這個說法雖然很值得期待,但是除非它真的爆發,否則科學家也很難證明這一點,因為我們對超新星爆發的了解還比較有限。就在科學家們莫衷一是的時候,參宿四又自己悄悄變亮了。到了今年4月份,它竟然又恢復了最初的亮度。這讓科學家有一點放棄了參宿四會爆發的可能,並且提出了一些其他的理論。沒想到,這些理論還沒有討論完,參宿四又變暗了。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外星人的超級建築?
    克卜勒望遠鏡通過分析恆星亮度的細微變化來感知系外行星。當行星從恆星前經過時,望遠鏡能夠檢測到星光的輕微變暗,並畫出一條光度變化的曲線,可以反映一定時間範圍內恆星亮度的變化。從這條曲線中,科研人員可以解析出許多信息,如行星的大小。不僅如此,行星外形的信息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