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被日月風化侵蝕的土烽火臺,直到今天還能顯現出雄渾險要的壯美

2020-12-05 春華秋實影像

如血的殘陽裡的烽火臺是整個長城的靈魂。長城是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是中華民族悠久文明 的象徵,而山陰境內的長城則是山西境內明長城的代表,依山傍關,蜿蜒盤桓,猶如神龍騰飛,氣勢頗為壯觀。

整個東向長城塌毀嚴重,僅剩斷壁殘垣和數座敵樓。 在這裡可看到一個個土墩子,這就是土長城上古烽火臺的遺蹟。目前認定尚有27座烽火臺遺存。烽火臺之間的距離一般在 7~12公裡之間,規模約10米見方,高度約6~7米。

烽火臺主要是平面形狀為方梯形,少量為圓錐圓頂形。有的烽火臺整體保存較好,四壁基本完整,還遺留有少量包磚,壁面布滿大小不等的鳥類巢穴孔洞,有雨水衝刷形成的凹槽。有的烽火臺臺體有局部坍塌,壁面凹凸不平,大體輪廓清晰,臺下四周有臺基,已成緩坡狀,看不出原來的樣子。朔州境內烽火臺遍野,多為方形,圓形極為少見。

有的烽火臺約有五分之三的臺體及臺基被河水衝垮。有的烽火臺臺體有兩道大裂縫,從南面看整體呈「山」字形。有的烽火臺四壁基本坍塌,僅存面壁底部少許,臺體基本呈倒置漏鬥狀,臺基輪廓基本清晰,臺基之外有一周圍牆,已成淺壟狀。

夕陽映照下的烽火臺的壯美雄姿。其兇險,其壯觀,著實令人驚嘆!

長城從新廣武村曲折迂迴而上,大家可以看到已被剝去牆磚的黃土牆體,高約 8米,堅硬厚實。在正北的山坡上,有一敦實高大、氣勢非凡的圓柱體墩臺,高15米。近1米厚的包磚已被拆除,露出黃土,夯土層為碎石和山皮土混合物。

有的烽火臺臺體低矮,已成土堆,僅上部露出少許臺體壁面。 利用烽火、煙氣傳遞軍情最早見於《漢書》。可見早在漢朝,聰明的中國人就開始運用烽火光學原理來傳遞信息了。

這段土長城的山梁上聳立著兩座巨大的方形烽火臺。矗立在長城險要處的座座烽火臺,遙遙相望,前後呼應,雖經歲 月滄桑,雄姿依舊,如鐵打銅鑄一般。

這座烽火臺立於地勢高峻的猴兒嶺北坡山梁上,是廣武防線上的一座非常重要的偵望臺。烽火臺東、北、西三面為開闊平坦的桑乾河盆地,瞭望條件非常好,站在烽火臺之上,百裡烽煙盡收眼底。這座烽火臺位於長城外側附近,內可通過長城暗門 與長城守軍聯繫,外可作為單獨作戰堡壘阻擊敵人。

相關焦點

  • 風化和侵蝕的區別是什麼?
    風化可能是由水、空氣、化學物質、植物或動物的作用引起的。化學風化涉及巖石礦物或巖石表面的化學變化,使巖石改變其形狀或顏色。二氧化碳、氧氣、水和酸都可能導致化學風化。機械風化是在不改變巖石礦物的情況下將大巖石破裂成小塊的過程。機械風化可能由霜凍、冰、植物根、流水或太陽熱引起的。一旦小塊巖石因風化而改變或破裂,它們就會開始被風、水或冰移動。
  • 風化作用和風力侵蝕及其區別
    風化作用和風力侵蝕及其區別 2020-03-07 18:10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風化 侵蝕 堆積
    風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堅硬巖石、礦物與溫度、水及生物接觸過程中進行分解,在原地形成鬆散堆積物的全過程。實質是「大塊變成小塊」。  注意:風化不過多與風聯繫,風化之後的產物我們稱之為風化殼,土壤是在風化殼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 經典電影紀錄片 | BBC高分紀錄片《獵捕》 一起感受大自然的雄渾與壯美!
    小編今天分享的是BBC高分紀錄片:一起感受大自然的雄渾與壯美!
  • 地球環境所發現冰期-間冰期流域侵蝕風化與印度夏季風同步變化
    地表巖石/礦物風化被認為是維持地球宜居性和不同尺度碳循環平衡的重要因子,是系統地球科學和地表地球動力學領域研究的基礎理論前沿之一。但是,巖石風化與高原隆升、氣候變化之間的內在聯繫存在較多爭論,特別是季風盛行的青藏高原周邊。
  • 「外力作用」中的風化和侵蝕這兩種表現形式,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地球的外力作用能量來自於太陽輻射能,主要的作用形式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外力作用總是希望把地球表面趨向平坦平整。風化和侵蝕有什麼區別?而「風化」作用和「侵蝕」作用,我們有時候認識就沒有那麼清晰了,兩者該如何區分呢?
  • 長年風化侵蝕致 野柳"女王頭"面臨斷頭危機(圖)
    臺北縣野柳風景區的「女王頭」長年受風化影響頸部越來越細不過,這個珍貴的「鎮園之寶」,歷經天災及長年風化侵蝕之下,已經逐漸消瘦。優雅的頸部,比十年前細了65公分。專家預測,可能再過15年,女王頭就要面臨斷頭命運。
  • Nature:過去1200萬年全球侵蝕或風化速度增加說法缺少證據
    有關研究報告指出,關於侵蝕的地質記錄表明,在過去500萬年全球沉積速度增加了4倍。我們值得對這些報告做了一個全球性的解釋。人們所提供的解釋包括造山運動和全球變冷速度的增加。現在,Jane Willenbring 和Friedhelm von Blanckenburg重新分析了原始數據,並利用關於鈹同位素比的海洋記錄,來獲取過去侵蝕速度和巖石風化的一個間接測量結果。關於過去1200萬年全球侵蝕速度的增加或風化材料的突增他們都沒有發現明確證據。他們提出,新生代全球變冷一定有其他原因,而的確出現的造山運動對全球侵蝕或風化通量幾乎沒有影響。
  • 由自然砂巖經過風化和侵蝕後形成的拱門國家公園
    拱門國家公園(Arches National Park):位於猶他州莫阿布地區,因為這裡有超過2000多座由自然砂巖經過風化和侵蝕後形成的拱門,這裡隨著時間的流逝,因為風化作用不斷有新的拱門出現,也不斷有舊的拱門倒塌。
  • 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在以十倍速度風化
    華夏經緯網4月20日訊:據山西日報報導,受大氣汙染危害,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10年的風化速度相當於自然狀態下的4月初記者在雲岡石窟採訪時,黃繼忠指著一處已被風蝕的雕像說,一張上世紀30年代在此處拍攝的照片,還能看到精美的雕刻花紋。
  • 王維很冷門的一首詩,意境很是壯美,落筆自然而有奇致
    雖然王維這首《渡河到清歌作》不是很出名,但其氣勢雄渾意境壯美,也是值得一讀的佳作。這首詩寫出黃河下遊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鬱,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泛舟大河裡,積水窮天涯。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
  • 風化與風蝕的不同在哪裡?
    ,即風化作用。這種風化作用往往發生在氣溫日較差、年較差較大的地區,以及高山雪線附近。(凍融風化示意圖)▼②化學風化巖石發生化學成分的改變,即為化學風化。常見的化學風化有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等。
  • 強風化巖層長出綠草鮮花(組圖)
    安溪率先應用金字塔綠色邊坡工程  本報訊(通訊員謝德炳謝旭東記者鄭凱毅)安溪縣魁鬥鎮境內的省道307線K106路段的邊坡是強風化巖層,時常發生風化石墜。3月25日,泉州市公路局開始對該邊坡採用金字塔(Deltaloksystem)綠色邊坡工程系統進行綠化防護,6月25日完工。
  • 承德磬錘峰風化嚴重 對比119年前照片「瘦」好多
    中科院院士早有論證,磬錘峰已進入丹霞地貌發展老年期。記者日前蹬上磬錘峰平臺處,發現磬錘根部被侵蝕嚴重。然而,據記者了解,其保護工作至今沒有進展。  時至今日磬錘根部被侵蝕嚴重  1400年前,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稱其「孤石雲舉,臨崖危峻,可高百餘韌」。
  • 玩轉地理 | 風化與風蝕的不同在哪裡?
    堆積在原地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質可分為三種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風蝕作用風力在運動狀態下也可以對地表巖石及其風化產物進行破壞稱為風力侵蝕作用侵蝕作用常使被侵蝕掉的物質離開原地並在原地
  • 鎮海樓「瘦身」三釐米 原是汙染風化惹的禍
    廣州鎮海樓已被侵蝕風化。    鎮海樓已侵蝕兩三釐米    「四川的樂山大佛、韶關的丹霞山、東莞金鰲洲塔……」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特別是廣州人熟悉的鎮海樓,是廣州規模最大的紅砂巖文物,底下兩層樓的外牆都是這種巖石。    蔣曉東介紹,紅砂巖建築大多數都建於明代。因為它顏色很喜慶,容易打磨、處理,加工比較方便,所以,當時很多人都喜歡用紅砂巖來做建築材料。
  • 中國這22個雄渾壯美的峽谷,看看你都去過幾個?
    是壯美、險峻、磅礴,還是山高水險、深不可測,亦或者是鬼斧神工,千姿百態。 深度新疆但不管你腦海中浮現出什麼詞語,對於這大自然花費億萬年精雕細琢的風景,我們總是很容易生出一種嚮往和敬畏。 Rodeo_w今天,匯客君給小夥伴盤點一些大峽谷,看看美好祖國大地上這別樣的靚麗風景。