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康平縣開發區 3960萬拖欠款 全部兌現
「最近有一家外省開發區多次找到我,希望我們企業到當地去發展,條件很誘人,但都被我拒絕了。」說起原因,瀋陽康榮塑編廠總經理鄭邦榮坦言,如今瀋陽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政府體制機制越來越完善,服務意識也越來越強,近日企業還拿到了政府拖欠多年的招商政策錢款,企業對在瀋陽發展越來越有信心。
今年以來,康平縣紀委監委積極推進「兩個體系」建設工作,創新監督方法,不斷提升監督實效。目前全縣共梳理權力清單2494條,發現問題401個,建章立制257項,挽回或避免經濟損失467.5萬元。
招商政策資金兌現3960萬元
劃重點
政府守信踐諾是社會誠信的重要基石。康平經濟開發區聚焦招商承諾未完全兌現的問題,向不守信踐諾的痼疾「開刀」,徹底解決了開發區十多年招商政策未兌現拖欠44家企業的錢款共計3960萬元,持續優化了園區營商環境。
康平經濟開發區成立於2002年,為省級開發區,總規劃面積21.9平方公裡,目前共有生產企業129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家。瀋陽康榮塑編廠15年前建廠房時,應享受政府補貼資金約20多萬元,但因為歷史原因一直被政府拖欠。
「我們成立四個工作小組,全面開展招商承諾政策不兌現的核實工作,依法解決合約履行中存在的問題。」開發區綜合服務部部長閆雲玲介紹,通過查閱合同和相關記錄、實地查勘、與知情人員核實、聘請第三方評估等方式,查清招商政策不兌現問題涉及企業共44家,涉及款項60項,涉及金額2466.41萬元。還有按照合同約定需要企業先徵後獎的土地使用稅金額1493.59萬元。開發區歷史性政策兌現工作共有金額3960萬元。
開發區採取一事一議、一企一議的方式,逐項研究,提出處理意見,明確辦理時限,依法依規解決問題。建立工作聯動機制、督導檢查機制、助企服務機制和情況通報機制,確保工作落實落細、取得實效。同時,採取多種措施,全力籌措兌現資金,在財力緊張的條件下,集中有效資金,分兩次及時足額兌現承諾資金,目前已經全部兌現。
「此次涉及我們的欠款雖然不多,但政府部門實實在在為企業解決問題的行為,讓我們感受到瀋陽的營商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好。」鄭邦榮說。
50家企業老總當義務監督員
劃重點
「有了『尚方寶劍』,我們就能和康平縣紀委監委直接『對話』,可以隨時反映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義務正風肅紀監督員姚策說。康平縣50家重點企業負責人如今都有了一個新身份——康平縣紀委監委「義務正風肅紀監督員」。
此舉標誌著康平縣紀委監委「正風肅紀監督進企業」活動拉開帷幕。作為首批被選聘的義務監督員,他們將充分發揮正風肅紀監督「探頭」和「前哨」作用,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我們多次召開完善監督體系、推進治理體系建設調度會議,分期分批對各單位建設進展情況進行再調度、再推進,最大限度做到『兩個體系』建設工作上下貫通、延伸至基層。」第四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孔祥民說,正風肅紀監督進企業,有利於對企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
縣紀委監委通過這些監督員,向企業發放「聯繫企業服務卡」,列明監督內容,公布舉報電話和郵箱。建立問題跟蹤反饋制度,對監督員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匯總、協調、處置。同時,監督員也承擔跟蹤督辦職責,直至問題得到解決。
「紀檢監察幹部與這些監督員建立一對一的熱線聯繫,好比為企業裝上了監督『探頭』。我們將嚴肅查處那些膽敢把企業當成『提款機』,將『黑手』伸向企業的行為,以及推諉扯皮、消極應付等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為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正風肅紀監督室主任王東海說。
公務人員收入企業有話語權
劃重點
隨著「兩個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企業感受到瀋陽營商環境的變化,各單位也及時精準找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堵塞行權管理漏洞,把監督體系嵌入治理體系當中,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做到落實到位、整改措施到位。
今年起施行的《遼寧康平經濟開發區績效考核細則》,就是旨在促進作風轉變、強化內部管理、增強行政效能,科學、全面、客觀、公正的機關工作績效考核評價辦法。「在這個考核細則裡,廉潔從政是主要考核指標之一,吃拿卡要、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等行為都被列入考核細則當中。」閆雲玲說,年度考核不稱職的人不僅收入會受影響,連續兩年不稱職還有可能被交流或降職,甚至被解聘。
值得一提的是,該細則規定,開發區每年都要邀請項目方、企業代表對開發區管委會相關部門進行綜合評價打分,內容主要圍繞服務態度、辦事效率、公平公正、廉潔自律四個方面,評價結果列入年終績效考核。此舉意味著公務人員收入多與少,企業也有了話語權。
「只有建設一支高效、務實、廉潔、擔當的幹部隊伍,才能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為促進地區發展保駕護航。」康平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文章來源:瀋陽日報)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